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1627崛起南海》1887.第1887章 高雄見聞
  第1887章 高雄見聞
  出國在外遊歷,還能夠主動收住玩樂之心,讓虞堯對李溰的觀感也加分不少。在李溰上路之前,虞堯也送了一些本地特產給他,其中還包括了一叢三尺高的桃色珊瑚,這玩意兒雖然從海裡采摘沒有太大的成本,但在市面上卻是價格不菲的稀罕物。李溰一時間也拿不出價值相當的禮物回贈,虞堯看出他的窘迫,笑稱日後如有機會去到朝鮮做客,李溰再做東款待自己不遲。

  從馬公港到台灣島南部高雄港的航程比漳州到馬公港還更近一些,虞堯特地在航線上做了一點小文章,安排船隊稍稍繞路沿台灣島西海岸南下,這樣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路過荷屬大員港,讓李溰看看西方殖民者經營的港口與海漢之間的差距。

  “世子,前方海岸就是大員港了。”虞堯不失時機地提醒李溰,讓他用手裡的望遠鏡觀察大員港。船隊當然不會停靠大員港,所以也只能趁著“路過”的時候從遠處看一看。

  好在今天的天氣還算不錯,海面上幾乎沒有霧氣,能見度極高,用望遠鏡甚至能在數海裡外看清港口碼頭停泊的船隻。

  李溰其實也挺好奇荷蘭人經營的港口是什麽狀況,不過他在望遠鏡裡看到的情形不免有些讓人失望,碼頭上停靠的就只有兩艘船體稍大的西式帆船,其他全是小舢舨,就算是與貿易量不大的馬公港比起來也有著明顯的差距。

  “看樣子這裡並不是一個熱鬧的港口。”李溰很快就得出了自己的結論,不過他並沒有放下手裡的望遠鏡——這玩意兒的確有意思,用過之後便感覺愛不釋手,作為此行所得到的禮物之一,遠比那眾只能當擺設的珊瑚有用多了。

  “荷蘭人一度嘗試過控制福建海峽,不過因為我們的出現,他們最後還是失敗了。”虞堯不無驕傲地介紹道:“荷蘭人為了保留這處殖民地,最終選擇了與我國簽訂和平協議,並放棄在大員港駐扎軍隊。”

  荷蘭人的這種選擇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他們在武力方面本就不及海漢,如果要想奪回福建海峽的控制權,還得從巴達維亞組織艦隊遠征,但考慮到另外幾家對手的存在,荷蘭人不敢拿自己的老窩來唱空城計,否則西班牙、葡萄牙、馬打藍這幾家任意其一乘虛而入,巴達維亞都會變得十分危險。無奈之下,也只能選擇妥協,承認海漢在福建海峽的統治地位。

  不過李溰從來沒跟荷蘭人打過交道,對於東印度公司的實力也基本上是一無所知,甚至連海漢與荷蘭之間的恩怨情仇也所知不多,所以虞堯這個安排對他的觸動很是有限,並沒有體會到對方的全部目的。在李溰看來,海漢人或是想借荷蘭人的屈服,來向自己證明他們的強大,但其實這種舉動有一點多余,因為在朝鮮戰場上,海漢軍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連清軍鐵騎都毫無懸念地敗在海漢軍手下,李溰不認為荷蘭人的實力會比清軍更為強大。

  當然了,李溰還是很捧場地對海漢的成就表示了讚歎,畢竟這種優勢是海漢實打實用武力換來的,其中可沒有參雜什麽水分。

  大員港目前的狀況便正如李溰所看到的那樣,迫於海漢的武力威脅,這裡已經從幾年前荷蘭東印度公司進佔福建海峽的橋頭堡,變成了一處平平無奇的殖民地。而大員港距離巴達維亞實在太過遙遠,足足一個月的航程讓很多歐洲移民都對這孤懸海外又看不到發展前景的目的地心懷疑慮。所以最近兩年大員港的人口規模一直在原地踏步,基建水平和農業開發自然也受其影響停滯不前了。

  而東印度公司高層也比較清楚地意識到海漢對福建海峽的掌控程度不會允許他們在台灣島大規模發展殖民地,至於軍事用途更是妄想,因此對大員港的投資力度也逐漸減緩。畢竟有這閑錢不如在南海多開幾個種植園,那樣至少很確定能夠獲得經濟上的回報。

  如果說澎湖馬公港的職能趨向於軍事,那麽高雄港就更傾向於經貿領域。自1632年開建高雄港以來,勝利堡對這裡的規劃便是立足於本地的農產品及深加工業,在進行大規模農業開發的同時建設區域貿易中心。

  由於高雄港在建設之初就通過招商手段拉到了大量來自福廣兩地的投資商,因此在前期的開發資金和人手都比較充足,並沒有遇到一般殖民地區容易出現的問題。而且高雄港的位置是依托天然避風港的自然地形修建,前期所需的工程投入也相較於一般的貿易港要小得多。

  這些優勢為高雄港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海漢在大明沿海地區建成的各處港口中,高雄港的建設進度應當是數一數二的快,而且由於其天然港灣的面積頗大,以後的開發空間仍然相當大,不會像勝利港這樣礙於先天條件,短短數年間就幾乎快要將港灣內的空間開發完了。

  而海漢在這裡任命的主官也如同高雄港一樣,擁有著極大的成長空間。厲鬥在海漢的高官中算是最為年輕的幾人之一,當年與陳一鑫一起被派駐到珠江口大萬山島的時候,他們兩人都是年方二十。後來兩人在1632年又一同調到澎湖任職,然後次年在澎湖分道揚鑣,陳一鑫先是去了舟山,然後便一路北上直至遼東,而厲鬥則是來了高雄擔任行政主官。

  一轉眼厲鬥已經在高雄港主政四年,當年參加穿越時的高中畢業生,如今已經是即將跨入而立之年的成熟男人了。厲鬥在高雄任職期間娶了一名福建女子為妻,如今已經育有一兒一女,算是在這個時空開枝散葉了。

  對於勝利堡為朝鮮世子李溰安排的行程,厲鬥要比虞堯看得更為明白,他知道李溰此番南下的目的是要到三亞留學,而勝利堡希望能增加李溰在途中的見聞,以此來加強他對海漢國力的認識。這一路南下巡訪各處海漢統治下的殖民港,便是為了讓李溰親眼見證海漢是如何去經營一個統治區如此分散的國家,從而讓他對海漢在國家政體和執政理念方面的先進性有一個切身的體會。

  而高雄港與澎湖有所不同,這裡有相對更為豐富的經濟開發項目,可以展示給李溰的東西也要比澎湖多得多。

  船還沒完全靠岸,李溰便已注意到這裡的港口設施與馬公港有所不同,用於吊裝散裝貨物的大型吊臂和鐵架行車要比馬公港多出不少,碼頭上還鋪設了用於運送貨物的軌道,間接可以證明這裡的貨物吞吐規模應該是在馬公港之上。

  當然了,更為直觀的證據是碼頭停靠的船隻數量多少和噸位大小,完全碾壓了李溰在不久之前才看過的大員港。他們這支船隊駛入港口的過程,幾乎都沒有引發什麽騷動,碼頭上的工作人員和力工依舊各司其職,並沒有把這支船隊當作什麽稀罕物對待。

  在舟山和澎湖兩站,海漢都是由武官出門接待李溰,而他在這裡總算見到了這趟旅途中的第一名海漢高級文官。不過在李溰看來,這位厲大人看起來除了不穿軍服之外,其外形與先前見過的海漢武官似乎也沒什麽差別,都是膚色黝黑的短發壯男,舉手投足間都透著一股自信。

  “歡迎世子來到高雄港做客!”

  與馬公港的安排類似,厲鬥並沒有準備繁雜的歡迎儀式,同樣只是帶了幾名下屬到碼頭上迎接李溰的到來。而面對護送李溰一行來到高雄港的虞堯,厲鬥則是按照海漢的社交,伸出手去與其緊緊地握在了一起。他與虞堯已經共事幾年時間,互相之間都算是比較了解了,也就不用再在外人面前說一些場面話了。

  與其他海漢所屬的貿易港一樣,高雄港的城區也是緊貼著港區修建,在城區之外便是向內陸綿延數十裡的各種經濟作物種植園區了。在海漢的努力之下,目前定居在這裡的人口已經超過五千人,其中大約三分之二都是在種植園從事農業方面的勞作。

  “我們這個地方可比澎湖的物產要豐富多了,相信世子也能從飯桌上感受到這個特點。”

  在接風宴上,厲鬥很輕松地與李溰開起了玩笑。不過他的說法也並非虛言,高雄本地的農產品種類極為豐富,近兩年又開始了畜牧養殖業的建設,再加上原本自然條件就得天獨厚的漁業,可以說高雄這地方的農業開發已經涵蓋了各個門類。這接風宴上所用的各種食材、飲料、調料、香料,幾乎全都是本地所產,這在海漢的諸多海外殖民地當中也是極為難得了。

  飯桌上的確有不少李溰以前從未見過嘗過的熱帶蔬果,雖說吃吃喝喝是口舌之欲,但也算是一種增長見識的特殊途徑了——至少李溰是這麽認為的。

  借著吃喝這個輕松的話題,厲鬥便順勢向李溰介紹起了本地的農業開發狀況。

  高雄港的農業開發計劃是由海漢農業部主持並指揮實施,其中分為了農業、林業、牧業和漁業四個大項。僅農業這個大項中,便包括了谷物、豆類、薯類、油料作物、蔬菜、水果、食用菌、堅果、香料作物等等多個門類,每個門類下又各自包括若乾種類。

  在農業部的規劃之下,在花樣繁多的農作物種類中挑選出了適合高雄地理氣候環境的品種,通過集體農莊或私人種植園的形式,在本地實現了規模化的種植。而這樣的農業開發模式在產出效率方面也遠勝傳統的小農經濟模式,用時不到兩年便實現了本地糧食的自給自足。

  而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種植,又為本地的農產品深加工帶來了發展空間,糖、麻、煙草、油料作物、香料作物在經過本地作坊的深加工之後,其經濟價值也會得到成倍的提升,收益率遠遠超過傳統的糧食作物。所以雖然高雄地區從表面上看是一個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殖民區,但從這裡向外界輸出的商品卻並不是稻米之類的廉價農作物。在高雄投資建設種植園的各路商人,如今大多進入到了收獲期,良好的投資回報率和海漢治下的安全條件也吸引了更多的商人帶著銀子和勞動力趕來這裡分一杯羹。

  受到初級產業拉動的不僅僅只是種植業而已,比如畜牧業就帶動了本地的皮革加工業,而漁業的興盛讓本地的幾家小型民辦造船廠都是生意興隆。而由此所帶動的其他配套產業和服務業,讓高雄本地的經濟得到了良性的發展,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甚至已經超過了海南島上的一部分地方。

  雖說農業相關的發展規劃是由農業部制定的,但作為本地的行政主官,厲鬥這幾年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功不可沒。在今年國慶期間,執委會就已經對他的表現提出了嘉獎,並且批準了農業部將高雄地區作為國家農業開發示范區的提案。

  李溰其實並不能完全聽明白厲鬥介紹的這些農業開發相關信息,但他還是努力地聆聽厲鬥的每一句話,想從中多吸收一些有用的東西。如厲鬥所說,高雄地區是以農業為主業,那麽同樣是農業國的朝鮮,應該能從高雄這裡學到一些有用的經驗。只是礙於他所掌握的農業知識實在有限,厲鬥所說提及的很多農作物,他甚至連聽都沒聽說過,更勿論了解其價值所在了。

  這也讓李溰感到有些無奈,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便能很好地形容出他目前的處境了。如今海漢人願意講授一些農業開發方面的經驗,而他這個學生卻因為基礎太差聽不懂課程,以至於要浪費這難得的大好機會,實在是讓他很不甘心。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