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1627崛起南海》1824.第1824章 止步於此
  第1824章 止步於此
  組成聯軍的各方參與這場戰事的目的各有不同,葡萄牙和安南主要是為了獲得朝鮮國的通商待遇,將本國的商貿航線擴展到黃海。而早就獲準進入這一區域的福建水師除了要拿到朝鮮國的通商權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練兵。

  由於擅自與海漢協同出兵太過敏感,福建水師甚至都沒有打算再向大明朝廷申報戰功,畢竟對於不差錢又不想被調離福建的許心素來說,朝廷的封賞已經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了。有海漢這個榜樣在前,許心素認為在地方上練出一支強軍,對於許氏家族保障自身的長久繁榮才更具實際意義。所以哪怕派出部隊赴朝參戰要付出較大的代價,許心素也依然是堅定地選擇了加入海漢組織的聯軍。

  許裕拙作為福建水師的指揮官也貫徹了這樣的思想,抵達遼東之後的每一次行動都是主動向王湯姆請戰。而福建水師的明軍身份也的確便於他們在朝鮮境內展開行動,所以才會得到了王湯姆的充分信任,將其單獨派出去執行作戰任務。

  回到大同江防線之後,福建水師作為水面部隊也是第一支出動的艦隊,這讓許裕拙也頗為自得,認為福建水師在大同江和清川江的表現的確是得到了海漢人的認可。而通過這段時間的行動,許裕拙也意識到清軍雖然陸戰了得,但遇水就是立馬變弱雞,只要是在江面上活動,福建水師就不用擔心清軍能給己方製造太大的麻煩。

  相較於水面部隊,負責防禦陸上防線的獨立團和海軍陸戰隊的壓力則要相應大得多。在聯軍艦隊從北方回來之前,獨立團便已經開始在防線上操練各種戰術,以期在交戰中發揮出全部的戰鬥力。而剛剛隨艦隊一起回到大同江基地的陸戰隊也是上岸之後便立刻行軍去了防禦陣地,他們需要盡快熟悉自己所負責的防區——基地東西兩邊的河岸。

  雖說基地三面環水的地形對於構建防線十分有利,但陸軍對臨時構築的防禦工事依然還有許多不甚滿意的地方,只能通過增強兵力部署來彌補防禦工事的短板。好在數千民工的日夜趕工之下,整體工程還是堪堪趕在了清軍到來之前竣工了。

  清軍佔領安州之後,又多花了一天時間休整部隊,然後才啟程繼續南下。清軍接下來的目標非常明確,便是位於安州以南百余裡的平壤城。

  平壤城在這個時代是朝鮮北部平安道的首府,也是朝鮮西海岸附近的重鎮,不過1627年丁卯胡亂期間,平壤城曾被當時的後金軍攻佔,大量民眾被擄走為奴,城市也遭到了極為嚴重的破壞。這幾年雖然對城防進行了修複,又給予了當地諸多特殊政策以恢復社會生產,但依然沒有能恢復到戰爭之前的水平。

  按照原本的歷史軌跡,這座城市在1636年的丙子胡亂中還會再次被清軍攻佔。不過這個時空中由於海漢的介入,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歷史發展進程,清軍攻入朝鮮的時間推遲了一年多,而且向南推進的速度也大受影響,用了兩個月時間才推進到平壤附******壤城就座落在大同江岸,分為江南江北兩個部分,但朝鮮軍對於守城沒有多少信心,而海漢軍也不打算將陸軍部隊調到平壤協防,所以海漢乾脆就建議朝鮮放棄江北城區的防禦,直接退防南岸據江而守。而朝鮮方面在了解了海漢的作戰計劃之後,也就順水推舟同意了這樣的方案,將北岸的人員物資全部遷到了南岸,只剩了一個空蕩蕩的城區留給清軍。

  清軍先鋒營的騎兵部隊在從安州出發當地便趕到了平壤城外,但好戰的清軍並沒有被空城計給唬住,派出小股部隊到城牆附近試探了一番,見城頭上沒有任何反應,便果斷分出百余人下馬,用抓鉤拋上城頭然後攀爬上去。很快清軍便確定了城中沒有守軍,準確的說,朝鮮人已經放棄了這座城,城內已經是空無一人,並沒有留下什麽有價值的東西給清軍。

  先鋒營的將官看到這樣的情況也有點傻眼,自進入朝鮮以來,對手戰力雖然不強,但也沒有如此這般直接放棄一座城池的做法。特別是前幾天攻打安州城,清軍還真是費了些手腳才將當地拿下,這平壤城比安州城的防禦工事更為牢靠,守軍竟然選擇了不戰而退,實在是讓人感到意外的做法。

  皇太極收到前線傳回的消息也沒能理解朝鮮守軍此舉的真實意圖何在,唯一合理的解釋,似乎便是海漢人取消軍援之後所帶來的連鎖反應,讓一敗再敗的朝鮮軍主動讓出了半座平壤城。至於守軍會退守何處,這倒是顯而易見,橫亙在清軍面前的大同江,看樣子也不是一兩天內就能夠通過的天塹。

  先鋒營並未就地組織一波強渡,因為北岸附近根本看不到任何船隻,所有的水面交通工具都早就被當局清理乾淨弄去去南岸了。清軍想要快速渡江,那大概就只能到城裡去拆門板來做木筏了。不過在發現了江對岸有影影綽綽的帆影之後,先鋒營的將官果斷放棄了這種不切實際的戰術。有了前兩次在江面上與敵軍艦隊遭遇的交戰經歷,清軍很清楚這種時候強行渡江就只能是白白送死而已。

  一天之後,清軍的主力部隊陸續抵達了平壤城,他們在途中沒有遭遇到任何的武裝抵抗。準確地說,在安州到平壤這一百多裡地,清軍甚至都沒有見到任何一個活人。朝鮮在這片地區非常堅決地執行了堅壁清野戰術,這樣的做法讓許多清軍將領都感到了一絲絲的涼意。

  在十年前那次入侵朝鮮的戰事中,當時的後金軍也是以勢如破竹之勢就攻至平壤城下,但那次守軍可沒有直接棄城,而是守了足足四天三夜才宣告失守。而這次留給朝鮮人部署防禦手段的時間明顯要比十年前多得多,但對方卻果斷地選擇了棄城,這事怎麽看怎麽都透著古怪。

  皇太極抵達漢城之後也沒有立刻展開渡江行動,而是先部署騎兵沿江岸向上下遊進行偵察,尋找合適的渡江地點,然後召集了手下的文武官員召開會議商量對策。

  陸上作戰,清軍可以說不怵海漢軍之外的任何對手,哪怕是同樣批量裝備火槍的葡萄牙軍,也曾在遼東與清軍對峙時不大不小地吃了些虧。但如果戰場轉移到水面上,江河湖海任何一種環境當中,清軍的裝備劣勢立刻就會被無限放大,在對手的武裝艦隊面前毫無對抗能力。

  清軍的這個短板,對手把握得非常準確,所以才會在入侵朝鮮的過程中被數次擋在了江河面前。而如今這樣的狀況又一次出現,大同江這道天塹橫在了面前,如果再在這裡拖上個把月,那就算先拋開傷亡不計,對於清軍來說也得多耗費大量的物資,而如今清軍在朝鮮境內的物資運輸全部都是走陸路,從鴨綠江到目前所在的位置已經有好幾百裡地了,作戰行動每多耽擱一天,對於後勤的壓力就要大一分。

  盡管清軍的陸上機動能力很強,但在朝鮮有意識地實施堅壁清野戰術的環境內,也不得不更多地倚重自家的後勤補給。多達數萬人所需的生活物資和戰鬥裝備對於後勤輜重是極大的考驗,而清軍在這方面的能力實在還稱不上專業。

  皇太極召開的作戰會議並沒有商量出什麽妙策,還是只能先采取謹慎的策略,等待確認江面上的防禦強度之後再做打算。

  初步的偵察結果讓皇太極的心情更低落了,對岸明顯有數量不少的大型戰船出沒,顯然並不打算連大同江也一並放棄。如果想要在這裡渡江,那勢必會付出相當大的傷亡代價。更何況朝鮮提前將這附近的江岸清理得一乾二淨,清軍短時間內根本就弄不到足夠多的載具來完成大規模渡江行動。

  如果能夠重新策劃入侵朝鮮的行動,皇太極或許會好好地重新考慮海漢介入戰事所帶來的麻煩,甚至會重新策劃一條更接近內陸的行軍線路,哪怕為此要穿越重重山區,應該也會比在大江大河邊一拖就是大半個月要好得多。

  但現在想要重新規劃行軍線路,繞過大同江上的武裝封鎖,似乎已經為時已晚,數萬清軍要進入內陸山區繞行幾百裡避開大同江流域,一是費時費力,二是會對士氣有極大的影響,皇太極也並不希望自己的禦駕親征變成與海漢軍捉迷藏的鬧劇。如果有可能的話,他當然希望能在正面戰場上擊敗海漢人,以此來證明清軍才是這個地區最為強大的武裝。

  清軍接下來花了足足兩天的時間,對大同江上下遊分別進行了偵察,但結果絲毫不樂觀。在平壤上遊數十裡開外的江面上,清軍偵騎看到了結隊巡弋在江面上的明軍艦隊,桅杆上顯眼的“許”字大旗表明了這支艦隊便是先前在安州攔住清軍大半個月的那支水師部隊。

  而沿著江岸向下遊去的偵騎,則是在百裡之外發現了一處新興的市鎮。但這個地方在朝鮮地圖上是一片空白,理論上應該沒有城市才對,如今卻能看到嫋嫋炊煙和密密麻麻的房舍,以及江岸上的碼頭。但當偵騎嘗試繼續接近時候,便發現這處所謂的“市鎮”並不是那麽普通,外圍不但有鐵網拒馬構築的防禦地帶,更是能看到已經隱隱成型的塹壕和炮台。雖然這地方沒有城牆,但很顯然這裡也是一個大型武裝據點。

  對於為何平壤城被朝鮮人直接放棄,而大同江下遊卻冒出了一個明顯駐有大量人口的武裝據點,清軍將領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根據偵察所得的情況,這大概是大同江北岸唯一一處還有人煙的地方了。

  有一種說法認為,朝鮮人或許是內部出現了意見分裂,就如同安州所發生的那樣,一部分人想撤離戰場,而另一部分人則是打算跟清軍拚個你死我活,所以才會出現了平壤空城而下遊卻建起一座新據點的狀況。

  這樣的想法自然有許多說不通的地方,但以清軍目前所掌握的情況來看,這似乎也是比較有可能發生的一種情況了。

  不是沒有人想到那個地方或許與已經聲稱退出朝鮮戰場的海漢人有關,但偵騎所能提供的信息太少,並沒有什麽細節能將這個地方與海漢聯系起來。此外絕大部分人也下意識地不願接受海漢人仍在朝鮮境內這個現實,甚至都不願朝這個方向去考慮。

  於是在情報並不詳細的狀況下,皇太極撥出了五千兵馬交給阿濟格指揮,讓他前往下遊一探究竟。

  為了避免被敵軍偵察到動靜,阿濟格帶兵南下的時候特地遠離了江岸,在一天半之後抵達了大同江基地的北側。

  阿濟格畢竟是指揮過不少大型戰鬥的帶兵大將,遠遠觀察了一番之後,就發現這個地方的環境有些不太尋常。在東西兩條注入大同江的水脈中間,夾著一塊三面環水的地區,而這片地區與內陸相連的位置,已經修建起了一條彎彎折折的古怪防線。

  這條防線的最外圍是一條人工挖掘的濠溝,在其之後便是各式各樣的防禦工事。阿濟格曾在金州地峽與海漢軍長期對峙,一見之下便已經辨認出了這些明顯帶著海漢痕跡的防禦工事。

  “怎麽又是海漢人!”阿濟格頓時就鬱悶了。情報不是說海漢人已經放棄了對朝鮮的軍事援助,怎麽會悄無聲息地在大同江畔建起了這麽一個武裝據點,難道傳聞中朝鮮送了一塊地皮給海漢人當軍事基地,就是在這個地方了?
  看到這條防線,就讓阿濟格想起了在金州的日子,他實在不想在戰場上與海漢人打交道,哪怕這裡的防線看起來十分簡陋,在阿濟格看來也依然是危機重重。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