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1627崛起南海》1920.第1920章
  第1920章
  張千智雖然是在安全部任職,但他的工作主要是情報分析、案件偵搜這些領域,近兩年執行外勤任務的時候本就不多,對於海上的跟蹤和反跟蹤也並不了解。而且這次的隨行任務本身就很輕松,甚至偏向於有一點遊玩性質,張千智此前也一直很樂觀地認為不會有什麽安全方面的風險存在,根本就沒想過在三亞附近的海域還有人敢跟蹤官方船隊。

  不過既然可疑船隻已經從視野范圍內消失了,張千智認為這個情況應該還是誤會的可能性比較大。而蓋良才本以為這是安全部額外部署的安保措施,既然張千智已經澄清了並無此事,那他也是松了一口氣,遂將此作為巧合處理。

  與蓋良才說明情況之後,張千智回到船艙中休息了一會兒,腦子裡卻不知怎地一直還在想著蓋良才所說的情況。通常遇到這種情況,他會選擇相信自己的直覺,便又起身出了船艙,到甲板上找到船長。

  這艘高級客船的船長名叫丁旭,為海漢官方效力也已有數年時間。早幾年的時候主要負責跑北方航線,從北往南運送山東遼東等地的難民。近兩年丁旭的身體狀況有所下降,很難再堅持跑長途航線,但他又不想改行上岸,便回到三亞負責跑一些相對輕松點的短途航線。上頭認為丁旭以前跑長途航線為海漢輸送人口算是有功之臣,人也靠得住,加之航海經驗的確豐富,便任命他當了這艘新船的船長。

  這次安排朝鮮世子乘船完成環島參觀的行程,才是這艘船投入使用後第五次執行任務,可想而知丁旭目前的工作要遠比以前跑北方航線輕松得多。而且這船一般負責接送的都是頭面人物,所以航線都會事先由海運部規劃妥當,無需丁旭操心,遇到天氣狀況不理想,直接就會取消出海安排,基本上也不會有太大的風險。

  工作輕松,收入高,風險低,以丁旭的能力也很難再找到比這更好的差事了,所以他對於目前的這個職位相當滿意,對為數不多的任務也很是上心。這次雖然是臨時接到的調令,但他也在規定的時限之內做好了所有的準備工作。

  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麽自己覺得不太滿意的地方,那就是有幾名船員人在外地,沒法及時趕回來執行這個任務,他不得不要求上面另行調人過來應急。當然這也不是什麽大的問題,一艘大船上的船員水手本來就是來來去去,經常會有人員的變更,而且應急的人是從海運司所屬的其他海船上調過來的,應當也不會存在什麽問題。

  張千智找到丁旭之後,便對他提及了先前蓋良才所說的事情:“丁船長早間可曾發現有一艘船從勝利港出來就尾隨在我們後面?”

  丁旭點點頭道:“是有此事,我當時就告知了蓋上尉,不過他說先觀察一段時間確認對方的目的,後來過了崖城就沒再看到那艘船了,想來應該無事。”

  張千智道:“以船長您的經驗來看,後面那艘船是主動消失還是被動消失的?”

  丁旭愣了片刻才明白過來,撓撓頭道:“這個還真不好說……如果那艘船是安心跟蹤我們,那很有可能就是被動消失的,畢竟我們這兩條船只要起速了,一般的海船的確跟不住。我記得今天到崖城附近的時候吹的西南風,正好那段航程就借這風勢起了速度。”

  這艘客船和護航的戰船都能在海況適宜的情況下達到十節左右的上限航速,而普通福船能跑六到七節就是極限了,如果是在這種航速有落差的情況下與後面跟隨的船拉開了差距,導致後邊的船消失在了視野中,那便是張千智所指的“被動消失”了。

  當然了,即便是被動消失,也依然不能證明早上跟在後面的那條福船就是在跟蹤這支船隊,仍有可能只是因為同一條航線而造成的巧合。所以即便是丁旭給出了回應,但還是沒有徹底解決張千智心中的疑慮。

  丁旭見張千智面色凝重,便笑著勸道:“此事何須緊張,這裡可是我國近海,如有什麽不對,半天之內便能有艦隊趕到,更何況那只是一艘民船。就我們旁邊這艘戰船,乾十艘福船也不在話下啊,怕他作甚!”

  張千智一想也是有理,這種地方基本也不可能有外國武裝艦隊悄悄潛入,而以護航武裝的規模,已足以對付普通的宵小之輩了。最關鍵的是,以海漢帆船所能達到的航速,普通的民船就算想做點什麽也追不上來。明明身在海漢本土,哪還需要有這麽多的顧慮。

  張千智點點頭道:“船長說得在理,看來的確是我想多了……對了,我們離目的地還有多遠?”

  “快了,我們已經過了鼻頭角,前面那個河口就是望樓河了,離鶯歌海就差不多四十裡地吧!”這條航線對丁旭而言已經十分熟悉,沿岸風景看一眼就大概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了。

  張千智默默算了一下時間,又抬頭看看天色,估摸著應該比預計的時間還早一些抵達鶯歌海,當下向丁旭道聲辛苦,先回船艙中歇著了。

  大約一個時辰之後,這兩條船便一前一後駛入了鶯歌海的海灣中。提前得到三亞電報通知的羅升東已經帶著一眾下屬和提前組織好的百余名民眾等在碼頭上,迎接李溰一行的到來。

  雖然這場面比不得李溰抵達三亞時來得隆重,但考慮到這裡僅僅只是海漢國內的一處大型鹽場,能做到這種程度也算不錯了。

  下船之後無需旁人介紹,李溰便已經注意到了羅升東的存在。這位據說是前大明武官的海漢地方官身形健碩,膚色黝黑,頭髮早已如海漢人一樣剪得極短,衣著也是海漢式樣的對襟短衫,腳上是一雙三亞產的牛皮涼鞋,看外表已經與李溰早先見過的海漢高官們非常相似了。

  羅升東主動迎上前來向李溰做了自我介紹,這一開口李溰還是能聽出對方所說的海漢官話中帶著明顯的地方口音,估計是難以矯正了。

  “歡迎世子來鶯歌海做客,但我們這裡地方小,條件也比不了三亞,世子可不要嫌棄。”羅升東當了幾年私鹽販子,後來又再次入仕,接受過官方的培訓,談吐水平已經遠超當年那個水師把總了,即便當下面對的是外國政要,他也依然能做到應對自如。面對第一次打交道的朝鮮人,羅升東表現得還是比較低調,先主動表明本地的短板,看看對方的回應再作下一步的打算。

  李溰應道:“羅大人客氣了,在下來之前就有所耳聞,此地乃是海漢國規模最大的一處鹽場,也是整個南海地區最大的鹽場。如此之大的名頭,怎麽能說是小地方呢?在下就是專程來這裡開眼界的,羅大人可不要藏私哦!”

  羅升東一聽,便知道對方來之前應該還是做了一點功課的,並非對鶯歌海一無所知。鶯歌海鹽場自開發以來,每年都還在不斷的擴大生產規模,如今所產的海鹽數量大約佔到了海漢全國鹽產量的一半以上。如果不是海漢這兩年在浙江石浦、象山興建了一批鹽場,又對原有的一些鹽場進行了擴建和產能升級,這個比例甚至很可能會達到三分之二。

  但即便如此,鶯歌海鹽場的地位仍然牢不可破,其產能在未來數年內估計都不會被別處的鹽場超越。所以這個“第一”的名頭,的確還能在鶯歌海鹽場的大門上掛很多年。

  李溰到了這裡之後就很快發現,其實根本無需專程去參觀鹽場,從停靠的這處碼頭開始,到海灣內視野所及的海岸線,基本上全是白花花的一片,根本就看不清到底有多少鹽田。這讓他甚至有那麽一瞬間想起了自己的家鄉,每當到了隆冬時節,大雪鋪天蓋地下過一通之後,原野中大約也是這樣一片白茫茫的景象。

  當然了,家鄉的白色是終將融化的雪水,而這裡的白卻是能夠等同於財富,全然不可同日而語。不過李溰心裡也有一個困擾他許久的問題,在去往鶯歌海鎮的馬車上,他向羅升東提了出來。

  “貴國每年生產如此之多的食鹽,應該早已經遠超國民所需,這多出的部分是都賣到國外了嗎?”

  “貴國也想從我國購入廉價食鹽嗎?那倒是方便,從浙江運過去應該很快。”羅升東可不是那麽容易被套路的人,並沒有老老實實地回答李溰的提問,而是反問了一句。

  李溰其實並不清楚本國的食鹽生產和供應的狀況,羅升東這問題他還真答不上來,當下只能笑笑道:“看樣子羅大人是不便回答我的問題了。”

  羅升東道:“世子說笑了,其實鶯歌海鹽場外銷的食鹽,目前也就主要通過廣東賣到大明境內而已,數量大概也沒有世子所想的那麽多。”

  李溰聽得半信半疑,總覺得羅升東的說法似乎有所保留,但又無從提出質疑,畢竟他所知的關於鶯歌海鹽場的信息,也僅僅就是這個第一的名頭而已,對具體的產量其實沒有概念。

  羅升東的確是有所保留,但卻不是說出來的這部分。鶯歌海鹽場近年銷往國外的食鹽數量的確沒有大的提升了,低價傾銷雖然是個搶佔市場的好法子,但如果再加上運輸保管人力方面的費用,那就沒多少利潤可言了。所以海漢現在的做法是與他國搞聯合經營的鹽場,在當地生產和銷售,以此來降低渠道費用。雖然這樣做還得分一份給合作方,但這就能冠冕堂皇地把私鹽變成官鹽,然後大張旗鼓地在市場上販賣了。

  海漢在浙江等地經營的鹽場都采取了這樣的方式,降低了經營風險和渠道費用,同時獲得了穩定的市場。雖然鶯歌海鹽場外銷的食鹽量沒有增加,但從整個行業來看,由海漢生產並外銷的食鹽數量其實仍是在逐年遞增。不過這種變化也只有行業內的人清楚,外界很難收集到相關的具體信息。

  此外還有一個就算是羅升東都不太清楚的用途,那就是工業用鹽。工業鹽是化工業的基本原料之一,很多化工產品都需要用鹽作為原料來生產。而海水中因為融入了多種元素,所以海鹽的工業價值要比湖鹽、井鹽更高。鶯歌海鹽場作為海漢主要的海鹽生產地之一,其產出有相當一部分都被送去了田獨工業區,在那裡的化工廠經過加工之後變成各種工業原料和工業製品。

  羅升東雖然知道這些鹽的去處,但具體是如何處理的,他卻並不明白。不過他接受過保密培訓,知道在外人面前哪些該說哪些不該說,所以對於李溰的提問,他的回答就對這種特殊用途隻字不提了。

  在李溰這樣的外行人看來,鹽依然只有食用調味這個主要的用途,根本就想象不到海漢能利用鹽製造出多少超越時代的東西。如果僅僅只是為了吃,那海漢完全就沒有必要建造這麽多的鹽場,只要在大明原有的鹽場基礎上升級一下生產技術就能滿足國民對食鹽的需求了。海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發建設鹽場,興辦鹽業,一開始或許是的確存有利用私鹽買賣撈錢的目的,但遠期目標還是為了滿足工業,特別是化工業的生產發展需求。

  從碼頭到鶯歌海縣城的人口聚居區並不遠,果然正如李溰先前所聽說的那樣,鶯歌海這個地方雖然不大,但富庶程度卻是並不亞於三亞這樣的大城市。這裡的建築明顯都是近年新建,但幾乎沒有那種黃泥牆茅草頂的普通民居,城區所見的大部分民房都是製式統一的磚瓦房,其間也有獨門獨院,佔地面積不小的大戶宅院,怎麽看都不是一個小縣城應有的繁華程度。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