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再不相見》致昔日你我
在上海工作的劉嘉怡在出差的時候,又順便去了一次維多利亞港。她沿着欄杆走着,看着璀璨的燈光映照在深藍的海面上,微微晃動的海面仿佛是一幅水彩畫。忽地,她聽到了有人叫她,「劉嘉怡,好久不見,最近過得好嗎?」她回過頭去,看到了林立的高樓,變幻的燈光,以及站在其中的李鳶。
 李鳶是誰?是劉嘉怡曾經最好的朋友。小時候的她們生活在小縣城中,劉嘉怡看到李鳶的名字便覺得新奇,畢竟在一堆她覺得「平平無奇」的名字當中,她那單字一個「鳶」便顯得與眾不同。
 如果說小時候的她知道李鳶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女生,她還會不會親近李鳶?劉嘉怡想,大概是會的吧,不然就錯失一個好友了啊。
 小時候兩家就是鄰居,交往密切,劉嘉怡喜歡她的名字,便主動和李鳶熟悉了起來。小學的時候,她們是同桌,一起上下學、玩泥巴、寫作業、攢錢買二塊錢冰棍一起吃,然後回家被家長說敗家。
 但這都是好久之前的事了,劉嘉怡雖很懷念,但也記不清了。
 後來她們上了初中,和別的小姐妹一樣,聊着八卦,比如誰誰和誰誰在一起了,誰誰誰和誰誰誰鬧掰了;然後問題又扯來扯去,到最後忘了自己一開始想說什麼。當然,這種每天下課寫完作業後盡情玩耍、聊八卦的日子到了初三戛然而止。雖說不如現在嚴厲,但放學後的她們並不能像以前那樣玩了,而是學習,拼了命的學習。可這不能影響到劉嘉怡和李鳶的感情;相反,兩人每天一起學習,更是形影不離了。到了中考,劉嘉怡平日的成績就穩上市一中,而李鳶的成績略遜一籌,但最後還是超常發揮,進了市一中。
 學校離家遠,她們只得住宿。兩人從小到大沒離開過小縣城,如今這一走便是半年,寒假才能回家。劉嘉怡依然記得,她那個向來堅毅倔強的母親送別我時哭得厲害,嘴裏還叮囑着那早已說過無數遍的話。劉嘉怡當時沒哭,還裝作滿不在乎地開着玩笑,母親這才破涕為笑。可只有李鳶和劉嘉怡才知道的是,在剛去了宿舍的那一夜,劉嘉怡抱着枕頭哭得稀哩嘩啦的,睡她下面的李鳶聽到了,便上去安撫她,之後幾日也常常逗劉嘉怡開心,劉嘉怡也便漸漸習慣了。
 直到現在別人提起劉嘉怡的高中生活,她也會調侃自己當時沒了李鳶不行;可當別人問她李鳶是誰時,她又會以一句「昔日好友」忽忽帶過。
 一個已然淡出她生活的人,提得再多又有何用?
 她們的高中時代依舊平凡,像萬千莘莘學子一般,努力學習。雖說父母沒告訴她們,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是,她們高中的學費對於她們的家庭而言,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且,她們各自只有200塊一個月的生活費,只勉強填飽肚子。可是劉嘉怡看過家裏賬單,全家一個月的開支不超過300,所以她們只得半工讀。
 劉嘉怡和李鳶拼了命地學習,工作時有時間便抽空背單詞;連寒假也是忽忽回去過年,便又去打工了。
 她們的父母心裏也苦,可沒有辦法,高中的學費已經花光了他們的錢。
 所幸,兩人爭氣,成績落在前100名,考個一本問題不大。
 高一升高二的暑假,她們拿到了半價到香港遊學一週的機會。兩人交了一年來攢的錢,因着父母支持,又帶着父母給的各自50塊,去了香港。
 這是她們第一次出省,劉嘉怡看着香港川流不息的車輛,又看着街道人來往的人、密集的樓宇,自卑感油然而生。可她看了看身旁的李鳶,像剛出生的雛鳥一般,好奇地打量着眼前新奇的世界。「你不覺得……」看着眼前的李鳶,她把想說的話吞了下去。「嗯?」李鳶卻聽到了,可劉嘉怡只是搖了搖頭,沒有說話。
 這幾天的經歷一次一次地刷新了她們的認知,她們的100塊也一直沒花出去。
 100塊,在香港確實不多。
 可在最後一天的自由活動裏,兩人用100塊租了一輛自行車。劉嘉怡一邊載着李鳶一邊和她閒聊着。「我想來香港讀大學。」李鳶說着,「聽說香港的大學生學費可以向政府借?」「嗯。」我不置可否,可我心裏清楚,難的不僅僅是學費,想在這生活也是一大難事。
 李鳶的優點是樂觀,缺點卻是太過樂觀。
 劉嘉怡載着李鳶到了維多利亞港,「嘩!」李鳶發出一聲驚呼,跳下了自行車。李鳶驚訝於眼前的美景,此時的維多利亞港已然有了多年後香港繁華的雛形。
 十六歲的李鳶在維多利亞港邊吹着晚風,和劉嘉怡暢談未來;可二十六歲的李鳶在維多利亞港旁,面對着劉嘉怡,卻只說出了寒暄的話。
 後來她們回到了學校,這幾天的經歷彷彿是黃樑一夢,用意只是讓她們認識到差距。
 後來的高中生活依舊平淡,似乎也沒什麼特別的;但很俗套的是,劉嘉怡她喜歡上了一個男孩。他叫陳振軍,長得一般,學習中上,那劉嘉怡為什麼喜歡他?她不知道,但可能是被她的頭所倚靠的肩膀,是他趴在桌子上時對她的微笑,是吃飯時被他夾到她碗裏的肉;沒有轟轟烈烈,有的只是平淡。
 於是乎,他們在一起了。
 但一切似乎沒太大變化,只是圖書館那張桌子旁坐着的,從兩個人成了三個人。李鳶總是打趣他們,劉嘉怡見到少年的耳尖紅彤彤的。但他們每天就是刷題、打工、背單詞,所以這家長眼中的「毒藥」早戀也並沒有影響劉嘉怡的成績。
 高中生活就這麼過去,李鳶如願考上了香港中文大學,而劉嘉怡卻去了上海的一所211大學。劉嘉怡考慮過了,在一眾大城市中,上海是離家最近,也最繁華的了。至於學費和生活費,她已經申請補助了;再不濟,也能拿出之前攢的錢,加上獎學金,再繼續半工讀。可讓她震驚的是,陳振軍真的像他的名字一樣,參軍了。
 曾經形影不離的三人,終也是各奔東西了。
 原本,劉嘉怡和陳振軍是打算異地戀的,但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最終漸行漸遠,這段甚至沒告訴過家長的戀情,就這樣結束了。他們沒有轟轟烈烈、至死不渝的愛情;一份年少時的喜歡,又如何抵得過現實呢?
 可劉嘉怡發現不止陳振軍,李鳶也漸漸從她的生活中消失了。與高中不同的是,上大學雖沒了李鳶,可劉嘉怡還是漸漸習慣了,每當她思念親人時,也不再和李鳶訴苦。兩人從一開始的每天打電話到節日的簡單問候,最後索性不打電話,改成了發短訊,見面更是少之又少。現在的她,甚至李鳶在做什麼工作她還是從父母的口中得知的。
 再次見到李鳶,劉嘉怡才發覺,兩人已經有五年未見了。
 如今的劉嘉怡,工作不算太累,但薪資豐厚,成功把父母接來了上海;她對外熱心善良,不缺朋友,又找了個顧家的男友。在別人看來,對於一個出生小縣城的孩子來說,她很是成功了。可劉嘉怡知道,她唯獨缺了李鳶。
 看着眼前的李鳶,她有萬千話語想說,但最終張了張嘴,只說:「是啊,好久不見了,阿……李鳶。」李鳶都叫她全名了,她還有什麼資格叫她阿鳶?恍惚間,她又好像看到李鳶在她面前,小怡小怡地叫着。
 她倆都在,但她們消失了。
 劉嘉怡覺得她們之所以會這樣,雙方都沒有錯,只是因為現實總總才會如此。李鳶追求夢想,而劉嘉怡只想找到好工作,考慮現實因素;她們其實本就不是一路人,只是小時候的愛好才使兩人玩到了一起。
 李鳶於劉嘉怡來說,以前是最好的朋友,現在是以前最好的朋友。
 再無其他。
 劉嘉怡其實不知道李鳶是怎麼想的,可這次的偶遇兩人只是寒暄過後又各自離開了,就像是遇到一個不熟的朋友一般。
 但無論如何也好,劉嘉怡並沒有太在意這件事;這一次她是來出差的,公事可比偶遇昔日好友重要多了。她有自己的事要做,也相信李鳶有她的事要做。
 昔日好友,再好也只要昔日罷了。
 (正文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