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1627崛起南海》1924.第1924章
  第1924章
  實際上車隊外圍的三十來名武裝騎手還只是本地的駐軍和羅升東的私人護衛,在車隊末尾的兩輛大篷車上還載著蓋良才的手下。這幾支隊伍加在一起,人數並不比昨晚在迎賓館內外布防值守的人少。單以行動參與者的數量而論,這安保檔次幾乎已經跟海漢高官出巡差不多了。

  鶯歌海這地方因為盛產食鹽,時常會有各國鹽商出入,為了保證這些富人在本地的人身安全,港口和縣城這些繁華區域都有比較嚴密的治安措施。過去也曾有人想嘗試用非常手段在這些富商身上搞點錢出來,不過羅升東本就是武人出身,自有做事狠辣的一面,這些想在地方上搞事的人對他而言就是絆腳石,被抓到的下場都比較慘,基本都在遊街示眾之後被送去了石碌礦場當苦力,有生之年恐怕都很難再走出那個地方了。

  為前來考察的外國政要提供安保,對羅升東而言其實也不是第一次了,而在此之前也從未出過什麽紕漏,所以他對於自己部署的措施還是很有信心的。對於蓋良才的指揮,他也不覺得這有什麽問題,自己只是個地方官,在這兩天好好配合對方就是了。

  至於停在乾道旁的兩輛馬車,根本就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鶯歌海本地的七家車馬行幾乎都是用的這種由交通部設計,近年在各地大批建造的製式馬車,每天至少有超過一百輛這樣的馬車在這條主乾道上來回穿梭。而為了便於鹽商們開展貿易活動,鹽場其實是一個比較開放的區域,並沒有像三亞的田獨工業區那樣設立專門的關卡。即便是外國商人,也同樣可以出入這一區域,而最方便的交通工具便是馬車了。

  當然了,那些產品比較特殊的區域,比如說生產過程需要多次提煉加工,市價頗高的精鹽,其生產場所還是會為了技術上的保密需要而謝絕閑人進入。

  停在路邊的兩輛馬車也一點沒有動靜,直到這一大串的官方車隊駛過,快要消失在視野盡頭的時候,薛船主才在車裡下達了命令:“跟在後面,別太近,保持距離!”

  他腰間插著一支一尺來長的短銃,這支火銃據說是西班牙造,三丈之內可射穿鐵甲,威力著實不小。不過稍微有點麻煩的就是這玩意兒準頭有限,動手時需要離目標極近,超過五丈的距離基本就只能隨緣命中了。

  而除了這支火銃之外,同行其他人的武器就只有各式各樣的冷兵器了,而且還都是短小精乾型,沒有那種不便攜帶的長柄武器或者重武器。說實話薛船主心裡對此次的任務也沒什麽底,剛才從車篷縫隙中看到車隊那些護衛全都是背著步槍,這要是乾起來,自己這幫人甚至都接不了對面一輪齊射就得全折了。

  正因為意識到了實力上的巨大差距,他根本不敢在這個時候下達激進的命令,如果行跡暴露,他可不敢指望自己帶的這幫人能從幾十名騎兵的眼皮子底下逃掉。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裡的主乾道就這麽一條,來往的車馬都是走這條路,他們這兩輛車遠遠地吊在後面,倒也不會顯得突兀,而且這裡地勢平坦,所見之處幾乎都是大大小小的鹽田,沒有什麽遮擋視野的障礙,因此也不容易跟丟目標。

  離開縣城大概走了三四裡地,官方車隊便拐進了一條通往海灣一處村落的支路。而路口還留下了幾名騎手,應該是為了守著這路口不讓其他車馬進入,以免堵住這條稍微狹窄一些的支路。

  “繼續往前,別停下!”

  薛船主對於如何盯梢跟蹤顯得頗有經驗,發現前方動向之後便立刻下達了新的指令。如果這個時候停下來,那很容易引起前方護衛的警覺,而主動超過對方所在的位置,其實就是進入到了對方戒備的心理盲區,更容易隱藏自己的意圖。

  兩輛馬車在過了那條支路之後又往前繼續走了將近一裡地,才重新靠邊停下。薛船主摸摸索索地掏出了一支單筒望遠鏡,從車篷縫隙中觀望遠處官方車隊的動向。

  其實到目前為止,他都仍然無法確定那支車隊的主角到底是不是昨天抵達這裡的朝鮮人,完全是根據這種護衛等級作出的推斷。畢竟除了朝鮮人之外,聽說還有一批海漢官員隨行陪同,本地出動大批武裝人員進行護衛也是很合理的安排。但這樣一來,這麽嚴密的護衛程度,可就不是他們這幫人輕易能夠挑戰的對象了。

  這其實也是因為事情來得太倉促,根本就來不及做好周全的準備,剛有消息稱朝鮮世子準備離開三亞外出考察,接著便收到風聲隔天就從勝利港出發,這麽短的時間,薛船主背後的勢力要在三亞組織一批人手跟在後面,尋機對朝鮮人下手,其難度也可想而知。

  雖然臨時弄了一條船,組織了一幫亡命之徒,但就連帶頭的薛船主對這次的任務也毫無把握,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該在何時何地動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他們從勝利港出來的時候還勉強能跟住朝鮮人所在的船隊,但快到崖城的時候前面的船隊突然提高了航速,他們這艘船就被拉下了。緊趕慢趕,才總算在日暮時分趕到了鶯歌海。其實但是他們也不知道朝鮮人所在的船隊是否會在這裡停靠,直到在港口看到了那兩艘船才安下心來,只是這一行人對鶯歌海人生地不熟,倉促間根本就找不到目標的落腳地,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守株待兔的辦法來等目標出現。

  好在這鶯歌海地方雖大但地理環境簡單,只要守著出縣城的主乾道,也就基本上不會放跑目標了。但當下的問題在於海漢采取的安保措施極為森嚴,薛船主當下找不到絲毫動手的機會。他明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要冒然出擊,那其實與送死無異,根本就不可能得手。只能先耐心等待,看事情發展是否會有轉機出現。

  而此時李溰一行人卻絲毫沒有察覺到有危機潛伏在附近,正在羅升東的帶領之下參觀本地的一處模范鹽場。

  “這裡是鶯歌海開發最早的鹽場之一,也是本地最早實現機械化提灌的鹽場!”羅升東很自豪地向李溰介紹本地在鹽場建設方面的成就:“世子請看,我們這處鹽場是用這種蒸汽機驅動的提灌裝置來將海水灌入鹽池當中,效率要遠遠超過以前使用人工。來人,給世子演示一下!”

  蒸汽機這玩意兒,李溰現在已經不陌生了,在去過三亞市立圖書館惡補一番之後,他甚至大致了解了這種奇特機械裝置的運行原理。但對於這東西能夠將煤炭燃燒的熱能轉化成似乎無窮無盡的動能,依然還是覺得十分玄妙。而海漢人顯然是運用這種機械裝置的行家裡手,不管是帆船、火車,還是眼下用於提灌海水的裝置,都是使用了蒸汽機來作為動力源頭。

  看著海水通過提灌裝置被迅速灌入空鹽池中,毫無疑問這要比腳踩水車的傳統提灌方式高明多了,而且效率更是不可同日而語。這蒸汽機只要有煤和淡水,便似乎可以永無休止地運行下去,而人和牲畜卻沒有這麽持久的體力。

  但李溰同時也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海漢大量使用蒸汽機,其實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個國家勞動力嚴重不足的現狀,逼得他們只能使用這種看起來很複雜的機械裝置去取代人力和畜力。這東西效率雖高,但考慮到造價和使用期間的消耗,以及需要專人維護,其使用成本或許並不比人力和畜力便宜。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哪怕執委會一心想快速推行工業化,但蒸汽機的製造能力依然因為專業勞動力的不足而提升緩慢,由此所帶來的使用成本高昂的缺陷也暫時還無法得到克服。哪怕是號稱不愁錢的鹽場,像這種機械提灌裝置也並未大面積配置,原因一方面是成本問題,另一方面蒸汽機的產能也著實跟不上需求。

  執委會想要推廣蒸汽機在工業領域的使用,但同時又要盡可能地保證生產技術不外泄,以便能讓海漢在這個領域的技術優勢持續更長的時間。這樣一來,不管是蒸汽機的生產還是相關專業人員的培訓,都必須得控制在官方手中,其發展速度也必然受限。前兩年儋州的書院想自行在這個領域培養專業人才,瓊西書院的張金寶甚至已經收羅了一幫人在暗中進行研究,但最後還是被官方叫停,要求他們配合官方安排行事。

  所以海漢的蒸汽機制造和應用技術雖然在這個時代獨樹一幟,但實際上大面積推廣應用的速度並不是很理想。哪怕是經濟條件較好的鹽場,也還是只能將這種先進的裝置作為向參觀者炫耀的賣點之一,而不是真正普及的生產工具。

  當然了,這種事情也只有少數海漢高層才心中有數,實際上即便是像羅升東這樣的中層官員,也還是真心實意地為這些黑科技感到驕傲。畢竟這東西是海漢獨一份,其他國家哪怕是照著抄也別想抄出來。所以他在向李溰介紹的時候,那種自豪感倒不是裝出來的,而是真正發自內心。

  不過海漢式製鹽法的過程倒也不是把海水提灌上來往鹽池裡一灌然後等著曬乾那麽簡單,實際上首先要將海灣內的潮水納入儲潮庫的水池,因為從潮汐中所獲得的海水鹽濃度較高,更易於製鹽。

  鶯歌海鹽場會在海灣灘塗區選擇低窪地段建立儲潮庫,漲潮時打開閘門自然納入潮水,落潮時則關閉閘門。而蒸汽提灌裝置的作用,便是地形條件無法讓潮水自行湧入的地段將海水灌入儲潮庫,或是將儲潮庫中的海水提灌到鹽田當中。

  而這些鹽田的修建也並不簡單,需要先翻土、曬乾、浸泡鹵水、反覆壓實等工序,按不同功能又分為蒸發區、調節區和結晶區,最終的結晶池甚至還需要采用磚砌或者混凝土結構來防止滲漏。

  這個生產過程說來似乎簡單,但其實每一個生產環節都還有相應的技術標準,比如結晶析出濃度的標準化,便是海漢製鹽法的獨有設置。

  羅升東當私鹽販子那幾年,幾乎每個月都要在海漢設在勝利港附近的兩處鹽場進進出出數次,其實慢慢也就掌握了這些技術。而且後來他還跟著鹽業主管安西學了一段時間的理論知識,可以算是半個技術型官員了。所以在向眾人介紹海鹽生產流程的時候,真的可以做到如數家珍一般的流暢,各種細節都能娓娓道來,作出詳盡的講解。

  李溰多聽一陣之後也有點佩服羅升東了,很顯然這家夥可不是浪得虛名,能坐到這個位子上的確是有點真本事的,這些製鹽過程中的技術細節全都一清二楚,再加上他還做過好幾年的私鹽生意,想必在他手下做事的人也不敢玩什麽花樣來欺瞞他了,海漢挑了這麽一個人來打理治下最大的產鹽區,應該也是看中了羅升東在專業領域的能力。

  不過說實話羅升東所介紹的這些生產上的細節,李溰能聽懂的大約只有一一半,而能真正理解的,可能十句話裡有一兩句就不錯了。這讓他不禁想到了李希在此之前討論留學專業時曾經對他說過的話,有些東西不是海漢不願意教,也不是其他國家不想學,而是派來的留學人員根本就聽不懂課程,只能從最基礎的學科一點一點的學起。類似一些比較高深的學問,學習時間甚至需要以十年計,也沒什麽人願意花這麽長的時間在留學上,畢竟來留學的人都是為了早點學成本事回國做官,要在海漢當那麽久的學生,那不如乾脆入籍算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