第32章 修路┃集思廣益。
印了專屬LOGO的馥春香皂定價十貫, 即十兩銀子, 大魏目前還是以銅錢作為主要貨幣, 金銀只做大數額結算,而大魏最近一筆大開支,也就是借給安王的一萬兩金子了, 元清帝起初以為只是需要這樣的數額,結果安王的系統確定只要金子,只好叫梁忠從他私庫取來給他。
以大魏如今的物價來算, 十貫足夠維持一個三口之家一年的基本溫飽。
馥春既然要走高端路線, 消費人群自然鎖定為上中層人士,十貫錢對這些人來說還是消費的起的, 大家閨秀們從頭到腳一套至少也得百貫,對慶康大長公主一類更是綽綽有餘。
而且馥春皂不管用料做工還是大小, 都誠意十足,絕對值得這個價。
皇後本打算開設馥春品牌門店, 但想到安王即將建起來的商場,便打算幫安王一把,到時候先在商場設立專櫃, 門店推遲再開, 或者乾脆直接將門店開到商場中。
鑒於安王的商場要正式投入營業至少得需兩個月,第一批馥春皂便暫時由慶康大長公主代為出售,皇後幾人也正好趁著這段時間研究研究其他化妝品。
而等馥春皂在中上層家庭間流傳開來後,元清帝也悄無聲息派營造司用廢油製造出了一些較差的香皂,或者說肥皂, 以十文一塊批發賣給了那些商販,趕在香皂的方子被研究出來前,狠狠賺了一筆。
原本還可以定的更高,但元清帝希望香皂能在民間普及,便壓了價。
而在皇後幾人忙碌的時候,元清帝這邊,進階版的水泥研製成功,他打算開始修路。
修路這件事不比吃食香皂,自古以來修路都是一件極為費時費工費力的事,但路不能不修,修路的好處不用穿越者們告訴元清帝,他也知道,一旦路修起來,無論對發展軍事還是商業,或者對老百姓都是好事。
一旦水泥路在全國鋪設起來,可以想像未來的盛況。
關於修路的事,從水泥還在研究的時候,元清帝就已經開始構想了,和太傅討論過很多次,結果邵巖出現後,之前的設想推翻重來。
末日十年,邵巖接觸過很多人,聽人講過很多他知道的不知道的事,也走過很多荒廢的城市,親眼見識過很多,對鋪路這件事,他提出了兩種修建方法。
地表路和標準路。
地表路顧名思義,直接在露面鋪一層水泥就行,成本造價低,適用於城鎮鄉村內的各種道路。
標準路則要複雜些,鬆土向下挖掘,然後從下至上分三層,最下層先用小石塊、砂漿或黏土做地基,第二層用小卵石、碎石子、磚塊、泥土混合夯實,第三層用水泥、砂、石等混合的水泥混凝土鋪就。
這樣鋪就的道路,加上正常維護,足夠這個只有馬車驢車的年代能用很多很多年。
不過複雜的程式註定了高成本,如果全國所有道路都鋪設標準路,光是採石一項就足夠算得上勞民傷財了。
所以最後商議下來,標準路還是得鋪,但只鋪官道,城鎮內與鄉下的小路,暫時用地表路鋪設,等日後國力強健,有了更先進的技術,再慢慢重修。
而單只鋪官道的花費,一筆筆計算下來足夠叫元清帝頭疼。
最後乾脆招來皇後幾人,一起集思廣益。
“建收費站啊!”這一回宋傑腦中靈光一閃,率先開口,“過橋,不,過路費,我們那都是這麼幹的,國家出資修建,民眾交過路費,相當於變相的眾籌,不過一般都是設在高速上,官道也算變相高速路了。”
其他人眼睛一亮,七嘴八舌討論起來:
“是個好主意,咦?你什麼時候突然變聰明了?”
“不錯,不是有驛站嗎,噢不,驛所,正好可以用來當收費站,不過,這個管理是個問題,天高皇帝遠的,沒有電腦沒有網路,怎麼查記錄核對?”
“這倒是,貪汙腐敗從古至今都是個大問題,唉。”
“這樣怎麼樣,發車牌,不管是馬車驢車還是牛車,全部發放車牌,統一記錄起來,規定沒有牌照不能上路,過收費站時登記,再發放憑證,一般上官道大多都是走遠路,至少也得過兩個驛館,不可能連續所有驛站都作假,實在不行設立監督,一經發現嚴懲。”
“不錯不錯,乾脆將交通扣分制也拿過來,正好也可以管理一下京城的車輛,修路的時候也順便規劃一下,劃出人行道!以後車道上敢不按照規矩來的,全部扣分,扣光收馬車禁行!”
“對對,還有斑馬線!公車肯定是要建起來的,正好提前制定好規矩,不過紅綠燈有點難,只能換人來管理。”
“交警嗎?正好啊,邵巖以前不就是交警,他的老本行了。”
……
商量來商量去,都說的是道路修好以後的事,對具體如何修路沒有提出多少意見,最後倒是夏嬋弱弱舉手:
“不能搞承包嗎?我爸就是包工頭來著,修路我不知道,但他承包修過政府大樓,修路應該也可以……吧。”
“還有,陛下如果缺錢的話,可以把那些不常去的園子開放,當公園來收門票,就算一人只收一文錢,積少成多,長年累月下來,也能收很多吧?”
一語驚醒夢中人。
眾人紛紛就著這個話題出起了主意,元清帝一一記錄下來,最後留下太傅商議了許久。
承包確實是個不錯的方式,官道由國家全權負責修建,剩下的小道便分給各地官員,甚至可以給當地鄉紳,由他們出面去雇人來修,凡是願意出資承包路段的,這些路都可以用他們的名號來命名,只要大魏在一日,就絕不改,並且可以在路邊立牌,將對修路有貢獻的記載下來,名傳後世。
這樣一來,原本需要國家全部承擔費力組織,緩慢進行的,分散成千百個,即減輕了負擔,也可以同時一起進行。
正好如今過了春播,不缺人手,若能趕在秋收冬日來臨之前將路修好,這個冬日過年定然會熱鬧許多。
於是隔天上朝,元清帝便將要修路的事宣佈了出來。
修路是好事,但眾大臣不知道土豆玉米紅薯的存在,擔心修路花費太高,一旦發生天災,國庫不夠賑災,持反對意見。
再者,如今的官道好好的,為何要修,水泥又是何物?
元清帝早有準備,營造司帶著水泥進殿來,給大家演示一番,又將凝固好的水泥石板搬來給大家看。
周宗夔又站出來,將商議好的政策說與眾人聽,一聽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再一算成本,頓時爭前恐後同意了,連元清帝說的等竣工驗收才付款的提議也沒有反對。
於是大魏首批包工頭們至此誕生。
如果說長安整個五月上半月的熱門話題被皇後幾人承包,下半月則被修路這件事承包了,各種消息層出不窮。
很快元清帝就看到了由工部記錄整理出來的,關於長安路段的承包分配。
修路不是小花費,官員們有承包的資格,卻沒有足夠的錢,當然就算有,也不會表露出來,這不是自動跳出來承認自己貪腐嗎。
然而商賈們有錢卻沒有資格,正因此,元清帝才會定下先修路再付款的規矩,於是原本便依附各官員貴族的商賈們紛紛上門拜訪,這種官方允許光明正大賺錢的營生,何樂不為,再者,各官員們放出話來,路修好以後,雖說命名權歸了官員,但立碑上的記載,可以將參與修建的他們寫進去。
在這個商人地位低下的如今,算是十分光宗耀祖提升自身名望的一件事了。
修路的熱潮從長安向四周擴散開來,逐漸被全國所知。
長安作為帝都,率先修建,最先開始的是首輔周宗夔選的路段,作為首輔,他直接承包了兩坊一市。
司天監特意選了黃道吉日,動工這天,吸引了不少百姓來圍觀,為了不給百姓帶來不便,路半邊半邊修,等另一邊完全硬化能夠走人,再修另一邊。
等全國知曉修路的事,漸漸統計上奏的時候,長安城的水泥路已經鋪設了大半。
而官道也早就開挖了起來,正好仗打完許多士兵閑了下來,元清帝叫肅王將這些人重新徵召起來,發放工錢去修路。
因為有了土豆玉米紅薯,元清帝底氣很足,只要撐過今年,明年保證糧倉俱豐,直接將徭役改為雇傭。
加上承包商們也在雇人,一時長安但凡有力氣願意幹活的,都能得到不小的收入,因為去年冬荒聚集來長安附近的流民也紛紛有了新出路。
整個長安城修路熱火朝天的同時,夏嬋提出的開設公園的提議,也開始施行。
對於公開皇家私苑這一點,元清帝並不反對,實在是祖父神宗大興土木建了太多行宮和園子,每年維護這些園子,都要花費不少人手和錢財,夏嬋的議題正好,幫忙解決了這個問題。
再者,昔年漢朝時的上林苑,便不只是皇家私苑,也曾準許百姓出入。
元清帝選擇開放的第一個作為公園的園子是芙蓉園,這倒不是神宗興建的,隋時就有,從燕到周到魏,一直都有擴建,如今已有兩個坊的大小,其中景色優美,又臨曲江,用來做公園正好。
不過在開放之前,得先做一番修繕。
元清帝沒有見過現代公園是什麼樣,所以這件事交給了邵巖和梁平安,宋傑也算一個,而提供了點子的夏嬋也摻了一腳,打著實地考察的名號借機喬裝出了宮。
公園的事先放在一邊,邵巖和梁平安立下了“軍令狀”,說保證會給大家一個驚喜,元清帝只等到時候完工來看。
他手頭邊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做,時間倒退幾日,回到五天前。
端午之前元清帝便跟肅王定下了要選宗親十歲以下孩童入宮進學的事,端午一過,肅王就著手去辦了。
肅王出馬,用了不到十日,便搞定了所有宗親,甚至連三個皇姑也都參與,希望能將自家兒孫也算在內。
於是在五天前這一日,司天監選下的良辰吉日,宗室中所有十歲以下六歲以上的孩童全都進了宮,共計二十三名。
未來大魏第一批接受現代數理化教育的學生,也是未來推動大魏發展的基石,在這一天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