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且說薛蟠將那渾渾噩噩的賈蓉攆了出去,自己便帶著母親回了忠信侯府。彼時已然華燈初上,忠信侯府上上下下一片的燈火通明,管事姚濱正守在門上等候。瞧見薛蟠領先過來的車馬,連忙吩咐家下小廝們將馬車牽進了偏院,自己則下了階梯親自扶著薛蟠下馬。
薛蟠雙腳站定,看著忙前忙後的姚濱笑道:「姚叔直接叫個小廝過來牽馬就是,黑燈瞎火的,何必要你自己動手。」
姚濱聞言,憨厚一笑,開口說道:「左右我在門上等了這許久,便順手做了。那些小子們毛手毛腳的,現下燈光又暗,若是一錯手閃了大爺,那可是大不是。」
「哪裡有姚叔說的這般不經事。」薛蟠不以為然的搖了搖頭,隨即撩著衣擺買上台階,一面隨口問道:「爹爹回來了嗎?」
「還沒。適才宮裡頭派人傳信,說老爺今兒晚上留宿宮中,不會來了。叫夫人和大爺不必等著老爺吃飯,也不用留飯。」姚濱跟在薛蟠身後,恭恭敬敬地說道。
薛蟠聞言,不由得一陣遲疑。想到今天下午徒臻走的慌忙,隨後又即刻叫了父親進宮。難不成是出征東瀛那塊出了岔子不成?
姚濱走在薛蟠身後,瞧見薛蟠不經意地站在了階磯上,一臉的猶豫沉吟。也不敢越過人去,只得站在後頭問道:「大爺可是有事垂問?」
薛蟠回過神來,搖頭說道:「沒事,進去吧!」
說著,兩人一前一後進了府門。逕自路過儀門、二門、內三門直接進了內院正堂,薛夫人已經端坐在堂上了。一旁坐著備嫁許久的寶釵,兩人正低聲說話呢!瞧見薛蟠的身影,寶釵起身問候道:「見過哥哥。」
薛蟠點了點頭,和寶釵隨意寒暄幾句,便衝著薛夫人說道:「父親派人傳信來,說今日不回府了,叫我們自己吃飯便是。」
薛夫人點了點頭,起身說道:「既如此,我去換了衣服,便直接吃飯罷!」
薛蟠聞言,也逕自回院裡換了家常的衣服出來。彼時薛寶釵已經張羅著家下人擺好了飯菜,只等著薛夫人和薛蟠落座後便動筷吃飯。寂然飯畢,眾人又吃過了茶水,薛寶釵這才嘆息一聲,開口問道:「我在內宅做鍼黹,就聽見鶯兒說東府的老爺殯天了。正想細細問過的時候,便聽前頭說媽和哥哥便穿戴整齊的過去了。我如今待嫁之身,也不好隨意走動,只希望賈府那邊不會挑我的不是。」
薛夫人立刻接口笑道:「不會的。你的情況那邊府上也是知道的,怎麼會挑這種不是。何況我和你哥哥也按著禮數週全到了,想必他們也說不出來什麼。」
薛寶釵原也是那麼一說,聽見薛夫人如此理論,便也不再多說了。只是一旁的薛蟠有些不滿的哼了兩聲,開口說道:「禮數,他們賈家若真的懂什麼禮數,便也不會……」
說著,還是訕訕的住了嘴。
寶釵一聽,便知道鐵檻寺上出了事故。她自選秀賜婚之後便憋悶在家中待嫁,這好幾年也不能出府。趕上日子到了,又倒霉的碰上國喪,還得守孝一年。早就憋悶的狠了,便也生出幾分八卦之心來。打量薛蟠如此模樣,分明是被某些人氣狠了的,不由得出聲問道:「哥哥這般說話,可是瞧見了什麼不好的?」
薛蟠抬頭,看著薛寶釵神采奕奕的看著他,目光灼灼,眼睛亮晶晶的。分明就是個瞧好戲的模樣。遂哭笑不得的搖了搖頭,輕聲嘆道:「可見常在家裡憋悶,不同外面走動著實是不行的。妹妹曾經是個何等安分沉默的人物,如今也議論起旁人家的是非來了。」
他這話倒是取笑的促狹,寶釵臉上一紅,有些羞澀的纏著衣擺說道:「這不是親戚家嘛,我才問問。若是旁人家我斷然不會的。」
一旁坐著的薛夫人見狀,不由得出聲笑道:「瞧寶釵憋悶這樣子。只是這種事情到底不體面,你一個未出嫁的女孩子家家的,不興聽這個。」
薛蟠好笑的搖了搖頭,也不和寶釵認真理論。只是隨意將賈蓉的舉動說給她聽,至於細節的那些腌臢事兒,倒也沒心思說了。
閒聊一會子,薛夫人的精力明顯不濟,薛蟠兩個便躬身告退,各自回院子休息了。
至次月初四,便是賈家算好了時辰請靈柩進城的日子。是日,自然是喪儀炫耀,賓客如雲,自鐵檻寺至寧國府,夾路看的何止數萬人。薛蟠作為親戚友家,又是小輩,少不得跟在喪儀前後忙忙叨叨的幫著操持。只看著圍在道路兩旁瞧熱鬧的路人或有嗟嘆的,也有羨慕的,更有那一等口酸眼紅的窮酸腐儒說什麼「喪禮與其奢易莫若儉戚」之類的酸話的。又是一陣的哄鬧吵嚷。薛蟠看在眼中,由不得搖了搖頭。
「大哥哥怎麼搖頭嘆氣的,可是出了什麼我不知道的緣故?」賈寶玉自後頭打馬而上,看著薛蟠一臉狐疑的問道。
「沒什麼,隨意想到了一些不相干的事情。」薛蟠說著,控制著馬匹和寶玉並肩而行。一邊問道:「前兒你生辰的時候說有事尋我說,後來便有東府老爺殯天的事兒,也沒說上。我這邊總是忙忙叨叨的瑣事不斷,難免有時遺忘疏漏了。你若真的著急,逕自去尋我就是。或者你看我家下人有誰能幫你辦事的,你逕自去找他。就說是我說的,有什麼事叫他竭力幫忙便是。」
賈寶玉聞言,不由得開口笑道:「有勞大哥哥記掛著。我還以為你早忘到腦後去了!我因這些日子被東府的喪事牽扯著,也抽不出空去府上尋你說話。還想著等哪天尋個空閒又方便的時候,同你仔細說說呢!」
薛蟠見狀,回頭看了一眼賈家的喪儀,開口嘆道:「我也是昨兒才想起來的。你們賈家如今是越發的奢靡鋪張了,只是我冷眼旁觀,現如今雖然是花團錦簇,到底里子也不如從前了。我畢竟是個外人,也不好細說。只是想著,你若真有個什麼『將來』、『以後』的計較,我能幫上手的便幫一把,也不枉我們相交一回。」
他這話說的太過悲切,一時間寶玉也不由得消沉下來。兩人默默無語的打馬走在車隊裡,直至進了賈府。賈寶玉才恍惚間回過神來,衝著薛蟠拱手嘆道:「我原以為我是個渾渾噩噩的紈袴公子。如今看來,眾人都是這醉生夢死的,倒也襯不出我如何紈袴了。只是思來想去,這榮華富貴的許多年,到底是白活了。」
薛蟠見狀,拍了拍賈寶玉的肩膀,語重心長的說道:「你別這麼說,誰還沒有個年少中二的時候。只要該明白的時候能明白過來,英雄還不問出身呢!」
薛蟠說著,覺得自己這話的味兒有點不對,便訕訕的住了嘴。
過了一會兒,又忍不住的開口說道:「你我之間,也不用細說。你若是真有什麼想法,咱們就尋個時間好好說說。我能幫得上忙的,絕不推脫。」
薛蟠琢磨著,除卻這麼多年寶玉放在胭脂水粉的盈利分紅之外,自己還能提出多少銀錢和人力來。屆時賈寶玉開口了,他也有個準備。
賈寶玉有些茫然的看了薛蟠一眼,他倒是沒聽明白「中二」是個什麼意思,但也不妨礙他理解薛蟠的話。只是他如今的想法卻和那日又有不同了。當下清了清嗓子,開口說道:「薛大哥哥的好意我暫且心領了。只是不是我矯情,也不是我勸哥哥如何冷眼旁觀。大哥哥也瞧見了,如今府裡這樣的情況,我即便弄出什麼來也不過是掉進江湖裡頭的小石子,興不起什麼波瀾。莫不如留待以後……」
賈寶玉說到這裡,也難免鬱悶的住了嘴。他近日和忠勇親王交好,自然也隱隱約約的知道了當今對四王八公的印象都不太好。再加上前幾年朝廷上下補充虧空的時候賈家也沒補上多少,更是早早上了聖上的黑名單……
忠勇親王私底下同他說過,如今聖上大權在握,正是意氣風發揮斥方遒的好時候。他任用賢能,開疆擴土,改弦易轍,復興民事……他做的大事越多,所需要的臣子越多,建功立業的機會就越多。屆時四王八公卻依舊不動如山,冷眼旁觀,只怕等聖上倒出功夫,這四王八公的風光張揚,也就是這幾年的鏡花水月了。
畢竟,鐵打的朝廷流水的官,尸位素餐的腐朽耄耋,終究是待不長久的。
這樣的認知,如何不讓寶玉沮喪徬徨?
他也曾和父親鄭重其事的商討過這些,只是父親依舊是一通斥罵,指責他危言聳聽,將他從書房攆了出來。
他也曾和祖母開門見山的提點過這些,只是祖母只把他當成一個膝下承歡的小孩子,隨意敷衍兩句,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直到那時,賈寶玉才恍然明白自己在這賈府中究竟是什麼樣的地位。雖然看似尊貴,可惜他到底還是個廝混內幃的孩子,他的思想,他的顧慮,無人理會,無人在意,無人問津。
薛蟠看著賈寶玉垂頭喪氣的模樣,有些無奈的嘆息一聲。有的時候,世人皆醉是一種悲哀,可是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滋味,也絕對好不到哪裡去。
正沉吟間,隊伍便到了寧國府。東府的小廝走上前來躬身見禮,便要引著兩人往靈堂走去。兩人隨即住了話頭,跟著小廝進了府門。
正沉吟間,隊伍便到了寧國府。東府的小廝走上前來躬身見禮,便要引著兩人往靈堂走去。兩人隨即住了話頭,跟著小廝進了府門。
正堂之內已然收拾齊備。純白色的掛孝幔子隨風飄舞,碗口粗的香燭燒的正盛,靈柩前面的火盆裡頭燒著圓形的紙錢,火苗竄上,揚出陣陣黑灰,散出一種刺鼻的焦灼味道。
寧國府眾人披麻戴孝的跪在大堂之內,花了大價錢請來的和尚道士圍著靈柩一圈圈的唸經,唸得薛蟠好不頭疼。和寶玉並肩走上前去,上香鞠躬,然後衝著一旁跪坐的賈珍尤氏道了節哀順變。卻發現賈珍神色有些恍惚的,眼睛直往邊兒上瞥著。
薛蟠隨著賈珍的目光看去,只看到一個素衣素服的女嬌娥,正一臉不耐煩的站在一旁。體態風騷,面容姣好,眼波流轉間一股子遮擋不住的餳澀放浪。她的臉上沒有半點兒悲切哀傷,卻時不時提著汗巾子假模假樣的擦擦眼睛,吸吸鼻子。一番作態看得薛蟠直欲皺眉。
賈珍看在眼中,心道不好。立刻起身寒暄著,將人讓進了後面。後面乃是府中女眷的休息之處,薛蟠自然是不會過去的。連忙擺了擺手,拉著賈寶玉在一旁站好。
剛剛站定,門口禮官唱著西府老太君到——
薛蟠等人隨聲望去,果然瞧見身穿素服的賈母在賈赦和賈璉的攙扶下緩緩走了進來,身後還跟著一群素衣素服的丫鬟媳婦。眾人連忙迎上前去,尤氏更是撲到賈母話中慟哭不止。賈母也立刻回摟著尤氏一陣痛哭,餘等眾人見狀,不論是惺惺作態還是真的傷感悲懷,倒也淌眼抹淚兒的抽噎不止。
唯有賈母身後的賈璉,一臉鬼鬼祟祟的往靈柩邊上望去。
薛蟠看在眼中,順著賈璉的目光往前打量,便看見一個披麻戴孝的姑娘俏生生的站在一旁,眉梢眼角情意綿綿,唇角微彎,更透露出無限風情。此刻正一臉溫婉柔媚又害羞嬌怯的低頭站著,一雙比孝服還白嫩的柔荑無意識的揪著裙襬,越發露出一股子小兒女的嬌羞神態。看得賈璉賈珍等男丁眼睛都快直了。
薛蟠看在眼中,不由得臉色微沉。這哪裡還有個守靈的樣子!
賈寶玉見狀,悄悄的用胳膊肘捅了捅薛蟠,輕聲說道:「那是珍大嫂子的繼母帶來的兩個小姨……」
薛蟠聞言,臉色更差了。
恰在此時,門口禮官唱道:「忠勇親王、忠廉親王、忠睿親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