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明朝末年這個歷史時空,甚至可以說,相對於從明朝末年到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來說,即使是在現代人的眼中,王書輝對中國進行社會改造的態度也是相當粗暴的。
王書輝非常直白的,反覆的,對複興會的那些能夠理解和不能夠理解他的意思的黨員們說過:“複興會作為代表著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組織,對於中國社會的改造必須做兩個方面的工作:一個是不遺余力的推動中國社會的工業化發展,建立一個工業化的中國。另一個就是在中國的土地上全面的消滅小農經濟,徹底的把中國從農業社會的落後泥潭中拖出來。”
事實上,從複興會成立到現在的五年中,王書輝領導的複興會一直在實踐貫徹著他的這個理念。出於這種理念,複興會在這五年中的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不斷的消滅著複興會勢力范圍內的小農經濟。
在複興會土地擴張的過程中,大約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土地,是複興會通過“土地換資金”,“土地換技術”,“土地換設備”的手段,使得地主們“自願”的將手中的土地置換給複興會的。
在這些土地上,複興會直接就會統合、訓練當地原來的農民,將其轉化為生產建設兵,並把他們和複興會從各地吸納並訓練後的生產建設兵相結合,就地建立近現代化的國營農場。
在先進的體系、強大的力量和王書輝這種可以穿越時空為本時空提供各種資源哆啦A夢的幫助下,國營農場的建設、經營、管理除了在複興會實踐的初期階段出現了大量的麻煩之外,在複興會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之後,這項工作已經開始變得非常的專業和迅速了。
大量的國營農場的建立,不僅改變了農民的身份,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原本分散居住在廣大地區的農民在成為複興會農場的農業工人後,開始集中居住和生活。從社會改造的角度來說,複興會推廣專業化、專門化和現代化的農業的過程,在客觀上也同時的推動著整個複興會勢力范圍內的城鎮化進程。
農業工人們生活著的農場,正在快速的轉化成為新的城鎮。這些土地上的農民們在變成了農業工人之後,他們的生活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量的農田水利建設,大量的施工機械和農業機械的使用,化肥的使用,科學種植的要求,使得農場中的農業工作開始對這些傳統的農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操作施工和農業機械,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使用化肥,科學種植,這些工作那些沒有接受過複興會的生產建設兵訓練的普通大明農民,根本就承擔不了。
在這些農場中,食堂、幼兒園、小學、供銷社、儲蓄所、衛生所、派出所等涉及醫療衛生,教育,行政管理,金融、軍事防禦,社會秩序等各方各面的機構被複興會派駐農場的農場黨委會和農場分部全面的建立和管理了起來。複興會五年來培養的五千多名具有小學和初中文化水平的幹部,充實了這些機構。
複興會勢力范圍內的行政中心,從原本的那些有著縣衙的傳統縣城,變成了如今的各個農場。複興會在整個長江以北的湖廣行省的西部,已經徹底的架空了大明王朝的統治。
從某種意義上說,複興會在消滅小農經濟,改造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複興會在不斷的把農民轉化為農業工人的過程中,他們使用的辦法和手段確實比地主豪紳們的土地兼並的手段更溫和,他們的立場也確實是站在廣大農民的利益上的。
可是,對於那些通過複興會土地改革之後重新掌握了土地的農民們來說,複興會轉化他們的手段實際上更加的令他們無法拒絕。
複興會對於那些拒絕通過土地置換手段轉化為工業資本家的地主們,采用的是土地改革的手段。
土地改革的本質實際上並不是複興會宣傳的口號上說的那樣是一個“打土豪、分田地”的過程。“打土豪、分田地”的根本目的,其實並不是為了把這些土地分給農民。複興會其實是在通過“打土豪、分田地”的辦法,剝奪地主們對於土地的所有權。
地主們的土地雖然在後面被複興會分給了農民耕種,但是,農民們本身對於土地並沒有所有權。他們對複興會分給他們的土地,隻擁有使用權經營權。
土地國有是複興會核心的政治理念之一。被複興會分配了土地的農民,他們的什麽實際上並沒有從貧雇農變成自耕農。從嚴格的經濟學角度來看的話,沒有土地所有權,每年要向複興會繳納三層地租的農民們,他們仍舊是沒有生產資料的被雇傭的農民。
但是從現實意義上說,因為複興會幫助他們承擔了大明朝的皇糧國稅,並且進行了大量的農田水利建設,農民的生活確實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顧君恩就曾經一針見血的表達過他對土地改革的看法。他當時對牛金星說道:“小民百姓確實在土改中受益了。不過在我看來,這些百姓仍舊不過是給人扛活。只不過過去他們給小鄉紳們扛活,如今他們給複興會扛活而已。說到底,他們不過是運氣好,遇到了心善的主家。其實他們也不過是換了個扛活的對象罷了。”
實際上,我們還真的不能說顧君恩說的是假話。對於複興會來說,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實現土地這種生產資料的所有權轉化,也就是說,把土地從地主的手中轉化到了複興會的手中。
複興會掌握土地和地主們掌握土地的形似而神不似。無論是地主還是複興會,都是對土地這個生產資料進行經營以謀取利益。複興會和地主最大的不同在於,複興會通過經營土地獲取的利益,除了大部分投入到工業化建設的過程中,還會把相當一部分的收益作為福利返還給農民。
當然了,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複興會和在複興會土地上進行耕種的農民之間的關系是非常的不平等的。畢竟,複興會僅僅通過付出土地的使用權,就徹底的控制了所有的複興會土地上的農民。
複興會剝奪了這些農民對自己子女的撫養權,使得他們必須把自己的子女交給複興會進行教育。
複興會剝奪了農民對糧食的買賣權,他們只能把糧食賣給複興會(複興會的糧食收購價高於市場價格)。
複興會控制了農民的經濟收入,使得農民們必須把存款存入複興會銀行(複興會給利息啊)。
複興會控制了農民們的消費自由,使得農民們只能購買複興會的產品(這也是隱性的手段,全世界范圍內只有複興會能夠大量生產工業產品)。
更重要的是,複興會對於這些進行家庭經營的小農戶們,也是在不斷的進行隱形的消滅的。
土地使用權和戶籍的結合,使得農民家庭中每出現一個非農業人口,該農民家庭所耕種的土地就要相應的減少。
隨著越來越多的基地村農民子弟上學、參軍、進工廠、進農場(複興會在這方面制定了傾斜性的政策),一旦那些已經四五十歲的農民們過世之後,那麽複興會勢力范圍內本身就處於少數狀態的基地村,就會逐漸的被複興會改造成國有農場。
畢竟,王書輝的理想是把中國社會徹底的改造成工業城市和工業化農場的二元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