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重生之悠哉人生》第543章
第543章

 客家菜早已形成的菜餚特色乃得以保留和延續,此外,還與東江封閉的交通環境有關,粵東屬山區,難怪軍營會駐扎在這裡。一路走來“半城山色半城湖”,古人形容的真不錯。

 然而由於山區,交通不便而少受外界影響,從而使客家菜在較長的時間裡自我成型,自我演變而自成一家。

 “我來開車!”賀軍堯說道。

 常久春雙手一撐,一下子就坐到了副駕駛座上,賀軍堯在他離開的那剎那,也穩穩的坐在了駕駛座上。這跟表演雜技似的,那個速度可真快,眨眼間兩人移位。

 “我們去哪?”方默南好奇地問道。

 “吃正宗的客家菜。”賀軍堯瞥了眼後視鏡道。

 車行了大約半個小時,進入城市的近郊,因為方默南看到,路邊已經有了零星的房屋。不像後世,城市和城市之間由於城鎮化,造的房子都緊挨在一起了,難怪大家都戲說,我們都是京城的郊區。

 車子下了公路,走在土路上大約二十分鍾,停了下來。一路走來,除了享受了山清水秀之外,還看到了一些原來沒有看過的東西,那就是客家人的圍屋,以往只是在影視資料裡看過閩南客家人那些氣勢恢宏的圓形圍屋。

 想不到眼前這是方形圍屋,也是典型的客家民居,方默南他們下的車來,近距離的觀察,外面保存比較完好,青磚黛瓦,住在裡面冬暖夏涼。

 “這地方好,風水不錯。”方默南點頭笑著道。

 “哦!”賀軍堯挑眉看著方默南。

 方默南解釋道,“你看這客家圍屋,依山而建,前面是一彎半圓形的水塘。如一個太極圖案,陸上屋為陽,屋前水為陰,取陰陽調和之意。整座圍屋以正堂為中軸核心,顯示了祠堂建築在客家人宗族觀念的核心地位;整體的布局風水,是依山傍水,即一般座建於小山坡,前置風水塘,由風水塘至主建築,依由低向高的走勢。呈現“步步登高”或“步步高升”的風水走向。以上這個風水布局,其實都是客家傳統禮制、倫理觀念以及風水俗信的具體表現。”

 “原來裡面有這麼多道道啊帶著空間去修行全文閱讀!”常久春點頭,“受教了。”

 “而且要吃到正宗的客家土菜。還是在客家民居才行,酒樓裡的都是經過改良的。”方默南笑道。

 “嗯!我有個戰友住這兒。”賀軍堯沉聲說道,語氣中有一絲哀戚、悲涼。

 難道戰友犧牲了,方默南不再多問。

 三人向裡面走去,裡面的很靜謐。一路走來沒見到一個人,裡面有些破敗荒涼。牆上有了歲月的斑駁痕跡。老式的圍屋,木制的門和窗都不大。

 方默南看著這些歲月的痕跡,感慨道,“我們穿行一排排的老屋前面,迎接我們的事歲月的雲煙。那斑駁的磚牆,見證了舊時的溫暖,那破舊的門窗。訴說著怎麼樣的思戀。青草已經蔓到了階前,老人的叮嚀,仿佛依舊能聽見。一方天空掛著清朝的月亮,照亮了游子的心田。那一方圍牆,圍住了客家人的根。圍不住鄉情和眷戀。”

 三人走在青磚鋪就的道路上,有種踏入歲月長河。歷史的滄桑、寂寥撲面而來。

 客家圍屋,顧名思義,是客家族群主要的風俗特征民居,但各地稱謂不同:贛多稱“土圍子”,閩稱“土樓”,粵北的客家有稱“四角樓”的,而嶺南有的地方稱“圍龍屋”,有的地方稱“圍屋”。

 整座圍屋以正堂祠堂為中軸核心,顯示了祠堂建築在客家人宗族觀念的核心地位;主體結構為“三進三廳兩廂一圍”,即結構以中間的正堂祠堂為基准。正堂為三進,呈方形結構,分為上堂、中堂和下堂(三進)。正堂左右兩旁有同樣是方正結構的橫屋,簡稱為“橫”。自正堂向外以同心半圓形的房屋結構一層層擴張,每一層稱為一“圍”。圍龍的層數和一側橫屋的排數一般相等,故形成有“兩堂兩橫一圍龍”的建築格局。

 圍屋的外貌比較簡樸,沒有繁復花巧的磚雕等裝飾,樸實、耐用,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廖勁凱住這兒。”常久春突然想起他就是客家人,聽隊長提起,他想起廖勁凱會做客家菜,那味道至今還能讓他記得,可見有多好。

 “嗯!”賀軍堯點點頭。

 “我記得,他的膝蓋……”常久春的話音還沒落,就看見對面走來一個老婆婆,頭發已經是銀白,手裡還挎著的竹籃,裡面是采摘的新鮮的蔬菜。粗略看來有青椒、豆角、黃瓜、西紅柿等等常見的蔬菜。走起路來,絲毫沒有顫顫巍巍的,可以看出她身體非常的健康硬朗。

 三人迎了上去,常久春大聲地問道,“老婆婆,請問,廖勁凱住在哪裡?我是他的戰友。”

 老婆婆站住抬眼看著眼前的三人,“你不用這麼大聲,老婆子我還聽得見。”她頓一下接著道,“你們找我家勁凱啊!”

 “你是廖媽媽!”常久春猜測的問道。

 “跟我來吧!”廖媽媽轉身向裡走去,常久春伸手想要接過她手中的竹籃子,“廖媽媽我來吧!”

 “不用!這重量,老婆子還拎得住。”廖媽媽推手婉拒道。

 “我知道老人家身體康健,不過還是我來吧!”常久春接過她手中的籃子。

 “你這小伙兒子可真是難得,行我也不跟你爭了。跟我走吧!”老人家重新上路。

 左拐右拐的,七拐八拐的終於在走到了最裡面的一座房子前。“勁凱啊!你的戰友來了。”

 “阿媽!你說誰來了。”從屋子裡跑出一個高大的漢子走了,不過跑的姿勢比較怪異。他穿著粗布做的藏藍色的大褲衩子,光著膀子,手裡還拿著竹編的半成品,看樣子應該是個斗笠。

 他抬眼看見門口站著的三人,‘嘩啦……’斗笠掉在地上,身形剛一踉蹌,常久春和賀軍堯兩人一個箭步架起來他,避免他摔倒。

 方默南接過常久春手裡的菜籃子,她看著這個高大漢子四十多歲,濃眉大眼,肌膚蒼白,顯然常年不見陽光,捂白的。

 廖勁凱激動地左看,顫抖著嘴唇,“阿久!”他扭頭右邊,“營長,你們……你們……怎麼來了。”

 “快請進,阿媽,他們是我的戰友,想當年我們一起在南疆戰場上並肩作戰來著。”他激動說道,“快請進。”他朝屋裡喊道,“翠霞咱家來客人了。”

 賀軍堯和常久春一起架著他進了屋,裡面有個又黑又瘦的中年婦女趕緊拿出幾把竹椅放在客廳,又轉身出了客廳。

 兩人架著廖勁凱慢慢的坐下,廖勁凱的右腿明顯的無法彎曲,就這麼直挺挺的戳著。

 “勁凱,你這腿當年不是治好了,怎麼這個樣子。”常久春指著他的腿問道。他記得他當時去軍區醫院看他時,這腿明顯是好的。

 “後遺症!當年被流彈劃傷,雖然經過半年的治療和恢復後,能行走,但不能下蹲,小腿跟大腿之間的最小角度只能達到90度左右。膝蓋處會覺得麻木,我也不知道咋回事!看著膝蓋很正常啊!行走是沒有問題的。跑起來動作看起就比較怪。走較陡的上坡路時使不上多大的勁。如果上下樓梯的話,每次只能先邁右腳走。”廖勁凱說道。“好在咱這裡的台階少!”

 “去醫院也問過,醫生,他們說後遺症,治不了。”廖勁凱笑著道,“沒關系,我已經習慣了。”

 翠霞和廖媽媽端上來三碗大碗茶,賀軍堯三人見狀趕緊起身接過來。

 “鄉下東西,別介意,這茶葉是後山采摘的,自家炒的。這水是泉水很甜的。”廖勁凱急急的解釋道。“平時我們自己常喝,潤喉、解渴、防暑。”

 “唔!好喝!”常久春咕咚咕咚……灌了大半碗。

 方默南邊喝茶,邊打量著客廳,簡陋而干淨,牆壁的正中央掛著毛主席的畫像,上面還寫著紅太陽。沒有家用電器,如果一台老式的收音機,算是電器。頭頂上是一盞30瓦的鎢絲燈泡。家具都是竹制的。

 “這裡面有薄荷吧!“方默南哆了一口道。“好茶!”

 “對院子裡栽種的。”廖勁凱道。

 常久春又灌了剩下的半碗茶水,抹了下嘴道,“你這上廁所,也這麼直挺挺的。”常久春瞪著他的腿問道。見廖勁凱點頭,常久春搖頭道,“真是難為你了。”

 “方醫生,老廖的腿能看看不,這多難受啊!”常久春放下藥箱,經過上一次的教訓,他記得時刻背著藥箱。

 “難受倒是談不上,習慣了就好,就是重體力活兒干不上,不能幫家裡種地,所有的重擔都落在翠霞和我父母肩上,真是慚愧。”廖勁凱說著說著,這眼淚就流了下來。

 “誰說的,你能活著回來已經是萬幸了,只不過是一條腿不方便吧!你的手又沒廢。”廖媽媽去而復返,“你看看門口石墩上放著的竹編,不都是你一手編出來買的。”

 “阿媽,那些才值幾個錢,都是農用竹編,也就趕集的時候或者秋收的時候,附近的村民買些,平常誰要啊!也賣不上價錢。”廖勁凱一副你別往我臉上貼金了,我知道自個兒幾斤幾兩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