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1627崛起南海》2154.第2154章
  第2154章
  在成功主持了象山鹽場項目的策劃、建設、投產全過程之後,楊運已經充分證明了自己的專業能力,而他也由此獲得了更多的信任,目前石迪文已將整個舟山殖民區的商貿事務都交給了他來負責。

  對於上司親自從平戶帶回來的這批外國商人,楊運不敢有絲毫怠慢。他不清楚這些人裡面是否有一些身份背景特殊的人士,但既然是石迪文親自帶回來,並且還要求他盡快給這些商人安排優惠力度較大的招商措施,那就足以說明這個任務的重要性了。

  楊運為了了解這批人的情況,接到指令之後還專門跑了一趟東海艦隊司令部,找熟識的軍官打聽消息,這才知道這些外國商人是“被迫”來到舟山暫時落腳,而石迪文則希望通過優惠措施來補償他們在平戶的經濟損失,以求能讓這些商人都留在舟山發展。

  招商中的優惠措施大多是減稅降費之類,楊運在澎湖和舟山已經負責了好幾年的招商工作,對此倒是掌握得非常熟練了。不過考慮到這些商人的特殊背景,如何拿捏優惠措施的尺度是楊運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

  如果給這批人的優惠力度過大,那麽消息傳開也容易引發其他商人的不滿,而且這口子放開了後面再想收緊就很會麻煩,下一次公開的招商活動就不太好制定標準了。楊運斟酌一番,才決定將這些商人先召集起來開一個小會,看看他們對現行招商措施的態度,再判斷是否需要進行調整。

  為了讓在場的西方商人也能聽懂,楊運還專門準備了翻譯人員。隨著舟山島上的外國商人越來越多,如今吃翻譯這碗飯的專業人員也是隨之增多了不少,而且這些翻譯並不全是漢人,也有一些是久居東方,學會了漢語的外國人。畢竟在貿易港當翻譯,工作輕松收入也高,可要比一出海就是一年半載的海員生活強多了。

  楊運與眾人見禮之後,便迅速切入了正題:“在座各位都是由我國海軍從平戶接回來的,軍方為什麽會做出這樣的安排,相信在平戶的時候就已經跟各位解釋過了。我國是一個負責的國家,雖然引發戰爭是日本平戶藩的責任,但我國還是願意主動擔負起在戰後安置廣大無辜民眾的任務。不管是平戶當地的日本民眾,還是在平戶從事貿易活動的各國商人,我們都會通過各種方式來盡量減輕大家的損失。”

  這些商人一聽,便知道這位楊大人可不是善茬,短短幾句話便將開戰的原因全都推給了無法自辯的日本人。這樣一來,造成他們被卷入戰火的責任就全都算到了日本人頭上,而他們因為戰爭所蒙受的損失,自然也理應由平戶藩官方來賠償,現在海漢官方願意收容他們,純粹就是在義務做好事了。

  這也就意味著海漢將要給予他們的優惠措施其實是屬於救助性質,而絕非戰爭賠償。

  海漢官員幾句話便將事情定了性,但這對商人們來說可能就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了。如果是戰爭賠償,那商人們作為直接受害者,當然可以跟海漢官方討價還價,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補償。但如果是救助,那就變成了慈善性質,海漢沒有義務一定要幫助商人們重起爐灶,或是給予他們某種程度的施舍,自然也就沒有什麽談條件的余地了。

  這無疑立刻大大降低了商人們的期望值,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認為海漢軍在平戶所給出的承諾是戰爭賠償,所以才會安安心心地跟著海漢軍來了舟山,但現在這海漢官員幾句話就把責任推得乾乾淨淨,這中間顯然就會有落差了。

  楊運說完之後停了下來,環視眾人道:“如果各位對此有什麽問題,可以向我提出來,我會立刻給予解答。”

  當下便有人問道:“楊大人,當初貴國的軍官告訴我們,只要來了舟山,我們在平戶的損失就能得到彌補,這好像與你的說法有些不太一樣?”

  楊運面不改色地應道:“那應該是和你們溝通的軍官用詞不當,‘彌補’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我們沒有替平戶藩承擔責任的義務,各位在平戶的損失也不應由我國承擔。我們現在要做的事,只是提供給各位一個優秀的貿易環境,幫助各位在這裡東山再起。如果大家能在這裡重新開始經營自己熟悉的生意,相信很快就能把以前的損失賺回來。”

  楊運的底線很清楚,那就是絕不承認海漢要對這些商人在平戶的損失負責,先佔據道德高點,這樣後續才好掌控給予商人們優惠措施的力度。

  “各位也不必著急,不妨先了解一下我們會提供的一些條件,如果還是覺得不妥,那各位也有權自行離開舟山另謀出路。”楊運察言觀色,也注意到這些商人們的情緒有些低落,當下便先主動把話題引回到正事上。

  不管對楊運的說法是不是滿意,商人們當然不可能就此起身離開。既然來都來了,那當然要聽一聽楊運能拿出什麽樣的優惠措施了。

  楊運給出的優惠條件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傳統的減稅降費,二是向商人們提供低息貸款,都是非常實際的措施。

  所謂減稅降費,顧名思義便是在商業稅賦和各種雜費上給予減免優惠。舟山殖民區每年都要在春秋兩季舉辦招商活動,因此對這些優惠措施也都制定有統一的標準,相較於大明的貿易環境,的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落戶舟山的第一年交易稅可照現行標準減半收取,可以在指定區域以低價購置地產,同期可獲得一處限定面積但免費使用的倉庫,無需抵押便可獲得由海漢銀行提供的低息貸款,經營海漢指定的一些特殊產業還可享受更大的優惠力度……諸如此類的優惠措施,楊運一口氣便列出了十來條。

  海漢在商貿領域的經營和管理手段幾乎都是由施耐德牽頭制定的,雖然其中有一些措施被證明過於先進,並不適合這個時代的情況,但經過數年的實踐後,海漢還是總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能夠讓其他國家的商人也遵從海漢所倡導的商業制度,融入到這個領先時代的貿易體系當中來。

  當然了,光是列舉出這些措施還遠遠不夠,考慮到這些商人們大多是第一次接觸到海漢的商業制度,楊運還得逐條解讀這些措施將會帶給他們的實際好處,並解答他們所提出的各種問題。

  俞成禮對楊運所列舉的這些措施很感興趣,盡管對其中一些細節的理解還不是太透徹,但他敏銳地感到這些措施的確能夠大大降低自己的經營成本。而且從長期來看,舟山的貿易環境應該是要比平戶更勝一籌,不管是硬件設施還是安全保障,平戶港都存在比較大的差距。

  但對俞成禮來說,這些措施雖然有著很大的吸引力,但卻並非他要考慮的最主要因素。

  真正讓俞成禮在意的,是舟山的貿易環境是否會存在著激烈的競爭。他所從事的紡織品行業,對於經營地點其實是有一定的講究。在平戶經營大明產高級紡織品的商人並不多,而俞成禮在其中是屬於經營規模比較大的一家,在成本方面能有一定的優勢,加之他在平戶藩走上層路線的策略很成功,因此競爭壓力並不大。

  但俞成禮可不是那種毫無危機感的人,他知道換了一個新環境之後,有很多東西可能就不會再遵循以前的規律了。比如要在舟山繼續經營紡織品,那他就必須要考慮到來自本地同行的競爭壓力。

  江浙地區是高級紡織品的主要產地,在蘇杭有不少經營規模比他大得多的商人,不管是貨源、人脈、銷售渠道,都要遠勝他這個“外來戶”。就算海漢提供了這些優惠措施可以降低一段時期內的經營成本,他也不敢確定這樣就足以讓自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

  俞成禮當下所要做的,並不是計算能從海漢的優惠措施中獲得多大好處,而是要先了解舟山本地有多少競爭對手,本地的紡織品貿易規模有多大,然後再審視自己是否有足夠的實力從中佔據一定的份額。

  如果俞成禮自忖在這個行業裡難以立足,那他就得考慮是轉行經營別的買賣,還是乾脆就早點離開舟山,另行尋找一處合適的地方繼續經營老本行。

  俞成禮的處境並不是單一特例,事實上從平戶撤到舟山的大部分商人都得面對類似的處境。由於地理原因,能夠在大明與日本之間從事跨國貿易的商人只是極少數人,因此在平戶經營的競爭壓力並不算太大,但回到大明周邊可就不一樣了,特別是舟山這種自由港,匯集了各個國家的商人和貨源,如果沒有獨有的經營優勢,很可能就難以從競爭中脫穎而出。

  也正因為如此,楊運花了半天時間,口水都說幹了幾次,也還是沒有贏得這些商人的認可。商人們雖然對優惠措施很感興趣,但似乎仍然有一些顧慮,讓他們無法拍板作出決定。

  楊運也意識到了這應該不是優惠措施力度的問題,但他卻沒有能夠意識到商人們真正所擔心的競爭問題。這倒不是他專業度不夠,而是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心理盲區。

  在楊運看來,舟山定海港已經成為了大明東部沿海最主要的外貿港口之一,其影響力輻射了大明最為富庶的江浙地區,貿易規模逐年增大,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現在進入舟山從事跨國貿易,很容易享受到本地的發展紅利。他確實想不到商人們是在擔心自己在舟山無法面對激烈的競爭,因為在他看來這個市場正在不斷變大,哪怕在具體的行業領域存在競爭,也仍有足夠的生存空間來容納更多的經營者。

  不過楊運好歹也在這職位上幹了幾年了,雖然事情進行得不太順利,但他也沒有因此著急上火。眼見已經到了午間飯點,楊運主動中斷了會議,邀請商人們共進午餐。

  這對於商人們來說倒是一個全新的體驗,過去無論是在大明還是日本,只有他們腆著臉請官員吃飯拉關系,卻從沒有官員主動邀請他們吃飯的情況。雖然合作還暫時沒有談攏,但能夠跟海漢官員共進午餐,想來也不是壞事,所以竟無一個人謝絕這個邀請。

  按照楊運的經驗,辦公桌上談不攏的事情,接下來就應該換個環境到飯桌上去談,再加上一點酒精助力,往往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換個相對輕松的環境有助於讓會談各方放下心防,吐露自己的真實想法。在消滅了幾壇海漢特釀之後,飯桌上的氣氛也熱絡起來,商人們開始打開話匣子,向楊運說明自己的顧慮。

  楊運跟商人們打交道的經驗十分豐富,聽了片刻便發現了問題所在,當下也是暗歎自己糊塗,竟然忘記了這些從平戶來的商人除了不了解本地的商業制度之外,也缺乏對本地貿易環境的認識。他們要是絲毫不擔心落腳舟山之後所要面對的競爭,那倒反而有點不正常了。

  只要找到問題根源所在,楊運解決起來就比較容易了。以他的口才和能力,不難向商人們描述出舟山日益擴大的經營規模,以及其中所蘊含的巨大商機。只要讓商人們相信,他們進駐舟山之後不但有利可圖,而且還將會有極好的發展前景,剩下的事情就很簡單了,以逐利為天性的商人們自然會作出最有利於自身的選擇。

  俞成禮返回住處的時候已經有點神志不清了,他也不記得自己在席間究竟喝了多少酒,隻記得自己似乎摟著那位楊大人的肩膀稱兄道弟,還拍胸膛打包票,要盡快在舟山開一間商棧繼續經營老本行。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