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來年形勢
這次的兩棲登陸演習邀請外國使節觀看,倒不是海漢兵工部門又準備向他們推銷什麽新式武器,純粹只是軍方認為到了例行展示戰鬥力的時間而已。畢竟最近這兩年海漢沒有在大的軍事行動中邀請過外軍觀察員參與,也難得有這樣展示軍力的機會。而海漢有必要通過這樣的方式,讓盟友們確認海漢民團軍的戰鬥力在軍事聯盟中依然處於強者地位。
類似炮火掩護登陸這樣的戰術,海漢民團在參與安南內戰時也曾多次使用過,不管是安南人還是葡萄牙人,都在戰場上親眼見識過海漢民團軍兩棲作戰的能力,而且葡萄牙人當年在會安城可是被海漢民團真真切切地揍了一頓。但他們發現自己所認知的狀況還停留在兩年前,與海漢民團現在在演習中所采用的戰法還有著一定的差別。
雖然沒有確切的度量,但僅憑肉眼觀感,就可以確認海漢火炮的射程比起兩年前又有了明顯提升,艦載火炮的火力打擊距離足以掩護陸軍從容地實施登陸,如果防禦方指望用遠程武器來與登陸部隊進行對射,那他們很可能會絕望地發現這種套路在海漢民團裝備的新式火炮面前完全起不了作用。而海漢的新式登陸戰船可以保證士兵們和沉重的裝備能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登陸上岸,構築灘頭陣地所需的時間,似乎比起兩年前又縮短了不少。盡管海漢民團在演習中隻使用了兩艘新式登陸船,但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想象到這種戰船在戰場上大量出現時會是什麽樣的狀況。
不過在看完演習之後,陶東來的一番話對忐忑不安的使者們多少起到了一點安撫作用:“海漢民團的軍力提升,不僅可以保護海漢自身的利益,在盟友遭受到外界威脅的時候,海漢也會酌情考慮是否動用武力進行援助。”
使者們相信陶東來這個表態並不是說說而已的場面話,因為就在幾個月之前,海漢人出兵到福建協助當地官府擊敗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和海盜團夥十八芝的聯軍,而這次出兵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福建總兵許心素是海漢的盟友之一,海漢在這件事情上所表現出的積極態度,的確給予了其他盟友極大的信心。而且海漢的武器升級換代,對於盟友來說也未必是壞事,因為這就意味著海漢的軍火出售清單上,
三天之後,勝利堡會議廳,寧崎正在向執委會的成員們講解原本歷史中,來年將會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這樣的講座在每年年底都會安排一次,以便執委會及各相關部門能夠提前制定出應對的策略。當然了,對於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這種準備期還會更長一些,例如為了阻止十八芝在福建奪得海上控制權,海漢便是從穿越之初就開始進行相應的布局了。
“我們今年的關注重點依然是在大陸地區,其中有好消息,也有不是那麽好的消息。”寧崎在講台上侃侃而談道:“我先說說好的部分吧,這樣大家也可以輕松一些。”
寧崎喝了口水,開始講述道:“首先我要說的是在原本的歷史上,下一年的福建也同樣會是不太平的一年。海盜頭子劉香……沒錯,就是1628年年底在珠江口被我們擊敗的那個劉香,會在這一年的九月接連攻破福廣兩省的沿海城鎮,戰死和被俘的大明官員都為數不少。不過這一幕大概不太可能出現在下一年了,劉香現在也只能縮在澎湖,沒有攻打福廣沿海的能力了。”
“我倒是希望他能大著膽子出來,能在攻打澎湖之前先滅掉十八芝幾個頭目也是好的。”王湯姆應聲道。
“福建方面肯定翻不起大浪了,明年拿下澎湖之後,東南沿海基本就都由我們掌控了。”寧崎對於形勢也極為看好,毫不避諱地表明了態度。
“至於不好的消息,主要都集中在大明北部地區。”寧崎話鋒一轉,又回到了正題上:“這一年有兩件事是值得我們重視的,一是登州之亂,二是山西的農民軍之亂。”
登州之亂的主角是孔有德,這人是遼東礦工出身,天啟年間投軍,在遼東總兵毛文龍麾下服役。崇禎元年的時候,袁崇煥督師遼東,借機處死了毛文龍,之後其舊部發生了一系列的內亂,孔有德等人後來率部離開皮島,渡海投靠了登萊巡撫孫元化。
1631年八月,孔有德所率的部隊在奉命赴東北前線增援的途中因給養問題發生了嘩變,很快就演變成了兵變,孔有德自號都元帥,不再聽從大明朝廷的命令。此後的幾個月中,孔有德就帶著部隊在山東靠著劫掠地方,裹挾民眾,打起了遊擊戰。
1632年正月,孔有德與耿仲明裡應外合,拿下了登州,並活捉了巡撫孫元化、守備宋光蘭、分巡道王梅等官員。之後孔有德又率兵攻打黃縣、萊州等地,並趁著明廷反應遲緩,抓緊時間擴充了叛軍規模,使得明廷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平息這場叛亂,而山東有半省之地都因此陷入到戰亂之中,死傷和逃離家園的民眾不計其數。
“對於我們來說,登州之亂有兩個重點,一是戰爭造成的大量難民,如果可能的話,我們最好是設法接納,這大概是來年引入移民人口的一個主要路子。第二是孔有德部的叛逃,他們在下半年會因為戰事不利渡海逃到遼東半島,最後投靠了關外的韃子,這是我們必須要盡力去阻止的事情。”寧崎簡單介紹完登州之亂,然後作出了小結。
“我以前看過一些說法,認為孔有德叛逃把明朝的炮兵和製炮技術都帶到了韃子那邊,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我們要阻止他嗎?”王湯姆開口提問道。
“不止是先進軍事技術的外泄。”寧崎解釋道:“這個人從軍多年,熟知大明軍力的部署情況,後來可是給大明製造了不小的麻煩。1636年被韃子封了王,然後就帶著清軍攻打朝鮮,最後打得朝鮮降清,讓大明失去了東面牽製清軍南下的力量。後來這家夥跟著清軍一起入關,一直打到廣西,殺的漢人可不是小數目。”
“所以我們要狙擊孔有德,其實也是為了給大明續命了?”王湯姆恍然道:“但要實現這個目標可不太容易,要知道我們現在的勢力范圍才到福建,離山東還有很遠。這麽遠的距離,要派小股部隊遠征的風險實在太大,派大部隊又會存在補給方面的問題,我個人不太讚同直接介入乾預。”
“我只是先提出這個問題,具體要不要介入,該怎麽解決,那還是由你們軍方去作最終決定。”寧崎並沒有與王湯姆爭辯這個問題的意圖。
“說下一個問題吧。”陶東來也不打算在這個時候就要立刻讓軍方作出決定,催促寧崎繼續講解議題。
“另一個問題就是山西的亂局。”寧崎解釋道:“中原地區其實已經亂了好幾年了,天災加上人禍,導致農民軍越剿越多。在來年的下半年,高迎祥、羅汝才、張獻忠等多路農民軍會聚集到山西,當地會亂成什麽樣,大家可以自行想象一下。我想說的是當地的難民如果沒有妥善的處理渠道,要嘛被農民軍裹挾,要嘛就只有死於戰亂,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們還是應該設法多接收一些難民,畢竟這種接收不需要我們付出什麽政治成本或者交換條件,反倒是可以換取到不錯的名聲。”
“這個比山東更難啊!”寧崎話音剛落,越之雲的聲音就響了起來:“如果沿海的地區,我們多少還可以想辦法組織船隊進行搶運,但山西是內陸,兵荒馬亂的,難道我們還要組織一支救援隊一路殺進去嗎?”
寧崎聳聳肩道:“我剛才就說了,我只是負責給出需要關注的問題,至於說怎麽處理,還是希望大家能夠通過共同討論來作出決定。”
“你這是隻負責製造問題,不負責解決問題啊!”陶東來笑道:“你動動嘴,其他部門就得跑斷腿啊!”
寧崎正色道:“我並不是建議我們一定要去幹涉這兩件事,只是如果能夠利用這處的亂局,為我們自身謀求到一定好處的話,我認為還是可以嘗試一下的。”
“恕我直言,這真的很難辦到。”海運部的另一位當家人孫長彌也開口了:“假設我們明年可以順利地拿下澎湖,那麽即便是以澎湖為基地,到達膠東半島的航程也有近千海裡,而在這段航程中我們根本就沒有一處穩定可靠的補給點。如果是小隊人馬活動倒也罷了,畢竟我們還有兩艘快速帆船,但想要轉運大量人口就必須得使用大型船隊,這麽遠的航程,目的地是戰區,途中又沒有補給點,這實在太冒險了。”
王湯姆對孫長彌的說法也表示了讚同:“我們對外的擴張,從來都是軍方先行,即便是當初去安南收羅難民,也是有軍方護航。到山東這麽遠的航程,如果不配備武裝船隻護送,那途中的安全的確會成為問題,但如果配備武裝船隻,費用就會大大增加。我認為比較可行的辦法,是至少在長江入海口附近區域擁有一處據點之後,再考慮向北方拓展航線。至於山西境內的事,我真的不建議介入,那地方太遠了,根本沒法確保我們自身的安全。”
“還是穩扎穩打比較妥當。”陶東來也更傾向於保守的意見:“我們現在每一步都走得很穩,人口的增長雖然說不上多快,但每年的增幅也還算可以,沒有必要冒這麽大的風險去嘗試從幾千裡之外引進移民。”
“不過寧崎剛才談到孔有德的事情,我倒是覺得我們參謀部可以好好謀劃一下。”顏楚傑沒有對移民的問題表態,而是談到了另一個關注點:“孔有德如果叛逃降清成功,那的確會對大明的局勢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大明垮得太快,對我們來說其實並沒有好處,就算我們最後出來收拾殘局擊敗清軍,那也只是揀了一個爛攤子而已,戰後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進行重建。我認為比較理想的狀況,是讓韃子在關外對大明進行持續放血,但又無法攻破大明的北方防線,讓他們一直耗著就好。這樣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好南方地區的市場,來為自身的發展積蓄力量。”
“但不要忘了,你所說的這個戰場可是在距離三亞3000公裡之外的地方。”同樣對明末歷史有所了解的顧凱開口表示了質疑:“孔有德逃亡遼東半島的時候,大明在東北皮島的守將黃龍還組織了一波截殺,帶了幾千兵出戰,都沒能把孔有德在當地截住,說明他們逃亡時的兵力也不少,如果我們組織一支軍隊北上,除了要考慮補給之類的問題之外,兵力多少也是個大問題吧?”
“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們可以派主力戰艦北上。從之前在福建作戰的情況來看,威嚴級在海上同時對付十多二十艘大明水師的戰船,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而且我們的船在航速上的優勢非常明顯,不管是追擊敵人還是脫離戰場,都可以比較容易地實現。”顏楚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威嚴級戰船再怎麽能打,也是需要補給的。特別是蒸汽推進,那就得裝著淡水和煤的補給船一直跟著走才行。當地沒有可靠的港口,我們的補給就會成為問題。”顧凱再次強調了可能存在的問題。
寧崎搖搖頭道:“你們不用過多爭執這個問題,如果真的要出兵,關於如何獲得補給,我們其實是有其他辦法可想的。”
“這話怎麽說?”陶東來問道。
“不要以海漢的名義出兵,讓福建巡撫給朝廷上書,請命出兵。”寧崎拋出了自己已經考慮多時的主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