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恰逢雨連天》第190章
第一百八十九章

 柳胥之道:“玉玦算是信物,老夫今日許你一諾,若有朝一日你退無可退,我柳府始終會為你留一條後路。”

 言罷,他吩咐:“安然。”

 安然點了一下頭,從蘇晉手裡接過玉玦,也是一愣。

 這環玉玦跟當年少爺佩戴在腰間的那一環幾乎一模一樣。

 可是,少爺的玉玦,不是早在十餘年前便被四殿下砸了麼?

 待他將玉玦仔細收在匣子裡,才發現手裡的這枚與少爺當初的那一枚還是有些許不同。

 看紋路,應當是一對。

 蘇晉接過木匣,跪地對柳胥之行了個謝禮。

 三人又在書房裡敘了一會兒話,無非說些早年舊事,言語間物是人已非。

 直至申時,蘇晉起身告辭,稱自己今日雖休沐,仍需回刑部一趟。

 柳胥之也沒留她,只道:“柳昀,你代為父送阿雨。”

 柳朝明應了,沒讓安然跟著,一路將蘇晉引去先時更衣的廂房。

 蘇晉換回男子衣衫,對柳朝明道:“出府的路時雨知道,讓阿留一人引著便可,柳老先生不日就要離京,大人在府時間不多,早些回去陪令尊才好。”

 柳朝明看她一眼,淡淡道:“無妨。”

 得到府門,馬車已候在道旁了,蘇晉似是想起什麼,對柳朝明道:“不知柳老先生何日離京,時雨願前往相送。”

 她是晚輩,今日來柳府受了柳胥之的玉玦,算是續上了柳謝兩門的交情,去送柳胥之理所應當。

 柳朝明道:“初五。”又提醒道,“你自初四始,要去京師附近幾個州縣巡視。”

 去臨近州縣巡視是升任一部尚書後的要務之一,蘇晉兩年前出任刑部尚書,因出使的緣故,將巡視置後,今返回京師,是再不能耽擱了。

 蘇晉道:“是,但柳老先生是長輩,我這裡是可以調一調日子的。”

 柳朝明道:“不必,父親已言明當日有文遠侯相送便可。”便是他也只能去去就回。

 蘇晉點頭:“好,那就有勞大人轉達,待時雨日後去杭州府,一定登門拜訪。”

 柳朝明站在府門前目送蘇晉的馬車遠去,直到看不見了,才折回東院書房,柳胥之手裡握著一卷書冊子,問:“走了?”

 柳朝明道:“已走了。”

 頓了片刻,又問:“父親,您方才送蘇時雨的玉玦——”

 “不是什麼稀罕物。”柳胥之目不離書,“當年你母親的嫁妝,原是一對,我這裡留了一枚,你母親的那枚,十幾年前就不見了。”

 他的語氣輕描淡寫,那頭的人聽了卻沒有反應。

 柳胥之看柳朝明一眼,見他眸色深深,目光裡仿佛什麼都有,又仿佛什麼都無,只覺這個兒子連自己都看不透了。

 “我此來京師,原是為著你的終身大事,但齊帛遠近日勸我不必操持。”柳胥之擱下書,“他說,你心裡已經有人了。”

 柳朝明合手作請罪禮,不露聲色:“古來婚娶皆從父母之命。”

 齊帛遠的原話其實是:柳昀的天資百年難得一見,生性內斂且自持,兒時在柳府修身,少年師從孟良,性情極韌極忍,最擅斷情絕念,待他人狠,待自己更狠,這是成大事的脾氣。但我是儒生,遇事總是悲天憫人,柳昀到底也是我的學生,看他如此慣於自苦,免不了心疼,寧肯他平凡一些,活得自利一些,說不定還能多享幾分清歡。

 柳胥之道:“罷了,我過幾日便要離京,無暇為你的事操持。你位至首輔,已可為自己做主。”他自案頭取出一方木匣打開,裡頭是一根純金的簪子,“這簪子是比著你母親當初最喜的那一支做的,你若心中有誰,便將它並在聘禮裡,算是為父與你母親的心意。”

 柳朝明將木匣接在手裡,應道:“是,兒子近日公務繁忙,待忙過了,一定擇一名溫良恭順的女子為妻。”

 自初入仕途一直繁忙至今,何日才能忙過呢?

 柳胥之聽他連這話都像打官腔,忍不住想叮囑兩句,話都到嘴邊了,生生咽了下去。

 說了他就能聽嗎?

 柳胥之覺得自己是真地老了,連心腸都不如以往硬。

 昔年為了讓柳昀成材,不惜伐了他院中玉蘭樹,看著小柳昀在樹樁子旁枯坐一夜,他甚至不曾勸慰一句,以至於後來柳昀離家獨自上京,柳胥之也不曾命人追過。父子倆自此三年沒有往來,直到孟良尋蘇時雨歸來,雙腿壞死,仍領著柳朝明重返杭州柳府,柳胥之才看在孟老禦史的面子上,重認了這個兒子。

 這麼多年過去,那個四歲就會自字為昀的柳朝明,已經徹徹底底地成了柳昀,而柳胥之,已不是昔日的柳胥之了。

 成長是苦修,是不覺乏味的漫漫酷刑,但蒼老只是一瞬間。

 柳胥之擺擺手:“你且去忙吧。”

 蘇晉這回巡視擇了三個州鎮,雖都在京師附近,往來皆需一兩日行程,她初四出發,回京已八月十七。

 剛下了馬車,候在正午門的吳寂枝便迎上來道:“這個月初九,湖廣災民起了暴亂,死傷十餘人,消息昨日傳到宮裡,聽說是竟與築堤有關,大理寺的張大人提議說,由三法司一起指派兩名欽差去武昌府辦案,柳大人讓下官在這裡等著大人,請大人回宮後立即去都察院。”

 蘇晉點了一下頭,一邊往都察院走一邊道:“此事我昨日已聽說了。”

 吳寂枝又道:“四殿下與四王妃明日就進京了,禮部與兵部想以秋禮犒賞四殿下的戰功,羅大人已與沈大人差不多商議好了,但諮文該由內閣出,沈大人說今日晚些時候要與大人您商議。”

 蘇晉道:“待會兒你跟禮部的人打聲招呼,讓他們先將諮文寫好,我看了如有不妥再改。”

 得到都察院,她腳步一頓,問:“陛下有消息麼?”

 “陛下八月初啟程返京後,兵部那裡日日有消息,行程十分順利,與原定計畫一般無二,蘇大人要看兵部的急函?”

 蘇晉點頭:“讓兵部送到流照閣。”

 都察院的小吏一見蘇晉,疾步迎上來道:“蘇大人,柳大人與翟大人言大人已在公堂等著您了。”又問吳寂枝,“吳大人要一併商議?”

 吳寂枝道:“不了,本官還有事。”與蘇晉行了個禮,隨即走了。

 蘇晉知道湖廣災民暴亂是急情,刻不容緩,等言脩與翟迪向她行過禮,開門見山便問:“派去湖廣的欽差,柳大人這裡已有人選了?”

 柳朝明道:“趙衍與錢月牽能去最好,但他二人走不開,我的意思是讓言脩與翟迪其中一人過去,就看你刑部有無可指派之人。”

 蘇晉道:“刑部自然是方侍郎去最好,但這兩年我出使在外,刑部的案子大都經他之後,一時也走不開。”她想了想,問:“大理寺派的誰?”

 “大理寺丞。”

 大理寺丞官拜從三品,言脩與翟迪都是正四品僉都禦史,按說尋常的案子,派這樣品級的欽差去到地方已是極為重視,但今年湖廣這一樁不一樣,以桃花汛為始,後續的賑災,築堤,災民的暴亂,無一不是同根同由的連鎖反應,卻涉及刑部,戶部,工部,都察院等許多衙門。自入夏起,朝廷各部雖分派官員前往視察,但始終沒起到敲山震虎,一錘定音的效果。

 卻不是因為派去的官員不辦事。太多事端集中在一起,原就極為複雜,官員們理清根由尚需時日,議定最佳方案又需時日,在此期間如出意外狀況,譬如前幾日的暴亂,更會增添新的麻煩。

 景元年間,滄瀾水氾濫,也重築過一回堤壩。以那次為例,單是議事就議了大半年,一直等到隔年再次氾濫後,才開始築堤。

 蘇晉與柳朝明皆是雷厲風行的脾氣,既然做好決定,那麼在明年春之前,一定要將堤壩修好,倘若拖長時日,浪費錢財不說,湖廣的百姓又要受一次苦。

 所以,他們想派一個急智果決,一言九鼎的人去。

 而這樣的人選,其實有一個。

 “單是大理寺丞與僉都禦史恐怕不行。”蘇晉道。

 柳朝明道:“我也這麼想。”

 他們都沒將那人的名字提出來,因為就他二人如今的立場,這個名字太敏感。

 於是只好沉默下來。

 正這時,外頭有名小吏來報:“蘇大人,刑部吳大人求見。”

 話音落,吳寂枝也到了公堂門外,行禮道:“蘇大人,沈大人說有十分要緊的事請您過去流照閣一趟。”又對公堂內另三人行禮,續道:“沈大人還說,他知道幾位大人正在議派去武昌府欽差人選的事,他今日晚些時候會幫著想轍。”

 沈奚此人尋常雖不大正經,對待公務十分認真,甚少會因自身緣故耽擱他人議事。

 蘇晉知道沈奚這麼著急,一定是出了不小的狀況,當即對柳朝明一拱手:“我晚些時候過來。”隨吳寂枝走了。

 柳朝明看著蘇晉的背影,對翟迪道:“去送蘇尚書。”

 一直到幾人的身影消失在院門外,言脩才走上來道:“大人,看來沈大人是接到那個消息了。”

 “比我想像中的快。”柳朝明道,沉吟一番,“這便不大好辦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