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鳳凰台》第327章
第327章 移宮(捉)

 登基大典到底是辦完了, 莊重的鼓樂聲也掩蓋不住滿場官員的震驚,文武兩班分隊而列, 此時面面相覷,一般說不出話來。

 登基大典,一舉一動都要為吏官記載,太孫雖說年小,可又如何能做出這般不莊重的行為,縱是個資質尋常的,練上十天半個月, 也絕無可能出錯。

 何況太孫機敏是時有耳聞的,正元帝不時便要說一說孫子是如何如何聰明,「太孫少惠機敏」這一句, 起居注中不知記了多少回,正元帝每每說他頗有太子小時的模樣,當真既惠且敏, 又豈會將大典視作兒戲?

 儀官在大雪天裡驚得渾身是汗,好容易將新帝哄住,一步步送上御座, 吉時早已經過了,好在大雪天中日頭看不分明,底下官員冠上肩上,落得一片雪白。

 三跪九叩, 山呼萬歲, 至此大典才算剛剛開始。

 這些官員如何跪得下去, 眼看百級玉階之上的金龍寶座坐的是個痴兒,人人都把目光投到魏寬的身上。武將尚可,文臣卻人人咬牙切齒,當此大典不能口出惡聲,可心裡想的都是魏寬狼子野心。

 由魏寬取出密旨,再到不讓百官拜見太孫,這一切便是個他欲專權攝政所設的圈套,怪不得他們幾次求見太孫未果,原來是怕太孫智緩,在他們面前露出馬腳。

 魏寬心中有苦難訴,百官確曾想過要拜見太孫,可太后以太孫年幼,與祖父祖孫情深,不敢在未發喪之前就見群臣,又說願為祖父戴孝滿二十七個月。

 這話自然也是秦昱教她說的,倒讓官員感嘆太孫知禮守節,必是位仁義之君。不曾想到是怕見百官的託詞,前有正元帝,後有太后,兩個人將太孫捂得嚴嚴實實,不讓百官見他的真面目。

 只有崔博離得最近,抬眼便是魏寬滿面驚色,崔博先還當他是有意為之,可他面上驚容不似作偽,連他都不知道太孫是個痴兒。

 儀官眼見領頭的兩位都沒跪,急得又宣一聲令,大典已經行進到此,如何能斷,魏寬胸膛一起一伏,膝蓋無論如何都彎不下去,反是崔博先拜,朝臣才跟著陸陸續續拜了下去。

 曾文涉就立在崔博身後,他眯起眼睛來前後溜上一圈,齊王早已經跟他透過底,他還當魏寬怎麼也該知道此事,卻原來半點都不知情。

 太后一仁懦婦人,一味仁懦便罷,可看她嘉賞甄家,又有意讓太孫與母家親近,便不是無所求的人,只要走通了太后這條路,把甄太后架起來與衛太皇太后對壘,自然有利可圖。

 捧寶官開盒取出皇帝玉璽,授於崔尚書,此事本該由宰相來做,既無宰相便由群臣推選。崔尚書接過玉寶,捧著往前幾步,離得近了便能瞧見新帝眼中盯著群臣,眼中滿是趣味,彷彿在看一場猴戲,崔尚書如梗在喉,卻只能低頭呈上玉寶:「臣等謹上御寶。」

 這一套承吉都已經做熟了,可他滿眼盯著雪花,仿若不聞,還是儀官提點,他才胡亂點一點頭,尚寶卿趕緊受寶,跟著又是通贊官引導百官再拜。

 崔尚書還未退下,便見承吉立起來笑呵呵的拍了巴掌,階下官員鞠躬拜興三叩頭,在他眼中彷彿舞蹈,還跟著學起來,崔尚書心中嘆息,強忍著等到百官卷班退下。

 至此大典才過一半,後頭這一半越加難捱,百官上表稱賀,承吉聽幾句就已經不耐煩起來,遊戲的時候可沒有這麼長。

 眼見他要跑下御座去,儀官趕緊抹著汗安撫,眼睛不住望著魏寬與崔博二人,兩人點頭示意他加緊辦完,也顧不得什麼莊重體統,能囫圇辦完已經是體面。

 儀官乾脆按著儀程一路宣講,承吉分明不曾說話,他也裝作湊過耳朵去,再直起身來,裝模作樣,將旨意宣出。

 這些是禮部早已經擬好的,奉先帝為□□皇帝,改年號為永平,取江山永固,四海昇平之意,跟著又追封先太子為武帝,加封武帝后宮,新帝登基大赦天下,跟著百官再入,鼓樂大作,承吉換過袞冕,就此禮成。

 這登基大典最後一樣,是要為新帝冊立皇后,本該遣官去魏家頒布旨意,禮部官員為了討好魏寬,將頒布旨意這一項放在最後。本來就是先帝下旨意冊立的太孫妃,太孫都已經是皇帝了,太孫妃自然也跟著升等為皇后。

 這本是拍魏寬的馬屁,如今一來就是馬屁拍在了馬腿上,魏寬面色鐵青,還得跪下接旨,眼見御座上的新帝滿面嬌痴,樂呵呵看著百官魚貫而入,還當又有歌舞,連坐都坐不定了,腳動手搖個不住。

 魏寬只得接下旨意,原來正元帝的旨意是大婚之後新帝親政,這麼一來,親政便是將孫女推入火坑,不親政又是把自己置於炭火,這一道聖旨握在手中,五臟六腑似被火炙。

 典禮一成,鳴鞭示意,太皇太后領著太后與諸位太皇太妃們等在殿中,一聽見鞭響,太后便抽出帕子捂臉拭淚,忍了這些年,終於等到承吉繼位的這一刻了。

 衛敬容看著她落淚,輕輕咳嗽一聲:「咱們也該去奉先殿拜先帝,國事辦完了,該辦一辦家事,禮部擬定了封號。」

 甄太后一聽,面上一頓,這家事便是晉封秦顯的那些妾室們,她好容易忍耐到今日,竟還要給姜碧微體面。

 先帝后宮有子者只有徐淑妃一位,秦晏年小,定下的封地是魯,便封為魯國太皇太妃,等到魯王成年之後,魯太妃便隨著兒子,去魯地就藩。

 餘下的都無子,只能稱作太姬,衛敬容特意提起了喬賢妃,說她侍奉先帝勞苦功高,雖未有子,也該得個太妃的稱號,便賜她為貴太皇太妃,往後隨太皇太后一同居住。

 正元帝在時後宮爭鬥群臣皆知,到正元帝身死,太皇太后竟不計前嫌,反善待先帝妃嬪,留她們在原來宮室裡居住,不必挪去帝陵為先帝守靈,只去大福殿中為先帝燒香祈福,自是人人稱賢,封喬賢妃為貴太妃更無人反對。

 甄太后才剛了卻心頭一樁大事,便聽見要晉封東宮妃嬪的事,當面她可不敢反駁衛敬容,本來就是禮部擬定的旨意,可這些人哪一個她哪一個都不欲放過。

 秦顯既被追封為武帝,後宮也該晉位封賞,妃嬪之中只有姜碧微有子,餘下的都是太姬,新帝登基應當分封兄弟,承佑定封地為蜀,姜碧微便是蜀國太妃,等到承佑成婚,便能再回蜀地,當蜀國太妃。

 這個封地自是衛善替她周旋得來的,讓她能歸故里,姜碧微一得著消息,便領著承佑往甘露殿來,拜謝衛敬容,看衛善身上消瘦,食慾不振,便每日裡過來陪她說話,又做些蜀地小菜,正好也能躲開甄氏,讓承佑不聞惡聲。

 李承徽蘇良媛幾位,如今都縮在房中不出,深怕太后找她們的不是,眼見甄氏沒有放過她們的意思,便把事情都推到姜碧微的身上。

 不論如何她總還有個兒子,又一貫都在太皇太後面前賣好,總有人能護得住她,只要熬到去了封地,也沒人再能折騰她了,可她們卻不一樣,就算封了太姬,也要在甄氏的手底下討生活,先帝的妃嬪尚且能在宮中度日,她們卻要被發到皇陵去守孝。

 甄太后不能打發姜太妃,卻能打發她們,除了討好賣乖,別無它路可走:「都是良娣花言巧語,咱們姐妹這才受她的騙。」

 知道甄氏聽不得姜碧微為妃,就都還稱她是良娣,蘇太姬李太姬兩個輪流往正殿去伏低做小,就怕甄氏秋後算帳,她原來隔著窗子說的那些話,如今可不都一一應驗了。

 先是做衣裳做襪子,叫她們點燈熬蠟,跟著又要為先帝祈福,茹素是自然的,還得飲冷水吃冷食,三九寒冬,如何能嚥得下去,受這些折騰卻不敢言聲。

 甄太后欲打發這些妃嬪去皇陵守墳的事,是碧微透露出來,叫衛敬容知道了,她這才在大典之後開口:「新帝不到選妃的年紀,宮裡便還是咱們這些舊人,住在東宮也太寂寞了些,挪進後宮來陪伴我罷,人多也熱鬧些。」

 甄氏沒了話說,素面跟在太皇太后身後,蘇太姬幾個立時松得一口氣,看向姜太妃,隱隱感激她,可這兩個閻王打架,叫她們底下這些小鬼遭殃,往後有太皇太后鎮場,太后就算磨搓她們,到底也不敢過份。

 甄太后晉陞當了太后,竟還處處受制,兒子分明已經是皇帝了,張口想替娘家抬一抬爵位,卻被衛敬容壓制,只說先將國家大事論完,封公列侯也不能得,當了太后也只覺得胸中無比憋悶。

 便是此時,秦昱對她道:「嫂嫂如今已是太后,太皇太后該當移居慈寧宮春暉殿中,怎麼竟還霸佔甘露殿不出?」

 衛家在朝中說話太有份量了些,魏寬前朝攝政,衛敬容又在後宮力壓甄氏一頭,甄家若不起來,他和曾文涉一眾人又如何攬權?

 甄太后想都不敢想,聽見這話張嘴結舌,秦昱說道:「百官不過是懼衛家之勢,總有人會為太后陛下上奏,當真有此等人,真是一身清正。」

 新帝登基的第五日,曾文涉上奏,請太皇太后移出甘露殿。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