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蠻丫頭/老大是女郎》第102章
☆、才子

  賞梅宴第二天, 錦衣衛果真上門來取傅四老爺為霍明錦準備的謝禮。

  李昌沒有避諱, 告訴傅雲英霍明錦並不住內城, 他的宅子遠在城外,平時公務繁忙時就在宮中值房歇宿, 清閒時才回郊外別宅。

  他很少有清閒的時候, 因此大多數日子就在值房住。

  「二爺還未成家,只能這麼湊合著。」

  不知道霍明錦的喜好,傅四老爺各樣土產都備了一大箱子, 因他以前提過喜歡湖廣的桂花酒,因此特意囑咐傅雲英多帶了幾壇家中一直沒捨得喝的陳釀。

  霍明錦那晚親自送傅雲英返家, 其後李昌又常常來巷子裡傳話,不出幾天, 京師的人都知道傅雲英得了指揮使的青眼。

  還有甚者, 說霍明錦想認傅雲英當義子。不然為什麼煞費苦心把他送到太子身邊去?

  雖說沒有品級,但等太子日後登基,還怕傅雲升不了官嗎?

  皇上即位時,身邊陪他長大的侍從、捨人等全都加官進爵,即使沒有進士功名在身, 最後也破例做了二品大員。

  這話傳到姚文達耳朵裡, 他嚇了一大跳, 拄著拐棍,顫顫巍巍找到東坊高坡鋪,問傅雲章:「你弟弟怎麼會和錦衣衛攪合在一起?」

  姚文達又病了,不過精神氣很足, 說話嗓門比雷響。

  傅雲章先請他坐下,家僕進去奉茶。

  吃過茶,傅雲章方緩緩道:「霍指揮使救過撫養她長大的叔叔。」

  姚文達皺眉說:「現在沈首輔和霍指揮使鬥得跟烏眼雞似的,你死我活不分勝負,你馬上就要入仕,不宜摻和進去。救命之恩固然要報,也無需來往這麼密切,現在京裡的人都在談這個事,早晚會把你扯進去。你還沒授官就被當成霍指揮使的人,不是好事。」

  傅雲章微微一笑,渾不在意,「她是她,我是我。老師,她想做什麼,我向來不攔著,她也不會因為感激霍指揮使就來勸我投到霍指揮使帳下。」

  見他說得輕描淡寫,姚文達沉吟了半晌,「你就不怕將來你們兄弟二人政見相對,兄弟鬩牆?」

  傅雲章望著茶杯裡慢慢舒展開的茶葉,嘴角微翹,「您無須擔心這個。」

  過了一會兒,又道:「老師,我可以把身家性命託付給她。」

  姚文達是過來人,不大信他的話,為了各自的前途,父子都能舉刀相向,何況傅雲章和他弟弟只是血緣疏遠的堂兄弟。他們現在還年輕,以為仗著感情好,以後即使各自為主也能一直這麼兄友弟恭,等他們經歷幾場風雨,自然會有裂痕。

  不過傅雲章本身並沒有特別偏向哪一方,政見觀點上他有自己的堅持,為人處世又更像是中立派,所以現在說這個為時過早,說不定這對兄弟真的能同時處理好家事和公事。

  「既然你這麼說,我也不說難聽的話離間你們兄弟了。傅雲那孩子我瞧著挺喜歡的,沒想到他不聲不響,竟然能和霍指揮使攀上交情。我還從未見過霍指揮使照拂過哪個後生,都以為他是個瘋子……」姚文達說話從來沒有顧忌,「這瘋子現在像個正常人了,朝中大臣驚掉下巴,沈黨那邊早就注意到傅雲了,你記得提醒他當心沈黨的人。」

  「謝老師替他著想。」傅雲章道。

  然而沈黨的人還在暗中觀察,並不急著脅迫傅雲英,先出手的是崔南軒。

  快到除夕了,傅雲章放下書本,帶著傅雲英、傅雲啟和袁三去逛棋盤街、城隍廟市。城中商貿繁榮,天南海北的客商雲集於此,珠寶玉器,日常用物,古董書畫,無所不包,到了每月固定集會的日子,集市規模更是宏大,往往比肩接踵,人山人海,大街小巷擠得水泄不通,馬車根本沒法掉頭。

  袁三攢的錢全給袁家了,最近又專心溫書沒有寫小說,囊中羞澀,看到什麼都想買,但捨不得買。

  傅雲英給他五百兩銀子當零花,道:「提前給你壓歲錢。」

  他盯著鋪子裡賣的果子直流口水,饞得眼睛都紅了。他小時候吃了很多苦,對吃的很執著。

  一旁的傅雲啟笑得直不起腰。

  袁三倒也不忸怩,大大方方接了碎銀子和銀票,給傅雲英作揖,然後得意地朝傅雲啟眨眨眼睛,「老大心疼我,給我壓歲錢,你笑什麼?」

  說著話,歡歡喜喜奔向那家蘇州人開的鋪子,指著收拾得乾淨整潔的裝果子的木架,豪氣衝天:「一樣來半斤!」

  他臉皮這麼厚,傅雲啟覺得沒意思,不恥笑他了,轉而找傅雲英訴委屈,「有我的份麼?」

  傅雲英一笑,「九哥,我還沒找你討呢。」

  傅雲啟撓撓腦袋,走開了一會兒,再回來的時候手裡拿了幾串冰糖葫蘆,往她手裡一塞,「來,雲哥乖,這就是哥哥給你的壓歲錢。」

  傅雲英白了他一眼,剛好傅雲章在鋪子裡買了幾張字畫過來找他們,她分給他一串糖葫蘆。

  傅雲章頭戴防風的大帽,穿一件漳絨斗篷,長身玉立,面若冠玉,拿著一串糖葫蘆,有些哭笑不得。

  「城隍廟的糖葫蘆比其他地方的好吃。」傅雲英讓他先嘗一口。

  傅雲章從未吃過糖葫蘆,把字畫交給身邊蓮殼拿著,搖頭失笑,咬下一顆山楂果,酸酸甜甜的。

  袁三買完果子回來了,手裡抱著,臂上掛著,嘴裡還叼了一隻大紙包,王大郎忙迎上去幫他拿。

  「老大,你喜歡吃什麼口味的?我看到有賣鬆子糖、椒鹽餅、金華酥餅和桂花糕的,多買了點。」

  這幾樣都是傅雲英平時愛吃的,袁三捧著一堆點心給她挑。

  她挑了幾枚金華酥餅,給傅雲章拿的是方塊酥糖,他愛吃這個。至於傅雲啟,他已經搶了一大包板糖和鬆子糖在手裡。

  傅雲章左手一大包糖果,右手一串冰糖葫蘆,竟覺得有些無措。

  這種場景他從未經歷過。

  難怪小的時候同窗們都喜歡過年。他想起小時候,還沒到臘月,同窗們就興高采烈盼著過年,而對他來說,過年和平時沒什麼兩樣,甚至比平日更冷清,因為別人家闔家團圓會刺激到母親,而且要賬的通常選在年底上門討賬,所以他們母子從不過年,整個正月大門緊閉,外邊的熱鬧仿佛是另一個世界的事。

  傅雲英順著擁擠的人潮往前逛,一路走走看看,給傅雲章他們一人買了幾雙鹿皮靴,還買了牛皮、杭細絹、三梭布,新的茶鐘和果罩,幾隻供花的美人瓶,紙張墨硯之類的文具。想起家中書房的燈檯摔壞了,特意買了幾盞扛摔的鐵絲燈。

  家下人緊跟在後面搬東西,不一會兒褡褳都裝滿了。

  京城坊市繁華,店鋪攤子五花八門,賣什麼稀奇古怪的東西都有。

  幾人逛了一大圈,看到有人高聲叫賣湖廣土產的,想起家鄉,忍不住湊過去看。

  那邊賣的東西並不出奇,無非是鹹魚臘肉。

  奇的是買東西的人,他頭戴福巾,穿一身皂色緣邊玉色深衣,腰束大帶,雲頭鞋,俊秀儒雅,氣度極好,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許多打扮富麗的小娘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攤前挑挑揀揀,實則頻頻偷看他。

  竟是崔南軒。

  傅雲英怔了怔,那邊崔南軒身邊的人已經認出她,朝她微微一笑。

  她心頭凜然,因為站在崔南軒的青年正是那日在西苑見過的太子殿下。

  周圍的人群裡不知藏了多少皇宮護衛。

  傅雲英心裡忖度太子微服出行,大約是出來玩的,肯定不想驚動其他人,抬腳正要退下,太子卻朝她揮了揮手,示意她過去。

  她扯扯傅雲章的衣袖,「二哥,你們在這等著。」

  傅雲章沒見過太子,隻認出崔南軒,見她神色有異,嗯了一聲。

  她走到太子跟前,眼角餘光掃一眼左右,果然看到人群裡有幾個漢子一直緊盯著攤子,她隻略微靠近幾步,就覺得有無數道視線落到她身上,如芒刺在背。

  太子和崔南軒有說有笑,等她走近,含笑道:「我聽崔侍郎說,你也是湖廣人?而且還曾是崔侍郎的學生?」

  她沒看崔南軒,點頭應了一聲,「崔大人曾在江城書院講學。」

  太子眼底閃過一抹異色,笑了笑,「倒是巧了,難怪你學問好,崔侍郎方才說了很多你在書院求學的事。」

  傅雲英心裡咯噔了一下,暫且不露聲色。

  不鹹不淡說了幾句話,太子問起她湖廣的風土人情。

  她說了些湖廣各處的風景名勝,見太子興致缺缺的樣子,眼珠一轉,改而提起湖廣過年的習俗,「和北方不一樣,湖廣人除夕守歲不吃餃子,初一早上才煮餃子吃。」

  太子每天上學讀書,每個月還有九天必須正襟危坐聽大臣講經,入耳的都是治國的大道理,大概很少聽人說民間風俗,聽得津津有味,偶爾找崔南軒求證,「果真如此麼?」

  崔南軒看一眼傅雲英,道:「地方風俗,各有不一,大致是不錯的。」

  說笑了一會兒,太子放傅雲英離開,「你是和家人一起出來閒逛的罷?倒是擾了你。」

  太子是孫貴妃的兒子,母妃受寵,皇上很疼愛他,宮中只有他一個皇子健康長大。他自幼尊師重道,性子偏於柔和。

  傅雲英覺得他有點像朱和昶,不過朱和昶那是真傻,太子的平易近人卻總是隔了一層,不管他怎麼試圖表現自己的溫文親和,還是掩不住骨子裡透出來的居高臨下。

  她目送太子和崔南軒離開。

  崔南軒故意向太子提起和她的師徒名分,而且剛才閒話時屢屢表現出對她的激賞,是想讓太子懷疑她蛇鼠兩端人品敗壞,還是挑撥她和霍明錦的關係?

  她皺眉思忖著。

  見崔南軒一行人走了,傅雲章立即上前,小聲問她:「剛才那個和你說話的人是太子?」

  傅雲英點點頭。

  ……

  姚文達是個老鰥夫,過年的時候家中只有兩個老僕陪著,傅雲章邀他到傅家一起過年。

  他拒絕了,道:「宮裡有宴會,我過去湊湊熱鬧。」

  結果他老天拔地的,在進宮的路上摔了一跤,當場爬不起來,被宮裡的太監送回家中,宮裡的皇上聽說了,憐他老病,賞賜了不少東西。

  老僕還挺高興的,這樣大官人既用不著每天出去應酬,還得了一大堆御賜的值錢藥材,這一跤摔得值!

  正月初三那天,傅雲英和傅雲章去姚家探望姚文達。

  姚文達留他們吃飯,老僕端著一大碗熬得爛乎的燉肘子興衝衝走進房,笑著道:「這還是宮裡賞的肘子,兩位少爺多吃點。」

  宮裡賞的菜不一定好吃,重要的是體面。

  可對著一碗不知道隔了多少天的剩菜,傅雲章和傅雲英實在不敢下筷。

  老僕還在一邊熱情招呼他們吃,傅雲英想了想,把肘子推到姚文達跟前,「這肉燉得爛,姚翁牙齒不好,多用些。」

  傅雲章低頭笑了一下。

  老僕感動得兩眼淚汪汪,萬歲爺爺賞的東西,那得多稀罕啊!少爺們捨不得吃,全讓給大官人,真是孝順知禮的好學生!

  剛吃完飯,陸陸續續有人上門給姚文達拜年,那些人大多是翰林院出身,屬王閣老一派,和傅雲章相熟。

  不過看到傅雲英也在,他們似乎有些忌諱,說話明顯意有所指。

  傅雲英便起身告辭,傅雲章也要走,她笑了笑,「二哥,你留下吧,我順便去潤古齋取裱好的畫。」

  現在正是他擴展人脈的好時機,他走了豈不可惜?

  傅雲章看一眼門外,雪後初晴,天空藍得清透,「早點回去。」

  她嗯了一聲,帶著喬嘉出了門。

  潤古齋在城西,雪天不好騎馬,姚宅和傅家離得近,她今天是步行出來的。

  巷子裡時不時傳出炮竹鳴響,來往行人個個笑容洋溢,小孩子們尤其活潑,成群結隊歡笑著跑過。路上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人,見面都會朝對方笑一下,互祝新年好。

  潤古齋過年也不打烊,傅雲英的畫是去年送來裱的,夥計看了她的籤子,把裱好的畫取出來給她,笑道:「昨天有位大人過來買絹,恰好看到這幅畫,很喜歡。」

  見傅雲英面色如常,夥計索性說出那位大人的名姓,「那位可是大名鼎鼎的才子,在翰林院當了個什麼官,反正很有名氣的。」

  傅雲英但笑不語,讓喬嘉拿著畫,付過錢,出了潤古齋。

  也是巧,路過一家茶樓的時候,竟然又看到熟人。

  茶樓門口站了許多人,穿程子衣的護衛分站兩側,將進茶樓的路堵了起來,不許其他人進出,幾頂官轎遙遙過來,從他們身邊經過,停在茶樓門前,那包下茶樓的人忙笑嘻嘻迎上前。

  從前面幾個轎子裡出來的都是穿青袍的官員,他們下了轎子,並不上樓,而是全部等在一邊。

  最後一頂轎子轎簾掀開,裡面的人走了出來,緋紅袍,金梁冠,金革帶,威儀赫赫,又不失讀書人的風雅。

  是崔南軒。

  其他官員忙迎上去,眾星捧月一般,簇擁著他上樓。

  一直等這幫聚會的官員全部進了茶樓,護衛才收起儀仗,許老百姓從茶樓門口走過。

  樓上,一眾官員互相見禮,順著樓梯往上走,到了二樓,大理寺少傾正和崔南軒說笑,看到他忽然看向樓下的人群,止住話頭,道:「方才轎子過來的時候,我看到崔大人掀簾往那邊人堆裡看了好幾眼,可是看到什麼熟人了?」

  崔南軒收回視線,「許是沈少卿看錯了,我並未留意。」

  「噢?」沈少卿揚了揚眉,「我卻看到了一個眼熟的人,已經派人去請了,他也是湖廣人,崔大人或許認識。」

  崔南軒不語。

  樓下,堵住的道路終於通了,傅雲英和喬嘉往回走,剛走出幾步,幾個帶佩刀的護衛攔在她跟前,拱手道:「我家大人乃大理寺少卿,請傅公子移步說幾句話。」

  他指了指茶樓二樓。

  傅雲英皺了皺眉,她記得大理寺少卿好像是沈介溪的親戚。

  崔南軒在樓上,沈少卿也在樓上,而崔南軒和沈介溪近幾年交惡,是眾所周知的事。

  傅雲英一邊飛快思考,一邊跟著護衛走進茶樓。

  這麼多人在,她是東宮太子指名要留在身邊的侍讀,沈少卿不敢把她怎麼樣,頂多口頭奚落兩句。

  順著樓梯拾級而上,踏入二樓,今天宴請的人很多,二樓的槅扇全取下了,幾間雅間全部打通,一共有六桌席面。一眼望去,黑壓壓的全是烏紗官帽,各種顏色的官服。

  崔南軒坐了主席,他旁邊坐著一位年紀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長須,白麵,一臉和氣,正是大理寺少卿。

  這些官員一眼望去全都像好人。

  傅雲英心裡這麼腹誹了一句,被護衛領到沈少卿面前。

  沈少卿正和崔南軒說話,抬起眼簾掃她一眼,道:「我昨日聽太子殿下提起你,你是趙家老三的學生?」

  趙師爺是沈首輔髮妻的叔叔,沈少卿是沈首輔的族侄,輩分低於趙師爺,卻直呼趙師爺趙老三,旁邊的人一臉平靜,因為趙家沒有人在朝中擔任要職,且家世一直不如沈家。趙氏當年是高嫁。

  傅雲英略有些不快,目光落到一旁的崔南軒身上,故意做出訝異之色,先朝他行禮,道:「不知老師也在這裡。」

  既然崔南軒故意在太子面前提起江城書院的事,讓太子疑心她,那她就打蛇隨棍上。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席上眾人錯愕,彼此交換了一個眼色。

  崔南軒淡淡掃傅雲英一眼。

  身為湖廣學子,不僅不主動投效他,平時總避著他,還跑去和霍明錦那個武夫攪合在一起,這個時候知道叫他老師了。

  他倒是機靈,知道這時候一句老師出口,自己必須護著他。不然傳出大理寺少卿當著吏部侍郎的面欺負侍郎的學生這種流言,他以後還怎麼收攬人手?

  所有人都在偷偷看他,崔南軒放下手裡的酒杯。

  否認肯定是不可能的,他前些天剛剛在太子面前說自己曾是傅雲的老師。

  反正他沒打算和沈介溪講和,懷疑便懷疑罷。

  他很快做了決斷,問傅雲英:「過了初八就要去東宮聽差,這些天認真溫習功課,不可荒廢學問。」

  傅雲英垂目道:「是,學生不敢鬆懈。」

  崔南軒接著吩咐:「袁文才學很好,日後和他同在東宮,多向他學習。」

  傅雲英答應一聲。

  沈少卿的臉色慢慢沉了下來。

  他把傅雲叫上來,就是想看看崔南軒對這個湖廣學子是什麼態度。他擺明瞭看不起傅雲,崔南軒卻言語溫和,明顯有維護之意。

  崔南軒沒讓他失望,這位吏部侍郎,果然如其他人所說的一樣,冷情冷性,鐵石心腸。叔叔沈首輔當年一手提拔他,重用他,他現在高升了,翅膀硬了,不想和沈黨綁在一起,打算自立門戶。

  大員們的勾心鬥角暫時和傅雲英沒關係,她只是沈少卿用來試探崔南軒態度的。

  扯了幾句閒話,沈少卿心頭焦躁,擺擺手,示意她離開。

  ……

  傅雲英在京師的名聲更響亮了,這一次她成了眾人口中左右逢源的投機者。

  霍明錦是她的恩公,崔南軒是她老師,傅雲章是她哥哥,她即將入東宮學習……除了沈黨,朝中其他幾派勢力的中心人物她全都能扯上關係。

  經過茶樓的事,沈少卿親口說出她是趙師爺的學生,於是眾人都知道她和閣老夫人趙氏算得上是同門弟子。

  這一下連沈黨的人看她的眼光都複雜起來。

  朝臣必須有自己的立場,而且絕不能輕易動搖,否則裡外不討好。

  傅雲英終於清靜了。

  不管哪方的人,都覺得她身份太複雜,不可靠,拉攏過來也沒用。

  沒人給她壓力,也沒人欺負她,因為她身後牽扯太多,誰都不想多事。

  風平浪靜中,迎來她去東宮的日子。

  李昌親自來接她。

  霍明錦公務繁忙,年前去山西平陽府,到現在還沒回來。

  馬車剛駛出大街,周家的人找了過來,周天祿邀請傅雲英和他共乘。

  傅雲英謝過他的好意,婉言拒絕。

  周天祿是京中出了名的紈絝,整日遊手好閒,不務正業。人人都知道他有一個癖好——喜歡年輕俊秀的少年。

  被她拒絕,周天祿也不惱,笑呵呵先行一步。

  宮城南部的殿宇大多屹立於高臺之上,樓臺高聳,廣場空曠,威武壯觀,越往北,宮殿越密集。太子東宮坐落於宮城東邊。

  傅雲英、周天祿和袁文前後腳到了地方,小太監先讓他們坐在抱廈裡等。

  太子在上課,幾位閣老都給他當過老師。詹事府詹事、院事、副詹事、詹事丞、太子賓客,全都由朝中大臣遙領。

  殿內靜悄悄的,太監們屏息凝神,守在廊廡前,一聲咳嗽不聞。

  周天祿閒不住,枯坐半晌,找小太監搭話。兩人說說笑笑,還挺熱鬧的。

  袁文直翻白眼。

  之前東宮太監給傅雲英幾本書,要她認真研讀,她今天把書帶過來了,就坐在窗下看。

  袁文嫌周天祿太吵,見她隨身帶了幾本書,想找她討一本看,又不好意思張口。他前些天還嘲笑過她。

  傅雲英看他好幾次欲言又止,紅著臉喃喃幾句,卻沒出聲,挑了挑眉。

  就讓這位袁大才子自己糾結吧,反正難受的不是她。

  一個時辰後,小太監示意他們進殿。

  還沒到燈節,年不算過完,殿裡廊下掛了許多戳紗宮燈,什麼圖樣的都有,下面吊著長長的絲絛墜子。風吹過,颯颯響。

  袁文打頭,周天祿居中,傅雲英走在最後。進殿先朝坐於書案前的太子請安。

  太子面前堆了一案的書冊,抬起頭,神色有些疲倦,讓他們各自歸座。

  他們的座位離太子的書案很近,比太子的略低。

  傅雲英整理好桌上淩亂堆放的書,小太監拿了紙筆過來,要她先抄一篇文章。

  太子想看看他們的字寫得如何。

  傅雲英聚精會神,提筆寫字。小太監看她寫完,把吹幹墨蹟的紙收上去。

  看過三人的字,太子道:「我的字寫得不好。」

  太子的字確實寫得不好,他長到這麼大,不管在哪方面都是平平。其實這並沒什麼,身為皇子,他用不著追求學問。但身邊的老師全是進士出身的天才,皇上的要求又嚴格,太子怎麼努力都做不到讓人眼前一亮,屢屢為自己的平庸頹喪。

  周天祿和傅雲英還沒說話,袁文先點點頭,開始認真給太子提意見。

  周圍的小太監臉色都變了。

  太子被袁文傳授了幾句竅門,心情愈加沉悶,擺擺手,去隔間休息。

  太監們忙進去伺候。

  周天祿嘖嘖了幾聲,對袁文道:「太子的字寫得很好了,你下回機靈點,別連累我和傅雲。」

  袁文瞪他一眼。

  太子被太監們吹捧了幾句,心情好了點,要帶傅雲英他們幾個去校場玩。

  校場設箭靶,有人在裡面練習騎射。

  聽到利箭劃破空氣的聲音,傅雲英皺了皺眉,臉色有點發白。

  周天祿注意到她不想靠近箭靶,哈哈大笑。

  第一天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陪太子練字看書,說說話,然後便散了。

  太子很喜歡周天祿,一來周天祿一雙桃花眼生得嫵媚,說話帶笑,什麼都捧著他,二來周天祿那樣的富貴公子,別的不會,就會玩。他教會太子幾種新花樣,太子玩得很投入。

  只有一個皇子長成,代表著太子從小在眾人的矚目中長大,皇上對他寄予厚望,偏偏他資質平庸,很少有放鬆的時候。

  袁文很不滿太子明顯的偏愛,覺得周天祿可能會帶壞太子。

  這天幾人一起出宮,袁文警告周天祿莫要整天將宮外那些上不得檯面的東西拿來哄太子高興,太子是一國儲君,不能玩物喪志。

  周天祿眼皮一翻,哼了一聲,「怎麼,你嫉妒太子殿下喜歡我?我教教你吧,只要你以後少勸太子幾句,太子也會喜歡你的。」

  袁文為之氣結。

  傅雲英沒摻和到兩人的爭吵中去,春闈在即,之後就是殿試,傅雲章開始閉門讀書,她白天來東宮應卯,夜裡為傅雲章和袁三準備考試的事,忙得畫畫的時間都沒有。

  天氣漸漸暖和起來,宮裡的梅花開了又謝,宮人脫下厚厚的冬衣,換上輕薄春衫。

  這天她照例到東宮應卯,發現太子穿了身打球服,手裡拿了根球杖,笑道:「天朗氣清,不如去打捶丸。」

  周天祿立馬回應。

  袁文眉頭緊皺。

  傅雲英無所謂。太子這人不壞,不過畢竟還年輕,表面上溫和,其實不怎麼喜歡身邊的人風頭蓋過他,他們陪太子讀書,用不著展露才學,只要時不時誇一誇太子,哄太子高興就好了。

  打球場就設在庭院裡。

  太子執球杖,傅雲英、周天祿、袁文和幾個小太監陪打。

  最後自然是太子贏得多。

  中場休息,太監進來通報,說翰林院修撰汪玫來了。

  聽到汪玫這個名字,周天祿噗嗤一聲笑了,一旁的袁文狠狠瞪了他一眼。

  汪玫此人名震京師,是南直隸的神童,之前十三歲中舉的汪閣老就是他的叔叔。汪家家學淵源,一門三叔侄,個個都是肱骨之才。這汪玫呢,不愧為汪家子弟,自從能說話起,也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天賦。他九歲中秀才時,大家都說他就是下一個汪閣老。

  然而汪玫可能是名字取得不好,亦或是觸了什麼黴頭,總之命途坎坷。他准備考鄉試的時候,外祖父病逝了。按理他用不著為外祖父守制,但他自小在外祖父膝下長大,外祖父是他的啟蒙老師,他年紀又還小,因此那一屆鄉試就沒考。等幾年後汪玫再去考鄉試時,他祖父去世了,這一回他得按規矩守孝。又過了幾年,汪玫信心十足,前腳都踏進考場了,家裡人攔下他,說他祖母病危了。這麼折騰下來,三年又三年,汪玫從名揚天下的少年神童長成青年,娶妻生子,兒女繞膝,還沒考中舉人。以前才學不如他的人都升任四品官了,他還是個秀才。又到了一年鄉試的時候,汪家人如臨大敵,汪玫的父母連門都不出了,每天待在家中好吃好喝養著,生怕自己有個不好連累兒子前途。還好這一年汪家人沒有生病的,可臨到考試的時候,竟然刮起颶風!河水倒灌入城,整個貢院都被淹了,汪玫不信邪,坐在及腰的深水裡堅持考完試,出了考場,當即大病一場。

  都以為這一回應該不會再出什麼變故了,考官找上門,勸汪玫想開點,他的試卷被洪水衝走,考試只能作廢。

  汪玫幾欲嘔血。

  前幾年汪玫終於一鼓作氣順利通過鄉試、會試、複試和殿試,而且高中一甲榜眼,都以為他否極泰來了,汪母不幸病逝。

  汪玫只得回家為母守孝。

  等他守孝歸來,大臣們憐惜他,不忍他再蹉跎,馬上將他送進翰林院,據說他用不著熬資歷,只是走個過場。

  汪玫生得白白胖胖,幸得骨架小,所以不顯癡肥,穿一身圓領官袍,戴紗帽,走進庭院,看到太子在打捶丸,目光落到傅雲英身上,朝她招了招手。

  笑眯眯的,看起來就像寺廟裡的彌勒佛。他倒楣了那麼多年,還能笑口常開,是個豁達之人。

  傅雲英朝他走過去,「汪大人有什麼吩咐?」

  汪玫笑著道:「我前幾日去太子洗馬那兒找一本書,看到閣中的藏書打理得井井有條,聽太子洗馬說,這些天都是你擔任他的助手。」

  太子洗馬,是詹事府的文職,掌經史子集、制典、圖書刊輯之事,立正本、副本、貯本以備進覽。太子要看的書都要經過太子洗馬的手。

  傅雲英常常去藏書閣為太子尋書,她曾管理書院的藏經閣,看到東宮藏書堆放雖然整齊,但不符合太子平時的看書習慣,便試著將太子最近讀的書整理出來。太子洗馬看到以後,讓她幫了幾次忙,見她幹活麻利,而且吃苦耐勞,之後忙不過來時就讓她幫忙給太子送書。

  「翰林院抓不到人,正好看到你,我求太子把你借過來給我當助手,怎麼樣?」汪玫笑問。

  傅雲英詫異了片刻。

  不等她說什麼,汪玫逕自去找太子。

  太子見他來了,停下比賽,和他談笑。傅雲英看到太子朝她看了過來,忙垂目。

  不一會兒,汪玫朝她走過來,「好了,太子答允了。」

  果然,太子把傅雲英叫過去,笑著說:「汪玫幼時是南直隸的神童,他找孤要你過去,孤答應了,你過去幫他幾天忙。」

  傅雲英應喏。

  回去和傅雲章說起這事,傅雲章笑了,道:「汪玫為人豪爽,名聲一向很好,而且確實有真才實學。不過做事時脾氣太急,常常把小吏們罵哭,老師說他最近因為編書的事和同僚起了點爭執,一氣之下要獨自一人編書,你過去幫他,大約就是做一些抄書找書的力氣活,現在沒人願意搭理他。」

  他叮囑她,「做好準備,不管汪玫怎麼罵你,別往心裡去。實在受不了,我讓老師幫忙。」

  傅雲英想了想,跟著汪玫編書並不是壞事,她就是做這個的,再枯燥的活計她也能堅持下來,不怕吃苦受累,至於汪玫愛罵人,隨他罵去好了,她左耳進右耳出。

  ……

  第二天,她在宮門前等汪玫。

  周天祿很同情她的遭遇,對著她連連搖頭,「可憐喲……」

  袁文卻很嫉妒傅雲英,他很崇拜汪玫的才學,可惜因為不好意思當面對汪玫表露仰慕之意,至今還沒和汪玫搭上話。

  汪玫的馬車準時到達宮門前,看到傅雲英在一邊等著,汪玫道:「我都是這個點來,以後你只需要準時到就行。」

  看起來很好說話的樣子。

  傅雲英跟著他進宮城。

  入三闕宮門之後,一條禦道貫穿廣場南北,左右各有東西向廊房一百餘間,向東、西又分別左右折,有向南廊房三十餘間,便是千步廊了。千步廊兩側分別是各部衙門辦公之地,文官在東千步廊之後,武官在西千步廊之後。

  千步廊氣派森嚴,翰林院位於東牆之後。

  閣老重臣必定出自翰林院,這一點天下皆知。

  不過翰林院裡著實冷清,一路走進去,空無一人。

  進士進入翰林院以後,用不著每天去點卯,因為日後他們只要通過考試就能升遷,因此很多進士長期請病假,更有甚者乾脆就不去。

  汪玫把傅雲英帶到自己值班的地方,把她介紹給其他助手雜役,然後指指牆角一堆破損的書,道:「整理出名目。」

  傅雲英答應一聲,開始整理。

  不知道是因為她年紀小,還是顧忌著她是東宮的人,又或者怕第一天就把她嚇走,汪玫這一天對她很和氣。

  午時眾人休息吃飯,千步廊的官員都是跟著鴻臚寺吃大鍋飯,飯菜的滋味……一言難盡。

  到下午,傅雲英接著整理那堆破損的書。都是她熟練的活兒,她做得很順手。

  如此一連給汪玫當了五天的苦力,她手腳麻利,踏踏實實,沒有表現出一點不耐煩。

  第六天,汪玫不讓她整理圖書了,讓她搬書。

  這是雜役幹的活兒。

  傅雲英沒有多問,搬就搬,她力氣大。

  如此又過了五天,汪玫又整麼蛾子,讓她抄書。

  她二話不說,埋頭就抄。跟著傅雲章讀書的頭幾個月,她天天抄書。

  再反反復複磨煉她一個月後,汪玫終於道出找太子討她當助手的真正用意,「你的畫畫得很好,我要編的書裡需要插入幾幅畫,可其他人畫的畫總達不到我的要求,那些宮廷畫師又不屑幹這個,我想讓你試試,你願不願意?」

  原來潤古齋的夥計說的那位汪大人,就是汪玫。

  傅雲英想了想,問:「晚輩當然願意,不過有一事想問汪大人。」

  見她一口答應,汪玫眉開眼笑,更加像大佛了,「你問便是。」

  「大人的書編好後,晚輩可否有幸署名?」傅雲英說,「只是圖畫的部分。」

  汪玫皺眉想了想,道:「這倒也沒什麼,不過只會在有圖畫的地方留下署名,不怎麼顯眼。」

  「那便夠了。」

  傅雲英一笑。

  太子聽說汪玫和傅雲英相處得很融洽,很高興,囑咐她,「汪玫有什麼要求,務必要全力以赴。」

  她恭敬應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