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病重
皇後心意已決, 元清帝縱使不舍也尊重她的決定, 不過皇後的身份擺在這裏, 她想要離開遠沒有像梁才人那樣容易。
首先得找一個原因,如今朝內朝外四海升平,帝後威望可謂前所未有, 甚至超越了大魏開國帝後,梁才人那種中毒離開的方式便不適用,否則元清帝還得想辦法找個幕後黑手出來, 然而並沒有。
於是最終只能定為病逝, 有貴妃幫忙作假,隔天整個長安城都知道皇後病了, 而且是急癥重病。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醫學在大魏的發展可謂神速。
醫者並沒有儒生那樣頑固, 有太醫院一眾頂尖醫者帶頭,又有元清帝聖旨明下, 新醫學的推廣幾乎沒有遭到半點抗拒,畢竟原本大夫的地位就不算高,而經過醫改後, 大夫的地位呈直線上升。
當初的衛生所計畫已經在大魏遍地開花, 平均每三個村莊就會配備一座衛生所。
醫生考核制度設立後,那些以往招搖撞騙醫術不合格的都被剔除,其中一些敗類更是被刊載到報紙上公之於眾,每年考核通過的醫生名單也會公佈出來,包括身份牌號碼和年齡特徵, 正是以防有人假冒害人。
想要成為醫生行醫必須得拿到行醫資格證,否則即便開了方子,沒有醫證號碼和簽名,病人便是拿到方子也不會有藥房會給抓藥。
對元清帝來說如今正是缺少人口的時候,每一個百姓都十分重要,所以不管是醫學院還是婦科院他都大力支持發展。
幾年下來,百姓們對衛生所越發信任,有官員每週每月不間斷的宣傳,包括衛生所展開的下鄉義診科普等活動,民間巫術迷信基本杜絕,至少再也不會有人相信喝符水香灰能治病了。
醫學院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極高,醫學院每年都能收到大量來投的學生,甚至包括各國夷人。
所以作為醫學院院長的元佩和太醫院院使楊仲仁一道親自診出來的病,誰也不信會是作假。
大家不得不相信,皇後確實病重了。
一時不管真心還是假意,整個長安城沈寂下來,這些年受過皇後恩惠的百姓無不哀戚,甚至有人去寺廟拜佛祈求,其中以慈幼局的孤兒們最甚。
皇後這些年一直在大力推動慈善,不單單是在長安城,全國各省府的慈幼局能建起來並且運作完善,大半是皇後的功勞,這樣大的一個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但凡皇後有一絲貪心或者疏忽,這項工程便會淪為表面,然而皇後絲毫不放鬆的建立起來了,哪怕她足不出戶,連長安城都沒有出過幾回。
不止是慈幼局,還有安濟院,慈幼局庇護的是未滿十六的孤兒,安濟院則是為殘障百姓所設。
慈幼局中雖說也有生下來就得病或殘缺的,但他們到底年紀小,可以從小培養,只要不是毫無行動能力,都能學到一項技藝日後得以糊口,而且慈幼局的孤兒們大約沒了父母的緣故,同一個局裏長大的便相當於兄弟姐妹,凡有了出息的都會幫扯一把。
大魏畢竟還是以仁信禮義為先的時代,不管這些孤兒是想要博一個好名聲,還是真心如此,都會一直做下去。
慈幼局的孤兒們正趕上了好時候,大魏正是急缺人才的時候,元清帝對他們有很大的期望,想方設法栽培他們,他們未來會有無限的可能,相比之下安濟院的百姓就沒有這般幸運了。
這些人大都已經成年,有不少被家人所厭淪為了乞丐,便是他們想要自力更生也沒有人會雇傭,尤其那些連田都種不了的,活活餓死凍死的不在少數,更有許多被父母親人放棄送入深山餵了虎狼。
這些年倒是好了些,有了土豆等新作物,好歹不會少了一口飯吃,但這些人的生活依舊是問題。
於是在居養院和慈幼局相繼成立後,皇後又提出了安濟院,來安置這些無家可歸的殘障人士。
居養院有寺廟和道觀負責,基本不需要朝廷花費多少,只每月每季按時上門檢查就好,慈幼局的孤兒們長大成人都會離開,甚至反過來回報慈幼局,唯有安濟院可以說只有開支沒有收入,完完全全是花錢供養著這些人。
雖然也有一些得救的百姓心懷感恩自己學習本事掙錢,但杯水車薪,遠比不上每日消耗的。
不統計的時候不知道,一統計下來,大魏殘障的百姓足有三百多萬,這還不算那些因為生下來有異被父母溺死的。
其中包括那些曾經上過戰場受傷的士兵,這些士兵雖說得到了補償,但那個時候大魏國庫不豐,肅王大半身家都花在了養兵上,也沒有多餘的銀錢,只能儘量補償,直到穿越者們出現後,元清帝才從各種盈利中撥出款項,按照軍改後的制度再次給予補償。
這些殘障百姓若單只是不會說話或者聽不到還好一些,在大魏,只要手腳健全便餓不死,這些人好安排,也不需要住進安濟院,只需每月定時領取一定的補助,而且為了避免意外,這些補助只是米麵糧油一類,確保他們不會餓死。
那些得了大病或者手腳不健全,失去生存能力又無處可去的,可以主動或者托人將他送進安濟院,安濟院會照顧他們到死。
不過安濟院只能確保他們最基礎的生活水準,不可能像老爺一樣供著他們,而且皇後還想出了彼此互助的辦法,讓這些百姓三三兩兩結成小組,互相幫助,也能省去請人這一項開支。
儘管如此,每一座安濟院中仍舊需要不少人手,而且安濟院建立到現在也只能普及到府縣,無法到村鎮,村鎮符合條件的必須得想辦法趕到府縣去。
不過安濟院的建立倒也給當地百姓又多添了一項活計。
皇後通過慈善拍賣,以及這些年不管是新化妝品還是新物件賺來的錢,全部一筆一筆記錄下來,公開公正的用到了慈幼局和安濟院上,專門設立出了慈善基金會,每月都會有報紙刊登每個月的花費。
不提皇後做過的其他事,單是慈善這一項,便得到了全大魏百姓的愛戴,甚至通過報紙流傳到全亞洲,周邊各國都對皇後讚不絕口,各國王後也都以皇後為榜樣。
如今皇後病重,可謂全民皆哀。
慈幼局的孤兒們每日都會特意來經過皇宮,對著皇後宮殿的方向磕一個頭,安濟院裏的百姓,能走出來的也都會過來,哪怕是坐著輪椅,還有去寺廟裏給皇後誦經的,不止這些人,普通百姓也無不歎息。
皇後聽到消息沈默了半晌,然後搖了搖頭,眼眶微紅:“去勸他們不用這般,我做這些也非全是為了他們,只求自己問心無愧。”
她做這些確實沒有想過要得到什麼回報,她穿越過來就是綾羅綢緞吃喝不愁的大家閨秀,緊跟著又成了皇後,根本沒吃過什麼苦,相反她穿的用的吃的都是全大魏最好的,做這些慈善她是有幫助大魏百姓的意思,但更多是跟元清帝展示她的能力。
沒想到臨走竟然得到百姓這樣對待,叫她動容。
“看在百姓如此誠心的份上,不如再留些時日?”雖說木已成舟,元清帝仍想要勸一勸。
所謂做戲做到家,為了應證皇後的病重,他這些日子幾乎日夜不休守在她身邊,連上朝都停了,奏摺全都搬到了清寧殿處理。
不止是他,魏曙貴妃夏嬋也全都在這,魏曙跟他一樣日夜守在殿中,貴妃夏嬋白日過來晚上回去,太後礙於身份,只每日來探望一回。
長樂公主還在趕回來的路上。
皇後聞言面露無奈:“我再回答你第三十七次我心意已決,你要再問我真要生氣了。”
元清帝聳肩一笑。
大約因為即將要離開,皇後對著他輕鬆自在也許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自在,連陛下也不再稱呼,兩人像是真的姐弟一般相處。
不止是對他,對夏嬋梁平安等也放下了皇後的架勢,如同多年老友,而皇後這一調劑,倒也讓元清帝和穿越者之間的關係輕鬆了不少,大家有點像是回到了最初剛坦白的時候。
魏曙坐在元清帝旁邊的小桌子前,一邊寫作業一邊在心裏歎氣,他剛得到消息的時候還真以為皇後得了重病,雖然皇後不是他的親生母親,但到底以母子的名分相處了這麼多年,還真將他嚇了一跳,誰知道等他跑來清寧殿,卻看見皇後正跟父皇夏姑姑幾人言笑晏晏。
虧得外人都以為皇帝傷心欲絕,滿宮悲戚,哪知道其實清寧殿裏其樂融融壓根沒有什麼悲傷。
夏嬋和貴妃也在完成她們的作業,兩人面前放著成堆的書冊,這些是各種帳冊和人事記載等,皇後一走,她手頭管理的那些事情便得交給她們來打理,宮務有太後和貴妃一起,夏嬋則接手了慈善一事,這幾天她們守在清寧殿主要是來跟皇後學習,等她們學的差不多,皇後也就該真的咽氣了。
剩下宮外的其他雜事會交給長樂,她定親後便有了公主府,元清帝許了她隨意出入。
“對了,夏姑姑,你這回回來還要再出去嗎?”魏曙問夏蟬。
夏嬋搖搖頭:“今年不出去了,我打算等明年跟船隊去一趟日本。”
東亞這邊的國家她基本都去過了,只剩下日本,之前能安穩渡海的船沒有研究出來,現在研究出來了,她打算等明年去一趟,日本,可是個需要他們好好宣揚的地方。
魏曙放下筆道:“我聽說有一個叫朱馴的富商,夏姑姑可認識?”
夏嬋訝然:“殿下如何知道他?”
“看來果然認識。”魏曙笑道,“我前幾日在茶館裏聽人提到了他,覺得此人經歷甚是有趣。”
當年西遊記大火,引發了一場西方掘金潮,不少百姓遁著唐僧的腳步去了天竺,確實有不少人發了財,但要說最厲害的還屬這個朱馴,據說他當年去的時候也不過十五六歲大,經歷各種艱辛發展成了如今絲綢路上第一富商,據說還差點被天竺南部某國公主看中召為駙馬,其經歷之精彩堪比唐僧。
魏曙隨著穿越者們開眼看到了整個世界,對外界很是嚮往,同時對這類敢於冒險的人很感興趣。
夏嬋不知道想到了什麼,表情有些古怪,但又很快恢復正常,笑笑:“這朱馴確實是個人才,不過他短期內恐怕不會回來大魏,我離開天竺時,他轉道去了黑汗,殿下若真對他有興趣,我可以叫人聯繫到他。”
“那便算了。”魏曙搖搖頭,“我只是想聽聽他一路的見聞,也不用為此事去打擾對方。”
雖說從夏姑姑這裏也能聽到,但她是去做文化交流的,對別國來說是貴客,未必看得到當地底層的真實狀況,可惜他現在身體年紀還小,就算父皇允許他也不會去,重活一次,當初尋死的勇氣已經沒有了,他還是想好好活著。
“還有一人夏姑姑可——”
還想再問,卻被父皇開口打斷,擡眸瞥過來:“作業寫完了?”
魏曙:“……”
話說母後都病重了,他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作業要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