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裕王之憂
裕王府陷入如此財政危機,依照裕王的性格,估計很快就會召集小內閣議事商討了,朱平安進了辦公房間後,沒有像往常那樣燒水煮茶,而是坐在書桌前一邊溫讀《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一邊靜等裕王宣召。
果然,朱平安才翻了兩頁書,就有內侍前來請朱平安去裕王書房議事。
裕王的書房名曰:淵堂,以鎏金楷體刻在門匾之上。
第一次看到裕王書房名稱的時候,朱平安就聯想到了“潛龍在淵,騰必九天”這一《易經》乾卦。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皇帝的皇子不是好皇子。朱平安相信裕王給書房命名“淵堂”一定有此方面的含義。
裕王書房為三居室,比較少見的一前兩後布局,前面最為寬敞,標準的書房布置,後面是裕王臨時的居室,至於再往裡那一間房是做什麽的,朱平安就不知道了。
但是,朱平安有耳聞,最裡一間也是寢室,不過頗為隱秘,聽說間或會有侍奉裕王的宮女被裕王叫到其中整理床鋪,常常一個時辰有余方才發絲繚亂、步履蹣跚而出……
“高大人,早。”
走到書房前,碰到了從另一個方向走來的高拱,朱平安主動拱手見禮。
“子厚,早。”高拱微微笑著點了點頭,“昨日我新得了一本米芾的行書字帖摹本,聽說子厚頗喜書法,每日清晨練筆不輟,可與子厚把玩月余。”
“真的?那我就多謝高大人了。”朱平安眼睛一亮,拱手道謝不已。
簡單寒暄過後,由高拱在前進入書房,朱平安緊隨其後。
“臣高拱/朱平安,見過裕王殿下。”進入書房後,高拱與朱平安同時向裕王拱手行禮。
“高師、子厚免禮,快請入座。”裕王見兩人進來,快步向前虛扶一把,請兩人免禮入座。
“謝殿下。”
朱平安與高拱兩人應聲道謝。
高拱直接入座,朱平安則是與早到的陳以勤和殷士儋打了一個招呼,方才入座。
小內閣到齊之後,裕王直接遣散了服侍的下人,嚴令不許任何人靠近書房。
“今日,孤請諸位大人前來,想必諸位大人也都知道其中原因了。”
遣散下人後,裕王一身疲憊不堪踱步到座椅前坐下,環視了眾人一眼,沙啞聲道。
裕王身子坐的很低,仿佛要陷入到椅子裡似的,感覺像是不眠不休的走了三天三夜,仍然沒有走到終點,最後撐不住了,癱在了半路一樣。
高拱、陳以勤、殷士儋、朱平安皆是輕輕點了點頭。
歲賜。
大家都懂。
裕王已經整整有三年沒領到歲賜了,這在朝野中已經不是什麽秘密了,更不用說裕王府的諸位屬官了。
“是的,孤現在已經是山窮水盡的,不瞞諸位講,孤現在帳面上只剩下不到一百銅板了。”裕王靠在椅子上,輕輕的拍著座椅把手,一臉焦慮和疲憊的坦承道。
好吧,堂堂一個王爺,身價只剩下不到一百個銅板,這是什麽感受。
朱平安聞言,對裕王報以深深的同情。
除此外,還有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覺。裕王三年沒領到歲賜,自己呢,自己也被罰俸著呢,已經有兩個月沒領到俸祿了,而且這種零俸祿的日子還會持續十個月才能結束。而且,前不久查庫有功,還被黑心嘉靖帝罰了160兩銀子,要不是李姝支援自己一把,自己連罰銀都湊不齊……
當然,自從開了朱記快餐後,朱平安的日子已經好過多了。
朱記雖然店面不大,但是生意很火,雖達不到日進鬥金的程度,但是每天刨除人工、食材等成本,也能有三、五兩銀子入帳,一個月下來,比俸祿多多了。
“殿下勿憂,臣今日就去戶部催他一催,屢屢不發殿下歲賜,是何道理。若是歲賜按時發放,殿下何患此憂。”殷士儋聞言起身,一臉氣憤道。
裕王聞言搖了搖頭,伸手往下壓了壓,示意殷士儋坐下,然後自嘲的笑道:“殷師不用去了,戶部是不會撥款的。孤昨日已經連遣三人去戶部催了,三次三個理由,或壓或拖,皆是不予發放。呵呵……孤,堂堂天子的兒子,感覺就是個笑話,在戶部就像一個乞丐似的,一次又一次的乞討,一次又一次的被拒之門外……”
自己堂堂天子的兒子,屬於自己歲賜,竟然被人克扣三年之久,一次次派人去戶部領取,一次次被人像打發乞丐一樣打發,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笑著笑著,想著想著,裕王心中備感無力與難受,眼角不由的濕潤了.
“常言說得好: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裕王殿下且放寬心。”
“辦法總比困難多,殿下且稍安勿躁。”
看到裕王如此,高拱、陳以勤急忙起身寬慰裕王,為裕王鼓舞打氣。
從朱平安的角度看,高拱和陳以勤兩人宛如兩隻老鳥一樣,安慰裕王這隻受傷幼鳥。
朱平安熟知歷史,知道高拱和陳以勤兩人於裕王而言,亦臣亦師亦父一般,兩人均是真心實意為裕王著想的,在裕王潛龍在淵的這段時間,多虧了有兩人多方調護,不然裕王早就出局了。
裕王這個時候正是最需要安慰的時候,不能讓高拱、陳以勤兩人專美於前啊,於是朱平安也緊跟著兩人起身了,一臉認真的向裕王拱手寬慰道:“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今日殿下遇挫,臣等敢不効死,必為殿下分憂。”
“殿下放心,臣等必為殿下分憂解難。”殷士儋也是同樣起身寬慰裕王。
“多謝諸師。”裕王在高拱、朱平安等人連番的寬慰下,稍稍平複了些許心情,但也只是些許,只要一想到現在財政緊張的連飯都供不上了,裕王就不免一籌莫展、滿滿的都是挫敗無力感,於是言畢便又一臉憂色的起身向高拱、朱平安等人拱手請教道:“只是,如今已是山窮水盡,一日三餐且不能為繼,戶部又不發放歲賜,為之奈何?還請諸師不吝賜教。”
民以食為天。
行軍打仗時,供應不上軍糧,士兵會嘩變;放到王府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王府連一日三餐都供應不上了,又怎麽能指望王府屬官、下人再為你效力呢。
裕王又怎麽會不憂愁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