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濟州島到威海衛的海上距離有五百海裡左右。從威海衛到金州衛的海上距離不超過一百四十海裡。
複興軍第一艦隊的艦船都是蒸汽和風帆混合動力的飛剪船(最高航速二十節),在每小時十五節的平均航速的情況下,複興軍的艦船從濟州島到威海衛只需三十三四個小時。而從威海衛到金州衛,則需要最多不超過十個小時。
這樣的速度聽起來好像沒有什麽大不了的。畢竟在現代社會裡,坐飛機的話,三地耗時(濟州島—威海—大連)加在一起也不會花超過三個小時的時間。但是在明朝末年這個時空裡,這樣的速度不僅驚世駭俗,而且可以影響到很多事情。
複興黨的第二階段的目的,是要在遼東半島南端,後世的大連地區建立起一個軍事基地,以及一個可以支撐針對後金女真政權軍事行動的根據地。
根據地的建設,第一需要人力資源,第二需要物資資源。人力資源在這個時代的渤海灣沿岸,特別是山東地區是非常的充分的。與此同時,遼東地區本身就有很多漢族人口,可以作為複興軍解放的對象。所以說,在人力資源上,複興黨方面倒是並不缺乏。
關鍵問題在物資上。
王書輝自己有金手指任意門,可是他也不可能明目張膽的在沒有任何基礎的情況下就使用任意門大批量的從現代拉出糧食和物資來。不管怎麽說,在前期階段,複興黨都必須在大連地區建立起基礎的農業、工業。在這之後,王書輝才可以通過時空門大規模的運送物資。
在明朝末年這個時代裡,因為小冰河氣候的影響,渤海灣的冰凍期比現代的時間要長的多。一般來說,只有每年的五月到九月之間這四個月左右的時間,金州衛和威海衛的港口才可以停泊和使用。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保證複興黨在遼南地區的根據地的安全和穩定,就必須讓這些根據地有自給自足的能力。
這就意味著,只要複興黨登陸遼南,那麽在第一年裡,複興黨就必須把遼南根據地的工農業基礎建立起來。
按照複興黨中央軍委總參謀部的預計,想要保證複興黨的遼南根據地,在總兵力十萬人以上的後金女真政權的軍事進攻下安然無恙的話,那麽複興黨就必須在遼南根據地布置二十個營,一萬人以上的部隊,以及可以維持五到十萬人八個月左右時間的物資補給。這些補給裡當然也必須包括一萬人部隊的軍事物資。
而複興黨一旦登陸遼南,那就意味著複興黨必須面對後金女真的軍事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在通過長江出海口到濟州島,再從濟州島到威海衛的這條航線,複興黨就必須具有能夠保證五萬人一年左右的軍事和生活物資的運載能力。
目前的問題是,複興黨的海軍艦隊也好,複興黨的遠洋船隊也好,都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所以,複興黨中央不得不采取螞蟻搬家的形式,把相應的部隊和物資,先運往濟州島和威海衛囤積。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終結者計劃正式開始的時候,複興黨能夠把一萬人左右的武裝部隊和大量的設備物資,在五到九月份,連續不斷的運送到已經被後金女真佔領的金州衛去。
在遠離複興黨勢力范圍的外部地區建立軍事基地,這並不是個容易的事情。即使濟州島的朝鮮官府對複興黨大力配合,可是因為濟州島貧乏的資源,想要建立起一個能夠容納兩萬人左右的大型軍事基地也是相當困難的事情。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裡,朝鮮統治下的濟州島可不是後世的旅遊觀光勝地。就是加上上萬人左右的朝鮮流放犯,濟州島目前的總人口才不到三萬人。就這三萬人的生活物資,濟州島方面都不能實現自給自足。濟州島官府每年還要從朝鮮本土運送糧食來保障這三萬人的食物需求。
金德順對複興軍方面非常客氣,複興軍對金德順可一點都不客氣。複興軍以每年一千兩白銀的價格,將整個濟州島最肥沃的濟州城周邊的三分之一的土地都劃進了租界。
實際上這些土地只能說地勢比較平整,說它們肥沃,那是完全說不上的。隨艦隊而來的複興黨政務院規劃局和農業局的技術人員在考察了這些土地之後一致認為,沒有足夠的化肥,在這樣的土地上種植什麽農作物都是無法保證產出的。在濟州島上建設一座小型的化肥廠以保證濟州島軍事基地的糧食生產勢在必行。
艦隊運載的物資有限。五艘集裝箱船廢了很大的力氣使用人力的方式(複興黨治下的港口設施早就全面蒸汽化了)將物資卸載下來之後,五艘集裝箱運輸船就和五艘運兵船一起立即返航,準備繼續運輸後面的人員和物資。
不要看那一艘巡洋艦和五艘戰運兩用炮艦沒有和他們一起回航。實際上並不需要擔心這十艘兩千噸級的運輸船的安全問題。要知道,雖然是運輸船,這些船上也都安裝了一門一百毫米口徑的克虜伯艦炮和兩門七十五毫米口徑的海陸兩用克虜伯炮。而且每艘船上也都有前二後一的三架加特林機槍。
雖然每艘船上的機槍都被留在了濟州島基地。但是憑借著先進的艦炮和兩用炮和一百五十名全副武裝的複興黨海軍官兵,在這個時代裡,也是完全不需要擔心安全問題的。
艦隊和基地,也就是說第一艦隊的海軍和陸戰隊和隨船而來的生產建設兵部隊是兩個互不同屬的單位。
第一艦隊執行的是軍事任務,生產建設兵部隊執行的是建設任務。因為生產建設兵團也是接受了全面軍事訓練的二線部隊,所以基地的安全也不需要由艦隊方面負責。
複興黨講究是雷厲風行。第一艦隊上層有沒有矛盾可和基地方面沒有什麽關系。在生產建設兵部隊全部上岸之後,和艦隊方面互不統屬的基地指揮部立即就開始了基地建設的工作。
因為隨船而來的物資比較緊缺,所以在防禦體系的建設上,基地指揮部使用了鐵絲網和石頭牆混合的建設方式。
鐵絲網數量不足,那基地方面只能就地取材,用濟州島上唯一豐富的資源火山石來和少量的水泥來修建石牆。
兩千人想要修建兩萬人使用的生活和生產設施,肯定是力不從心的。在這種情況下,雇傭濟州島本地的勞動力就成了一種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