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鳳凰台》第50章
第50章 下注

 秦昱嘴角這點笑意看得碧微心驚, 他雖擺出個溫文儒雅的模樣,可目光裡卻暗藏寒意,衛善往前半步, 把碧微擋在身後, 也一樣面上帶笑的看著秦昱,雙方互相打量。

 不論是上輩這時候的衛善, 還是此時的衛善, 都不會害怕他, 看一個上輩子她親手捂死的人, 想起他是怎麼無力斷氣的,因酒色被掏空的身子用盡力氣也不過蹬了蹬腿。

 枕頭蓋在他臉上, 瞧不見他的模樣, 也摀住他斷斷續續辱罵求救的微弱聲音,衛善當時出了一聲冷汗, 在殺人之前她只殺過魚, 可現在回想既不心慌也不後悔。

 秦昱有些吃驚, 他離京不過月餘, 再見衛善倒似變了一個人。他昨夜回來, 今日一早便被母親叫去, 聽她倒了許多委屈苦水,不過短短兩月的光景,宮中形勢與他走時再不相同。

 兩人坐著談話,也有教習尚宮在側,秦昱抑制不住脾氣, 那容尚宮卻低眉順目,抬出皇帝的旗號來,跪在秦昱跟前:「皇上派奴來此,是為約束娘娘的言行,所謂德配其位。」

 德配其位四個字戳著人的心,秦昱立時臉色發沉,目光陰鷙,一隻手背在身後,眼看母親轉身便要哭,他卻生生忍了下來,甚至還提點母親:「容尚宮請起,父皇所慮甚是,母妃一派天真,在宮中雖有母后太后體恤,外人卻不知這是母妃真性情,皇家既為表率,自當約束言行舉止。」

 說著還賜下絹帛,又苦勸楊妃,楊雲翹在家聽嫂嫂的,得了兒子又聽兒子的,著意打扮起來,等著今日把正元帝籠絡回珠鏡殿。

 這番細事,衛善還不知,衛敬容卻已經知道了,容尚宮是她指派過去的,尚宮既有品階,身邊自有兩個侍候宮人,秦昱才進了珠鏡殿,她在丹鳳宮便得了消息。

 兩人目光來回,秦昱先退一步,斂去目光,唇邊帶笑:「大哥二哥還等著我,我先去拜見母后,等會兒給你送糖果子來。」

 秦昱是很周到的,學著秦昭的周到細緻,衛善的宮中也不曾斷過他的禮物,為著這番周到,原來衛善跟他雖不親近,也當他是個不錯的哥哥。

 衛善知他心思沉,他不在這兩月,既修起了甘露殿,又追封了陳皇后,後宮中徐昭儀有孕,符美人得寵,前朝裡楊家同魏家相爭,哪一樣都足夠他仔細思量的,短時內也不會來煩著丹鳳宮。

 她拉著碧微往裡去,在雲台上見著魏人秀,魏人秀已經等候多時,看她過來了,滿面都是笑意,才走進兩步,看她們手拉著手,又瞧見衛善和碧微頭上一樣的發簪,她也伸手摸摸自己耳朵裡掛著的小葫蘆,很有些泛酸,嘴巴都扁了起來,勾住衛善的胳膊:「我等了好久了,你怎麼這樣晚。」

 「碰見三哥了,跟他說了兩句話,你是什麼時候來的?」衛善一句話茬過去,又跟袁妙之打了個招呼,眼睛一掃,便知楊家人未曾來。

 萬儀宮多是遊戲之所,裡頭有山有水,比青絲宮造得還更早些,端陽節塞龍舟就是在萬儀宮裡的御海中賽的,從玉帶橋劃到步橋,以鼓聲為號,漿板同時下水,先到采青者為勝。

 秦顯領著一隊,秦昭也領了一隊,裡頭多是些功勛子弟,魏家兩個都上了場,只楊家一個斷了腿,一個斷了手,都不能使力,躺在家裡養病,就連楊寶盈楊寶麗姐妹都閉門不出。

 忠義侯夫人倒還知道要臉,衛善瞥了一眼不曾見這一對姐妹,若是這兩個要來,百步開外就能看見她們,兩姐妹穿一樣的裙衫戴一樣的首飾,立在一處倒似雙生,怎不惹眼。

 衛善不見楊家姐妹,捏一捏魏人秀的手,湊到她耳邊:「我早說了,丟臉的是她們家。」

 人人都知道楊家兩個為甚不來,可誰也不敢在魏人秀的面前說,魏家從來蠻橫不講理,魏寬拎著石鎖走過長街,要是真一石鎖拍下去,可不得把人拍成肉泥。

 衛善同魏人秀湊在一處說話,碧微便跟袁妙之兩個坐在一處,她知道一個袁相的女兒,一個是成公國的女兒,眼兒往魏人秀耳朵上一掃,便輕挪一步,立在了袁妙之身邊。

 功勛女兒坐在一處,朝臣女兒又開一席,既是功勛貴女坐在一處,座中自然就有趙太后家的那位趙秀兒。這裡頭坐著的,她一個都不識得,隻眼熟一個衛善。

 衛善立起來迎她,按著輩份,趙秀兒是她的表姑姑,座中就沒有比她輩份更大的,她一站起來,碧微也緊跟著站起來,空出一塊請趙秀兒坐下。

 趙秀兒滿眼感激,她哪裡見過這個場面,回家這些日子,倒真是過了幾日千金小姐的日子,她也有繡樓有丫頭,她娘只當她是要嫁進宮裡當宮妃的,替她置辦了許多衣裳首飾,後來不嫁,這些東西總都還在,再加上衛敬容和趙太后的賞賜,櫃中箱中都塞得滿了。

 衛皇后對趙家時有賞賜,回回太監過來還要把趙家人都誇上一通,最會說場面話的不是官員妃嬪,而是太監,回回說的話都不一樣,彷彿趙家的好處說不盡,變著法的誇,聽得趙家人心中受用,連帶著對衛家的觀感也好了起來。

 讓趙太后滿意的一個好辦法就是給趙家賜東西,趙家才從業州過來,原來在業州也不過是鄉間富戶,官員多有優容,能跟縣太爺坐在一處吃飯喝酒,得著兩句馬屁奉承,那就已經足夠趙家出門吹噓了,何況如今是皇后的禮遇。

 衛家是什麼樣的人家,再不會有業州本地人知道的清楚,原來萬分看不上她,不過是看她清高,再清高也一樣當了秦家的兒媳婦,嚼上幾句舌頭,便彷彿能把貧日裡積的那些怨氣都撒出來,動動舌頭那一瞬時便把自己抬得高了。

 如今衛皇后肯對趙家露一點點好意,趙家人的骨頭便又輕起來,兩邊一比較,楊家是貧時近鄰,衛家卻是怎麼也攀扯不上的高門,自然還是衛家更好些。

 衛善寫了一份京城諸家的四時禮單,一品之下有過交往的方才回禮,功勛侯爵便是尋常走禮,每到時令都要送些應時當令的新果鮮蔬。

 這些東西換個精緻些的殼,就透出富貴氣來,趙家最缺的就是這份富貴氣,學著衛家的樣子送禮,衛管事還挑了一個能說會道的婦人走禮,特意去奉承思恩公夫人。

 楊家雖和趙家隔牆而居佔著地利,可楊雲翹要送東西,得從她的私房裡頭出,而衛敬容要送東西,直接在內庫裡挑,正元帝知道了還誇她一句想得周到。

 讓內庫管事挑幾件合適的,隔些日子就送上一回,那些絹帛布匹,內庫裡是再不會少的,前朝費心積蓄以充內庫,不光天下米糧還足夠人吃二十年,這些金銀珠玉也足以填滿宮廷了,挑幾件尋常的出來,都是趙家不曾見過的寶貝。

 楊趙兩家一牆之隔,趙家初來之時,也確是跟楊家走得很近,楊夫人自己不好往趙太后身邊嚼舌頭,天上掉下來一個思恩公夫人。她一個村婦,平日最擅的也就是這個,何況新來京城萬事不懂,說起衛家事來瞞些露些,趙夫人自己就會去打聽。

 趙夫人要巴結著趙太后,趙太后愛聽什麼,她就說什麼,知道趙太后不滿意這個兒媳婦,心裡也知道婆婆跟前就是那天上的仙女兒也不是個好兒媳婦,挑她愛聽的,兩個湊在一處,越說越多。

 趙秀兒倒是喜歡這個表嫂的,同她見過人的都不相同,看著跟廟裡的觀音娘娘似的,眉眼面目無一不慈,叫人看了就心生敬意,越得了賞賜便越說些衛家的好話。

 楊家實是瞧不上趙家的,說話做事都帶著傲氣,家裡辦宴,請過一回,便嫌趙夫人村氣,她雖面上不露,丫頭下人眼角高低卻露出來些,天長日久趙夫人又豈會不知,她原在鄉中就潑悍,秦家的家底兒她哪點不知道,何況楊家那個也不過是妾。

 她可不論什麼是貴妃品階,說出去一樣還是小老婆,旁人不敢說的,她卻是正元帝的長輩,論理該喊她一聲舅母,自己的兒子女兒都跟正元帝論兄妹,連皇后衛家都多有禮遇,楊家這樣便是輕慢了她,張口罵起來便尤其狠。

 原來是怎麼在趙太后耳朵根前吹衛家的風,如今就是怎麼吹楊家的風,趙秀兒勸也勸過,可她全沒辦法,對著衛善難免有些歉意。

 趙夫人怎麼吹的風,又是怎麼變了風向,衛善知道得清清楚楚,壽康宮裡有翠桐翠縷,小順子托採買太監買的墨竹扇子也早就送到她桌前,京裡別無他事,茶前飯後能嚼的也只有這點東西。

 譬如趙家的世子爺看上了玲瓏坊的雲珠姑娘,巧就巧在楊思齊也喜歡雲珠姑娘,衛善知道他一向葷素不忌,那些污言小順子不能直言,便繞著彎子告訴衛善,說雲珠姑娘不過十三四歲的年紀,生得花容月貌,吹彈唱打無一不精,還有一樣拿手的絕活就是扮男裝舞劍。

 衛善聽了一耳朵,立時問道:「這個雲珠跟前朝雲家有什麼關係?」

 袁禮賢修史,把前朝有名的諸姓都列了出來,雲就是一個大姓,開國幾代為將,族中女兒多有嫁給皇室的,如今吳地的江寧王王妃就姓雲。

 小順子嗞了牙一叩腦袋:「說是這麼說。」這裡頭的門道可不能跟公主說明白,公主的耳朵也不能聽這些污話。

 衛善卻不在意,又問一聲,小順子依舊添減著說,大凡世間男子都有一顆救風塵的心,妓家娼家便捏著這條抬高身價。

 打著雲家的旗號便奇貨可居了,說雲珠是雲將軍的孫女兒,是為著日後好抬價,如今雲姑娘便已經身價非凡,當著人舞一回劍,就要一顆明珠。

 衛善聽了挑挑眉毛,雲家男丁俱都戰死,沒一個陣前被俘的,雲家這些女眷縊死的縊死,跳井台的跳井台,這個雲珠倘若是真的,按年紀算當時也有四五歲了,怎麼竟能活下命來。

 小順子低著頭,只憑一雙耳朵來聽衛善喜好,她說話的聲音輕抬一點兒,小順子就知道她要聽詳細,便又說得多些,若是語音平平,那便是不在意,往後也就不再著意打聽。

 衛善願聽趙家事,小順子就打聽了個底朝天,譬如趙家前頭原配生的幾個都丟在老家了,譬如楊家與趙家也並不似外頭看上去的那些和睦。

 衛善饒有興致,又覺得古怪,不知他從哪兒打聽出來,小順子低著頭不敢答,好一會兒才道:「頂上神仙打架,底下小鬼便能聽見風雷。」

 沉香又賞他一回,衛善過後便吩咐素箏,仙居殿裡再不許有什麼話傳出去。

 此時趙秀兒往衛善身邊一坐,衛善就已經知道趙夫人有人託人給她說親,可滿京城裡也沒有合適的,一是她輩份大,二是她沒封號,趙夫人見了一串功勛貴戚,便不願再讓女兒低嫁,這事兒托給了趙太后,趙太后卻不敢在這當口再拿樁事去煩著兒子孫子,只虛應承她,一次都不曾替她問過。

 衛善知道了,京中自然也有人知道,趙秀兒滿身珠翠的過來,便有幾家拿眼兒不住打量她,她渾然不覺,挨了衛善坐著,伸手指給她看:「我哥哥弟弟這回也在船隊裡。」

 衛善順著她的手指看過去,沒看見趙二虎,反從一眾人裡認出了秦顯秦昭,兩人穿著不同服色的短打,頭髮束在腦後,腰上緊纏腰帶,一人穿紅一人穿藍,各人領著一隻船隊。

 既算是端陽宴,又算是皇子與軍士同樂,能文的作文,能武的就演武,宴上除了歌舞,還有擊劍打拳,難得賽舟,除了勝者得賞,宮妃還紛紛下注,堵贏了的各有采頭。

 宴還未開,就先有太監託了金盤兒過來請在座的壓注,這本就是遊戲,尋常也少有這樣盛大的宴會,幾個姑娘湊在一處,商量著挑哪一個隊好。

 有人拔了釵鐶,有人解下金鐲,金盤托到衛善跟前時,裡頭已經滿滿噹噹,那托盤的太監滿面堆笑,半彎著腰曲膝蹲在衛善身前:「公主要押紅還是押藍。」

 紅的是秦顯領的隊伍,藍的是秦昭領的隊伍,貼著紅籤兒的盤子比貼著藍簽的盤子要滿得多,餘下有家人在隊的,全都押了自己家中兄弟。

 四碟裡都差不了許多,獨紅碟兒要滿出一層來,衛善拿眼一掃,伸手褪下手腕上的扁金嵌寶金鐲子來,這只鐲子遍嵌寶石份量極沉,也極貴重,她捏著手鐲,那太監把紅籤金盤兒往上一遞,誰知衛善卻不把鐲子往裡頭擱,反擱在藍簽金碟之中:「我押二哥得勝。」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