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唐突破德軍第四道防線之後,余勢未消的唐軍繼續進行突破。不過德國人顯然做好了準備,防守反擊一直是唐軍最擅長玩的戰術,德國人在嘗試進攻馬斯河唐軍防線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唐軍如果反擊過來該如何應對。
除了本身能力上德軍能夠快速地填充被突破的缺口以外,唐軍很快遇上了德國人奉上的第二份大禮。
“前面就是萊茵河了,對岸就是德國城市杜伊斯堡,我們今天佔領河邊,夜間就炮擊杜伊斯堡。”唐軍裝甲團的指揮官劉勳凱信心十足。
他的部隊在剛才的戰鬥中,擊毀了德軍坦克四十多輛,裝甲車二十余輛,配合唐軍步兵,劉勳凱的裝甲團擊破了一個德軍旅,消滅兩千多人,並俘虜了近三千多人。作為一個第一次打實戰的年輕軍官,這顯然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很值得驕傲一下。
劉勳凱命令突擊部隊繼續前進,這裡距離萊茵和也只不過是四五公裡的距離了,唐軍在數個小時內完成了炮擊覆蓋和連突德國人四道防線,進展縱深三十多公裡的成果。德軍已經匆忙從萊茵河的西岸撤退到了東岸,在這側已經沒有人組織對唐軍的反抗了,劉勳凱的任務就是帶領他的部隊徹底確保西岸的控制權,掃清殘余的德軍部隊。
當裝甲團的坦克開入一片看上去有些空曠的農田的時候,劉勳凱還跟自己的參謀開玩笑道:“這要是國內打仗,免不得還要賠人家一筆錢,現在是德國人的農田,咱們就不用操這個心了。”
他的話說完沒多久,突然一聲爆炸傳來,就見到開入農田的那輛坦克突然被震得從地面上跳了起來,好歹這輛12式坦克的自重四十多噸,不至於被掀翻,濃煙和火光從車底冒了出來,很顯然這車的底盤已經被炸壞了,而且裡面的乘員也凶多吉少。
“報告,7連的22015號車組遭到地雷襲擊!”
劉勳凱聽到了爆炸,在掌握到情況之後,神情嚴肅了起來。已經有多輛坦克遭到了地雷的襲擊,不少戰車都被炸毀,少數比較幸運的乘員從車裡跳出來,也被震得昏頭轉向的,血流滿面。
“該死的,德國人居然在前往橋梁的必經之路上設置了大片的雷區!”劉勳凱目眥欲裂,他的部隊在之前的直接交火中沒有受損,反而在追擊敵人的時候闖入了雷區,連續炸毀了多輛坦克。
唐軍根本不清楚德軍的布雷密度和雷區的具體范圍,所以整個部隊都不敢繼續貿然前行了。
劉勳凱將遇到雷區的情況匯報上去,呼叫掃雷工兵部隊前來進行掃雷作業。之後排雷工兵在雷區起出了一個樣品,所有看過這反坦克地雷的人,都不由暗罵:“德國人也真是下本錢。”
這型地雷顯然是德國人自行研製的反裝甲地雷,大唐並沒有傳給德國反裝甲地雷的技術,因為這東西顯然是唐人深惡痛絕的武器。不過德國人還是通過渠道,研發出了自己的反裝甲地雷。唐軍也裝備有一些反裝甲地雷,性能還不錯。德國人的地雷是磁性地雷,金屬的戰車經過就會起爆。而且最變態的是,這地雷的體積可以趕得上純淨水水桶了,德國人不清楚唐軍的坦克的防護能力,所以盡可能地將反裝甲地雷做得威力夠大,就在裡面裝了大量的炸藥,不僅能夠炸斷坦克的履帶,甚至還能嚴重損傷坦克的底盤機械。
劉勳凱覺得晦氣不已,德國人正面拚不過,就用這種非對稱的手段,雖然這麽造一顆反坦克地雷,價格也不會低,但是怎麽都比大唐十分精密的12式坦克要便宜多了。
德國人的惡毒還不止使用地雷,德國人了解到大唐工兵通過金屬探測儀進行排雷作業,所以這幫德國人直接在雷區灑下了大量的金屬碎屑,增大了掃雷工兵的排雷難度,更使得大唐原本如水銀瀉地的進攻流暢度被影響了。
有一道萊茵河作為屏障,德國人暫時避免了更大的損傷,甚至在杜伊斯堡,德軍很快布置了炮兵陣地,開始朝唐軍開火,一時間劉勳凱的部隊不僅被地雷襲擊了,還遭受了炮擊,工兵也沒有辦法,只能暫時撤出了這一區域。
唐軍顯然是不能讓德軍一直這麽猖狂下去的,大唐空軍的轟炸機和強擊機很快接到命令後出動,轟炸德軍位於杜伊斯堡的炮兵陣地。德國人的炮兵直接是在城市中進攻的,所以唐軍的攻擊范圍,實際上是整個杜伊斯堡市。
心情很差的唐軍這次投下了大量的溫壓彈和燃燒彈,其目的很簡單,就是毀滅杜伊斯堡這座城市,消耗德軍的有生力量,從而使得之後的軍事行動減輕壓力。唐軍炮兵也很快在萊茵河西岸向杜伊斯堡發動炮擊。
德國人在四道防線的陣地上損失了火炮總數超過八百門,杜伊斯堡是德軍後勤運補的重要中心,所以還有大量的火炮。唐軍是被惹惱了,在兩天內對杜伊斯堡發動了數百架次的轟炸,將這座城市變成了一片火海。而很直接的後果就是,這座在德國還算是有些規模的城市,基本被毀滅在了唐人手中。數萬德國人喪生,德軍也有比較重的損傷,
南部數十公裡的杜塞爾多夫同樣也遭到了滅頂之災,唐軍的打擊毫不容情,對德國軍民進行的是無差別的攻擊。而在萊茵河西岸的德國地區,唐軍不斷地清剿這參與德軍,並佔領了門興格拉德巴赫等城市。
劉三輝的這個旋轉門戰術,至此只能算是部分成功,唐軍通過急促而猛烈的攻勢,消滅了德軍約六萬多人的部隊,尤其是將之前德軍的戰爭準備完全摧毀,大量火炮和其他軍事物資落入唐人手中或者直接被破壞。
德軍是被重創了,但沒有達到預想中那麽好的效果,但是劉三輝不能再跟唐軍糾纏,因為他的西面,法國人的部隊已經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