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重生之悠哉人生》第819章
第819章

 “四哥!那可是國家級的研究中心,一個個堪比國寶,你牛!蘇聯的計算機技術很棒的。”方默南豎起大拇指,“挖的不錯,多多益善,不然便宜了洋鬼子!”她笑著說道。

 “那當然參觀莫斯科郊區的計算機中心,我專門去查了一下資料的。”葉老四莞爾一笑,不疾不徐地說道,“不是最先進的,我還不挖呢!

 該機構作為蘇聯 科技委員會的直屬部門,計算機研究中心早在二戰結束後不久就建立起來的。

 這裡於70年代初研究新的高性能計算機,這就是Elbrus的前身。當1973年第一台超級計算機誕生時,他們將這台計算機命名為Elbrus音譯為厄爾布魯士山,是高加索山脈中的最高峰,蘇聯第一高峰,是俄羅斯民族力量與勇氣的象征。

 在Elbrus-1型研制成功後受到了蘇聯各界的好評,總設計師為弗-謝布爾采夫,他當時是計算機結構教研室主任,因為這是蘇聯第一台完全采用集成電路技術的計算機,使用類似s系統采用的ALGOL語言,性能可靠。而他要應用的就是蘇聯當時正在使用的一種計算機BESM-6。

 BESM-6是當時蘇聯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由列別捷夫精密儀器與計算機工程研究所在1966年開始設計,1968年完成,直到1988年才停產,共生產了355台。該計算機采用晶體管設計,48個處理器,10m時鍾頻率,兩個指令管線。控制單元和算術單元分開,16個數據緩存48位字。該系統實現了1 MFlops性能。而當時最快的超級計算機CDC6600,達到3 MFlops。系統內存采用15位尋址,最高可尋址內存空間32K字(192K的字節)。虛擬內存系統允許擴大到高達128K字(768K字節)。

 BESM - 6曾廣泛使用於20世紀70年代蘇聯的各種計算和控制任務。在1975年承擔了阿波羅-聯盟號對接計劃中的聯盟軌道參數數據處理任務,並為阿波羅飛船進行了30分鍾同樣的計算。”

 葉老四像背書一樣麻溜的背下來,這記憶裡槓槓的。

 葉老四頓了一下接著道,“那裡很樸素,也很安靜,地處莫斯科郊外,最初的時候只有四十幾號人。隨著蘇聯的經濟在戰後恢復和發展,尤其國際上計算機更是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為了跟美國一較高下。老大哥可是下血本了,在資金、人力投入是越來越多。

 尤其是近十年從事這一領域的精尖端科研人員更是海了去了,畢竟相比於其他的行業,這方面在工資和福利呃!還是有保障的。

 我摸了一下底,在蘇聯全國大大小小的科研院所裡。大約有十余萬編程人員,僅在莫斯科的這家計算機中心,便有經驗豐富的程序員將近三余人。

 不過可惜的是,蘇聯在計算機技術發展過程中,重硬件而輕軟件,硬件開發人員的隊伍有多龐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實不止咱們挖牆腳。西方也在挖!那裡就像是蜂蜜一樣,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科研中心、科技公司,聞風而動。”

 “哎!說真的看的我都麻木了。不單是計算機,還有其他科研中心也是一樣的慘!以往是重兵把守,現在哈!隨便進!你們懂的哦!”葉老四不勝唏噓道。“專業涉及航天、軍工、物理學、精細化工、微生物學、遺傳學等等。”

 “西方各國之所以如此注重吸引蘇聯科研人才還有一定的經濟原因。國家培養一名高科技領域人才需要花費30萬美元,成功引進這樣一名人才等於為國家節約了這筆開支。引進人才的事業成功可能創造成百上千萬美元的財富。在美國,外國科學人才取得的成就構建了該國科技產業的主體。其份額占新技術開發總額的25%,開設的科技型公司占總量的28%。每年創造出的財富高達550多億美元。”方默南平靜地說道,“所以才會不遺余力挖牆腳!”

 “這些學者,往往是最具有科學思想和創新精神的人才,他們的想法是科技創新和發展的基礎。然而流失這些人才屆時國家的創新體系建設將無從談起,又一次成為技術依賴西方的國家。”葉老四微蹙著眉頭說道。

 這個方默南曉得,蘇聯解體後,由於政府對學術界的資助銳減,一些研究所和實驗室的科研工作被迫停止。經濟形勢的惡化更是直接導致了科研人員的生活無法保障,為數眾多的科學家被迫前往西方國家謀生。

 據俄官方統計,1991—1999 年間,俄羅斯科研大軍的人數由大約萬人縮減到大約39 萬人。到了90 年代末,俄羅斯已不再害怕人才流失了,因為最好的人才已經流失殆盡。

 從蘇聯解體到1995 年,將近8 萬名學者和科研人員移民國外,直接導致經濟損失高達600 億美元。而如果在歐美培養如此規模的人才力量,至少需要花費1 萬億美元。

 俄羅斯科技人才的流失使西方國家撿到了大便宜,獲益最多的是美國、德國和英國。

 當然葉老四也是占便宜,沒得商量!

 單單就計算機這點,在學計算機的時候,了解計算機歷史的都知道世界上第一個超標量處理器就是蘇聯的Elbrus-1,比西方早了整整15年。

 連英特爾Pentium處理器都與之有血緣關系這是由於蘇聯解體後的人才流失,甚至PentiumIII的結構的開發工作正是由當年El-90超標量體系結構32位微處理器的負責人弗拉基米爾潘特科夫斯基領導的。90年代蘇聯劇變,Elbrus的負責人鮑裡斯不得不和SUN合作,結果直接造成了SUN的崛起。

 2004年,實在撐不下去的ElbruCST被INTEL收購。曾經領先世界的Elbrus正式被並入INTEL。

 由此可見,蘇聯解體的時候流失了多麼驚人的寶貴財富。

 “21世紀最重要的是什麼?人才啊!”方默南說道。

 “太對了!”葉老四認同點點頭。

 “我現在很好奇,蘇聯就放任你們這麼挖!”程世貴修長的雙腿搭在茶幾上。懶散地靠著沙發的後背。

 “他們倒是想留住這些科研人才。”葉老四歎息了一聲道,“科研人員也是人,他們也要養家糊口的,國家不管了,還不允許人家自謀出路。

 我在計算機參觀了幾個小時裡,中心裡的人根本沒有什麼工作可做,也許有,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偌大的程序編寫中心裡,就像是國民黨大潰敗時,辦公室裡也骯髒不堪。廢紙、文件飄落在地,當然那些精英的程序員倒是都堅守崗位,不過卻是處在賦閒狀態。無事可做。

 再說說芯片研究室了,應該是纖塵不染的,現在嘛!快趕上垃圾場了,上面落了厚厚的一層灰。

 只有幾台設備運轉,其他的設備都處於靜止的狀態。問明原因後,才知道有些是為了省電,能不用則不用;有些是設備壞了,卻沒有維修費修理!”

 “我的天哪!”葉老四扶額仰天長歎,“這可是堂堂的國家級的科研中心,他們居然快掏不起電費。拿不出區區幾萬盧布的設備維修費,你們相信嘛!”他眼神掃向方默南和程世貴,接著又道。“可這就是我看親眼看到的。事實就在眼前,容不得你們不信。”

 守雲則接著說道,語氣中也是感慨萬千,“據中心的負責人介紹,那裡擁有各類技術人員大約三千名。每個月份單單工資發放,在加上水、電費等等雜七雜八必要開支。已經所剩無幾了。然而就是這所剩無幾的費用,居然還要上下打點,去賄賂那些負責財政撥款的人員,不然下個月可就財政撥款就不知道要推諉到什麼時候了。”

 葉老四看著他們道,“不相信吧!這就是我親眼看到的,這還不是最無奈的,最無奈的是,科研人員的工資已經多年沒有上漲了。你們也知道現今莫斯科的物價持續飛漲,盧布貶值。這一來一回,那點兒可憐的工資連最低生活保障,都快保不住了。再有一個三災八難的,那可真是天塌了!而今這冬天到了,他們連取暖的費用都沒有,莫斯科有多冷,知道吧!

 這麼說吧!我去的時候,科研中心就差關門大吉了。

 生存遭到挑戰,誰還有心思工作,這人心一散,隊伍可就好帶了。

 窮則思變,有點兒頭腦的人,基本上要麼辭職轉行,要麼在業界有點兒名氣的,都削尖腦袋往國外跑,去賺美元。尤其是個個部門的負責人,本身學識不用說,不然也成不了頭兒,也都走的差不多了,就剩下小貓兩三只。

 美國人開出的條件誘人的很,只要是傻子都不會拒絕,一個天堂,一個三餐不繼,還用想嗎!走人,只有那些真正熱愛這個國家的人,他寧可抱著國家這棵即將枯萎的大樹一起去死,也不願意跑去美國為資本家服務。

 這些人值得尊敬!

 哎!去晚了。”葉老四捶胸頓足道,“讓洋鬼子搶了先機。”

 “得了吧!留下來的也不差,基本上都是一脈相承下來的。”方默南 白了他一眼道,“只是沒有足夠的資金和平台而已。”

 “對對!”葉老四點頭道。“南南說的不差,還記得俄羅斯方塊兒吧!”

 “這個當然,俄羅斯方塊兒游戲可是讓矮矬子的任天堂賺的盆滿缽滿的。他就是蘇聯人發明的。”程世貴說道,“你說這掌上游戲又不難,他們完全可以自己做,沒理由便宜了矮矬子啊!”

 “哈……這款游戲的設計者帕吉特諾夫,被斥責為不務正業!而後游戲的專利又被蘇聯進出口管委會以絕對低廉的價格轉賣了,而作為游戲的設計者,帕基特諾夫唯一的收獲,就是一台‘286’。可笑吧!”葉老四嘲諷道。“真不知道當權者在想些什麼?”

 “哦!原來還有這段故事插曲呢!”程世貴摩挲著下巴說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