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盛世文豪》第132章
  

  ☆、第132章 番外三

  太子封珥大婚之後,天齊帝退位,太子登基,年號天慶。

  歷史書上標注,天齊盛世結束,天慶盛世開啟。

  天齊盛世是暉朝盛世的開端,而天慶盛世則是整個暉朝盛世全面展開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湧現了一大批名臣名將,無論是文化還是科技,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正是因為有了天齊和天慶盛世的鋪墊,華夏國力一躍到世界上其他國家難以匹敵的程度。即使之後華夏也經歷了動盪不安。但這時候積累的好底子,支撐著華夏找到自己該走的路,並且順利完成新社會制度的過渡。

  這都是後話。

  這時候,誰想得到那麼遠?

  太子大婚,帝后很是高興。哪知道樂極生悲,當年冬天,帝后二人雙雙病倒,纏綿病床一兩月。

  大寶剛成親,還沒來得及享受新婚燕爾,就因皇帝陛下生病,而擔負起了朝政重任。

  太子妃也是。她還沒適應自己的身份,就被迫在成皇后病倒之後,處理起宮務之事。

  所幸她是大家族出生,又在備嫁之時苦學了內務之事,再加上封庭後宮人員稀少,事務相對簡單,倒也不至於手忙腳亂。

  一對剛成親的小夫妻,就這麼各自被事務絆住了腳,沒時間培養感情。

  但奇怪的是,大概兩人都很忙很累,有了惺惺相惜之感,感情居然在忙碌之中穩步上升。

  封庭這次病好之後,覺得是時候退位休息了。

  封庭想要退位之事,朝臣們自然一請二請,請求皇帝陛下三思而後行。

  但封庭決意已定,朝臣也不再上書,開始為新皇登基做準備。

  實際上朝臣們早就預料到有這一天,不過就算心中明白,也要在面子上挽留一下皇帝陛下罷了。

  封庭退位之前下了不少旨意,為大寶的登基鋪路。

  其中一道旨意,便是賜余柏林國姓,並加封伯爵爵位。

  公侯伯子男,伯為第三等。

  余柏林之前立下不少功勞,雖然官職上一直有變動,但虛階上沒有多大改變,爵位也沒有給。

  余柏林如此受皇帝陛下信任,朝臣們都看在眼裡。所以皇帝陛下壓著余柏林的功勞不給賞賜,自然不是不願意給,而是在尋找一個機會。

  這個機會,朝臣們本以為皇帝陛下是給太子殿下,讓太子殿下登基之後再行加封,以示加恩。

  卻沒想到,皇帝陛下會在退位之前封賞余柏林。

  余柏林的軍功,封伯算是中規中矩。

  關鍵是賜國姓這一點,才顯示出余柏林和其餘眾臣的與眾不同。

  歷來朝代,基本上只有開國之時,給予開國功臣賜國姓。而且這被賜之人,一定是開國功臣中功勞最頂尖的,也最受開國皇帝信任的。

  在朝代之中賜國姓之人寥寥無幾,無一是立下大功。

  余柏林的軍功雖然很大,可謂是文臣第一,但這並不足以讓他被賜國姓。

  朝臣們紛紛傳言,肯定還有其他緣由。

  於是余柏林身世之事,又甚囂塵上。

  余柏林明白,這賜國姓,三分之一是為官立下的功勞,三分之一是對封蔚、大寶、小寶三人的救命之恩。

  剩下三分之一,是他和封蔚的感情。

  皇帝陛下是以此承認,他和封蔚的感情。

  他和封蔚無法如常人一般成親,這賜國姓,也算他和封蔚是一家人了。

  只是這總有一種自己嫁人的錯覺,讓余柏林好生尷尬。

  特別是看見封蔚一臉傻笑的時候。

  大寶小寶倒是高興的很,余柏林終於和他們是一家人了。

  嗯,現在該稱呼為封柏林了。

  封庭的確有等大寶登基之後,再由大寶給余柏林加封之意。

  但他轉念一想,大寶登基,余柏林定是輔佐大寶之人。

  余柏林雖然功勞顯著,但朝中之人總是因余柏林年齡而對其說三道四——或許也是因為余柏林除年齡之外,也沒其他可被他人說道的地方了。

  所以封庭為了讓余柏林壓得住眾位文臣,必須給其增加籌碼。

  因內閣之人還未致仕,余柏林無法再陞官職,因此封爵是必須之舉。

  至於賜姓,這個的確是因為封蔚和余柏林的感情,促使封庭想到此事。

  讓大寶賜姓也成,但封庭想著,長兄如父,還是自己承認余柏林,才能讓封蔚更加心安吧。

  封庭在退位之前,仍舊為家人想的十分周到。

  封庭還認為,余柏林的功勞,封伯已經算是少算了。

  只是封的太高,以後封無可封,難免又有朝臣嘰嘰歪歪。

  之後加封,就交給兒子來吧。

  這一切做妥當之後,封庭就正是下旨退位禪讓,退居泰安宮,稱太上皇。

  大寶完成登基大典,繼任為皇。

  ……一個新時代的開啟,總是會有阻力的。

  特別是皇上頭上還壓著太上皇,怎麼看,都像是會出現新老一派鬥爭的局面。

  然而,大家想太多。

  封庭說是退居泰安宮,待大寶登基半年,差不多皇帝的事務都理順之後,他就攜太后離京出遊去了。

  並且更讓朝臣們崩潰的是,還是留書出遊,目的地未定。

  這特麼能好?

  朝臣們的折子如同雪花一樣飛進宮裡。大寶只得攤手道,太上皇是他爹,太后是他娘,他能怎麼辦?

  從來沒聽說過有皇上還管的了太上皇的。

  朝臣們都崩潰了。

  皇帝陛下在任的時候就很任性,結果退位了好似更任性了。

  並且,以前皇帝陛下還必須上朝,朝臣們還能逼迫皇帝陛下稍稍安分些。現在皇帝陛下成了太上皇,更沒人管得住他了。

  這時候老老實實待在京城,按時上朝拱衛京師的德王殿下,在跟太上皇對比之後,似乎都讓朝臣對其好感度增加了不少。

  這麼一對比,顯得德王殿下都已經不算任性了。

  至於當今皇帝陛下。哦,朝臣們無話可說。

  比起之前任性的陛下,實在是太完美太仁厚太好說話了。

  雖然還是堅持原則,但是至少不會和之前的皇帝陛下一樣不但不聽人說話,還會擺出一張嘲諷臉,生怕氣不死朝臣一樣。

  有了皇帝陛下的對比,大寶這位皇帝的確十分寬厚仁慈了。

  當然,太上皇封庭跑沒影了,只是其他朝臣得到的消息。實際上封庭還是很注意安全,他的行跡,大寶等人都是知曉的。

  又過了一年,不僅封庭跑了,金刀衛指揮使鄭牧攜夫人婉柔公主也跑了。

  鄭牧以自己曾經在邊疆浴血奮戰,身上有多處舊傷為由,早早致仕,大寶哭笑不得。

  大寶私下跟余柏林吐槽道:「林,鄭大人就是只是想當父皇一個人的金刀衛指揮使吧?」

  若是旁的人聽了大寶這話,定會認為大寶是在責怪鄭牧,有所不滿。不過余柏林知道,大寶只是單純就事論事而已。

  余柏林笑道:「漁樵也的確精力有損,並不算謊話。更何況,金刀衛指揮使一職,本就該陛下親手提拔為好。漁樵主動致仕,倒也省了不少麻煩。」

  大寶歎氣:「我懂我懂,一朝天子一朝臣對吧?可林你千萬別也跑了。我看王叔天天都想跑掉的樣子。」

  余柏林不由失笑:「當然,我會陪著陛下。」

  大寶揚起笑容,和還是少年時一樣燦爛純真。

  余柏林看著大寶的笑容,心想,即使已經知道大寶已經是皇帝陛下,已經今非昔比,但只要看見這笑容,他仍舊覺得,當年抱著他大腿的孩子,其真正的內在,從未改變過。

  所幸,大寶目前對他,的確未曾改變。

  將來還很長,誰也不知道之後人心是否會變。但余柏林相信,自己自保的能力,總還是有的吧。

  大寶登基之後,政事上很依賴余柏林。

  余柏林則向他推舉其他臣子,教導大寶不要過於依賴一人。

  雖然他不會有異心,但他不能保證自己事事正確。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即使被偏信的是他也一樣。

  不過正因為余柏林此番舉動,大寶更加依賴他。

  余柏林只得歎氣。

  他早就發現了大寶性格上的缺陷。

  即使大寶成長許多,但畢竟登基時也不過十七而已,在後世不過一高中生,思想遠不算成熟。

  大寶性格上的缺陷,在於他心思細膩,且缺乏安全感。

  心思細膩是他本性所致。大寶很容易多想多思,自己逼迫自己。

  而缺乏安全感,則是從小環境所致。

  大寶不和小寶一樣,出生時封庭便已登基。雖說封庭剛登基時小寶受了不少苦,但那是小寶尚不能記事,長大後,也就忘記了嬰孩時期的不安。

  在小寶記事之後,就有父母兄長,以及余柏林和封蔚護著。所以即使幼時敏感,但長大後的小寶要開朗許多。

  但大寶不一樣。他經歷不安動盪時便已記事,且他因為早慧,對年幼之事記得十分清楚。再加上作為太子,過早被封庭帶在身邊教導。朝廷上那一系列爾虞我詐,讓幼時的大寶曾經十分恐懼。幾次朝中血洗,更是讓大寶印象十分深刻。

  這讓大寶即使面上再堅韌,心中已經種下了不安的因子。

  他會不由自主的選擇人依賴依靠。

  或者說,大寶內心太過柔軟了。

  余柏林很無奈,認真跟大寶剖析了他的性格,並表示大寶作為皇帝一定要改正。不然錯信他人,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大寶眨了眨眼睛,左耳進右耳出。

  反正有林和王叔在,有可以依賴依靠的人,那麼他不改變也沒關係吧?

  而且,本性如此,大寶也不知道自己該如何改變啊。

  於是,大寶繼續任性下去。

  在這一點上,他似乎才完美的繼承了封庭的基因。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