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1627崛起南海》1223.第1223章 實際困難
  第1223章 實際困難
  譚舉任要負責的可不僅僅是外交和引入移民的工作,事實上就連這港口的開發和基建工作,今後也是他職責的一部分,擔子著實不輕。而目前的港口建設水平,比起路上經過的幾站尚有明顯差距,沒能充分利用這地方天然深水良港的優勢。當然了,譚舉任知道這也並非羅傑的過錯,實在是本地的客觀條件就只有這樣,不管是勞動力還是有指揮大型工程經驗的技術人員都嚴重不足,有再好的規劃也難以實施到位。

  星島與海漢其他殖民地有所不同的是,這裡已經遠離漢人聚居區,而周圍的國家與漢人政權也沒有太多的往來,民族文化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想要像其他海外殖民地一樣大量從周邊地區吸納移民,在這裡卻要面對更大的困難。何況周邊國家已經意識到海漢進入這一區域所帶來的威脅,絕對不會像安南、大明一樣對海漢近乎“吸血”一樣的移民手段視而不見,羅傑說過這些國家對海漢的移民需求采取了明顯的抵製態度,這無疑是一個相當令人頭疼的問題。

  在羅傑的任期內,這個問題還並未見到解決的希望,而且從目前所知的國際形勢來看,譚舉任覺得這種狀況只怕還會持續很長時間。如果海漢不采取簡單粗暴的武力手段來改變現狀,僅僅依靠貿易和外交方面的努力來打通關節,那大概仍是需要經年累月的運作之後才會見到成效。

  羅傑現在拿出來的態度當然可以理解為工作交接,不過譚舉任總覺得他的話有點如釋重負的味道,與其說是工作交接,倒更像是甩鍋成功的感覺。但譚舉任也不能說對方不厚道,畢竟這些事本來就不該由軍方來負責,自己南下赴任的職責之一就是來接手這些麻煩,設法克服當下的困難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我們軍方的目標,就是讓這裡的軍用碼頭能夠容納一支滿編艦隊常駐,當然了,港口配套設施和維護戰艦所需的船廠,也是必須要有的。”譚舉任腦子稍稍走神的時候,羅傑仍在滔滔不絕地展望著未來:“等有了足夠強大的海軍艦隊入駐這裡之後,我們才能真正掌控住馬六甲海峽的通航權,讓周邊國家對我們俯首稱臣!”

  譚舉任看了一眼碼頭工地上正在勞作的這批民工,不禁苦笑著微微搖了搖頭。如果這裡的勞動力充足,物資補給能跟上,要建成羅傑所勾劃的軍用碼頭倒也不是難事,這樣設施齊全的軍港在海南島以南以北的海外殖民地都已經有成功的先例。但眼下在碼頭施工的不過百十來名勞工,就這點人手,要乾到何年何月才能實現羅傑所說的願景?

  現在島上的民眾也就一千多不到兩千人,隻算青壯勞動力,滿打滿算能湊出一千出頭,如果將其全部投入港口工程,那施工進度當然會快上不少。但星島這地方也不是就只有港口一處工地,民眾的生活區到目前也沒完成建設,還有上百新移民暫住在帳篷裡。此外為了滿足本地的糧食需求,進行大規模的農業開發也迫在眉睫。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的工程,譚舉任現在隨隨便便就能想到七八個,根本不可能集中勞動力來突擊建設軍用碼頭。

  當然了,站在羅傑的角度,提出這樣的規劃也無可厚非,畢竟星島是戰略要地,現階段對海漢來說軍事意義甚至還大過了貿易需求,這擴建碼頭自然是要以軍方的意見為主。但現在統管島上工程營建的事務馬上就要轉交到譚舉任手上,今後的勞動力調配安排,大概就得兩人商量著來辦了。

  對於羅傑的說法,譚舉任隨口附和了幾句,但卻並沒有立刻表明支持的態度。羅傑對這種細節倒也不以為意,看完碼頭之後,便帶著譚舉任去到了軍營。昨天只是過來吃飯的時候走馬觀花地看了一下,還沒來得及仔細逛一逛。此外今天在軍營還有一個專門為譚舉任一行人所作的特殊安排,就是駐軍部隊的閱兵式,以表明軍方對新到任行政長官的支持態度。

  目前駐扎在星島的陸軍部隊編制是一個加強營,在三個步兵連的基礎上加配了一個炮兵連,此外還有營部直屬的衛生、通訊、後勤編制,再加上海軍幾艘常駐戰艦上的人員,本地的常駐兵力大約是在一千三四百人左右。這相比於譚舉任到來之前的本地的民眾人口,已經是多出了將近一倍,在海漢的海外殖民地當中也算是比較特別的人口比例。

  “我們這裡算是邊陲重鎮,所以本地的駐軍也是一線部隊,日常訓練是抓得很緊的。”羅傑頓了頓,不無自豪地說道:“一直是按照備戰的標準在執行訓練。”

  羅傑所說的“備戰”可不僅僅是軍隊職能中的“備戰”,而是說手下這支部隊的狀態一直是按照隨時上戰場的標準在訓練,這就需要軍官和士兵都長期保持高度戒備狀態,肯定是要比那些駐防地遠離邊境的部隊辛苦得多。

  譚舉任雖然沒有從軍的經歷,但走了這麽多地方,基本的眼力勁還是有的。這檢閱的隊伍從遠處起步走過來,表現出來的精氣神的確是與其他地方的駐軍有所不同,甚至是讓譚舉任腦海裡隱隱浮現出了“殺氣”兩個字。

  “你手下這幫人,在這邊執行過作戰任務嗎?”譚舉任好奇地問了一句。

  羅傑側頭看了看譚舉任,見他似乎並無他意,輕輕點了點頭,口中卻應道:“沒有。”

  譚舉任先是一愣,以為自己是遇到了精分現場,但看羅傑面色沉穩,又不像是腦子發病的模樣。當下略略一沉思,才明白羅傑的意思——軍方或許是有一些作戰性質的任務,但並不是以海漢軍的名義出動。這樣做的原因,自然是因為軍方高層不希望這些行動引起周邊國家的緊張,甚至是因此而引發更大的誤會。

  眼下這個場合人多眼雜,當然不適合追問行動細節,譚舉任雖然心中好奇,但也只能先壓下來,打算等以後有了機會再慢慢細問其中奧妙。

  其實這裡面的事情倒也不算複雜,海漢不遠千裡派兵佔領星島這麽一處戰略要地,目的就是要在未來對馬六甲海峽形成實際控制。但要做到這一點,對於當地地形、海況乃至風土人情都必須相當熟悉才行,雖然海漢手頭有詳細的地圖,但實地考察仍然必不可少。而海漢在這一區域的威懾力還遠遠沒有達到為所欲為的程度,如果公開派出戰船到馬六甲海域遊弋,勢必會引起周圍國家的警惕與不滿,加重現有的國際矛盾,這並不是海漢高層想看到的結果。

  在這樣的客觀環境之下,軍方自然也就會采取比較低調的行動策略,比如用民間船隻來掩飾行動人員的身份和目的,這對於善於航海的海漢來說並不是什麽難事。不過對外還是必須要保守秘密,免得消息傳出去之後節外生枝,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作為負責直接指揮這些偵察行動的高級軍官,羅傑自然不會在公開場合承認海漢軍有過這類行動,哪怕是些許口風也不會露。

  士兵們在閱兵式上的表現簡直無可挑剔,在譚舉任看來這已經是他南行以來看到軍容最為整齊,士氣最為高昂的一支部隊,可見羅傑先前誇下的海口並非吹牛,他手下的部隊的確是保持著極好的備戰狀態。譚舉任也絲毫不吝嗇自己的讚賞,讓羅傑大感臉上有光,對他的印象也是又有不少增益。

  韓正山就站在譚舉任身後不遠處,聚精會神地看完了閱兵式。南下諸站之中,也只有這星島才在他們到來後舉辦了閱兵,但與譚舉任的想法有些不同的是,他認為羅傑安排的這個活動多少有向譚舉任示威的意思。韓正山在海漢待的時間已經不算短了,對於海漢官場的狀況已略有了解,知道海漢不像大明一樣文尊武卑,而是武官的地位更高一些,地方上由武官作主的情況著實不少。自己的上司是過來從羅傑手上分權的,他可不認為羅傑會對譚舉任有多少好感,以閱兵的名義展示武力,給新來的行政官一個下馬威,這似乎才是這場表演的真正目的。

  韓正山在杭州當差的時候,也有看過浙江明軍的操演,單論聲勢似乎並不弱於海漢軍,但這武器裝備的差異卻是一眼就能看出來。一方是以冷兵器為主,少量的火繩槍為輔,另一方是幾乎全員都裡裝了更為先進的燧發槍,且著裝更為輕便,省去了厚重的頭盔護甲。

  在三亞培訓的時候,韓正山也試用過海漢軍列裝的步槍,自然明白這玩意兒要比明軍裝備的鳥銃、魯密銃之類的火槍厲害得多,不管是射程、殺傷力、精準度還是裝彈速度,海漢軍的步槍性能都是明顯佔優。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海漢軍不用配備全套的護甲頭盔,是因為海漢軍所需面對的敵人幾乎不太可能在強大的火力壓製下突進到短兵相接的距離。

  韓正山對於海漢的權力機構和官僚體系還缺乏全面的認識,就他目前所掌握的信息來進行推斷,認為海漢武官的地位優勢正是來自於軍隊的強大戰鬥力,而自己的上司在當下的環境中應該是處於了一個相對弱勢的地位。

  “回頭得找個機會跟首長說說這事……”韓正山看著校場上隊列整齊的海漢軍,心中暗暗拿定了主意。不知不覺當中,他已經下意識地將自己的前途命運,與上司譚舉任捆綁到了一起。

  看完閱兵,又在軍營裡視察了一圈,已經是到了中午時分,譚舉任等人便又到軍官食堂裡吃了一頓。不過今天就只是日常夥食,沒有大魚大肉了。

  下午的安排,便是前往本地的民眾聚居地巡視了。目前本地已經建成了兩個移民村落,而這次新來的數百移民將分別安置到這兩個相距不過兩裡地,幾乎稱得上是雞犬相聞的村落中。

  相較於譚舉任一路上到過的幾站,這裡的漢人移民比例反而是最高的一處,據羅傑給出的統計數據,本地民眾中漢人比例高達九成。而這次譚舉任所帶來的移民,也仍是以漢人為主,因此這個比例沒有受到明顯的影響。當然了,對於已經獲得海漢國民身份的民眾來說,並沒有什麽種族之分。區別他們社會地位的考量標準,僅僅只是勞動積分和等級的差別。

  相較於軍營,移民村落的生活條件似乎還要稍好一些,房屋都是木結構加上土坯牆和茅草頂棚,依然是中式結構,而非東南亞地區常見的竹木高腳屋。譚舉任隨意進了幾戶移民家中查看,屋裡的陳設倒是與其他殖民地的居民差不多,雖然簡陋但也設施齊備,農具、炊具、寢具全是統一配發的,生活條件雖不富足,但也能滿足基本需求。

  由於在此之前本地勞動力多被分配去興建各種基建工程,這就導致目前開墾的農田規模有限,糧食產量還達不到完全自給自足的水平,因此糧食依然是實行配給製,島上的存糧都在軍方的糧倉中,民眾家中的余糧確實不多。不過好在此地臨近大海,又有各種營養豐富的野生瓜果,就算短期糧食供給緊張,也不至於會餓死人。

  當然了,對譚舉任來說,糧食問題可絕不能忽視,自給自足是必須要盡快實施的農業目標。這次南下的隊伍裡就有專門配備的農技員,以及由農業部配發的大量糧食、蔬菜和熱帶經濟作物的種子,接下來在本地就要大規模地開始農田水利和大型種植園的建設。不過這也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必要前提,那就是得有足夠的勞動力投入才行。

  “人口才是這裡最大的硬傷啊!”譚舉任在查看了移民村落的狀況之後,心中忍不住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