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1627崛起南海》1884.第1884章 中左所城軍演
  第1884章 中左所城軍演

  許心素的說法毫不誇張,當年如果不是海漢出手乾預福建局勢,那鄭芝龍可能早就滅了許心素然後上岸洗白,撈個官身把幾萬海盜兵全部變成大明官兵。到時候海漢迫於形勢,很可能也會將結交的對象定為鄭芝龍,那就根本不會有今時今日在福建隻手遮天的許氏了。

  不過實際情況其實比許心素說得更為複雜一些,海漢當時出兵干涉福建局勢可不僅僅只是因為十八芝與許心素之爭,更重要的是十八芝背後還有西方殖民國家的支持,而海漢想要爭取福建海峽的控制權,就不能讓十八芝真正形成氣候,出兵是勢在必行。至於選擇許心素作為扶持對象,多少也是順手而為之,但後來的局勢發展證明海漢的這個投資極為劃算,短短幾年之後便在大明境內擁有了一個忠實盟友和一支戰鬥力強勁的協從軍。

  海漢人是如何起勢發跡,不斷對外擴張,一步一步發展到今天的狀況,許心素都是下了工夫仔細研究過的。他知道有些東西自己無法效仿,比如海漢人手中掌握的諸多難以複製的黑科技,而門檻最低的反倒是軍事領域,海漢所能提供的支持力度也是最大。

  如今即便是十八芝死而複生重返福建,許心素也不會再因此而感到緊張了,他甚至都不需要海漢協助,手下這支裝備先進,作戰經驗豐富的部隊,便足以收拾曾經在福建海峽不可一世的十八芝了。

  許心素在軍事上的投入雖大,但其回報也相當豐厚。正是因為許心素連年不斷地向麾下軍隊撥下巨額軍費,完善其裝備和訓練水平,甚至不惜花費重金將其送到海外參與海漢牽頭組織的軍事行動,如今閩軍才能在大明國內享有了“小海漢軍”之稱,就連朝廷也對其毫無辦法。

  李溰登上廈門島之後,很快便見到了這座被許心素引以為傲的中左所城。雖然李溰的軍事知識十分有限,但他也不難看出,這座城池的防線構建與位於本國的大同江基地和先前看過的漳州城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城牆防線並不是一道直線,而是凹進凸出,呈鋸齒狀分布。

  按照許心素的解釋,這是海漢式的防線構建方式,目的便是讓守軍在遭遇攻城時形成交叉防禦火力,以此來增加對敵軍的殺傷效率。不過這中左所城的城牆高度和厚度,相比漳州城還有差距就是了。至於大同江基地,由於修建工期所限,根本就沒來得及修築整段的城牆,大部分地段就只是以戰壕來充當戰鬥人員的掩體,防護能力其實還不如這中左所城。

  雖然城防工事的規模各有不同,但李溰的確能從中看出明顯的海漢風格。等他們登上城牆之後,李溰更是注意到城頭上部署的火炮炮身上鏨刻有“海漢兵工”的字樣,後面還有一串李溰看不懂的符號。這表明它出自三亞的兵工廠,是正宗的海漢造——這可比石迪文在舟山賣給江浙明軍的二手西班牙貨要更為高級。

  福建明軍裝備的槍炮全是海漢造,這也是讓李溰大為羨慕。他出國前曾聽兵曹判書申景禛提過,本來朝鮮也有計劃向海漢大批采購武器,但無奈預算有限,根本買不了多少。而武器裝備不到位,那新軍的組建和訓練都會因此而大受影響,形成戰鬥力的時間就會更為延遲了。不過據說海漢銀行可以提供專項借款,只是讓朝鮮拿礦藏作為抵押物,只是李溰離開朝鮮的時候還並未談出結果,所以也還不知道這條路是不是能走得通。

  但許心素家產豐厚,向海漢購買武器當然不必如此窘迫。事實上在絕大部分時候,都是海漢出於安全考慮主動控制出售給福建的武器數量,而不是許心素買不買得起的問題。

  而許心素麾下部隊接下來所進行的演練,果然是與海漢軍如出一轍,作戰狀態下的隊列陣形,都與李溰在大同江基地看過的有七八分相似。若是再換上海漢軍的那身行頭,打出顯眼的紅藍雙色旗,李溰覺得搞不好真的能在戰場上唬住對手。

  李溰其實很想從這場軍演中挑一些毛病,以證明福建明軍與朝鮮軍之間的差距並不是那麽大,但他很快發現這種想法是徒勞的,這支用錢堆出來的部隊可不是什麽少爺兵,許心素是按海漢戰鬥部隊的標準在組建和訓練他們,又有很多與海漢軍並肩作戰的機會,其實際戰鬥力要遠勝普通明軍,更不用說面對清軍鐵騎幾乎毫無抵抗力的朝鮮軍了。這支明軍在演習中的表現,的確是對得起他們“小海漢軍”的稱號。

  這讓李溰不禁想起了在舟山島訪問時聽到的一句海漢俗語:錢不是萬能,但沒錢是萬萬不能。許心素能靠砸下重金打造出一支強軍,朝鮮卻是因為沒錢而難以讓本國軍隊的戰鬥力得到有效提升。任憑心比天高,但最後還是得拿錢說話,如果沒有真金白銀,就別想著整天做什麽強國夢了,做白日夢還差不多。

  所有人都想效仿海漢的成功模式,想擁有一支跟海漢軍一樣強大的武裝部隊,但真正有條件去實現這種願景的也只有極少數人。以朝鮮目前的條件而言,想要盡快籌出軍費就只有兩條路,一是拿礦產和自然資源換海漢銀行提供的專項貸款,二就是效仿當年安南的做法,直接用人口和土地換取武器和其他軍事資源。

  就目前的狀況來看,朝鮮不願輕易向海漢出讓人口和土地,第二條路大概是走不通了,所以也就剩下抵押資源這條路了。但以此為交易條件究竟能從海漢換得多少武器裝備,李溰也並不清楚,即便是目前最為樂觀的估計,朝鮮新軍的規模也不會超過五千人。

  李溰在舟山的時候與江浙的明軍將領也有過短暫的接觸,他也聽說過很多軍頭都想效仿許心素的發跡史,一邊控制地方貿易一邊加強自身武裝,但真正見到正主之後,李溰就覺得江浙那幫軍頭在眼光見識方面都與許心素有著明顯的差距,也難怪許心素能夠在短短數年中就掌控了一省之地,而江浙的同行們卻難以尋找到一個起勢的突破口。

  最顯著的差異,便是許心素在數年前就已經成為了海漢的盟友之一,而江浙的軍頭們雖然與海漢有明裡暗裡的貿易往來,但卻一直不敢像許心素這樣明確地選擇陣營和立場。這種謹慎也就導致他們只能得到海漢高價出售的武器裝備,卻無法像許心素那樣獲得海漢的信任和更大范圍的支持。僅僅只是買些火槍火炮,只能讓部隊提升表面上的戰力,而許心素每年成批派往海漢進修的高級軍官,派去海外協同海漢軍作戰的部隊,才是福建明軍變得強大的真正原因。

  這其中的道理其實很多人都明白,但真正能去做的人卻是鳳毛麟角。朝鮮現在也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並且在經過了抗清戰爭之後,與海漢的關系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李溰此次留學能夠看到多少,學到多少,能為朝鮮帶回什麽樣的理念,或許都會對朝鮮今後在軍事領域的發展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

  在看完了歷時一個時辰的演練之後,李溰應邀與許心素一同檢閱了參加演練的中左所駐軍。這個小小的細節讓李溰想起了早前在大同江觀看海漢軍的軍事演練之後,錢天敦也有同樣的安排,看來這福建明軍效仿海漢軍製是真的徹底,連這樣的非戰鬥內容也一並複製過來了,也就難怪其戰鬥力與海漢軍最為接近了。

  檢閱完部隊之後,兩人一起回到中左所城中,在這裡還有一場說明會等著李溰。而來自朝鮮的這批留學軍官,也被特許可以入場聽講。

  這場說明會的主講人是李溰在本地唯一稱得上熟人的許裕拙,而內容便是福建海峽的戰略意義與國際環境。牆上掛出了從遼東至海南島的大幅海圖,上面特地清晰地標出了漳州和中左所所在的位置,讓觀眾能一看便知自己所在之處。

  之所以要安排這樣的一個說明會,是因為許心素希望能讓朝鮮世子明白,福建可不僅僅只是海漢的軍事盟友而已,在海漢所構築的國際貿易體系當中,福建也在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們從地圖上不難看出,從海漢國至大明北方,以及朝鮮、日本等國的海上航道,都需途經福建近海。福建海峽安全與否,直接關系到多個國家的利益,所以福建水師也一直都是海漢進行重點援助的對象之一。”

  許裕拙的解說讓李溰的思路豁然開朗了不少,海漢對福建近海海域的重視的確會影響到他們對許心素領導的福建明軍的態度。這就像海漢軍要在遼東地區針對清國采取軍事行動,一定程度上也需要來自朝鮮提供的後勤支援,所以才會選擇了與朝鮮締結盟約。

  不過從地圖上的標注來看,海漢也沒有把寶都押在福建明軍身上,他們在海峽對面的台灣島附近也作了部署,台灣島一南一北的高雄港和雞籠港,以及位於澎湖列島的馬公港,都有海漢駐軍,即便是福建這邊起什麽變化,這幾個地方的駐軍也會有能力護得海峽航道的安全。

  當然了,被海漢這幾處港口夾在中間的荷屬大員港,其位置就十分尷尬了,過去還曾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的窗口,但如今大員港的貿易份額幾乎都被海漢搶了個精光,當地已經基本失去了通過貿易撈金的機會,也只能作為一個普通的殖民地來經營了。

  但對於李溰來說,他的關注點比較奇葩,他從海圖上比較直觀地審視了一下從漢城到三亞的航程,以及漳州所在的位置,判斷目前已經完成了差不多三分之二的航程。不過考慮到後面的航程可能在途中還會停留幾站,所需花費的時間仍是難以判斷。

  然後李溰又注意到被標注為海漢國的那個大島,其面積似乎比自己的國家要小很多,如果不是親歷了這麽多事,他真的很難想像這樣一個南海小國竟然有能力在海外佔領如此之多的地方,並且可以在距離其本土數千裡之遙的地方實施軍事干涉,影響該地區的國際局勢走向。

  但親身經歷過最近這些年東北亞地區局勢變化之後,李溰也明白並非國土面積大就等於國力強大,不然以大明的體量,怎麽會被小小的女真部落坐大,連遼東都丟了,到如今更是常年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而海漢的崛起,也是讓李溰看到了小國興盛的希望。

  許裕拙這個時候已經講到了福建明軍隨海漢軍四下征戰的內容,北至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南到呂宋島馬尼拉灣,近年來海漢出兵征伐各地,福建幾乎都與其一同出兵行動。

  這個話題果然重新引起了李溰的關注,津津有味地聽許裕拙細數歷年來與海漢軍並肩作戰的經歷。他雖然不是軍人,但畢竟正處於血氣方剛的年紀,又剛剛經歷過一場衛國戰爭,對於這類話題最為熱衷。

  不過李溰只是聽個熱鬧,而安道石等朝鮮軍官從這裡接收到的信息量就要比李溰大多了。他們很清楚一個國家要發動一場對外戰爭的消耗有多大,以海漢對外發動戰事的頻率,很難想像這是一個僅僅只有三十多萬人口的小國。而其對外戰爭未嘗一敗的可怕勝率更是讓人震驚,他們雖然都在大同江基地等戰場上見識過海漢軍的作戰,但也還是很難想像出海漢軍是如何以有限的兵力保持這麽高的出擊頻率和不敗戰績。

  一想到福建明軍便是由海漢協助訓練出來的軍隊,包括許裕拙在內的大批福建軍官都曾到海漢留學接受軍事培訓,安道石等人對留學生涯的期待又多了幾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