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鄜延路經略使!(今天8k了)
李定正自彷徨之時,趙頊卻不看他,而是問道:“還是議一議吧,蘇允前後四仗,斬首四百,全殲敵人,虜獲戰馬三百,破壞了敵人的圖謀,練出一支可用的精兵,該當如何獎賞?”李定頓時面如死灰,若是官家仍然願意來責怪一下他,那便是願意保他,可現在卻是看都不看他,意思就很明確了,準備自請去地方吧。
張璪亦是有些驚慌,他的境地自然比李定要好不少,但看得出來,官家明顯已經是惱了他們了,原本想著將章惇給剪除,就算官家心裡有氣,但也不可能大動,但現在搞不動章惇,那他這邊可就糟糕了。
張璪驚慌之際,他的身體記憶立即主宰了他的行為,他立即道:“官家!蘇允立下不世奇功,是該大大地封賞,臣以為,現在鄜延路經略使種諤既然歿了,鄜延路現在兵事吃緊,正該找一個知軍事的人去擔任,如此這般,還不如讓知軍事的蘇允頂上去!”
此話一出,眾人皆驚。
王珪感覺眼下的狀況很是熟悉。
一是官家的那一句‘議一議吧,該怎麽酬功’的話語,這話他好像在短期之內便聽了很多次一般。
哦,不是錯覺,地洞子是一次,大理寺是一次,現在又一次。
二是張璪這個叛徒,之前在經筵之上,便被拿捏住,然後就胡亂說話,讓蘇允那奸猾小子陰謀得逞,現在又故技重施了!
呸,沒骨氣的軟骨頭!
王珪肅容道:“張參政說得對!臣亦以為,蘇允知軍事,可擔任鄜延路經略使一職;
另,蘇允官階較低,臣認為可以破格拔擢,官家可授予其為正五品的朝奉大夫,這般一來,官職差遣便都匹配上了。”
此話一出,章惇等人還來不及驚詫,張璪卻是張口結舌看向王珪。
好你的三旨相公,論油滑還得是你啊!
這一番話出來,不僅奪了自己的獻策之功,還更有了高屋建瓴之態,馬勒戈壁的,怪不得他是首相,而自己只是個參政呢!
不得不服!
李定看著相互背刺的王珪與張璪,心下一陣悲涼,唉,這跟的都是什麽豬隊友啊。
打算去做的事情不夠果決,若是他們都如同自己這般孤注一擲,章惇今天定然討不了好,而事情失敗後,又立即搖尾乞憐,呵呵,可悲可歎!
李定一股孤憤之氣頓時噴湧而出,斷然與趙頊拱手,道:“官家,臣以為,蘇居正之才能不應該在邊地,而該在中書,臣認為,須得將其拔擢回京,任命其為中書舍人,再鍛煉個幾年,一個宰相胚子便成型了,不該留在邊地浪費時日!”
此話一出,崇政殿頓時嘩然。
王珪與張璪盡皆失神看向李定,隨後面面相覷,心裡頭的想法盡皆是:這李定就是個小人啊,王珪(張璪)雖然卑鄙,但也不至於如此不要臉,他李定為了不去地方,竟然跪舔到這等地步……真是令人齒冷啊!
章惇與蔡確亦是面面相覷,他們今日算是開了眼界了,這三人前倨後恭,鬧出這場鬧劇,著實令人看了都有些哭笑不得。
這是連臉都不要了啊!
誒,不過也是,一個三旨相公(王珪),一個為了進步不擇手段(李定炮製各種冤獄,烏台詩案只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件),一個臨陣倒戈(張璪經筵之上倒戈),倒是挺符合他們的一貫做事風格的。
這三人之前為了往上爬有多努力,現在為了保住官位,便也是有多麽的賣命,這很合理。
章惇倒是有些心動,若是蘇允能夠回來進入中樞擔任中書舍人,這何止是三級跳,這是直接走過別人十幾年的路了!蔡京升官夠快的了吧?
他從熙寧三年中進士,到元豐四年擔任中書舍人,花了足足十年的時間,這已經是很快的了。
而蘇允從入仕的至今,也就剛滿兩年,便要躍上中書舍人職位,這也實在是太驚人!
若是能夠進中書擔任中書舍人,那經略使又有什麽好當的,趕緊回來才是正事!
趙頊也被這三人的作態驚呆了,恍惚了一陣,這才算是回過神來,一方面心中有些滿意王珪等人對自己低頭,一方面心中有些哀歎,心道自己任用的宰執都是什麽貨色,竟是不要臉至此……
不過趙頊很快便想開了,他要變法,便要用聽話的人,能做事的人,那麽用一些品格一般的人也就可以理解了。
趙頊心裡這般安慰自己。
不過,該怎麽給蘇允酬功,趙頊自己反而是有些猶豫了。
他心裡十分清楚,年輕人升得太快不是什麽好事,不過片刻之後,他便堅定了信心——不提拔蘇允這樣能作為的人,難道要靠西軍一群酒囊飯袋去跟黨項人作戰麽?
靠他們,難道還要將綏德軍都送給西夏人不成?
哼,既然你們不行,那就交給行的人去幹!
不就是一個鄜延路經略使,又不是大宋丞相,乾不好就回來京城好好學,若是乾得好,朕以後許他個宰執又如何?
趙頊心中建功立業的想法終究是佔了上風,原本他已經是有些心灰意冷了,但蘇允突然的冒頭,頓時又讓他死灰一般的內心出現了一些火牙子——試一試嘛。
決心下定,趙頊甚至都沒有問蔡確與章惇的意思,而是直接道:“蔡舍人,擬旨吧。”
蔡京忍住心中駭然,趕緊道:“臣在。”
趙頊道:“朝奉郎蘇允遷為朝奉大夫,加鄜延路經略使,知延州!”
蔡京趕緊道:“是。”
蔡京當然知道蘇允升得很快,若是趙頊一人決定此事,蔡京可能會將詞頭封回,以展示自己不奉亂命之美名,但現在宰執盡皆在此,對此全無意見,他就沒有必要去做這個惡人。
旨意很快便擬呈於趙頊,趙頊看了一下沒有問題,便直接用印,隨後三省亦是快速通過,隨後通過朝廷郵政快速發往西北。
隨後李定上書請外任,趙頊沒有挽留,但鑒於李定態度還算不錯,趙頊將其打發去知蔡州,這是個挺好的差遣,以後趙頊想起,隨時可以提回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