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1627崛起南海》2451.第2451章
  第2451章
  王湯姆所說的作戰計劃當然還只是停留在紙面上,海漢若真是想在遼東打一場國戰級別的大戰,那前期為備戰所需投入的資源也將會是天文數字。海漢軍要在蓋州實現登陸不難,但從蓋州通往沈陽那三百多裡陸路,可不會像王湯姆說的那麽輕松,三四天之內就能一路平推過去。而海漢在這個過程中要消耗掉的也不僅僅只是彈藥和物資而已,同時還會付出很多士兵的性命。

  對海漢來說,不到萬不得已,實在沒有跟滿清玩命死拚的必要,南方有大片更易於開發和治理的地區可以拿下,沒必要把有限的資源都投在北方苦寒之地。再說真把滿清滅了,得益最多的也不會是海漢,而是坐收漁翁之利的大明,執委會可不會制定這種舍己為人的策略。

  但這樣的作戰計劃放在楊嗣昌面前當然就極具吸引力了,如果三國聯手出兵,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同時攻打滿清地盤,的確有機會擊潰滿清。當然了,前提是海漢必須得投入足夠多的兵力才行,否則以大明和朝鮮的實力,恐怕只有被清軍收拾的份。

  楊嗣昌其實很希望王湯姆所說的作戰計劃不僅僅是為了威脅滿清接受和解條件,而是可以真正付諸實施的的方案,讓大明有機會能畢其功於一役。但理智告訴他,精明的海漢人主動拋出這種明顯有利於大明的方案,恐怕不會是那麽簡單的事情。

  楊嗣昌道:“那貴國這個作戰計劃,到底是停留在口頭威脅的程度,還是真的會在和談失敗後實施?”

  陶東來笑道:“如果能讓滿清確信我們會實施這個作戰計劃,那其實就不用實施了。”

  陶東來的話有些繞,但楊嗣昌還是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滿清如果相信這個計劃是真的,就不會冒險開戰,而是會選擇接受現有的和解條件。說到底海漢人還是不願全面開戰,這讓楊嗣昌不禁有些失望。

  陶東來繼續說道:“楊大人不必失望,現在的妥協只是為了養精蓄銳,等今後時機成熟,再向滿清報仇雪恨不遲。”

  楊嗣昌很快就調節好情緒應道:“陶大人言之有理,那不知接下來的談判要如何進行?”

  陶東來道:“楊大人只需依計行事,做好配合就行。”

  翌日,談判繼續進行。紅著一雙眼睛的尚可喜走進會議室,便發現今天的氣氛有些不一樣,另外三國的代表都已經就座,而海漢的三名高官今天也全都到齊了,看這架勢頗有點三堂會審的意思。

  尚可喜坐下之後,陶東來便主動開啟了話頭:“尚大人,這次會談也進行了十多天了,但似乎一直卡在貴國這裡,導致最終的協議無法達成。我們商量了一下,認為有必要讓貴國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

  尚可喜聽說這三國“商量了一下”,心裡便暗道不妙,這分明是要聯手對付自己了。但他也拿不準對方到底打的什麽主意,當下還是強硬地回應道:“談不攏也不是我國單方面的責任吧?這位楊大人這麽多天一直不肯松口,陶大人怎麽不勸說他退讓一步?”

  陶東來卻不回應他的提問,自顧自地說道:“貴國如果不願和平解決,那我們就只能被迫使用武力了,屆時造成戰亂,生靈塗炭,可都是貴國和尚大人的責任!”

  尚可喜果然被激怒,黑著臉道:“陶大人好大的口氣,就算合你三國之力,也未必是我國對手!”

  陶東來等的就是尚可喜撂狠話,當即對王湯姆道:“那就給尚大人展示一下我們的武力解決方案。”

  王湯姆站起身來,走到牆邊拉開地圖開始講解。他所描述的作戰方案與昨晚對楊嗣昌所說基本一致,不同之處主要在於加上了東西兩個方向的攻勢。

  東線由朝鮮軍充當主力,從義州渡江攻打鴨綠江下遊的滿清城鎮。但這一帶並無大城,與沈陽之間更是隔著四百裡山區,在這裡作戰甚至都不會撞見清軍主力,所以這個任務的難度對朝鮮軍來說倒也比較合適。反正海漢也不指望朝鮮軍能穿過這幾百裡山區攻到沈陽城下,將東線交給朝鮮人,也算是讓其能有點參與感。

  西路則是由明軍負責,按照王湯姆的講解,大明將集結三十萬大軍在西線,自永平府山海關出兵。如果清軍將主力部隊調到南路堵截在蓋州上岸的海漢軍,那麽明軍便可趁虛而入,直搗沈陽。

  “就算你們三路出擊,我大清也可分頭阻擊,不會讓你們得逞!”尚可喜聽完王湯姆的講解,雖然心中不免有些慌張,但嘴上可一點沒服軟。

  朝鮮軍戰力有限,而且戰線地處偏遠山區,根本威脅不到沈陽,對尚可喜來說可以忽略不計。三十萬明軍聽起來倒是有些嚇人,而且錦州以西地勢開闊,不可不防,那至少也得準備十幾萬人馬在西線進行攔截。

  真正讓尚可喜擔心的還是海漢,如果海漢在南線投入重兵,那清軍還真不一定攔得住對方,想當年海漢軍攻打金州,從旅順一路推到金州防線,後來在朝鮮又是從大同江一口氣推到鴨綠江,其實力之強大,作戰之凶猛,令很多清軍將領至今仍是談虎色變。

  仿佛是看穿了尚可喜的盤算,王湯姆接著說道:“我不怕告訴尚大人,我國準備出動三萬火槍步兵,五千炮兵,五千騎兵,一萬海軍,共計五萬兵力。如果貴國覺得扛得住這一波攻勢,那不妨就試試看!”

  錢天敦此時也開口道:“為了讓尚大人能有個對比參照,我再說一件舊事好了……前年在朝鮮國與清軍交手,我國只在大同江畔投入了四千陸軍。當時戰果如何,我想尚大人應該還記得。”

  清軍當時渡江之後連下數城,沒費什麽力氣就打到了大同江一線,但就在這裡遇到了海漢軍的強力阻擊,十萬清軍無法在槍林彈雨中衝破海漢軍的陣地,最終不得不灰溜溜地放棄了征服朝鮮的打算。當時清軍高層估計大同江一線至少集結了一到兩萬海漢軍,但沒想到實際兵力還要少得多。雖然不排除錢天敦故意少報兵力提供誤導信息,但雙方軍隊的戰鬥力差距的確是客觀存在的,僅就陣地攻防而言,海漢軍的確可以憑借武器裝備的優勢和完善的陣地架構,在對陣清軍時做到以一敵十。

  但好在海漢受限於客觀條件,一直沒有辦法在遼東方向投放更多的兵力,所以滿清雖然畏懼海漢軍的戰力,避免再與之正面交鋒,但並不認為海漢會真正威脅到自身在遼東地區的統治地位。

  可如果海漢真在遼東投入更多兵力,要跟滿清硬碰硬打一場國戰,那又會如何?如果按照上一次在朝鮮交手的實力對比,要抵抗五萬海漢軍的攻勢,滿清恐怕得準備十倍於此的兵力才算有點底氣,但問題是以滿清現有的國力,根本就不可能組織起這麽大規模的武裝部隊。除非把老幼婦孺也全都拉上戰場,但那樣做的話,不等戰爭開打,這大清國就已經垮掉了。

  尚可喜當然不清楚海漢到底有多少兵力,也無法確定海漢是否真有這樣的魄力在遼東投入重兵,但此事關乎國運,他可不敢作主去賭這一把。

  王湯姆趁熱打鐵道:“如果尚大人覺得這樣還不夠有誠意,那我國還可以組織一支多國聯軍參戰,南海方向的安南、佔城,還有來自西方的葡萄牙、荷蘭,很多國家都會樂意派出軍隊參與我國組織的軍事行動。我聽說貴國也請了來自西方某國的軍官訓練清軍,想必應該給貴國講過南海的馬尼拉城是如何被多國聯軍攻破的吧?”

  清軍請了西班牙人訓練火槍兵,這也不是什麽秘密了,而當年馬尼拉城被海漢領頭的多國聯軍攻克,對西班牙人來說可是切膚之痛。雖說多國聯軍的意義只是錦上添花,而並非戰場主力,但震懾對手的效果倒是一等一的。三個國家不夠,那就再加一堆好了,反正海漢手上的籌碼夠多,而地處北方的滿清也根本弄不清這些海漢盟友的軍事實力到底如何。

  尚可喜狠話已經說在前面,現在要服軟未免有些拉不下臉面,陰沉著臉道:“我以為舉辦金州之會是為了各國議和,卻沒想到其實是貴國想借這個場合宣戰!”

  陶東來道:“倒也不是宣戰,只是我看尚大人一直沒有理解當下的狀況,所以想幫尚大人早一點看清形勢,作出正確的決定。”

  尚可喜道:“以陶大人之見,那何為正確的決定?”

  陶東來道:“放棄不切實際的條件,盡管與我們三國簽署正式的和平協議。”

  尚可喜搖頭道:“大明所提的條件,絕無可能實現。就算我在金州同意了,回去之後也沒法向皇上交差。”

  尚可喜雖然仍不同意讓步,但言語間已經明顯有了松動。陶東來繼續說道:“雙方各退一步如何?效仿跟我國達成的協議,就以山海關為界,關內為大明領地,在其之外設立百裡緩衝區,在此區域內雙方都不得駐軍。至於賠款要求,兩國一起取消就是。”

  尚可喜道:“這不就是要讓我國將控制區後退百裡?那我國吃大虧了啊!”

  陶東來搖搖頭道:“並非如此,這樣做可以為貴國贏得寶貴的和平,避免遭遇一場滅國之戰。”

  尚可喜怒道:“不同意就要開打?”

  陶東來道:“我們都認為如果無法實現和平相處,與其年複一年在遼東與清軍對峙,倒不如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當然了,不到萬不得已,我們也不會選擇這種解決方式,畢竟以和為貴嘛!”

  陶東來說話的時候臉上帶著笑意,但尚可喜聽到這番話卻是如墜冰窟,心知對方肯定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早就作好了打算,等待時機成熟才使出這一招。之所以前面十來天都一直隱忍不發,應該也是在觀察己方的策略,確定自己沒有別的底牌可出了,這才亮出真面目。

  回想這些天的談判過程,尚可喜發現自己與海漢朝鮮兩國達成協議都沒花太多時間,想必對方也是早就安排了大明拖住自己。談得成,對方三國都不會吃虧,今後不用擔心清軍入侵。談不成,三國一起出兵攻清,雖有風險,但也有很大機會一舉解決問題。這樣看來,無論這次會談最後結果如何,得利的都是對手,吃虧的都是自己。

  楊嗣昌也很是感慨,他知道如果僅憑自己跟滿清交涉,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得到一個比較理想的結果,但海漢人出手的確效果就不一樣了,看樣子已經唬住了尚可喜。

  昨天王湯姆給他解說方案的時候,並沒有提及到兵力方面的細節,今天卻突然添加了這方面的內容。楊嗣昌不清楚海漢是否有能力在遼東部署五萬兵力,但要讓大明集中三十萬兵力到北方,那可能得花費數月甚至更長時間才有可能完成部隊和物資的調動,其開銷之大簡直難以估算。而後續如果真要動手,那起碼還得花費上百萬兩銀子。這麽大的行動,大明國庫都未必撐得了太長的時間,如果不能做到速戰速決,那很可能到後面就是兩敗俱傷的局面。

  但大明和滿清拚個你死我活,到時候會不會給海漢留下了漁翁得利的機會?要知道如果從渤海灣大沽口登陸,前往京城的路程幾乎是與蓋州和沈陽城之間的距離一樣,都是三百裡上下,如果海漢軍有能力打沈陽,那麽也就意味著他們具備了攻打京城的能力。

  說是議和,但如果海漢就是打算借此激清軍開戰,那又當如何?清軍打不過海漢,最後自然只能找軟柿子捏,而大明正好就是那個已經熟透且伸手可及的軟柿子。

  短短片刻,楊嗣昌腦海中便閃過了許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他不知道自己的念頭算不算是杞人憂天,但此時此刻,他很真切地感覺到了海漢這些人的危險和可怕,其程度甚至絲毫不亞於坐在對面的清軍將領。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