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1627崛起南海》1855.第1855章 學習與效仿
  第1855章 學習與效仿

  關於讓國家變得強盛的方法,當然不止是崔鳴吉一人在這方面花費了心思,被李倧視作肱股之臣的金尚憲自然也早就已經在這個領域下過工夫。事實上金尚憲一力主張引入海漢援兵來對抗清軍入侵的時候,就曾向國王闡明過立場,希望在軍事方面效仿海漢,在戰後成立一支精銳新軍。至於當時海漢所提出的開埠通商等要求,金尚憲也認為是能夠雙贏的合作方式,所以也勸說李倧全都答應下來。

  但金尚憲的強國思路與崔鳴吉有所不同,在前幾個月與海漢將領頻繁交流之後,他將希望更多地寄托在了海漢的引導和安排上,用一些已經經過了驗證的成熟方案去發展本國的經濟和軍事,而非像崔鳴吉這樣試圖要先從海漢的發展史當中總結提煉出一些經驗性質的東西,然後再結合本國國情進行套用。

  這兩種思路中,崔鳴吉的方案看上去似乎更為積極主動,但在實際情況當中,他的這個路子實施的效率和效果都未必能及得上看似偷懶的金尚憲。

  外界往往只會注意到海漢十年間所取得的驚人成就,但對其成功背後的真正優勢所在卻知之甚少,很多人甚至連海漢的權力結構都未曾徹底弄明白。在這種一知半解的情況下想要簡單照搬某些海漢的成功經驗到另一國,往往會變成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局面,就未必能取得理想的結果了。

  金尚憲也是在對海漢發跡史作過一定了解之後才做出的決定,他認為海漢的很多國策都是建立在先進的技術之上,短期內根本無法在朝鮮得到實現。倒不如讓海漢人準備一些適合朝鮮國情的發展方案,然後再從中挑選最具可行性的進行實施。

  前面有類似安南、福建許氏這樣的成功范例,金尚憲認為海漢完全有能力給朝鮮也量身定做一套適合的全面發展計劃。雖然在此過程中海漢肯定會向朝鮮提出各種條件以滿足其利益需求,但能夠得到海漢這個強者的指引和幫助,總比朝鮮自己盲人摸象來得強。如果想要盡快將本國國力拉升到北邊的強鄰之上,並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實現軍事上的自保,那大概也沒有其他辦法能比跟海漢合作更高效了。

  如果不是國王在前段時間一直對海漢倡導的產業合作抱有疑慮,金尚憲也不會把這場談判一拖再拖,以至於讓崔鳴吉也有了機會插上一腳。但崔鳴吉的主動性更強,不但在談判過程中向海漢展示了自己提前所做的準備,而且還在談判後毫不避嫌地與海漢將領私下單獨會晤並請教治國之策,這個姿態的確是要比金尚憲放得更低,更容易贏得海漢的好感。

  但王湯姆和錢天敦都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政治家或是外交家,崔鳴吉想向他們請教適合朝鮮的治國良方的確是有一點緣木求魚的意思,而錢天敦也開始有一點懷疑,崔鳴吉的這種提問到底是他自己的想法,還是代表了某位不便直接開口的大人物。

  李倧在談判中一直沒有明確地表明態度,這或許也是為了留下足夠的操作空間,避免過早表態將自己陷入被動處境。王湯姆和錢天敦此前都認為金尚憲的故意拖延和崔鳴吉的盤問都有可能是來自李倧的授意,所以當下崔鳴吉的提問可以說已經超出了一個臣子的覺悟,在他們看來或許也是另有深意。所以錢天敦故意說之前已經與金尚憲做過相關的討論,要看看崔鳴吉反應如何。

  崔鳴吉倒是很沉得住氣,並沒有追問與金尚憲談論這個話題的內容與結論,而是繼續自己的話題:“那錢將軍覺得,我國如要壯大國力,應當先從哪些方面著手?”

  錢天敦道:“那就只能又回到最開始的議題,就是我們為貴國準備的產業合作計劃。貴國戰後的頭等要事就是發展經濟,國庫裡有錢了,百姓不用為生計發愁了,國家才能放開手腳去發展其他領域,比如組建你們心心念念的新式軍隊。這些道理都很淺顯,相信崔大人也很明白其中道理。”

  海漢拋出的產業合作計劃,本質上就是要用錢來解決朝鮮目前存在的諸多問題,提振經濟充實國力,然後再慢慢籌劃其他領域的發展。類似的計劃在福建、安南等地都已經收到了極好的成效,所以可行性是極高的,只需根據朝鮮的情況作出一些局部調整就行了。但這套方案要奏效,必須得到朝鮮的充分配合才行,而目前的狀況就是朝鮮既不反對,也不急於推動實施,這讓急於完成談判任務的兩名海漢將領的耐心也越來越少。

  在此之前,他們已經跟朝鮮人磨了幾天的嘴皮子,其實這些道理早就翻來覆去說過好幾遍了,甚至在更早的時候,與金尚憲做前期溝通就已經談及過這些話題了。

  崔鳴吉也感覺到錢天敦語氣裡的不耐,略帶歉意道:“在下只是想要進一步確認,這些措施真的能給我國帶來預期的變化。”

  錢天敦正色道:“貴國的謹慎我能理解,但我們也沒有那麽多的耐心一直等著,如果貴國覺得合作不妥,我們也沒有打算勉強貴國,但至少要給出一個態度明確的答覆,僅此而已。”

  崔鳴吉道:“合作自然是要進行下去,只是戰後有諸多事務要處理,所以才會將相關的談判推遲了,錢將軍勿急,近幾天就會有結果。”

  崔鳴吉其實希望通過這次私下會面從海漢人這裡獲得更多有價值的信息,但說實話到目前為止都收效不大,這兩名海漢武將沒有過多談及兩國國策的差異比較,而是努力在把話題引向促成合作計劃。

  僅從有限的談話內容來看,崔鳴吉認為對方並不看好朝鮮照搬海漢的發展模式,海漢人或許是對的,但這同時也意味著朝鮮不可能像海漢一樣飛速發展,國王想要的趕明超清,恐怕十年八年內是無法實現了。最理想的結果,大概也就是像安南一樣,成為海漢的親密盟友,今後再遇到北邊的鄰居不老實,也不用再擔心勢單力孤沒人幫忙了。

  至於經濟領域能夠有什麽樣的發展前景,以崔鳴吉的見識很難有具體的目標。他只知道海漢精於海上貿易,而且國內極為富庶,京城三亞號稱南海第一自由港,但到底有多繁華,沒去過三亞的人是很難想象出來的。李希從三亞發回的資料倒是建議朝鮮盡量在經貿方面配合海漢,只是書面文字的描繪,又怎能體現出三亞的真正面貌和海漢的真實國力。

  三人推杯換盞一番之後,王湯姆主動提及了另外一個話題:“國王陛下這兩天都安排三位王子旁聽談判過程,看樣子也是不遺余力地在培養他們處理政務啊!就是不知道哪位王子在治政方面更有天賦一些?”

  實際上這三兄弟中除了老三李濬歲數比較小,老大李溰已經二十五歲,老二李淏也已年滿十八,完全有資格參與到議政的環節了。當然了,王子們能參與到什麽程度,那還是要視李倧的態度而定。

  崔鳴吉倒是預料到海漢人會打聽關於三位王子的事情,所以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也是滴水不漏:“世子年紀最大,接觸政務的時間也最早,是以經驗最為豐富;鳳林大君聰穎好學,處事沉穩;麟坪大君年紀尚幼,未來可期。若說治政天賦,倒也不好說孰強孰弱。”

  崔鳴吉油滑的回答自然無法讓王湯姆感到滿意,當下便又追問道:“那崔大人覺得,哪位王子更適合學習我國的文化知識?”

  崔鳴吉不解道:“王將軍這是何意?”

  王湯姆解釋道:“事情是這樣,我接到三亞的通知,執委會希望貴國能派出王子,名額不限,前往三亞進行為期兩年的留學。在此期間我們會為王子提供學習各種先進知識的機會,安排遊歷海漢治下各地增長見識。剛才崔大人提到的治國理政方面,也可以安排留學王子在勝利堡內觀摩我國執委會是如何處理政務。我們相信這樣的安排會有助於增加兩國互信,對未來的兩國關系會有很大的好處。”

  崔鳴吉聽完之後沒有立刻回應,這件事聽起來似乎的確不錯,但他可不是政壇雛鳥,隱隱覺得此事有些其他政治意味。

  王湯姆見崔鳴吉沉默不語,知道他想到了某些問題,便又主動說道:“崔大人,我知道你在擔心什麽,這並不是向貴國索要人質,完全自願,如果貴國覺得沒有必要,那也可以選擇放棄這個機會。”

  崔鳴吉道:“恕在下冒昧問一句,類似此種派王子到貴國留學的安排,之前可有先例?”

  王湯姆道:“當然有,安南清都王家的小王爺鄭柞,還有這次率安南艦隊來到朝鮮的鄭廷將軍,都曾經在我國留學。還有這次聯軍中率領福建水師的許裕拙將軍,也是在三亞進行了為期兩年的進修,學習海上作戰的相關技能戰術。崔大人如果有興趣,可以找時間去與他們聊一聊,了解一下當初在三亞留學的相關情況。”

  其實這些情況在李希發回來的報告中或多或少也有提及,但崔鳴吉顯然從未想過安排本國王子去海漢京城留學這種事情。即便王湯姆給出了聽起來十分合理的解釋,他也還是覺得此事恐怕沒那麽簡單。

  王湯姆這番話當然不是吹牛,這幾人的確是都有在三亞的留學經歷,像鄭柞這種喜歡新奇的年輕貴族,更是幾乎每年都會去一兩次三亞,處理外交經貿事務之余,也會專門去三亞的幾所大學堂聽一聽自己感興趣的課程,然後去陸海軍基地遛躂一圈,打打槍放放炮,看看有什麽新裝備能買就下單買上一些帶回國。

  至於像許裕拙這樣的外軍將領,在三亞也並不鮮見,現在福建幾乎每年都會送一批基層軍官到三亞進修,以確保日益龐大的許家軍除了裝備標準製式的武器之外,還能夠有統一的軍製和戰術。

  為其他盟友勢力提供文武官員的培訓和進修,本身就是海漢增加國際影響力的一種手段,多年來一直都在使用,而且收效也相當不錯。這些有在三亞長時間學習生活經歷的外國官員,幾乎無人能夠抵抗無所不在的意識形態灌輸,在此之後大多變成了海漢的忠實擁躉。

  雖說目前在三亞的朝鮮使臣李希也是王族成員,並且與海漢高層相處得還算不錯,但他幾乎根本就沒有資格排進繼位者的候補行列當中,而且本身也沒有太大的政治野心,海漢很難扶持他去爭奪朝鮮國王的寶座。所以王湯姆寄希望於朝鮮能夠派一名王子到三亞去留學,別說留學兩年,哪怕只有一年半載,也有辦法讓其立場變成堅定的海漢黨。

  當然了,要做到這一點,就得先說服朝鮮人接受這種方式,並且讓他們意識到這並非扣押人質,而是兩國展開深度合作的一部分。但王湯姆也不確定李倧會不會對此心生疑慮,畢竟原本歷史上被清廷洗腦成功的昭顯世子就因為政治立場問題而最終失去了繼位機會。所以他打算先從崔鳴吉這裡下手,試探一下朝鮮人的態度,如果崔鳴吉願意合作,那麽由其出面去勸說李倧,顯然會比自己開口的效果更好。

  崔鳴吉比較謹慎,並沒有立刻表態,而是口稱要等明日上朝的時候再向國王稟明此事,看國王對此有何打算。王湯姆雖然很想促成此事,但心知如果催得太緊只會適得其反引發朝鮮人的戒心,當下也沒有急於求成,便就此打住了這個話題,舉杯再敬崔鳴吉。

  雙方在酒席上你來我往地互相試探了一番,但其實都沒有獲得太多有價值的信息,不過王湯姆和錢天敦一起出手,倒是毫無懸念地把崔鳴吉給喝趴下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