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鳳凰台》第317章
第317章 天機【更新,網頁看】

 這是一個極其冒險的主意,所謀者不在正元帝, 而在承吉。

 衛善眼見白鴿飛出, 漸暗的天光中只留下一道虛影, 她心口怦怦直跳,矗立在窗邊直至月華初升。才過中秋,月似圓盤,京城與高昌, 隔得再遠看的也還是同一輪月亮,衛善指尖摳住窗框, 但願二哥能明白她的心意。

 大夏早在群雄起兵之前便已是強弩之末, 氣數早盡, 一人舉旗便各方響應,短短幾月摧枯拉朽土崩瓦解,打敗大夏官軍並沒有花多少功夫, 各地戰亂多是豪雄之間爭鬥地盤,擴張勢力所致。

 此一時彼一時, 秦昭此時想要動發兵的念頭, 面對的將是整個大業, 正元帝只要將玉門關內涼州河州都州的兵力齊聚,秦昭師出無名打不過來。

 大業初立到建國十餘年, 雖連年爭戰,可這些年來並未有大的天災饑荒發生,袁禮賢開革冗官、精簡官制,秦顯細分戶籍、劃田勸農, 衛魏兩家連年保邊界平安,運河兩岸商貿繁華,大業庫稅收款一年比一年更多。

 大夏朝才退守吳地十來年,□□苛捐記憶猶新,對百姓來說,大業朝比起大夏朝欣欣向榮的多,雖改了戶籍制度多徵了錢糧,卻並未曾加勞役,十幾年來尚算得風調雨順安居樂業。

 能叫他們吃得上肉的皇帝就是好皇帝,原來十家之中有九家骨肉不能團圓,而今落軍戶能減免稅課,分給田地,邊地百姓十之三四肯入軍籍,戰力儲備比大業初年多出四成。

 正元帝在百官眼中,勤政愛民、不縱外戚不重私慾,實是個十全九美的君王,就像秦顯在百官眼中也是個十全九美的太子一樣。

 秦顯美中不足是少了壽數,而正元帝則是在立儲一事上枉顧臣心一意孤行,直到如今百官心中也更傾向衛後所生的嫡子秦昰為太子。

 昰兒年紀越長,生的便越像衛家人,也越長大越和正元帝不親近,小的時候還會扒著父親的腿撒嬌,越是長大,就越是恭敬,就連如意也是一樣,她這一回便不肯到長清宮來,寧願陪著母親在宮中茹素。

 正元帝自然是不高興的,他的不滿連年日增,衛敬容卻沒再勸說兒女順著父親的心意。

 沉香手托著披風走進內室,見衛善還立在窗邊,輕手輕腳替她披上披風:「山風寒氣最重,公主可不能立在風口裡。」說著半闔上窗扇。

 衛善這才回神,雙手扯緊了披風繫帶,鬆了眉頭道:「不必關窗,不打緊的。」人在孕中體熱,宮人們早已經換了羅衣,她還穿著紗衣,掌心發燙,彷彿肚中揣著個日頭似的。

 沉香知道她體熱,可她這些日子不曾好睡,時時頭疼,哪裡還敢讓她著風,依舊闔了半邊窗:「公主要賞月也得立在無風處。」

 窗外本是月光滿地,山風一起雲霧緩緩流動,大片雲彩在空中游弋,明月被掩蓋,外頭倏地一暗,衛善抬眼一望,但望見山間一處點點星火。

 片刻山風吹散了雲霧,月光一盛,又瞧不見那光亮處了,衛善覺得古怪,指一指山間:「那是什麼所在?」長清宮是皇家園林,正元帝此時正住在宮中,山間樓閣豈能無旨意便點燈火。

 沉香眯著眼兒看了半日:「莫不是白鹿觀?彷彿聽說要祭祀太陰星君的。」中秋節當祭太陰星,可年年都是提前辦祭禮,到了正日子供上香花淨果,如今中秋都已經過了,怎麼觀中還在辦道場。

 若說是辦道場又無鼓樂鑼聲,也沒有道士們的唸經聲,何況清虛回來了大半年,正元帝既不叫他瞧病,也不叫他煉藥,怎麼這會兒叫他辦起道場來。

 衛善眉心一蹙,宮中半點消息也無,若不是方才烏雲掩月,露出山間道觀燈火,她也不會知道,心中一動叫了小福子:「你去打聽打聽,山上在做什麼?」

 小福子領命而去,卻沒打聽出什麼來,還未行到山下,就見羽林衛隊守在山道下,閒雜人等一應不許出入,離得近了,更見燈火明亮,可卻依舊聽不見山上有什麼聲響。

 王忠自從地動傷了腿,似這樣的差事便輪不著他來侍候,小福子轉了一圈都沒打聽著信,只知道確是白鹿觀中的燈火,既有羽林守衛,那正元帝必在觀中。

 衛善聽了稟報,長眉輕蹙沉吟片刻吩咐道:「明兒你去問問小唐。」跟著又道:「留個人看著,那燈甚時候滅。」

 山風變幻,雲霧來去,白鹿觀中燈火時明時暗,直到就寢時分也依舊不曾熄滅,衛善換了寢衣立在毯上,隔著漏花大窗望向山林間,方才分明心中一鬆,此時卻又提起心來。

 越是夜色濃重,白鹿觀中燈火反而更見明亮,清虛身著金銀絲繡的天仙法衣,正點燈唸經。正元帝一樣身著紫色道袍,聽著清虛口中唸唸有詞,不時舞動拂塵,終於等到他一篇經書念畢,立起來行到長案前,將長案中立著的一座紫檀木雕花屏風的木板抽了出來。

 那屏風上雕的是老子騎牛授經於童子,一直當作是一座屏風,戰亂兵禍時,也無人看重這又沉又不著金玉的木座屏,長清宮中能搶的早就被搶了去,屏風木料倒保存極好。

 清虛恭恭敬敬請出屏風中的一卷經書,奉於正元帝:「這是我派所藏《三清經》,是開派祖師留傳下來,歷經二百年只有這一卷,有靈寶五符,星圖七元,陛下所求乃是星圖。」

 那經捲上畫得日用星辰龍鳳八卦,正元帝捧在手中:「這一卷為何到此時才方進獻?」

 清虛指一指觀外星天,口邊含笑:「原來不當說,而此時當說,交子時分可得一卦。」

 正元帝闔上《三清經》,遞還給清虛,他這許多年,確是吃著清虛的丹藥有效,他一回來那藥又靈驗起來,這老兒為了留在帝星身邊,倒還真是使出渾身解術。

 他丹藥靈驗,可他卻不曾佔過卦象,在泰山祈秦顯魂魄入夢也從未靈驗過,此時又來說些星圖靈符的話,正元帝倒並不十分相信。

 清虛雖瞧了出來,卻並著急,將那《三清經》攤開,引正元帝到觀外去,指一指天上明月星斗,鋪開圖錄:「陛下可以一觀。」

 若說方才正元帝還心中存疑,看見這圖時便神色一凝,上面所畫與此刻天象彷彿,清虛道:「到得交子,正合天象,可得一卦。」

 正元帝不置一詞,清虛也不貿然再問,隔得片刻才聽他垂眉斂目道:「佔家國。」

 正元帝知道自己那個不成器的兒子也在弄些道家紫姑術,扶乩占卦,便有些瞧不上,可清虛既能獻出《三清書》來,倒也不妨看看他能佔出什麼,眼皮一闔,觀中香菸便在周身縈繞,到得交子時分,就見清虛立在神案前,既不說也不動。

 正元帝這許多年早已經改換了年輕時暴躁脾氣,十分沉得住氣,緩緩立起沉聲問道:「卦象為何?」

 清虛恍然回神,抬筆寫下卦象,將那寥寥數語交到正元帝的手上,伏地跪拜不起,正元帝接過黃紙一看,胸中氣血翻湧,上頭只有五個字「孤星承帝脈」。

 正元帝壓住血氣,嗡聲問道:「孤星為何?」

 尋常人在正元帝如此目光下,早已經說不出話來,清虛伏在地上,還能開口:「一時不佔二卦,此卦也不可再得。」

 觀中只有正元帝與清虛二人,正元帝捏著黃紙看了他最後一眼,返身出了觀門,跟著白鹿觀便被羽林軍團團圍住,不許出入,觀中占卦的天水卦台被羽林軍抬下山去,搬到飛霜殿中。

 卦台一事見的人極多,卻只知正元帝將白鹿觀中的神台搬了下來,又派羽林圍了道觀,究竟為何卻無人知曉。

 小福子將事報給衛善,衛善也想不明白清虛能因何事觸怒正元帝,又僅僅只是圍住了道觀,並不曾拿他下獄,無端端橫生枝節。

 皇家有皇家寺廟,自也有道觀,清虛不解卦意,正元帝自然能找得出人來解卦,孤星為何,他心中也早已經有了定論。

 一疑生百惑,何況正元帝本就對秦昭心存忌憚,皇子之中,就只有秦昭是顆「孤星」,這五個字被反覆推敲,究竟是秦昭待他百年之後奪取帝位,還是他本就是帝脈?

 皇帝深疑晉王,此事人人盡知,既有似師朗這般清正直言的官員,也有似曾文涉那樣因利而趨的官員,更有首鼠兩端,只揣摩帝王心思的官員。

 皇帝寵誰時,便為誰錦上添花,厭惡誰時,就跟上去唾上幾口踩上幾腳,正元帝厭惡晉王,已是人人皆知。

 正元帝欲殺秦昭,少的只是一把刀,承帝脈三個字,不論是何意,都是送上到他手上的一把刀,正可借刀殺人,他將這刀握在手中,召見了秦昱。

 羽林軍團團圍住白鹿觀,待正元帝再次召見清虛時,人竟不見了,觀中上下翻遍都不曾尋著,同他一道不見的還有守藥爐的小道童,兩人彷彿一夜之間插翅飛走。

 正元帝驚怒交加,心中殺意湧動,一面派人追查清虛,一面召來王忠,問他道:「秦昭可是肅王之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