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官居一品》第1374章 君(中)
  第1374章 君(中)-
  所謂的‘烏香’、‘阿芙蓉’,其實就是鴉片,只是這個年代的人們還沒意識到它的危害,反而將其當成一種頂級貴族才能有的享受罷了。

  萬歷第一次接觸這種東西,是在三年以前,當時他剛學會吸煙,便熱愛上了吞雲吐霧的感受。太監們最喜歡乾的就是‘逢君之惡’,自然挖空心思到處尋找不同的煙草供皇帝享用。

  在‘遍嘗百草’之後,萬歷對一種叫‘福壽煙’的特製香煙如獲至寶,因為這種煙在吸食之後,會產生超級的快感,似乎能看到極樂景象。之後萬歷便不再碰其他的煙草,專吸這一種。

  萬歷進獻‘福壽煙’配方的太監邱義,把他連升三級,提升為東廠二璫頭。之後便由宮中禦藥房,按照配方為皇帝卷製這種價比黃金的煙卷。

  萬歷在久吸之後,自然成癮,需求量還不斷加大,毒癮發時,呵欠流涕,坐立不安。而鴉片導致的慢性中毒,使他的精神也變得十分異常……要麽萎靡不振,要麽躁怒不堪,原本就夠變態的性格,被扭曲的不成樣子。

  萬歷多年不上朝,自然也有毒癮隨時隨地都可能會發作,擔心在臣子面前出醜的顧慮。

  申時行義無反顧的向皇帝稟明了實情,萬歷當時確實生氣,但也只是把邱義發配到上海,並未做太多追究……因為他始終未將這種東西當成毒品,只是覺著像酒有酒癮,、賭有賭癮、煙有煙癮、色有性癮一樣……沒什麽大驚小怪的。

  申時行打聽到,據說有戒毒成功的例子,便千方百計尋來法子,希望皇帝也能戒掉。後來萬歷也確實嘗試過,但隻消半天,毒癮就能把他折磨的求死不能。如是幾次後,便徹底的放棄了……朕又不是抽不起,幹嘛要戒呢?

  不過最近一年來,加上酒色掏空,身體每況愈下,萬歷也感到害怕了,可只要一想戒毒時的痛苦萬狀,他就遍體生寒,只能這麽過一天算一天了。

  “如果再給朕一次機會,朕堅決不會再沾這東西了……”萬歷的情緒有些低落,喃喃道:“如果誰有辦法,能讓朕戒掉它,朕願以爵位相贈!”

  “會有辦法的。”申時行輕聲道:“微臣延請名醫,一定會治好皇上的病……”

  “太醫都說了!”萬歷粗暴的打斷他道:“朕只是心肝二經之火舉發,不要混在一起!”

  “是……”申時行有些後悔,萬歷皇帝喜怒不定,變化無常,自己應該趕緊把正事敲定了再說:“請皇上下旨撤礦監稅使,之後便交給文臣處理,皇上精心調養即可。”

  “朕先想想,回頭給你把旨意送去。”萬歷緩緩閉上眼睛。

  “萬民嗷嗷,國事危急,一秒都拖不得了!”申時行是下了決心的,今天一定要有個結果,絕不能給皇帝反覆的機會了。

  萬歷閉目養神不說話,申時行就安靜的坐在那。

  君臣耗了一刻鍾,皇帝終於撐不住,道:“內閣草詔朕看過,矯枉過正了。壽宮和邊牆才修了一半,要是把礦監稅使都撤回來,這些工程的款項何來?”

  “矯枉必須過正,否則不足以平民憤。”申時行沉聲道:“至於壽宮和邊牆的余款,請皇上放心,內閣已經同六部商量過了,各部都緊緊手,先由著兩大工程開銷,最多只會工期拖長一點……皇上春秋初盛,這點不足為礙。”

  “……”和稀泥的變成了硬石頭,堵得萬歷夠嗆。但萬歷很清楚,只要自己一點頭,宮裡從此就沒了主要進項,近三萬宮人怎麽辦?別指望戶部會幫著養。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他的性格因子中,貪財好貨的基因太強勢了。雖然萬歷自幼在講官那裡,接受的是勤政愛民、節財惜用的皇家正統教育。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家庭的熏陶、世風的影響,後天的教育完全失敗,萬歷貪婪自私的個性顯露無疑。

  這不能不謝謝他的母親李太后。這位農村貧苦人家出身的女子,身上有著濃厚的貪利務得的稟賦,她終日的願望,便是巴望著家中的財寶越來越多。雖然成為娘娘以後,她毋庸為一個蛋一隻雞、一升麥一石糧去盤算,但是,貪利務得的個性,卻已流淌於她的血液之中,並深深地使她的兒子完全秉承了下來。

  萬歷沒走出過皇宮,固然知道民心的可貴,卻無法真正體會。在真金白銀面前,他總是輕易的選擇後者。讓他徹底斷了財路,那簡直就是殺父之仇、奪妻之恨!
  當然萬歷也有站得住腳的道理——憑什麽士農工商,隻讓農民納稅?工商業卻不納稅,這到哪裡都說不過。要是這次再退讓了,國庫依然會枯竭若斯,負擔依然都壓在農民身上,農民也會造反的!所以必須農有農稅、工有工稅、商有商稅,不能光欺負老實人了!

  申時行自然無法在道理上反駁萬歷,但他堅持撤掉太監稅官,由地方政府來收稅。萬歷反駁,這不都是一樣麽?你敢說官員就不貪婪?

  前些年監管得力,官場稍好了幾年,這幾年徹底放羊,自然又貪墨成風,申時行自然沒臉說這個大話。但他堅持認為,只要把缺官補齊了,再加強監管,就會約束官員的行為。

  那為何不給太監個監管的機會呢?

  君臣倆討價還價整整一個時辰,爭來爭去的內核,其實就是稅銀到底進國庫,還是進內帑。

  期間萬歷吸了二十根煙,幾次險些虛脫,最後連話都說不出了,卻仍緊咬著底線不放。

  申時行也上了牛勁兒……奶奶的,俺這求爺爺告奶奶的,都是為了誰?你怎麽就這麽不知好歹呢?

  大太監們也早聞訊趕到宮裡,從卷簾後偷窺,見再僵持下去,怕皇帝會撐不住。

  不能再讓申時行磨下去了,必須出大招了,他們叫來親隨太監,如是這般吩咐一番。

  於是太監領命而去,不一會兒,帶著二十個小太監進了寢宮,不由分說便給申時行磕頭,一邊磕一邊哭:“申先生,求求您,別逼皇上了……”“沒看著皇上病著呢?”“你怎這麽狠心嘞,要逼死皇上麽!”

  一邊哭,一邊砰砰磕頭,弄得鼻青臉腫,有的鮮血都流出來了。

  申時行是仁厚君子,被這種陣勢嚇壞了,終於動搖了……

  ~~~~~~~~~~~~~~~~~~~~~~~~~~~~~~~~
  宮門眼看落鎖,濃茶喝成白水,二王才見申時行的身影從皇極門出來。

  “怎麽樣?”兩人竄上去問道。

  “我已經盡力了……”申時行滿身疲憊,連多一句的興致都沒了,隻把手裡的黃綢題本往王錫爵懷裡一送,便失魂落魄的往前走。暮色蒼茫中,那條背影是如此蒼老蕭索。

  怕他出事,隨從們趕緊跟上。

  見他這樣,王錫爵和王家屏就心涼了大半,沒功夫理他,就在皇極門前打開題本。冬天日短,光線已暗,兩人吃力的辨識著題本上的文字:

  ‘其開礦抽稅,原為濟助大工,不忍加派小民,采征天地之利,今開礦年久,各差內外官俱奏出砂微細,朕念得不償費,都著停免,若有見在礦銀,就著礦差內外官,一並解進,馳驛回京原衙門應役,凡有礦洞,悉令各該地方官,封閉培築,不許私自擅開,務完地脈靈氣。’

  這是說礦監的,雖然依然挺著脖子不認錯,但好歹是撤了。兩人送了半口氣,再往下看,只見接著說:
  ‘其各省稅課,俱著本處有司照舊征解稅監。一半並土產解進內庫,以濟進賜供應之用,一半解送該部,以助各項工費之資,有余以濟各邊之用,其各處奏帶員役止著押解催督錢糧,行文差用,不許私設關津,指稱委官,容令地方棍徒肆行攘奪,致民生不安,商旅不行,反虧國家正課。撫按官還同該監不時訪拿治罪。’

  仍然還是由太監征稅,只不過答應分一半給國庫……怎麽正義的勸諫,成了可恥的分贓了?怪不得首輔大人沒臉見人呢。

  “這算什麽?見面分一半?”王錫爵火氣上湧道:“感情我們爭來爭去,爭得是搜刮百姓的權力?!”

  “我要面聖!”王家屏霍然轉身,重重的錘著緊閉的宮門道:“開門,開門啊!”

  ‘開門,開門啊……’聲音在空曠的廣場上回蕩,卻沒有任何人回答他。

  ~~~~~~~~~~~~~~~~~~~~~~~~~~~~~~~~~~
  縱使百般不情願,但木已成舟,聊勝於無,內閣隻好將此道聖旨明發。

  不出所料的是,此詔頒下,朝野並沒有對皇上的盛德大加感恩稱頌,大家都不是傻子,自然看出這道詔令內大有玄機——隻稱罷天下開礦,稅監卻仍舊沒有撤回……其實當年離京之前,太監們就很清楚,地方上其實無礦可采,他們到了地方上以後,奉行的準則就是‘求礦不必穴’,以掠奪為要。那麽一個借口,還是兩個借口,能有什麽區別?
  而且撫按拿問私設關津、肆行攘奪的惡棍還要會同稅監辦理,這些惡棍本就是稅監私人,不僅撫按官不敢拿問,既便是拿問到案也無法來治其罪。通篇都說要整頓,卻偏偏在最要緊的地方留下暗門,這不分明就是在為將來徇私做準備麽?

  唯一算是勝利的,只是令稅監坐而解額,即是取消了太監們直接征稅的權力,而是改由地方上的稅司征稅,再解送給太監。這算是對天下抗稅民眾的交代了。

  但只要稍有經驗者便知道,這也只是在糊弄人。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哪有那麽清晰的權力界定。太監們管得了官府自然就管得著百姓,只是現在收斂收斂,將來風頭過了,照舊可以胡搞。

  如果是以前那年月,也許還能糊弄一批人。但現在有了報紙這種傳媒神器,只要聰明人在報上一揭,馬上就四海皆知了。

  果然,這道聖旨一下,全國報紙罵聲一片。苦等了一月的東南民眾,就等來這種玩意兒,自然憤怒異常,這個年是肯定沒法過了。

  沒法過年的還有內閣的三位,朝堂上、報紙上,詈罵之聲排山倒海而來,三位大學士無地自容,紛紛上書請辭。萬歷自然留中,但二位王閣老去意已決,堅決不再來上班。

  至於申時行,在那道旨意頒布當天,就收拾起東西,搬出了文淵閣。

  但這些人過不去年,大不了就不過,至少還可以期待明年。但萬歷皇帝,卻是真的過不去了……

  在太監們的張羅下,京城上層圈子裡都知道了萬歷皇帝的‘寡人之疾’,也都知道皇帝在尋找可以戒煙或者強身健體的方子,於是紛紛打探起來,都希望因此邀得聖眷。

  拔得頭籌的,是皇帝的弟弟潞王朱翊鏐。

  這位萬歷皇帝的同母胞弟,也是萬歷唯一的兄弟,生於隆慶二年,比萬歷小五歲。隆慶四年二歲時受封潞王,兄弟倆自幼感情極好。

  這位王爺雖然只有十七歲,但已經在萬歷九年十四歲時大婚。按說大婚後,就該離京之國了,但深愛么子的李太后,不舍得骨肉分離,便硬是把他留在京城。

  大臣們認為這有亂國之憂,故而三年來不斷上疏,要求萬歷放潞王之國,並拿他叔叔景王的例子說事兒。但近些年,萬歷和母親的關系有些僵,他是以孝自稱的,正想盡辦法彌補去了,便把留下潞王,看成是緩和母子關系的妙方。

  故而直到現在,潞王還是安安生生的待在京城。

  至於潞王本人,自然不願意離開繁華的京城,跑去‘鄉下地方’當土財主……雖然衛輝已經是最好的封地了,而且距離京城還近,但對自幼長在京城的潞王千歲來說,皇城根以外的,就都算鄉下了。

  故而他十分感激乃兄,這次好容易有個機會報答一下,自然積極了。
——
  分割——
  又一更,宅男萬歲!!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