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突然宣布投降,即在情理之中,也在很多人的預料之外。
雖然英國投降的直接原因是中國海軍的遠征艦隊進入大西洋,使英國徹底喪失了奪回製海權的希望。對於一個島國來說,沒有製海權就等於沒有了一切,因此英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甚至難以堅持下去。但是主要的原因,與中國海軍的遠征艦隊沒有絲毫關系。別忘了,在中國海軍決定派出遠征艦隊之前,德意聯合艦隊就已經奪得了北海的製海權。
導致英國投降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一是長期的海上封鎖,即以潛艇為主的破交作戰,讓英國始終無法獲得足夠的資源,使得英國的國民經濟遭受了嚴重打擊。從一九四三年開始,英國獲得的物資甚至無法保證讓國民過上溫飽生活。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到一九四四年底,英國已經把標準配給額降低到了維持生活最低標準線的百分之六十,即一個成年人一個月只能獲得三十六磅麵粉,而按照熱量消耗,一個成年人一個月至少需要六十磅麵粉。除了食物緊缺之外,藥品、被服、燃料等生活必須資源都極為緊缺。在一九四四年的冬季,英國人至少砍伐掉了一百萬公頃森林,以獲取取暖的木材。
二是高強度的戰略轟炸。對英國本土的戰略轟炸一直持續到英國投降。在英國宣布投降之後,還轟炸了好幾座城市。這也是世界上為期時間最長的戰略轟炸行動,從一九四零年底持續到一九四五年初。整個戰略轟炸分成了三個階段,即一九四零年底到一九四二年底的第一階段,一九四二年底到一九四三年底的第二階段,以及一九四三年底到一九四五年初的第三階段。
這三個階段的轟炸行動有很明顯的區別。
在第一階段戰略轟炸中,擔當主力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空軍,所用的轟炸機以雙發中型轟炸機為主,重點轟炸了英國南部與東部地區的主要工業城市。嚴格說來,第一階段的轟炸行動並沒有取得顯著效果,主要是中型轟炸機的載彈量與航程都非常有限,且機群的規模也不是很大。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德軍嚴重缺乏航程足夠遠的戰鬥機,往往無法為轟炸機群提供全程伴隨護航。在這一階段中,德軍的轟炸僅使英國的工業產值降低了百分之十,而且對城鎮造成的破壞也不是很大。
第二階段戰略轟炸,主力依然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空軍,只是主要作戰力量是四發重型轟炸機,打擊范圍也擴大到了英國全境。也正是從此開始,戰略轟炸的威力逐漸顯現出來。主要就是,重型轟炸機不但有更大的載彈量、還有更遠的航程、以及更強的自衛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一九四二年底,德意志第二帝國空軍開始裝備航程超過兩千公裡的戰鬥機,因此開始為轟炸機群提供全程護航,大幅度降低了轟炸機的損失率,而且也提高了戰略轟炸的成功率。在這一階段中,德軍的戰略轟炸導致英國工業減產百分之四十以上,而且針對英國北部礦區的轟炸行動,直接導致英國的鋼鐵與煤炭產量減少百分之六十,使英國遭遇了嚴重的資源危機。
真正打垮英國的是第三階段戰略轟炸。
從一九四三年底開始,中國空軍加入進來,對英戰略轟炸強度驟然增強。到了一九四四年中期,中國空軍甚至成為了轟炸英國本土的主力。主要就是,中國空軍承擔的是作戰風險更大的晝間轟炸行動。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中國空軍派駐歐洲的三千多架轟炸機的投彈量佔到了總量的百分之六十五,轟炸目標佔到了百分之六十。更重要的是,中國空軍承擔的都是最艱巨的任務,比如轟炸倫敦市區。
可以說,正是最後半年的高強度轟炸,打垮了英國人的抵抗意志。
到一九四四年底,英國的工業產值降到了戰前的兩成以下,重要的工業原料生產幾乎全部停產。所有人口超過二十萬的城市都遭到了轟炸,人口最多的十座大城市的市區毀壞面積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倫敦市區就被炸毀了百分之七十。嚴重的損毀,除了導致數百萬人傷亡之外,還造成了兩千多萬人無家可歸。在一九四四年的冬季中,就有大約五百萬倫敦市民不得不住在郊外的帳篷裡面。
在國家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英國皇家空軍的戰鬥力也嚴重下滑。
美國在參戰之前,就開始為英國提供戰鬥機,不過大多數戰鬥機的性能都不夠出色。在一九四三年之前,英國皇家空軍的主力戰鬥機都是自產的,主要是“噴火”式,以及其重大改進型。到了一九四三年,因為工業損失慘重,英國的戰鬥機生產企業也受到影響,根本無法保證按時完成軍隊下達的訂單。結果就是,由美國提供的戰鬥機逐漸成為了英國皇家空軍的主力。到一九四四年下半年,英國皇家空軍中的“噴火”式戰鬥機不足四百架,其余的全是來自美國的戰鬥機,包括p-51d、f-6f與f-4u等,總量在一千架以上。只是,這些戰鬥機並非全部都具備作戰能力。受海上封鎖影響,英國皇家空軍很難獲得用於維修受損戰鬥機的零備件,導致戰鬥機的完好率一直在百分之五十以下。也就是說,到一九四四年下半的時候,英國皇家空軍可用的戰鬥機還不到七百架。即便按照最低標準計算,守衛英國領空也需要一千五百架戰鬥機。
除了缺少戰鬥機,英國皇家空軍還嚴重欠缺優秀飛行員。
在這場大戰中,英國皇家空軍總共損失了近四萬名官兵,飛行員在一萬四千人左右。在陣亡、失蹤與被俘的飛行員中,有大約六千名是戰鬥機飛行員,而且大部分都是本土防空部隊的飛行員。
到一九四四年底的時候,英國皇家空軍的飛行員總數已經降到了一萬人以內,而且其中近九千名飛行員的服役時間還不到一年,飛行時間超過一千小時的不到兩百名,執行作戰任務超過一百次的不到一百名。
這是個什麽概念?
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空軍,飛行員總數超過了五萬,而且百分之四十的服役時間在一年以上,飛行時間超過一千小時的多達六千人,而執行作戰任務超過一百次的也有四千多人,其其中有百分之四十是戰鬥機飛行員。
也就是說,德意志空軍能夠為一線部隊提供足夠多的優秀飛行員。
在中國空軍中,這個比例更高。
可以說,在一九四四年底,英國皇家空軍擁有的戰鬥機在性能上並不落後,甚至比對手還要稍微好一些,特別是p-51d與p-51e,其性能超過了德軍的所有戰鬥機。導致英國皇家空軍戰鬥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優秀飛行員。
當然,除了缺乏飛行員,英國皇家空軍也缺少優秀的地勤人員。
總而言之,打到一九四四年底的時候,英國皇家空軍就幾乎沒有戰鬥力了。
比如,在一九四四年初的時候,英國皇家空軍能夠一次出動上百架戰鬥機,前去攔截規模在兩百架左右的轟炸機群,平均每次攔截能夠擊落二十多架轟炸機。到了一九四四年底的時候,英國皇家空軍每次出動的戰鬥機不會超過五十架,而平均每次攔截擊落的轟炸機數量降到了十架以內。更要命的是,英國皇家空軍在防空作戰中的交換比,由年初時的一點五升高到了三以上。也就是說,到一九四四年底的時候,每擊落一架轟炸機,英國皇家空軍就要損失三架戰鬥機。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驚人,而且不可持續的交換比。
要知道,德意志第二帝國空軍在執行本土防空任務的時候,交換比一直在一以內,到一九四四年的時候還降到了零點五左右。
顯然,巨大的交換比,也正是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傷亡慘重的主要原因。
根據戰後公布的資料,在一九四四年服役的英國戰鬥機飛行員中,沒有一名在執行滿二十次任務之前沒有被擊落過。
皇家空軍被打垮,直接導致英國本土失去了最重要的保護傘。
到了一九四四年的最後兩個月,中德空軍的轟炸機群幾乎是如入無人之境。當時,中國空軍還專門調整了轟炸戰術,讓轟炸機群在白天超低空投彈。為了增強轟炸效果,甚至拆除了轟炸機上的大部分自衛武器,僅保留尾部與首部炮塔,從而使轟炸機能夠在最大載彈量的情況下轟炸英國全境。在此情況下,中國空軍在轟炸中的損失率不但沒有提高,反而比一九四四年初降低了不少。
戰後,很多人都認為,正是高強度戰略轟炸,徹底打垮了英國。
必須承認,戰略轟炸是打垮英國的根本力量。只是,真正促使英國投降的,還是第三個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