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1627崛起南海》1819.第1819章 戰局吃緊
  第1819章 戰局吃緊
  在被海漢反覆壓榨了多次之後,說實話朝鮮國庫到目前為止已經沒有太多的油水了,庫存的黃金早就不足千兩之數,之前交給海漢的軍費,一部分便是金尚憲號召南方支持主戰派的一些富商地主東拚西湊出來。如今再要弄一千兩黃金拯救戰局,金尚憲肯定不指望還能從國庫裡掏出幾文錢了,多半還得憑著他這張老臉去從民間化緣。

  即便金尚憲在朝鮮官場位高權重頗有影響力,但涉及到大筆費用支出這麽實際的狀況,他也得費不少氣力才能籌到千兩黃金。但如果戰局就這麽一直敗退下去,恐怕南方的金主們也無法堅持太長的時間——要是砸下重金還是打不過清軍,那為什麽不直接投降把錢財送給清軍就好,這樣起碼還能少拉點仇恨值,保住一家老小的平安。

  金尚憲咬咬牙應道:“軍費老夫可以去設法籌集,但這清軍的攻勢卻必須要得到有效減緩才行,否則國內人心浮動,老夫也難以勸說陛下繼續堅持對清國采取強硬立場。其中難處,還望錢將軍見諒!”

  金尚憲這還真不是故意叫苦,他所主導的主戰派如今日子並不好過,自海漢艦隊撤出鴨綠江以來,朝鮮軍幾乎無一勝績,與清軍接戰以來已經一路敗退幾百裡,並且看目前的形勢還得繼續往南收縮防區,這自然不是朝野所樂於見到的情況。而官場上主張與清國議和保國的另外一派,原本已經隨著海漢軍的到來偃旗息鼓,可如今又重新開始發出了聲響,嘗試著要撬動金尚憲一派在朝鮮官場的地位。

  雖說國王李倧當初對金尚憲信賴有加,甚至不惜付出重金請海漢出兵,但如今海漢的做法其實是相當於把朝鮮給涮了,而朝鮮本國的軍隊又完全扛不住清軍攻勢。他這個主戰派領袖長時間不在京城,國王在主和派官員的不斷勸說之下,意志也未必能夠一如既往地保持堅定。這個時候是真的需要戰局走向有所改變,至少要讓國王看到一絲希望,才能讓雙方合作關系持續下去。

  錢天敦何嘗不明白對方的意思,海漢艦隊撤離鴨綠江放清軍入朝的目的之一,也是要讓朝鮮君臣意識到他們目前只能依賴於外部力量來完成抗清大業。現在看來效果已經相當不錯,而大同江新基地也需要更多施工時間來完成最重要的防線和碼頭工程,那麽時候出手把南下的清軍擋上一擋了。當然了,該收的錢還是要收的,哪怕是賒帳,也得把經費先弄出來再說。

  “金大人,你的難處我是明白的,這樣吧,我們會盡快安排一支武裝艦隊進入大寧江流域,阻止清軍渡江攻打安州城。但所需的軍費和物資支持,也希望貴國能夠及時到位,畢竟要請別國出兵作戰,把條件擺出來人家才肯拚命,金大人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對對對,錢將軍你說的都對!”金尚憲聽錢天敦這話也不像是在敷衍自己,當下趕緊先應了再說。只有解決了目前的危機之後,他才能穩固住自己的位子,即便先前被海漢坑過一次了,他仍然堅信海漢軍才是朝鮮的真正救星。

  送走金尚憲之後,錢天敦便親自使用電台聯系了遠在遼東海岸的王湯姆,向他說明了清軍在朝鮮境內的進展和金尚憲的處境,並告知了自己的計劃安排。

  許裕拙剛剛睡下,便有屬下來通知他,王湯姆請他去議事。許裕拙心知王湯姆這人十分務實,在這個該睡覺的點找自己肯定是有正事商量,當下趕緊起身,搭乘交通艇去王湯姆所在的旗艦。

  “我知道許將軍一直在等作戰的機會,現在我需要一支艦隊前往朝鮮的大寧江,阻斷清軍渡江的路線,並且在當地堅守十天以上。許將軍,你願意接下這個任務嗎?”

  王湯姆開門見山地向許裕拙說明了情況,不著痕跡地觀察他的反應。如果許裕拙有猶豫推辭之舉,那王湯姆可能會再把西芒和鄭廷再找來征求一下意見,看看誰的求戰欲望最強烈,再考慮作戰任務的分配。

  許裕拙略微考慮了一下,便果斷應下了:“在下願率軍前往!”

  “好!那你安排一下,盡快出發。我會讓朝鮮方面安排熟悉當地的向導,在大寧江入海口附近與你會合。”王湯姆頓了頓,又叮囑道:“切記,至少要擋住清軍十天,時間拖得越久越好!等遼東這邊再掃蕩幾遍,聯軍艦隊就會回到朝鮮,到時候多路出擊,看清軍能挺得了多久!”

  許裕拙睡意全無,回到自己的船上之後立刻通知屬下各船準備開拔。福建水師這次北上的艦隊規模雖然說不上大,但戰鬥力其實頗為可觀,不但裝備了好幾艘海漢所產的戰船,船上的水手也是以有豐富海上作戰經驗的老兵居多。要對付水上武裝基本為零的清軍,其實說不上有多大的風險——至少許裕拙目前是持這樣的看法。

  從福建水師目前的位置趕到朝鮮大寧江入海口,直線距離只有一百海裡,全速前進之下一天一夜就能趕到,完全能夠趕在清軍的前面。

  不過當許裕拙率部趕到目的地,並接到了朝鮮方面準備的向導人員之後,才了解到這裡的地理狀況果然很適合王湯姆所提及的戰術。

  事實上在定州和安州之間的水脈不止大寧江一條,而是還有一條清川江,這兩條江共享同一個出海口。而安州城的所在地,其實是在清川江的東南一側,這也就是說橫亙在清軍面前的天塹其實是兩條,他們需要度過兩條江之後,才能對安州城發起直接進攻。

  而根據向導所說,這兩條江近海的五六十裡江面都能通航福建水師的戰船,這就給了許裕拙非常大的活動空間。加之前段時間在鴨綠江上來回活動所積累的經驗,許裕拙認為自己完全能夠超額完成王湯姆所交予的任務。

  在福建水師進入大寧江一天之後,清軍的先鋒營也抵達了江畔。但他們往上下遊分別探出二十裡,卻連一艘小漁船都沒有找到,因為福建水師已經趕在前面將江面所有能找到的漁船全部都搜集起來了,甚至連沿江漁村懂得駕船的漁民也都全部轉移到了大寧江的另一側江岸。

  這樣的措施對於基本沒有水師編制的清軍來說的確非常有效,在無法獲得渡江船隻的情況下,清軍便只能退而求其次,伐木建筏,試圖使用原始的載具來渡過大寧江。但當他們花了一天時間製造出幾十張木筏之後,卻發現江面上出現了一溜打著明軍旗號的戰船。有在九連城待過一段時間的軍官很快辨認出來,這些大明戰船似乎當時也參與了海漢艦隊封鎖鴨綠江的行動。

  眼見敵軍戰船巡弋在江面上,這木筏自然是沒法再下水去送死了,先鋒營隻好打消了快速強渡大寧江的念頭,開始琢磨要如何才能讓這支礙眼的大明艦隊離開這裡。

  最穩妥的做法當然是去往上遊另尋一處渡江點,畢竟大明艦隊的戰船數目有限,真正能夠做到有效封鎖的江面長度也是有限的,只要清軍有耐心拉開隊形,終究能夠找到一處安全的地方渡江。

  但這樣做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為了避開明軍艦隊,他們就只能設法從上遊繞行,然而根據清軍從本地人口中得來的情報,這大寧江上遊四十多裡處便已經進入山區,而且其間甚至還夾雜著面積巨大的湖泊,一直要到上遊近百裡處才有比較適合渡江而明軍戰船無法抵達的地形。

  如果只是一個先鋒營,那繞路也就繞了,頂多就是耽擱兩天行程而已。但後續的清軍主力如果也要繞這麽一個大圈子去渡江,那所要耽擱的時間可能就不止兩三天了。去往上遊渡江點需要穿越面積近百平方公裡的山區,光這一條就基本斷絕了大軍繞路的可能性。

  “怎地會又有明軍冒出來!”已經抵達定州的皇太極在聽說這個消息之後大為光火,大軍在從九連城出發之前就被海漢艦隊硬生生堵在當地大半個月,想不到在朝鮮境內又重現了這一幕。而且根據前方回報的情況來看,想突破明軍的水面封鎖恐怕也並非易事。

  清軍對明軍的戰績一向勝多負少,心理優勢倒是很充足,但所謂的勝績基本都是在陸上交戰的戰果,與大明水師交戰的記錄就沒那麽亮眼了。當初東江鎮明軍還駐扎在皮島的時候,就靠著一幫殘兵組成的水師,便與當時的後金軍周旋了好幾年。要不是尚可喜反叛投靠了後金,東江鎮明軍在海上的優勢還要更大一些。

  而這次來到朝鮮出戰的明軍艦隊,很顯然是得到了海漢的支持。根據清軍所掌握的情報,這支艦隊極有可能便是來自南方的福建水師,其主帥許心素也是大明沿海諸省中唯一一個與海漢早早就來往密切的地方軍閥。

  值得慶幸的是,目前似乎還沒有在大寧江流域發現海漢艦隊的蹤影,這也就是說海漢人目前還沒有直接參與到這次的阻截行動中來。當然了,如果清軍被擋在大寧江畔的時間太長,海漢軍也隨時都有可能殺出來,皇太極可不敢耐著性子在這個地方跟明軍慢慢磨蹭,必須要設法盡快突破這道天塹才行。

  皇太極自己其實也想不出什麽行之有效的辦法,不然當初也不至於會被堵在九連城那麽長時間了,他只能把命令傳達給手下的武將,要求他們盡快突破明軍防線度過大寧江。

  而這種模糊的軍令所能達成的效果,便是清軍在江邊集結的渡江部隊招來了福建水師的炮轟。雖然清軍也利用自家的火炮進行了反擊,但並未能給江面上的明軍戰船造成太大的損傷,反倒是被明軍的炮擊傷了不少人。

  除了在江岸硬杠明軍艦隊的部隊之外,清軍也果斷趁著吸引住明軍火力的時機向上遊派遣了超過三千人的部隊,嘗試從多處江面同時渡江。

  許裕拙其實也察覺到了清軍的這種動向,但由於兵力有限,他就只能分出少量戰船前往上遊江段驅逐嘗試渡江的小股清軍,但其間出現遺漏被清軍鑽空子就在所難免了。不過好在他已經通過向導聯系上了安州的朝鮮駐軍,讓其派出了兩千人的部隊前出到大寧江與清川江之間的三角洲地區,專門負責剿殺漏網之魚的小股清軍部隊。

  但即便是兵力佔優,朝鮮人的表現也依然是令人膽戰心驚,甚至出現上百人的部隊被二三十名清軍步兵追殺的可笑場景。許裕拙已經通過中間人向安州守軍把意思傳達得很清楚,如果守軍自己不爭氣不能好好配合作戰,那麽頂多也就能拖住清軍十天左右,但如果守軍能與艦隊默契配合,那麽完全可以在這個地區給清軍製造一些麻煩,甚至是給他們一點苦頭嘗嘗,安州也未必會是岌岌可危的存在。

  許裕拙看得很明白,朝鮮人如果自己都不願抵禦外敵入侵,那就算把自己這支艦隊全交代在這裡,也擋不住清軍的南下步伐。安州阻截戰能打成什麽樣子,一定程度上也得視朝鮮軍隊的表現而定。

  在進行了兩天的交戰之後,朝鮮人似乎也意識到了己方憑借天險完全可以與清軍一戰,於是便開始向三角洲地區增派更多的部隊,甚至還專門集結了一支五百名弓箭手組成的部隊,到江面比較狹窄的地方防禦清軍渡江。

  而隨著朝鮮軍隊的直接參與,清軍渡江的難度也越發增大,不得不繼續往上遊尋找新的渡江地點,用更為分散的渡江地點來向大寧江對岸投送兵力。這種作戰方式的效率無疑相當低下,依靠木筏零散登陸的清軍士兵基本都很難撐到集結為百人以上的小股部隊。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