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好萊塢逆轉人生》第170章
第170章 101

 正因為《真探》劇本的處處滿格, 導致節奏雖然緩慢,但是絲毫不拖沓, 每一個信息都讓觀眾忙於接招, 無暇分神去想別的。

 這不得不承認,是那個尼克的天賦所致, 在技術層面,他確實硬橋硬馬。

 也正是因為這部劇本的超高完成度,讓喬伊有了更大的可發揮空間。

 尼克的敘事分作雙線, 在兩個空間與時間點上展開, 且相互穿插纏繞,通過兩名涉案警探Rust與marty訪談形式及回憶性質的口述而串起。因兩條線間相隔年代久遠,剪輯上可能需要頻繁閃回切換, 又因回憶本身所具有的曖昧不確定性, 而使情節顯得散亂無序,在觀感上卻變得更加統一。

 喬伊認為這樣的敘述結構簡直贊到不行,雖然尼克人品不怎麼樣, 但是這小夥子才華真的可以。

 喬伊為了配合這樣的敘述,也在拍攝上玩了一個漂亮的技巧, 把這種敘述結構所能帶來的感官刺激發揮到了極致:

 一方面讓當事人面對問審時刻意模糊焦距, 對某些案情要點隱瞞甚至塗抹,同時在畫面信息中喬伊又給出過往實際發生的情形, 文本與畫面的錯位,更激起觀者抽絲剝繭的好奇。

 同時讓觀眾只能在涉案人隨機性的話語和關聯畫面中耐心撿起關鍵性的碎片,緩緩地、一點點地拼湊出劇情全貌。

 這樣做的結果便是《真探》節奏雖慢, 卻不慢熱、不拖沓。每個場景信息分配都滿格,觀眾忙於接招,只需一集便能迅速墜入情境。

 讓貝爾和戴米恩十分詫異的是,喬伊不僅喜歡玩畫面,和敘事結構,連傳統的一人一機式鏡頭語言都喜歡顛覆。

 如果貝爾在說話,喬伊這個鏡頭絕對是給戴米恩的。

 當一人說話,陳述案情相關信息時,鏡頭給的卻是另一人,畫外音與畫中人的間離效果,雖然這種技巧在其他導演那兒也經常使用,但是喬伊使用的太過頻繁了。

 但是很快,大家也發現這樣帶來了還不錯的效果,那就是加大了人物之間的關係張力,使敘事更緊湊,也給了觀者更豐富可玩味的細節,和需要屏氣凝神、腦力全開同時處理交叉信息的飽足感。

 對於人物的演繹,喬伊不能說百分百滿意,但是至少貝爾和戴米恩都百分之八十完成了喬伊的心理預期。

 一個是墮落、黑暗、頹廢、抑鬱、創傷、孤僻,高智商低情商,滿口聊哲學,愛談形而上,然而歸根結底卻仍屬於困境中的人。

 一個是典型的入世俗人。這世界再操蛋,他基本都看得開,那些亂七八糟、虛頭巴腦的形而上思考,對他來說儘是沉重無解的東西,只會令他心煩不耐,一律採取關我鳥事的態度。

 這兩個在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性格都完全不同的人,在一起合作破案過程中的碰撞,也帶給了觀眾另一種「雙重推理」的拆解樂趣。

 這一日拍攝的最後一個鏡頭,當攝影師拿過喬伊手裡的分鏡圖,只看到上面被畫的連七八糟的連一條簡單的線條都分不清楚了。

 這算是這一個片段的收尾畫面,可是這喬伊畫的他怎麼一點兒都看不懂啊!

 他只好拿著分鏡圖去找喬伊,喬伊便和他解釋了一下,「結尾處,在透進來的冷光下,貝爾拿著那個什麼的圖騰端詳,然後你把鏡頭越拉越遠,但是他在窗框裡的構圖卻越來越大,突出一種神秘感。」

 攝影師這才恍然大悟,他忽然饒有興趣地問喬伊,「格蘭特,你學過攝影嗎?」

 喬伊搖搖頭,「我哪有那麼全才,不過以我的性格,我要是學過攝影,說不定我就不是導演而是攝影師了。」

 攝影師十分納悶,卻略帶著點兒崇拜地看著喬伊,「但是你的構圖,從攝影的角度來看,簡直比那些牛逼的頂尖攝影師還身形具備,比如這張構圖,你到底是怎麼想出來的,我覺得一般導演不會像你這麼思考的這麼全面和精準。」

 「所以她才能做大導演呀,蠢貨。」另一個攝影師走出來,替喬伊回答了。「不過格蘭特導演用電影的格局拍電視劇,不知道最終效果會怎麼樣。」

 喬伊微微一笑,「其實我也不知道,只不過我習慣了電影的拍攝方式。只不過這樣燒錢、燒人力、燒物力,不知道最後HBO會不會痛哭,哈哈~」

 隨後她走到克里斯蒂安貝爾那裡,他是整部電視劇的核心,她覺得她需要給他一些適時的鼓勵。

 她走到貝爾面前,用手捏了把他的肩膀,「嗨,感覺還不錯吧?」

 貝爾坐在場邊專門的休息椅上,「這話不應該是我自己評價自己,而是你評價我,不是嗎?」

 喬伊語氣十分輕鬆地與他調侃,「至少我認為是入木三分,奧斯卡應該不會後悔恨不得把剛剛頒給你的小金人拿回去~」

 貝爾吐了口氣,充滿善意地對著喬伊笑了笑。

 喬伊認為,貝爾的表現,與上一世被人封神的馬修康納利已經不相上下了,不過論氣質,可能馬修康納利會更適合一些,因為他是一個德州人,他帶著美國南部的那種濕熱、粗糲的氣質,而貝爾是一個英國人,他更克制,更紳士,但是在《蝙蝠俠前傳》中,他也展現出了陰鬱、黑暗的氣質。

 貝爾的男主人公,他悲情,瘋魔,惹人同情。

 就像黑暗寂靜的夜空,被孤星的光芒所打破。在惡勢力介入,在案子在意外中「了結」之後,他近乎執念的堅持尋找真兇,得不到任何的幫助與支持,甚至自己竟成為了頭號嫌疑犯。在自己都以為自己瘋了的情況下,帶著尋找真相,揪出真兇的態度下,鋌而走險,十幾年的努力得到了償還,獲取了關鍵性證據

 總的來說,貝爾還是很適合這個神神叨叨的角色的。

 一部好的電視劇,除了精彩的劇本,優秀的拍攝和後期,完美的演員業是不可或缺的,《真探》這部電視劇先天很足,無論哪一個環節都堪稱完美。

 不知道在問世後,是否會引起一定的熱度。

 在現在這個懸疑探案劇還算風靡的時代,《真探》真的算是一個奇葩了,在場的劇組每個人內心都是這麼認為的。

 這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慢節奏,慢的離奇,整部劇,幾十年的跨度就講了一個案子,打破了《CSI》《犯罪心理》《基本演繹法》《漢尼拔》等美劇一集一案的慣例。

 這更是因為,這部電視劇,真的就像是一部細節化、漫長化之後的電影,而且是那種帶著腐朽氣息的黑暗哥特式電影。

 在人們還對電視劇的要求停留在邏輯合理的時候,喬伊已經決定把《真探》帶到更高的境界裡去了。

 整部片子的氣質,充滿了冷豔傲慢、孤芳自賞、疏離感,連畫面都泛著復古膠片的味道。

 頹敗的工廠、破舊的教堂、潮濕的沼澤、陰暗的森林,一切都讓案件的發生顯得順其自然、欲蓋彌彰。

 憑藉台詞和畫面造就神秘感,虛無感,陰謀論就這樣迎面撲來。

 喬伊巧妙地將這種虛空主義移植到男主角身上,並借受過傷的他之口自言自語般嘟囔著陰暗的哲學觀,故事和角色魅力被無限放大。

 拍攝進行到了這裡,劇組的人們開始自認為他們瞭解了喬伊的全部。

 她確實有才華,確實有能耐,她拍出了電影格局般的電視劇。

 她至今為止所有的做法,已經足以讓觀眾跪地膜拜了。

 有的觀眾可能會為了美輪美奐的膠片鏡頭而熱淚盈眶。有的觀眾可能會為了兩位男主人公神級的演技而狂讚。

 但是當這第一集的結尾,又是一段長達8分鐘的無台詞長鏡頭來臨時,所有的劇組人員再一次被喬伊給震驚到五體投地。

 不是因為畫面的調-教,不是因為演員的調-教,也不是因為拍得多麼有格調。

 而是……

 這最後的8分鐘,喬伊選擇了一種史無前例的拍攝方式,這種方式如果拍成了,絕對是載入史冊的一種嘗試,並且可以讓這部劇直接憑此封神!

 但是這種嘗試,不僅耗資,還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算了。

 除此之外,還需要起碼一個團隊幾百人連續聯繫起碼一個月才能完成這個鏡頭啊!

 喬伊格蘭特是瘋了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