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1627崛起南海》1828.第1828章 戰局逆轉
  第1828章 戰局逆轉
  對於朝鮮來說,發生在大同江上的交鋒算得上是一場久違的勝利,哪怕朝鮮軍隊僅僅只是由水師艦船在江面上執行人員運輸和監視任務,從頭到尾都無一人登上那三座島嶼,並沒有直接參與到作戰過程中,這也不會妨礙位於大同江一線的文武官員們替自己攬功請賞。

  自戰爭開始以來,雖然朝鮮軍在北方也曾嘗試過抵禦清軍入侵,但基本上都收效甚微,一直被清軍按在地上摩擦。北方失守的幾座城池已經讓朝鮮損失了數千兵馬,然而朝鮮守軍給清軍造成的戰損卻是根本拿不出手。這次在大同江上一舉殲滅清軍千余人,也足以讓目前在朝鮮國內政壇聲望岌岌可危的主戰派穩住陣腳,重新獲得國王李倧的信賴。

  至於參與此次行動的聯軍部隊,倒也不會與朝鮮人去爭搶戰功的歸屬,他們更看重的是戰爭結束後所能從朝鮮獲得的長遠回報,至於戰功,既然海漢人都沒打算去爭,他們就更沒有必要出頭了。

  而王湯姆對此的平靜態度則是有更深層的用意,畢竟海漢目前也需要替朝鮮政壇的主戰派抬一手,以便能從朝鮮獲得更多的後勤支持。這個功勞就算讓朝鮮人據為己有,但真正知悉內情的高官們還是會意識到他們的功勞都是由海漢所提供,想要將勝利延續下去,那就必須要配合聯軍的指揮並滿足海漢提出的各項要求。

  與清軍日益艱難的補給狀況有所不同,整個大同江以南都可以算是聯軍的大後方,而為了能夠抓牢聯軍這根救命稻草,朝鮮朝野上下也竭盡全力滿足聯軍所要求的後勤物資。沒有陷入戰火的江原道、京畿道、忠清道、全羅道、慶尚道等南方地區都被朝廷分配了物資籌集任務,可以說整個朝鮮半島的南部在過去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裡都在為聯軍的備戰工作而運轉。

  盡管朝鮮人做事的效率的確不太高,其間還有很多因官僚體系所造成的無法避免的遲滯,但以半個國家的力量來為聯軍提供物資保障也還是綽綽有余了。至少在食物、被服、藥材、帳篷等生活物資的供應上,聯軍目前還真挑不出什麽毛病來。光是作為食材跨江運至基地的豬牛羊等家畜,每天就多達上百頭之多,而這還僅僅只是供應陸軍的部分而已。

  良好的後勤保障讓已經在朝鮮境內待了許久的聯軍一直保持著不錯的士氣,甚至有很多獨立團的官兵認為在朝鮮期間的待遇要算是海外作戰中少有的高標準了。

  當然了,相比得到優厚待遇的聯軍部隊,被朝鮮派到大同江基地參與施工建設的民夫可就沒那麽好的命了,他們所能得到的就是最低限度的生存保障。在前期居住條件尚未完善的時候,所有的帳篷都必須優先提供給聯軍部隊,大部分朝鮮民工只能幕天席地住在工地上,甚至連一張墊在身下的草席都沒有,夥食方面更是不能與聯軍相提並論。

  不過即便如此,對於普通朝鮮人來說,這也總比整個國家淪陷後被清國的蠻人貴族奴役要好。畢竟給聯軍做苦役就只是幾個月的事,咬咬牙也就過了,要是讓清軍繼續肆虐下去,那可能子子孫孫都只有淪為奴隸了。

  當然了,這樣的思想意識並不完全是由朝鮮民夫自行形成,海漢的民政官員在這期間見縫插針的宣傳工作也同樣功不可沒。

  劉尚在接到調令從廣鹿島來到這裡之後,便承擔起了籌劃和實施宣傳工作的任務,同時還得負責對本地數量眾多的漢人難民和朝鮮民夫的日常管理。不過好在這裡有獨立團充足的兵力維持社會秩序,他所作出的絕大部分決策都能比較順利地得到執行。

  為了要趕工期,聯軍從遼東地區擄回的漢人難民,有大約三分之二被運到了大同江基地進行安置,但實際上這個地方除了能從大同江裡撈些水產之外,並沒有足夠的糧食產出能供養如此之多的人口,所以這些漢人難民的口糧也同樣是來自於朝鮮的供應。

  當然了,劉尚手下的宣傳乾事們會告訴這些漢人難民,他們所得到的一切生存物資都是因為海漢執委會的仁慈決定,而今後是否能夠加入海漢國籍,安排去條件更好的地方定居,那就要視他們在大同江基地修建工程中的表現而定了。換句話說,只有乾活最賣力表現最好的人,今後才能有機會被安置到生活環境最好的海漢本土——在宣傳乾事們的口中,那裡是一片繁榮且安全的海外樂土,只有真正效忠海漢的國民才有資格在那裡定居。

  對於這些剛剛脫離清國奴役,但仍然前途未卜的漢人難民來說,海漢官員的說辭就像是黑暗裡的一道光芒,讓他們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期望,也對當下的勞動安排有了更多的動力。

  劉尚在遼東已經待了不短的時間,對於如何調動漢人難民的積極性,讓其服從殖民地當局的管理,已經有了非常豐富的實際操作經驗,當下將這些經驗運用到大同江基地的日常管理上,也收到了相當不錯的效果。不過作為他個人而言,其實不太想長期留在異國他鄉工作,哪怕是回到遼東或者山東也要更好一些,畢竟那裡算是真正由海漢掌控的海外殖民地,而不是像這處暫時由朝鮮托管給海漢的地皮。

  當然或許一段時間之後,這個地方就會變成海漢的又一處海外殖民地,但至少在可預見的一段時期內,這裡還將繼續扮演軍事基地的角色。但劉尚對於加盟軍方一直都沒有太大的興趣,要不然錢天敦和王湯姆肯定會很樂意給他在軍中弄一個負責宣傳工作的文職官位。

  雖然劉尚的編制不在軍方,但錢天敦對於他這種能做事的官員也給予了特殊照顧,除了能享受高級軍官的居住標準之外,每天的夥食也是在基地裡的軍官食堂解決,生活方面倒也還算是過得去。

  在擊退了阿濟格部的攻擊之後,不但參戰部隊得到了來自指揮部的犒賞,就連劉尚這樣的文職官員也同樣得到了獎勵,晚飯加菜並有限量的白酒供應。劉尚也沒光顧著享受,倒是記著自己的本職工作,讓宣傳乾事們向本地的民眾發布了勝利的消息。

  時隔不久,在平壤附近江面上與清軍交鋒的結果也傳回了基地,軍民再次慶祝了這次新的勝利,並且普遍都樂觀地認為朝鮮的戰局已經開始了逆轉,不可一世的清軍應該是時候為他們入侵朝鮮的錯誤決定付出代價了。

  七月十日,清軍試圖在平壤上遊四十裡處組織夜渡行動,但因為被聯軍提前察覺到部隊調動,結果在行動期間遭受到突然來自上下遊一起發動的夾擊,在江面上有近八百名清軍無助地成為了聯軍艦隊的活靶子,而他們所乘坐的木筏在江面上轉向並不靈敏,也無法及時退出戰場,噸位較大的聯軍戰船直接撞上去就散架了。

  僥幸在黑暗中穿過聯軍艦隊封鎖抵達大同江南岸的一百多名清軍也並未就此逃出生天,他們很快撞上了打著火把巡邏江岸的一隊朝鮮軍,並且迅速召來了附近的兩百多騎朝鮮騎兵。然後在騎兵的衝殺之下,朝鮮人終於贏得了他們在開戰以來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所獲得的勝利。一百多清軍僅有五人被俘,其他人全部死於交戰之中,而朝鮮方面僅僅隻付出了三十人傷亡的代價,總算是在與清軍的交手中佔了一次便宜。

  這次夜間渡江行動的失敗,讓清軍開始意識到他們在之前所用的渡江策略已經不太好用了,對手在大同江對岸所部署的巡防兵力要遠遠超過了前幾次封鎖江面的行動,清軍渡江的小股部隊很難在其頻率頗高的巡邏之下隱藏行跡。

  目前的情況已經不是換誰來領兵指揮就能破局了,面對滾滾大江,即便是再勇猛的武將,也沒法憑著人力去對抗江面上全副武裝的聯軍艦隊。可以說清軍在朝鮮戰場上所有的被動,都是源於水面武裝力量的缺失,但即便是皇太極等高層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也依然沒有辦法在短期內改變這種力量嚴重不對等的現狀。

  既然已經嘗試了各種辦法,如果還繼續派人強行渡江,木筏終究不可能戰勝堅船利炮,再折騰也只有白白送死這個結果。不得已之下,皇太極只能下令繼續在平壤建造木筏等渡江載具,做出要強渡大同江的姿態,而暗中則是讓主力部隊從平壤西面兜了個圈子,然後南下前往大同江下遊。

  是的沒錯,皇太極最終還是決定要去碰一碰突然冒出來的海漢基地。他深知在水上交手,再過一百年可能也不是海漢對手,而這處陸上的戰場可能就是清軍唯一能夠擊敗海漢的機會。

  盡管先前阿濟格所率的部隊在當地已經碰過釘子,但皇太極還是寄希望於這處似乎匆匆建成的基地存在著防禦漏洞,讓清軍能夠尋得戰勝海漢的機會。

  但這種表面文章其實並不能迷惑海漢軍,在平壤以西的地區,早就有獨立團的偵察小分隊在野外潛伏。這些小分隊的任務並不是偵察清軍在平壤地區的兵力部署狀況,而是監控從平壤至大同江基地之間的區域,只要清軍嘗試向大同江基地進發,就必然逃不出這些小分隊的視野。

  清軍主力離開平壤才不過五十裡,就已經被一隊偵察兵注意到了動向。雖然這些士兵並未配備電台這種高級通信設備,但他們攜帶了同樣具備傳遞信息功能的信鴿。這些信鴿已經在大同江基地待了兩個多月,從百裡開外認路飛回去倒是沒什麽問題。

  前前後後幾批信鴿飛回基地,清晰地勾勒出了清軍離開平壤之後的行軍路線。盡管他們小心翼翼地避開了江岸附近,但依然還是沒能逃過海漢的監控。於是在距離大同江基地百裡開外的時候,錢天敦就已經下令獨立團進行戰備階段,準備迎擊清軍的攻勢。

  七月十四日,清軍前鋒營抵達大同江基地以北,並在大約十裡之外扎下營寨。或是對海漢這處基地的防禦力有所忌憚,清軍沒有像攻打朝鮮城池那樣抵達目的地之後立刻展開進攻,而是選擇了更為穩妥的方式。

  大約半日之後,清軍主力部隊開始陸續抵達這一地區,然後兩個千人騎兵隊從清軍營地中出發,沿著大同江基地東西兩側的小河進行地形偵察。其實先前阿濟格率兵來此的時候就已經做過同樣的事情,不過皇太極對於上次的結果仍不死心,希望能找到己方可以加以利用的地形。

  當然了,這種努力依然還是徒勞,清軍很無奈地發現即便是在這兩條不甚寬闊的小河中,也依然有武裝艦艇在來回巡航。當然清軍也可以選擇在某一段河岸投入大量火炮,讓河面上的海漢戰船無法駛入,但這樣的做的實際意義不大,因為清軍的火炮數量有限,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可能就得放棄在正面戰場上使用火炮戰術,而海漢卻完全可以以逸待勞地在小河對岸也部署一批火炮讓清軍無法渡河。

  考慮到雙方在火炮性能和戰術應用方面存在的差距,海漢只需要部署清軍一半數目甚至更少的火炮,就能讓清軍的打算泡湯了。更何況清軍想要在這裡完成渡河作戰,也至少得花幾天時間去周邊地區砍伐樹木製作木筏,這個時間海漢捱得起,清軍卻未必捱得起了。

  之所以需要幾天的時候伐木,是因為基地周圍方圓數裡內只要有成人手臂粗細的樹木,早就被砍得一乾二淨用於修建基地內的各種設施。清軍想要製作木筏,得跑到很遠的地方去伐木然後再運回來,這顯然不是一個理想的作戰方案。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