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好萊塢逆轉人生》第128章
第128章 128

 在《羅拉》正式小規模上映前, 喬伊上了一檔法國的脫口秀節目, 她很少為了宣傳電影去上脫口秀, 至少在美國她不太會這樣。

 但是現在在法國,她顯然對於自己的《羅拉》是否能打入法國市場也很躊躇,所以她也願意為了宣傳效果去做一些努力。

 這是一檔口味比較清淡的日間脫口秀。主持人問了喬伊幾個問題, 「你為什麼會想要拍攝這部《羅拉》電影呢?」

 喬伊回答, 「我只是想要探討一個問題, 一個人在得不到感情後, 會將夢想置於何地?這兩者看似是沒有關係的,但是其實是有一定內在關係的。」

 主持人又道:「那你把夢想和感情如何安排?」

 喬伊凝神思考了會, 「我想, 我會努力去平衡它們, 兩邊各佔一半吧。」

 「在獲得了奧斯卡之後, 為什麼會想要來到法國拍片呢?這次難道是想衝擊戛納電影節?」

 喬伊謙虛地笑道:「沒有, 絕對沒有,我只是想要嘗試一些不同的風格, 我認為一個導演不能一輩子都拘泥在一個體系中。」

 「那麼你如何評價伊娃格林呢?」

 喬伊依舊微笑道:「毫不誇張地說,我認為她奉獻了出道以來最精彩的演技。」

 「那好,我們就儘可能期待《羅拉》給我們帶來的驚喜。」

 「謝謝。」

 隨後沒過多久,《羅拉》正式在法國小規模的上映了。

 但是在《羅拉》上映之初,法國著名導演曾經執導過《颶風營救》等電影的皮埃爾‧莫瑞爾,他的新片《暴力街區13》將會和《羅拉》撞檔期。

 所以他在《暴力街區13》的首映式上,有些記者對他進行了關於《羅拉》的提問。

 「《暴力街區13》和《羅拉》幾乎是同一檔期上映的,皮埃爾導演, 你認為這會是你的競爭對手嗎?」

 皮埃爾用那十分冷淡的眼神瞥著記者,似乎對《羅拉》十分不屑,這部好萊塢的外來者導演拍得模仿歐洲文化的電影,與他這位法國本土導演,深得歐洲文藝片精髓的《暴力街區13》相比,《羅拉》顯然算不上什麼大來頭,他並未放在眼裡。

 他輕描淡寫說:「我不知道喬伊格蘭特為什麼要遠渡重洋來到歐洲拍電影,可能她以為歐洲電影很簡單?她以為她玩得轉好萊塢美式電影,就有那個能耐繼續玩轉歐洲電影?」

 隨後,他放肆一笑,「其實她錯了,歐洲電影比美式大片更難,因為美式大片經過那麼多年的沉澱早就有套路可尋了,可是歐洲文藝片沒有套路。」

 記者追問,「那麼你認為《羅拉》不足為懼是嗎?」

 皮埃爾大膽地暢言,「喬伊是一位優秀的導演,但是我想她還需要在歐洲泛歐哲學裡好好學習段時間,跌爬滾打一段時間才能磨礪出對歐洲電影的理解,在此之前她可能需要些『經驗』。」

 他又補充道:「但是,我還是很看好喬伊的,畢竟她很有才華不是嗎?只是還需要磨礪。沒有人能一步登天,縱使天才也是如此。」

 「好萊塢那一套在歐洲片裡行不通,她若是能一朝成功,除非擯棄一切,脫胎換骨。」

 皮埃爾的這番言論被廣為傳播。

 他似乎代表了歐洲本土許多老派導演的觀點——喬伊第一部電影可能不會那麼成功,即使她是天才,也需要幾部電影的磨礪,才能完全掌握歐洲電影的哲學。

 而後,《羅拉》上映了。

 一共也就18家院線,所以上映五天,目前票房累計144萬美元,平均每家影院也就創收8萬美金出頭,票房榜上僅排到21位。

 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畢竟一共才44塊屏幕。

 但是與如此低的票房成績極不相稱的是,這部《羅拉》的口碑。

 這是令人萬萬沒料到的,《羅拉》的口碑比預想中的都要好很多。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數寥寥無幾,但是在那些少數的影迷口中,這部電影的口碑就如同近日的熱流旋風般兇猛。

 在法國的著名電影評分網站上,許多影迷給這部電影打出了久違的高分。

 「這樣題材的影片,拍得好看,不難,拍得合理,讓觀眾信服,那就是功力所在了。」

 「在這部電影裡,你能感覺到喬伊和伊娃洗心革面的決心。」

 法國著名影評人達倫諾夫斯基也是喬伊的一位路人粉,他很欣賞喬伊之前的幾部電影,特別是《朱諾》和《弱點》以及《貧民區的百萬富翁》,他喜歡喬伊電影中刻畫出的那種人性的光輝。

 這一次,他也在第一時間去電影院看了《羅拉》。羅拉只在18家院線上映,這讓他可是花了好一番功夫才找到某家放映《羅拉》的電影院。

 與他相似的是,來到這家電影院看《羅拉》的觀眾們,基本都是喬伊或者伊娃格林的死忠粉或者路人粉。

 他們都是心懷著某種期待來到這兒,他們希望喬伊和伊娃不會讓他們失望。

 但是當他們坐到放映廳內,當整部電影的第一個鏡頭打出來之後。

 所有人都放心了。

 是的,喬伊從不會讓他們失望。

 無論是伊娃格林那哥特而癲狂的表演方式,還是她彷彿人格分裂一樣的暴烈人格以及越是暴烈越是巔峰的作畫技藝,都呈現出一種讓觀眾感覺異樣與格格不入的觀感。

 觀眾從她的表演中,無時無刻不感受到一種不舒服的情緒,是的,如果是這樣,說明伊娃成功了,羅拉本就是一個讓人感覺極為不舒服的人,她的性格存在極為明顯的缺陷。

 這個角色其實是不大好演的,尤其是內心的糾纏、轉換。看的出來伊娃確是用心了,氣質上已經融入了角色。

 喬伊用了很多羅拉的主觀鏡頭,來強調她的各種心理狀態。

 這部電影,雖然在故事設定上略顯老套,但是看到現在,所有人都覺得劇本如何都不重要了。

 因為伊娃的高水準發揮和喬伊的精湛技法,讓觀眾陷入了一種無人之境,只要劇本邏輯正常不突兀,那麼就沒人會在意故事劇情了,他們都沉靜在喬伊設置的那個亦癲狂亦灰暗亦諷刺的氛圍中了。

 其次,喬伊在拍攝上的確獨闢蹊徑,甚至絲毫不覺得浪費地用整部電影來描述一個人從正常到暴烈最後抑鬱乃至人格分裂最終自毀的過程,並且在表現形式上格外強烈。

 而且整部影片充斥著溫暖的陽光色調,但是喬伊不知道用了什麼樣的牛逼手段,竟然有些鏡頭即使在陽光燦爛下,依舊讓觀眾感受到一種詭異、驚悚的陰冷感,這在電影歷史上都是實屬罕見的牛逼技法!

 這部《羅拉》真的是……太棒了!

 喬伊格蘭特……她真的脫胎換骨了啊!

 最好的佐證,就是影片結束後,所有觀眾集體起立,在放映廳內進行了長達五分鐘的集體鼓掌。

 沒有一個人離開,所有人都被這次脫胎換骨的喬伊給震住了。

 她脫離了好萊塢那種美式思維的模式,來到法國,拍出了一部地地道道充滿了歐式風格的叨叨逼逼文藝片。

 她的潛力,果真是大而無窮!

 皮埃爾恐怕要失望了,他之前的那番對於《羅拉》的言論,已經在第一時間,被影迷們回擊了回去。

 誰說喬伊需要跌爬滾打幾次才能理解泛歐哲學?

 人家他、媽、的第一部歐洲片就把泛歐哲學玩轉得溜到不行!

 她……真的做到了,脫胎換骨。

 達倫諾夫斯基在看完這部電影後,都來不及走齣電影院,懷著一種激動萬分的心情,在手機上敲下了自己的影評稿,甚至連敲擊按鍵的手都還是抖的。

 「喬伊格蘭特,這位不走尋常路的鬼才導演,她擯棄了一貫的美式口味,擯棄了一貫奧斯卡的口味,擯棄了好萊塢主流路線,拍攝出了一部邪典迥異的影片。」

 「縱觀整部電影,文藝高雅只是表象,深層次的是壓抑而絕望的主題元素,將人性中的黑暗與性格分裂下用硬朗桀驁的詮釋方式體現出來。」

 「這部《羅拉》……只能用脫胎換骨來形容。」

 「一個你從未見過的喬伊格蘭特!」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