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鳳凰台》第356章
第356章 分割

 衛善此舉極大的鼓舞了士氣, 她或是披甲衣騎在馬上, 或是按劍立在城樓上, 每回她一出現, 晉地將士們連叫陣都比往日更響亮。

 林先生雖目不能視,卻是吳三身邊不或貨缺的軍師, 回回開戰都使人將他抬到城邊望火樓上, 他就坐在竹椅上聽陣前廝殺聲。

 葉凝與衛善兩個陪在他身邊,他的精神比過去在王府裡要好得多了, 臉色也不再病懨懨的,坐在竹輪椅上挺直了背, 面朝著城牆外, 若非他不能視物, 衛善簡直以為他的眼中要射出精光來。

 葉凝含笑望著他, 偶爾也對衛善說上些私話:「若為天下蒼生,不該有這戰事,可為著先生,這場仗倒是一件好事了。」

 他好像突然之間又活了起來, 原來日子過得如同一潭死水, 每日裡悶在房中與竹刀作伴,可葉凝知道,他沒有一日不懷念曾經騎馬射箭指點江山的日子。

 林先生是天生為戰而生的,他斷腿目盲, 可如今晉地業州還有人不知道他的名號, 只要他從城中過, 路過的將士兵丁無一不停下來,尊稱他一聲「林軍師」。

 葉凝偶爾推著他出去,不認識的小卒也會過來替她推車,在林文鏡的面前,連話都不敢說,雖然他自個兒瞧不見,可葉凝卻能看見他們面上的崇敬之情。

 原來苦居龍王寺,只當這輩子都沒有再出山一展報復的機會了,不意能在此時實習,葉凝貼身服侍林文鏡,知道他吃的越來越少,睡的也越來越輕,精神更是一日比一日差,戰事一動,晉王密信交晉地事全權交給他,他整個人立時就有了生氣,從他臉上又能看見昔日神采。

 衛善知道葉凝有多麼擔憂林文鏡的身子,他早年傷痛作下病來,每到陰雨日便得咬緊牙關忍住疼痛,那番苦楚非常人能夠忍耐,如今他意氣奮發,葉凝又豈會不替他高興,他原來不愛往城中去,如今推著他出去曬曬太陽,他也不會抗拒了。

 很快吳三的大軍便攻下了潞州,打得魏寬的軍隊又退守一城,退兵之際,將潞州城中能夠帶走的東西和人都帶走了。

 除了老弱婦幼之外,年青壯丁肯跟著走的便一併帶走,不肯走的就地殺了,糧倉軍械倉庫能搬走的搬走,不能搬走的也放火焚個乾淨,吳三先鋒破城而入就見滿城火光,街市一片狼藉。

 這是當年正元帝與周師良李從儀作戰時,袁禮賢下的命令,魏寬當年用這個法子打下許多城池來,如今卻早不是大夏末年的亂世。

 當時跟著軍隊還有一條活路,留下來卻是必死無疑,天下久戰,田中早已無人耕作,逃難災荒之時易子而食,人人想的都是如何活命。可如今天下大安,這些年也未有大的災禍,吃得飽穿得暖,哪一個肯離開家鄉去當兵?

 城中處處破屋殘瓦,孤兒寡母倚門哭嚎,衛善隨著大軍進城之時,見到的便是這番慘像。吳三領軍繼續去追潞州殘軍敗將,衛善便領著人進駐潞州衙門,先把城中域圖取來,何處有糧倉何處有軍械所,先撿點幹淨,收拾殘局,再定民心。

 衛善不能置身事外,等著人把路替她鋪得安安穩穩,她管過帳屯過糧,小順子唐九又在身邊聽她差遣,沒一會兒便把情中情況摸清楚了。

 將城裡兩個最大的寺廟騰出來,東寺給無家可歸的孤兒寡婦們居住,每日撥發糧食,人多糧少,城中又被掠奪一空,每日能喝到的也只不過是薄粥。西寺用來治療殘病,過道正殿中鋪開木板就算是床,由軍醫一併醫治。

 城裡一亂起來,便有人在家中地窖裡頭藏米藏金銀,這些人還能活,沒有積蓄的人家也能以工換食,或是修補城牆,重建工事,或是替傷員們裹傷,換洗衣衫。最要緊的是將損毀的田地重新耕種灌溉,才能解決城中百姓冬天的口糧。

 潞州城中百姓先時見個女人身穿甲衣走在前頭,身後跟著七八個衛士,還覺得古怪,待知道她便是傳聞中的晉王妃,一個個都瞪大了眼盯著看。

 衛善這些日子與將士們共同進退,身邊帶著青霜,上官娘子又從晉州趕回來會和,日子自不比過去那樣精細,若不是沉香死活不肯離開她半步,她必要將沉香也一併送回晉王府去的。

 青霜終於不用再作婢女打扮,也一樣穿起甲衣來,按劍跟在衛善左右,悄悄對衛善道:「他們都在看王妃呢。」

 連詩作都已經流傳出去,林先生親自寫的,他替秦昭衛善二人各寫了一首,將衛善披甲隨軍之事落在詩中,引得多方讚譽。

 潞州原來的官員大半都被叛軍處決,城中處處百廢待興,既要重新任職官員,又要打掃戰場,安頓百姓。魏寬這個辦法確是拖慢了晉軍進攻的腳步。

 可也因此給了吳三機會,叫陣之時將潞州城中慘狀喊出來,又告訴那些被抓走的壯丁妻兒安好,晉王妃善待婦孺,吃飽穿暖,只待父親丈夫兒子們歸家。

 臨陣之時這些兵丁高舉著□□跑過來,立時扔掉軍械投降,臨時倒戈與晉軍並肩坐戰,魏寬用當年袁禮賢的法子,當年用來確是不錯,可如今時移世易,反受其亂。

 衛善每到一地,都親自照看傷員,施醫施藥,又重建縣學,修整房屋,自是人人稱頌,美譽一直傳到了秦昭的耳朵裡。

 秦昭坐在帳中拆開了來信,短短幾行字,一掃過便露出笑意來,帳前小卒一見王爺露出笑容,還當是得了什麼好戰報。

 這些日子清江送來的戰報很是讓王爺擔憂,中間隔著幾個州府,又有魏寬的人馬阻擋,不能及時伸出援手,魏寬與江寧王兩面夾擊,清江雖則兵力雄厚,日子長了也難以支撐。

 以是秦昭下令速攻,及早打到魏寬跟前,就越早能夠解清江之圍,讓魏寬無力去顧及清江,江寧王這點兵力,固守吳越是足夠了,想要吞併清江,還不能夠。

 等到吳三分兵力支援衛平,江寧王就更足慮了,眼下最要緊的便是速攻,大軍挺進原州隴州,只要再平慶州,便能解清江燃眉之急。秦昭已經幾日幾夜不曾闔眼,帳前小卒難得見他這樣高興。

 秦昭確是因為衛善的消息高興,也是因為吳三比自己想像中打得更快更好,繞過滸州直取靖城,就能比秦昭先一步援救清江。

 擺在衛善眼前有兩條路,一條是先去跟秦昭會和,另一條是去清江解救兄長,她猶豫片刻,選了隨軍去清江,支援兄長。

 不意魏寬竟真把清江大片土地拱手讓給江寧王,竟要圍死衛平,衛平一邊要抵禦江寧王的船隊,一面又要與打來的叛軍纏鬥,那邊並不急攻,只不斷夾纏不休,讓衛平不得不分出一半兵力來,防著魏寬使詐,打得兵丁疲憊之後,再發起猛攻。

 自四月到七月,衛平打退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他守的清江這個圈兒也越縮越小,清江的兵丁都擅水,當年秦昭設想而未能實現的水寨,在衛平手中建立起來,若非依靠水寨,也支撐不了這麼久。

 到得八月,魏寬軍隊的攻擊越來越少,看了信報方才得知,晉地大軍與秦昭兵馬兩邊將東北兩邊連成一線,魏寬不得不將在半兵力都調去抵擋攻勢。

 大業的疆域彷彿一個八卦形,半塊兒在秦昭的手裡,半塊兒在魏寬的手裡。

 江寧王嘗著了甜頭,隔著清江哪裡知道魏寬腹背受敵,無暇再往清江發兵,他只當自己必能奪回清江這片土地,當時兩人約定的就是魏寬取得大業,而江寧王收下清江。

 大夏朝臣不住反對,豈可與竊國者同謀,可江寧王卻不顧反對,甚至還調回了厲振南,讓他去攻下清江,若能奪取清江,便將他官復原職。

 衛平才剛歇了一口氣,又被厲振南盯上,兩邊隔運河對峙已經數年之久,對彼此用兵的法子已經極為稔熟了,厲振南正想趁清江兵力未復急攻下來,誰知對手突然就像是換了一個人。

 換的這個人自然就是林文鏡,他用手摸過水寨圖域,認出是衛敬禹當年的構想,秦昭又完善了它,摸著水陸兩個城門,林文鏡嘆息一聲,對衛平道:「你父親若是活著見到,該有多麼稱意。」

 林文鏡在心中推演無數次,若是碰上別人還不定能贏,厲振南當年就已經是聞名天下的武將,他的仗是怎麼打的,打起來有什麼習慣,最疏忽之處是什麼,林文鏡樣樣都心中有數。

 幾回對陣都被清江料得先機,吳越的探子不住往厲振南跟前送信,報說清江新來一位軍師,是個斷腿盲眼的廢人,瞧著弱不禁風,可晉地軍士待他從來禮遇有加,見其面不敢行其行,若有急事紛紛繞行。

 厲振南聽完信報便緊鎖眉頭,這幾番佈局都不似出自無名之輩,可他成名多年,又以從未聽說過有這麼一號人物,難道是對方故佈疑陣。

 厲振南確是不曾聽說過林文鏡,他也沒有機會聽說,當年林文鏡未出業州就差點死在馬下,寶劍封塵二十載,終於重現光芒。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