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1627崛起南海》1916.第1916章 好學之人
  第1916章 好學之人
  張千智追隨何夕多年,自然清楚他哪些話是在玩笑,哪些話是認真的部署工作。其實即便何夕不主動提及此事,張千智也會在行程中留意觀察朝鮮世子的言行舉止,這與任務無關,純粹是多年來養成的職業習慣而已。

  雖然對方的身份尊貴,但這對張千智而言倒是不會構成什麽壓力,特殊的工作性質讓他早早就成為了海漢國特權階層中的一員,已經見慣了各種權貴人物。如李溰這樣的外國政要,在他眼中也不過就是任務的目標人物而已。不過既然執委會對其重視有加,那張千智接下來自然也會多放些心思在李溰身上,研究一下這個人有什麽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不管是何夕還是張千智,內心都認為這次的差事再普通不過,畢竟朝鮮現在與海漢關系交好,在南海地區又沒什麽敵對國家,理論上這趟行程不會出現什麽問題,頂多也就是無法預測的天氣狀況可能會添點亂了。不過重要人物出行時都會保持近岸航線,就算天公不作美,船隊也會就近找地方停靠躲避風雨,不至於弄出大的麻煩。

  何夕把事情說完,便放了張千智下班,讓他早點回家收拾收拾。雖然張千智自認沒太多的行李要收,但他倒也不會拒絕提前下班的安排。不過他也沒打算閑著,從安全部出來便徑直去了市立圖書館,想去找找看跟香料作物有關的資料給自己補一下課。那起香料案雖然目前看起來沒什麽大的危害,但張千智還是想再了解一下專業領域的知識,或許能從中找到一些之前沒有被人注意到的線索。

  這些知識當然也可以去找一個懂行的人來谘詢,勝利港隨便一間香料鋪的掌櫃都有資格當他的老師,不過張千智還是認為自己親自研究過的東西會記得比較牢靠,而如果僅僅只是聽別人說過一遍,恐怕還沒等這趟環島行程回來就已經忘光光了。

  有時候事情就是這麽巧,張千智到了圖書館,便在接待處看到了朝鮮使者李希。在此之前他便因為公務與李希打過幾次交道,也算是認識,但張千智沒有急於上前打招呼,因為他注意到李希身邊還有一名膚色白皙的年輕男子,後面還跟著兩名隨從,其身份應該不問可知了。

  “想不到這麽快就見到正主了。”

  張千智在此之前還沒有與剛到三亞沒幾天的李溰照過面,但他還是在第一時間便推斷出了眼前所看到陌生面孔便是李溰。

  至於李溰為什麽會出現在這個地方,張千智倒是毫不奇怪,一般到三亞來留學的外國人員,在知道圖書館這個地方之後都會很好奇地過來看一看,其中也不乏求知欲比較強的人從此便將圖書館當做了半個家,每天都來這邊報到。李希作為朝鮮使者到海漢已經有一年的時間,自然知道圖書館這地方的意義所在,把李溰帶到這邊來逛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李希倒是先注意到了張千智的到來,主動開口打招呼,並向他引見了李溰。聽說來者是安全部的官員,李溰也是不敢怠慢,他已經在此之前聽李希介紹過這個特殊衙門的情況,知道其職能與大明的錦衣衛相仿,只不過一個是效忠皇帝,另一個則是效忠執委會。

  “能夠在這裡見到閣下真是太好了,這樣明天我們會面的時候就不會太生分了。”張千智面帶微笑地與李溰寒暄道。

  “原來張大人明天也要隨我們一同出發嗎?這倒是很巧啊!”李溰一邊回應一邊看了一眼李希,心說今天看到的海漢隨行官員名單上似乎並無張千智這個名字。

  李希也不知道這是怎麽回事,但既然張千智是海漢安全部的官員,那就一切皆有可能了。他聽說這個機構的權限極大,而且在他過往幾次離開三亞的出行活動中,也都有安全部的人員隨行,想必這也是海漢的慣例做法了。之前送來的名單上沒有安全部的官員名字,或許只是海漢這邊還沒有確定人選而已。

  李希的猜測的確與事實相差無幾,張千智聽李溰這麽一說,便知道外交部通知朝鮮人的名單上可能沒來得及把自己列進去,否則對方不會如此失禮地表示並不知曉此事,當下便主動解釋道:“我也是今天中午才臨時接到這個差事,但沒想到這麽快就與世子碰面了!”

  雙方寒暄了幾句,張千智便主動告辭,畢竟圖書館並不是一個適合社交的場所,在這裡聊天很容易就會引來旁人側目,而張千智本身並不是一個喜歡拋頭露面的人。李希還想約他一起共進晚餐,張千智也婉拒了,他的工作性質不太適合跟外國政要建立私交,這種社交活動一般都是能推則推。

  張千智借了兩本與香料和地理有關的書籍,便離開圖書館回家了。對他而言陪朝鮮世子參觀考察這個差事,還是沒有手頭的案子來得要緊。而且如果當下就表現出對其感興趣,那想要在這趟行程中觀察到一個真實的李溰可能就沒那麽容易了。

  李溰和李希倒是繼續留在了圖書館,他們來這裡的原因是李溰在讀《崛起南海》的過程中產生了一些疑問,而李希對此也難以給出明確的答案,不過李希知道海漢圖書館可能會有李溰想知道的答案,所以便帶著他來了。

  朝鮮國當然也有類似的藏書機構,景福宮裡便有一個王室藏書閣,收藏了歷朝歷代的各種書籍兩千余冊——當然這些書基本上都是來自中國。不過與這個三亞市立圖書館的藏書規模一比,那就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了。而且這裡的藏書有相當一部分是海漢國獨有,可不是隨處能買到的大路貨。

  “看來的確如你所說,這些海漢人並不是什麽草莽出身的武夫,而是有深厚學識的大師啊!”

  站在巨大的書架面前,看著架子上滿滿當當的各種書籍,李溰不由得發出了感慨。就他眼前所見的藏書,只怕就已經在萬本以上,而這還僅僅只是開放給公眾閱覽的區域,真正那些比較貴重,需要通過藏書目錄查閱書名之後辦理借閱手續的書籍,都收藏在圖書館更深處的地方。

  李希應道:“海漢國的各種學問知識,據說都能在這圖書館中找到,但有本事自學成才的人,迄今卻尚未出現過。即便如此,每日也還是有許多人來這裡借閱書籍,希望能從中學得一些特殊的本事。”

  李溰道:“那你初到三亞的時候,應該也常來這裡打發時間吧?”

  李希點頭承認了對方的推測:“當時使館還在修建當中,處理公務不便,我有時間便會來這裡看看書。但這裡有很多書都需要一定權限才能借閱,所以我也只能在這邊的公眾區閱覽這些相對比較粗淺的讀物。”

  李希這麽說其實也是在給自己臉上貼金,需要較高借閱權限的書籍,一般內容都有比較強的專業性,多是歸化籍的官員或者技師前來借閱,而像他這種外國人就算能拿到手,也未必能讀懂書中的內容。

  這就如同李溰當初去參觀威嚴級戰艦上的蒸汽動力系統一樣,就算把真家夥擺在面前任由參觀,看完之後對其運行原理還是茫然無知。當然了,李溰今後就能以此經歷向不知情者吹噓自己洞悉海漢戰艦的內部構造和核心機密,反正這種事也很難驗證真假。

  李溰也不會質疑李希所說的話,因為李希對海漢的了解遠遠勝過自己,對這個圖書館也頗為熟悉的樣子,聽他安排就對了。

  李溰來圖書館的原因,是想查閱一下有關南海地區的地理人文和國際形勢。他最近閱讀《崛起南海》,也注意到海漢的許多軍事行動都是在南海地區展開,雖說這一區域距離朝鮮國相當遙遠,但也保不齊過幾年之後朝鮮國也會參與到這裡的國際交往當中。畢竟今年出兵到朝鮮參戰的聯軍當中,安南和葡萄牙兩國的部隊實際上便是來自於南海地區,他們都能做到跨地區作戰,那今後朝鮮說不得也會派出部隊參與南海地區的戰事。

  出於這種大膽的想法,李溰認為很有必要提前了解一下南海這邊的狀況。三亞本地有南海各國派駐的使節,先對國際關系作基本的了解,自己在海漢留學期間才能明確該與哪些國家保持友好的外交關系。

  李希對於李溰的想法也非常讚成,海漢在南海地區所建立的軍事和貿易兩套體系是他在了解之後非常羨慕的目標,朝鮮雖然不是這個區域的國家,但如果能夠在外交層面融入這兩套體系也將獲益頗豐。如果李溰願意以朝鮮世子的身份出面組織外交工作,那顯然效果會更好一些,也更容易得到海漢和區域國家的認可。

  一番挑選之後,李希在公眾閱覽區中還是為李溰找到了兩本比較適合解決他問題的讀物。一本是儋州文史研究社在去年出版的《南海史考》,這本書不但記錄了南海地區的歷史沿革和各國間的恩怨情仇,同時書中各個章節還附有比較詳細的地理插圖,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書中的記述。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的主編嚴明君,便是降了海漢的前大明官員,如今也是著書立說,不遺余力地為海漢在南海的各種行動找到歷史考據。凡是與漢人相關的記載,都可以拉來為海漢的動作做注腳,儼然是將海漢視作了漢人政權的正統。而海漢官方對此也非常欣賞,特地將這本書收入三亞市立圖書館,並作為公眾閱覽讀物向所有人開放。這對於海漢國的文人來說,也算得上是一份特殊的榮譽了。

  另一本書的書名是《南海戰事歷》,同樣也是由民間文人編撰,內容比前一本更加簡單,就是海漢歷年來在南海展開的各項大大小小的戰事。從最初的安南內戰到今年年初的馬尼拉戰役,俱都收錄在書中,而戰爭過程則是以官方公開的資料和官媒上的有關報道為準。

  不過這本書所收錄的戰事其實並不完全,頂多是“海漢官方認可其存在”的戰事,而有一些戰事雖然在事過數年之後逐漸顯露真相,但海漢官方出於某些原因並不會承認其發生過,或是對公眾繼續隱瞞了其中的某些環節。

  比如1630年海漢自編自導自演的瓊北剿殺海盜行動,雖然事後大明慢慢也知道了整件事就是海漢為了吞並海南島而制定的一個陰謀,但海漢不會主動承認,大明也始終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指證海漢。還有1631年的安不納島爭奪戰,一開始是海漢主動出兵突襲,消滅了島上的荷蘭武裝,而荷蘭再度出兵想奪回這個島的時候,海漢卻聲稱先前是海盜佔領了這個島,自己只是出兵趕跑了海盜,並且用武力再次驅逐了荷蘭艦隊,將島嶼納入自己治下。對於出兵突襲安不納島這件事,海漢至今也沒有承認,搞得荷蘭人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這其實很好地契合了“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這個概念,作為戰爭的勝利者,海漢自然會設法在戰後的各種文字記錄中美化自己的行為。不僅僅是官方機構如此加工,民間的書籍也同樣如此要求。而這些記述在李溰這樣的局外人看來,基本上不存在任何的破綻,完全是當作了史實去進行了解。

  不過這類書籍中的內容涉及到的國家甚多,李溰一時半會也很難完全消化下去,好在李希對此還頗有經驗,讓人準備好了筆墨紙硯,李溰可以隨時在紙上謄抄記錄下自己覺得有價值的信息。

  一個時辰之後,李溰抬起頭揉了揉有些發酸的眼睛,對李希道:“如果敵酋皇太極早些時候能看到這兩本書,或許就會打消跟海漢作對的念頭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