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1627崛起南海》1511.第1511章 遼東屬誰
  第1511章 遼東屬誰
  不過這種逍遙的感覺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便有人來敲響了梅生川的房門:“大人,有密報!”

  門外的人聲音不大,但恰好能讓屋內的梅生川聽清。躺在藤編搖椅上的梅生川猛然睜眼,起身快步走到門口將房門打開。門外是他隨行人員中的一人,對外身份是文書,但實際上卻是錦衣衛的探子。錦衣衛雖然很難進入後金佔領下的遼東金州地區,但東江鎮軍民和海漢在山東征調雇傭的民夫幾乎都是漢人,錦衣衛要在其中摻些沙子倒也不是太難。所以早在梅生川安排這趟行程之前,遼東地區其實就已經有錦衣衛的耳目在暗中收集各種消息了。

  而今天梅生川一行人抵達旅順之後,自然便有人尋機去與潛伏在本地的同僚接頭,以獲知海漢針對梅生川的到來是否有什麽特殊的布置。梅生川雖然確信海漢人不會專門為自己設下鴻門宴,但能夠通過秘密渠道多了解一些相關的情報,總會有利於接下來的談判。

  探子低聲匯報道:“大人,東江鎮的沈志祥數日前突然從駐地消失,目前不知所蹤。此外海漢北方艦隊主力也在同一時段全部離港,懷疑海漢人可能是要從海上對北邊發動一波攻勢。”

  梅生川眉頭微微一皺,他記得剛才的宴席上,明明沙喜說過沈志祥正在前線率軍作戰,怎麽會突然消失,這與探子的情報不符,這其中莫不是有什麽內情?
  梅生川從京城來到這裡,更多的是出於對東江鎮老友沈世魁的信任,而非對海漢人有多放心。他知道東江鎮是選擇了抱海漢大腿,但也清楚東江鎮高層其實仍然心向大明,至少在提供海漢情報方面並沒有什麽隱瞞——當然或許他們提供給朝廷的情報,也正是海漢人想通過這種特殊渠道讓朝廷掌握的信息。

  梅生川敢隻帶幾十名隨從就來遼東,多少也是因為確信東江鎮明軍一定會在此期間保護好自己的人身安全。不過到了旅順之後他還沒有見到東江鎮的將領,而護衛工作也全是由海漢軍在負責,此時又聽說沈志祥已經有數日行蹤不明,不禁有些犯嘀咕,這海漢人如此安排究竟是有意還是無意?
  他倒不擔心海漢會對東江鎮將領突施毒手,因為按照東江鎮之前傳回京城的情報,海漢對於東江鎮將領的軍事培訓也極為上心,特別是沈志祥更是得到了海漢人諸多特殊照顧,即便是東江鎮不參加的軍事行動,海漢人往往也會安排沈志祥隨軍出征,讓他能夠在距離戰場最近的地方觀戰,從而吸取這些難得的戰鬥和指揮經驗。

  海漢人想培養沈志祥,梅生川倒是能理解他們的想法,畢竟像沈志祥這樣在北方土生土長,了解遼東風土人情、地理狀況,又懂得帶兵打仗的人才,出身南方的海漢軍裡肯定是極為罕見的。而沈志祥又一直表現出了親近海漢的態度,對方自然會認為他是可以為己所用的人,多下些本錢去培養他也是情理中的事。

  但梅生川也不敢就此妄下論斷,既然沙喜說了過幾日便可見到東江鎮將領,想必對方也沒有必要在這種事情上打馬虎眼,只能再等等看情況是否有新的變化。而錦衣衛探子所傳回的其他消息,就沒有太大的情報價值了,其中不少都是海漢人已經主動向他通報過的內容了。比如東江鎮的家屬被安置在距離旅順堡三十裡之外的一處地方,目前該地區已經有超過三千民眾定居下來。又比如海漢軍的主力幾乎都集中在金州地峽一線,而後方的旅順堡僅僅隻駐扎了不到千人的陸軍和海軍。

  海漢人告知梅生川這些軍事情報的時候,似乎絲毫不擔心他將消息傳遞出去,引來明軍攻打此地。而梅生川認為這大概是因為海漢對己方的防禦能力有著非常堅定的自信,畢竟港口就停泊著那麽多艘火炮戰艦,岸上還有數個炮台,而這旅順堡的防禦也不差,他來時注意到堡壘外圍被改造為了一種不規則的城牆輪廓。梅生川不知道這種防禦工事叫做棱堡,但他憑直覺也能感覺到這種新式堡壘的防禦能力應該會很強——畢竟炮台數量比起舊式的旅順堡明顯增加了好幾倍,這要是有人嘗試攻打旅順堡,所付出的傷亡代價肯定會相當可觀。

  梅生川遣退手下,關上房門又消化了一下剛才所獲知的這些情報信息,感覺自己所能采取的措施真是幾近於無,畢竟身邊就這麽幾十號人能用,其中一大半還被安排到了旅順堡外駐扎,調遣起來極為不便。梅生川決定要找機會去看看東江鎮的駐地,說不定那邊還有不少心向大明的人,能夠為己所用。

  翌日一早,沙喜便安排了梅生川去檢閱本地駐軍。這個流程本來應該是放在昨天進行,不過梅生川昨天到的時候就天色不早,所以才將檢閱安排在了第二天。

  梅生川檢閱明軍倒是早就習以為常,但有生以來還是第一次檢閱外軍部隊,也不禁有些好奇海漢軍能有怎樣的表現。而海漢的這套閱兵式基本都是借鑒後世的做法,弄一幫鼓號手吹吹打打,然後由沙喜陪同梅生川一起,徒步檢閱陸海兩軍的隊列。

  梅生川對於海漢軍的隊列和武器倒是沒有太特殊的感受,畢竟這些東西明軍也都能拿出來,頂多就是武器性能差一截而已,而隊列只要稍稍認真訓練數日,還怕站得不夠整齊嗎?真正讓梅生川感到有所震動的,是這些海漢軍人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氣勢,那是在沙場上奮勇廝殺若乾次之後才能逐漸擁有的殺氣,是不斷在戰鬥中取得勝利才會擁有的信心。雖然受閱部隊不過就是陸海兩軍各一個連而已,但這種上過戰場的部隊在檢閱中表現出的無形氣場給梅生川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這兩個連隊早年都參加過我國剿滅南海海盜十八芝的戰鬥行動,近幾年又陸續在福建、台灣、浙江參加過不少行動,算是實打實從戰場上錘煉出來的部隊。”沙喜很是殷勤地向梅生川介紹受閱部隊的情況,也不知道他是有意炫耀,還是借此震懾對方。

  沙喜說這幾個地方,除了台灣島不算是大明的正式領土之外,關於在福建和浙江進行的戰事,兵部都是有地方呈送上來的戰報。對於沙喜沒有詳細提及的幾次軍事行動,梅生川卻是有大致的印象。海漢通過這些軍事行動從大明擄走了不少島嶼。福建是對海漢人的作為聽之任之,沆瀣一氣。而浙江方面雖然有所行動,但最終付出的代價卻是更大,不但幾名高官神秘失蹤,後來還弄出一起縱火案,讓海漢人找到借口兵發杭州,在錢塘江畔簽署了所謂的停戰協議,變相開放了海漢在浙江的通商權限。

  當時朝堂上對浙江官府的處理方式有極大的爭議,不少人認為那個停戰協議是有賣國之嫌。但也有一些官員認為浙江官府能夠盡快平息戰事就是大功一件,畢竟所有人都很清楚,大明根本沒有多余的精力再開辟一處新的戰場,更何況對手是在南方未嘗一敗的海漢軍。

  福廣兩省的官員,與海漢有著諸多利益糾葛,自然在朝堂上也是站在浙江一邊的主和一派,最終崇禎皇帝也不敢冒險把這已經了結的事情再重新鬧大,只能默認了浙江官府的做法。而浙江布政使王畿,都指揮使劉峰,杭州知府何冠之等人,事後都接到了宮中發出來的密旨訓誡,要求他們不得再對海漢人給予其他特殊優待,更不能縱容其在大明境內大量並購地產田產,招募移民。

  當然了,這些要求能夠實現多少,就不是崇禎皇帝說了算了。天高皇帝遠,這距離京城千裡之外的地方,又哪能事事都遵照宮中那位只能通過奏折治國的皇帝陛下的想法。海漢這兩年在浙江的跨國貿易做得風生水起,越來越多的浙江民眾也通過這些貿易渠道,或直接或間接地開始與海漢有了利益瓜葛。

  也正是因為南方的局勢逐漸太平了,海漢才能有余力將兵力抽調到北方來,開始打上了遼東半島的主意。梅生川雖然不是太清楚這其間的細節,但他倒是不難從自己掌握的信息推導出前因後果。

  “貴國軍隊一看便是慣於沙場征戰,也只有常勝軍才會擁有這等氣勢!”梅生川發自內心地稱讚了兩句,多少還有點嫉妒海漢有如此強軍。

  沙喜心道你也算識貨之人,當下參觀完隊列之後,又安排了海漢軍引以為傲的射擊訓練,讓大明的兵部侍郎大人開開眼。

  梅生川來遼東之前,也和很多人一樣,認為關於海漢軍戰鬥力的描述有諸多誇張的成分,特別是各地送回的情報都稱海漢軍的火槍火炮性能無敵,梅生川一直沒把這事完全當真。大明也有不少能工巧匠,造火槍也不是一年兩年,而且兵部研究過海漢外銷的步槍,認為雖然其性能不錯,但製造工藝極為複雜,其成本並不適合大量製造列裝部隊。如果兩軍對壘,大明軍隊也可以憑借兵力優勢抹平武器性能方面的差距。

  但此時由海漢軍展示的武器顯然與他所見過那些海漢外銷的槍支有著較大的差別,甚至可以說根本就不是同樣的東西。海漢軍所裝備的步槍不但可以連續射擊數發,其彈藥裝填、射程、精準度、殺傷力,性能幾乎是全方位優於梅生川所知的一切火槍類武器。

  最後當狙擊手出來表演了在百丈之外準確命中腦袋大小的瓦罐時,梅生川很是艱難地咽下了一口唾沫。雖然沙喜沒有對此詳細解說,但梅生川能看出這遠不是這種可怕步槍的射擊極限。而這種武器一旦投放到戰場上,其左右戰局的能力可不是一般的單兵能比了,只要乾掉敵軍幾名指揮作戰的軍官將領,對方自然會軍陣大亂,不戰而勝。

  而炮兵的表現也沒有讓觀眾失望,梅生川對於後膛填裝的火炮很感興趣,但卻完全聽不懂沙喜的講解。他有心要去近處摸一摸這種犀利的武器,看看究竟是有什麽門道,但沙喜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故意沒有安排這樣的參觀內容。梅生川雖然好奇心爆棚,但也只能忍耐下來。

  他想起昨天由探子送回的情報中,卻根本就沒有提及到這些厲害的武器,不問可知錦衣衛的人根本就沒能混進海漢軍的駐地,對於這些製式武器的存在竟然毫不知情。這雖然算不上失職,但起碼也是辦事不力了。要是兩軍對壘,對海漢嚴重缺乏了解的明軍肯定會因此而吃大虧。

  而之前東江鎮送回的情報中,曾提及過海漢軍可以以步破騎,僅憑步兵就能對付兵力勝過己方的後金騎兵,當時梅生川對於這樣的情報還有些嗤之以鼻,認為東江鎮大概是有意在誇大事實,替海漢軍吹噓而已。但此時看過海漢軍的武器性能展示之後,他突然意識到東江鎮送來的情報並非妄言,而是真有這樣的可能。若非如此,後金又怎會甘心讓出了金州南部的這處良港,給海漢人作了進入遼東的踏板。

  海漢軍展示出來的實力越是強大,梅生川就越是覺得大明要從其手裡奪回遼東的機會渺茫。如果按照戰鬥力來推算,海漢能夠擊退駐扎在金州的數千後金兵,並且牢牢地守住了奪下來的這片地區,那麽大明需要多少軍隊才能達成這樣的目標?

  梅生川在心中默默計算了一下,認為至少需要向遼東地區投送兩萬以上的明軍部隊,才有可能實現同樣的目標。但問題就在於大明目前在渤海灣地區根本就不具備這樣的海上投送能力,否則當初也不會眼睜睜地看著東江鎮的部隊被後金軍逐出遼東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