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恰逢雨連天》第243章
第兩百四十二章

 她話裡有話,梁都事不是沒聽出來。

 舒聞嵐的人比陛下的口諭先到,只有一個原因,舒大人傳的是私令,不是皇命。

 若照尋常,梁都事接到內閣輔臣的私令,自是要聽命行事的,可眼下十殿下與沈大人俱在,舒大人的私令又沒個合理的由頭,他攔人也不是,不攔也不是,竟落得個左右為難的境地。

 沈奚掃梁司一眼,亦看出他心中所困。

 略一想蘇晉的言中之意,輕飄飄添了一句:“既是內閣舒大人有令,想必事非小可,還望梁都事即刻增補人手,再設禁障,再與沿途各關卡打聲招呼,本官有要事請見陛下,待會兒送完十殿下返程,還望各關卡即刻放行。”

 梁都事被這話一點撥,心中即刻明朗不少。

 是了,十殿下說到底是沈大人送走的,等沈大人回去見了陛下,自會給舒大人一個交代,自己不過區區六品都事,需要操哪門子心?

 當即將朱南羨與沈奚請上了馬車,打了個手勢,令前後官兵撤開禁障。

 正午已過,沿途雖有驛站,可朱南羨與沈奚一行人卻絲毫不作歇怠,反倒越走越快。

 事態遠比他們想像的要糟糕。

 舒聞嵐行事並不冒失,這麼堂而皇之地派人來令梁都事設禁障,恐怕是今早見了朱昱深,猜到了聖意,先一步派自己的人給沿途都事統領提個醒。

 換言之,從梁司的角度看,舒聞嵐提前派人趕來相阻,可以有兩個解釋:

 其一,舒大人與十殿下不睦,是以私下派人阻止他離開川蜀。

 其二,十殿下實則就是晉安帝,舒大人或猜到聖意,或出於私心,總是不能讓這第二個陛下在永濟皇帝眼皮子底下遠走高飛。

 方才蘇晉一番言語,四兩撥千斤,又兼沈奚以退為進,表面順從舒聞嵐的決定,引得梁都事只顧著考慮後果,忘了去計較舒聞嵐派人前來的原因,因此只想到了其一,沒想到其二。

 可梁都事不是傻子,左軍都督府也不是傻子,哪怕被沈蘇二人一時障目,再過一個時辰,等他們見到朱昱深的親兵,便會明白自己被朱南羨,沈青樾與蘇時雨合起來給騙了。

 一個時辰,遠遠撐不到他們一行人離開劍門山。

 到那時,這蒼山峻嶺,重巒疊嶂,都會成為鎖住他們的囚牢。

 且這還不是最要命的……

 山沿間,只聞一聲駿馬嘶鳴,走在最前頭的沈奚的馬車急停了下來。

 沈奚四下一望,見沿途已無官兵守道,步去朱南羨與蘇晉的馬車前,逕自掀簾入內,還不忘回頭交代一句:“繼續走,越快越好。”

 車廂內,三人一時都沒出聲。

 不是無話可說,而是太多話,不知從何說起。

 話當年不合時宜,問一句好與不好?他們相知太深,只一眼便能看出來。

 過了會兒,反是沈奚先開口,語氣有些艱澀:“當年,我在武昌,猜到你二人大約是出了事,趕回京師前,先將梳香與麟兒送去了蜀中。至於為何會讓他們去翠微鎮,是因為時雨的故居在那裡,我知道她日後定然會回故居一趟,若與麟兒與梳香重逢,彼此間有個照應。”

 他沒問朱南羨為何會活著。

 不用想都知道,當年的隨宮,除了朱昱深,還有誰能瞞下所有人,在明華宮的大火中救下晉安帝。

 至於柳昀為何會救朱南羨。

 沈奚雖猜不透,但也知道以柳昀的性情,若非必要,他是誰都懶得說。

 蘇晉問:“那你此番親自入川的原因是什麼?”

 她自然知道沈奚是為朱麟與梳香來的,但她問的不是這個。

 沈奚貴為戶部尚書,一品國公,若是尋常狀況,他只需差遣手底下的人來蜀中一趟即可,這回,究竟是因著什麼,竟要親自前來?

 沈奚思慮了一下,問:“你們在川蜀,可是已見過柳昀了?”

 朱南羨與蘇晉對視一眼,均點了點頭,這也是他們的困惑之一,柳昀是內閣首輔,攝政大臣,按說朱昱深不在京師,朝政合該由他主理才對,到底是要發生什麼樣的變動,才能讓柳昀亦出現在蜀中——還並非以欽差之名。

 沈奚又沉默一陣,才道:“這事有些複雜,先從最簡單地說起。”他看向蘇晉,“時雨,你可記得都察院下設幾道?”

 蘇晉愣了愣,這問題再簡單不過了,都察院以監察為目的,下設十二道,如湖廣道,浙江道,山西道等,又在各道設監察禦史,分巡全國。

 可她再一想,沈奚此問的用意似乎沒那麼淺顯。

 “你的意思,朱昱深想增設第十三道?”

 “是。”沈奚點頭,“他要增設雲貴道。”

 朱南羨蹙眉:“但雲貴與安南接壤,戰亂不斷,一直為軍事重鎮,由都督府直轄,若都察院增設十三道,費人力物力不說,若遇戰事,豈非吃力不討好?”

 沈奚道:“這就要說到朱昱深親征安南的目的了。”

 他看蘇晉與朱南羨各一眼:“安南小國,若遇尋常戰禍,隨便派一名將領前去平亂即可,你們可知,朱昱深為何要掛帥親征?”

 朱南羨反應過來:“他不是為平亂而去的,他是要……借機收復安南?”

 沈奚再次點頭:“是,去年安南雖內亂,但,他們其實並沒有違逆當年與時雨擬定的合約,也就是說,他們並沒有派兵騷擾大隨邊境。朱昱深說他們違約,不過是隨便尋個由頭,出兵安南,想要將他們收入大隨疆土。”

 “而今,朱昱深既從雲貴入蜀,想必安南那裡戰事已平,只這幾日,他就要著柳昀擬諮文,設安南為交趾,劃入雲貴道,從此,成為我大隨江山的一部分。”

 蘇晉聽到這裡,明白過來。

 難怪柳昀會離開京師,來到川蜀,他身為都察院左都禦史,都察院下,增設第十三道,大隨版圖隨之囊括進這麼大一塊地方,是需要他親力親為設置行政州府與監察都司不可。

 可她仍有不解之處:“既設雲貴道,朱昱深與柳昀去雲南不是更方便,為何要來川蜀?”

 朱南羨自小從軍,倒是先她一步明白過來:“因為蜀地是西南的門戶。”

 他頓了頓,“若不出所料,設置第十三道還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朱昱深要在蜀地設置西南總都司,自湖廣入川的十萬大軍,與這回隨朱昱深親征安南的二十萬大軍,自即日起,都會進駐西南都司。”

 他說到這裡,又細想了想,朱昱深收復安南,建立第十三道,增補三十萬大軍建立西南總都司,都是為了保障南方一帶不再受戰亂之苦,魄力雖值得讚頌,未免有些鋌而走險,畢竟他的每走一步都沒有退路,就譬如調二十萬大軍親征安南,一旦戰事陷入膠著,北方趁機起了亂子,又該怎麼辦?

 或者說,朱南羨想,在這些決定的背後,還包含著什麼更重大的決策?

 還不待他問,蘇晉已然道:“朱昱深如此費盡心思保證大隨南方疆土和平,可是朝野當中,要出什麼大變動了?”

 沈奚看著他二人,頃刻,再點了一下頭:“是,聽說是朱昱深與柳昀早些年就已商議好的,這事除內閣外,暫還無人知道。”

 “他們決定,遷都。”

 “自大隨立朝,北方一直戰亂不休,究其根由,是邊疆戰力不足,防守不力,導致北方遊牧一族,西北赤力,前朝北涼,一直虎視眈眈。如若將都城遷往北方,由天子來守這個國門,將北疆一帶的防線更往北一帶推進,一來可護北方百姓免受戰亂之苦,二來若以北平與應天府為基點,開放漕運,可以促進生產,使淮北,乃至於太行山以北的百姓都不再受饑荒之災。”

 “但都城北遷,天子北上,離南方就更遠,是以在此之前,首要任務,是保障南方,尤其是雲貴既嶺南一帶,不再受戰亂之苦。

 “這就是收復安南,設立十三道,設立西南總都司,包括為何實行屯田新政背後的原因。”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