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陸戰隊在成功突破美軍的亞拉巴馬河防線之後,第五陸戰師開始向東推進。
這下,美軍更加迷惑了。
要知道,在第三陸戰師攻佔布魯頓之前,第五陸戰師的左翼防線完全暴露在外,極易遭到美軍攻擊。即便第五陸戰師的目標是攻佔奇普利,而不是去更遠處的塔拉哈西,也很容易被美軍擊潰。
從道理上講,中國海軍陸戰隊應該首先攻打布魯頓。
這次,美軍的判斷非常準確。
第五陸戰師在七月二十七日開始向東推進,而圍繞著布魯頓部署的美軍並沒動彈,僅僅兩天之後,第三陸戰師就開始攻打布魯頓。協同第三陸戰師作戰的,還有第三十一陸戰師與第三十二陸戰師,而負責佔領彭薩科拉、以及為第五陸戰師提供支援的換成了第五十一陸戰師與第五十二陸戰師。
顯然,中國海軍陸戰隊的真實目的是攻佔布魯頓,至少得首先佔領這座關鍵城鎮。
遭到三個陸戰師圍攻,美軍第四十一裝甲師的處境變得極為艱難。
雖然在過去的一個月裡,美軍第四十一裝甲師用盡各種辦法加強了防禦陣地,甚至在各個主要陣地之間修建了可以容坦克通過的地道,此外還用鋼筋混凝土構築了上百處永備性防禦工事。但是最關鍵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即第四十一裝甲師一直沒能突破第三陸戰師的包圍圈,也就沒能獲得作戰物資。
一個多月下來,第四十一裝甲師儲存的物資已經所剩無幾了。
相對而言,彈藥還比較充足,主要是第三陸戰師一直是圍而不打,因此第四十一裝甲師的彈藥消耗非常低。
只是,食物就沒有這麽富足了。
從七月十日開始,美軍的日常夥食供應就減少了三分之一,而配發給布魯頓居民的食物降低了一半。到七月二十日,美軍再次下調了食物配給額度,可是僅僅幾天之後,麵粉等主要原料依然用光了。從七月二十六日開始,美軍就不得依靠其他食物果腹。首先遭殃的是布魯頓的貓狗,雖然大部分美軍官兵都是天主教徒,有的還非常虔誠,但是饑餓很快就戰勝了宗教信仰。能抓到的動物被吃光之後,美軍開始挖掘野菜,甚至在夜間派遣小股部隊去偷襲中**隊的營地。
到七月二十九日的時候,美軍已經斷炊三天。
雖然在理論上,人不吃東西可以活半個月,但是對於軍人來說,真要三天不吃飯,肯定連槍都舉不起來。
中國海軍陸戰隊在這個時候發起攻擊,自然是勢如破竹。
更重要的是,這次投入進攻的是三個陸戰師,而且是以在後方休整了一個月的第三十一陸戰師與第三十二陸戰師為主。
美軍第四十一裝甲師做了最後的抵抗,但是毫無意義。
兩天之後,也就是八月一日,中國海軍陸戰隊攻佔了布魯頓,第四十一裝甲師的最後一批大約兩千名官兵向中**隊投降。這批軍人中,有八成是已經喪失了戰鬥力的傷員,其余的也主要是醫護人員。
攻下布魯頓,意味著以彭薩科拉為中心的佔領區得到了全面鞏固。
最重要的就是,布魯頓是彭薩科拉到莫比爾鐵路的中轉站,而控制鐵路,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陸戰隊在後勤保障上遇到的問題。
只是,這稍微晚了一點。
也就在陸戰隊攻佔布魯頓的這一天,彭薩科拉灣裡的最後一條臨時碼頭建成,深水航道也在次日開通。
這樣一來,中國海軍陸戰隊就獲得了兩座登陸場。
如果這兩座登陸場的所有碼頭都處於運作狀態,那麽一天就能卸下十四萬噸物資,足夠滿足三十個陸戰師的作戰需求。如果在前線作戰的只有半數部隊,那麽多余的物資還能支持十多個陸軍師。
更重要的是,登陸場的建成,為修複彭薩科拉港提供了很大幫助。
原因就是,修複港口基礎設施需要很多大型設備,而且這些設備都需要用大型運輸船隻直接運送到碼頭上,無法在錨泊狀態下由駁船卸下,更難以通過陸路轉運,因此就得送到離港口足夠近的地方。
如果彭薩科拉港恢復運作,那麽後勤保障上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要知道,彭薩科拉港在和平時期的最大吞吐能力達到了每年兩千萬噸,相當於每天六萬噸,而戰時的吞吐能力還能翻倍,也就是相當於每天十二萬噸。加上兩處登陸場,日物資吞吐量能達到二十六萬噸。
這是個什麽概念?
按照一個陸戰師一天作戰消耗五千噸、一個陸軍師一天作戰消耗四千噸為準,這些物資可以支持五十個陸戰師或者六十個陸軍師作戰,相當於一百萬地面部隊,而攻打美國東南部地區總共也就只需要一百五十萬地面部隊。
也就是說,依靠彭薩科拉港與附近的兩處登陸場,中**隊就能掃蕩亞拉巴馬州、佐治亞州與佛羅裡達州。也許,這還不足以攻打南卡羅來納州等地,但是足夠讓中**隊奪取更多的港口。
當然,由彭薩科拉灣登陸場提供的後勤保障,就足夠保證第五陸戰師發起進攻了。
也就是說,即便沒有奪取布魯頓,第五陸戰師的進攻行動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只是需要在側翼部署更多的兵力。顯然,這也不是太大的問題,即第五十一陸戰師與第五十二陸戰師隨時可以投入戰鬥。至於守衛彭薩科拉,顧祝同手裡有足夠多的兵力,可以派其他陸戰師前往。
當然,第三陸戰師奪取了布魯頓,有更重要的意義。
這就是,第三陸戰師可以從布魯頓出發往北推進,攻打蒙哥馬利市,也就是亞拉巴馬州的首府所在地,迫使蒙哥馬利南面的美軍向北收縮,從而無法對第五陸戰隊構成威脅,而且美軍只能調動佛羅裡達州的守軍來加強塔拉哈西的防禦部署,從而導致佛羅裡達州其他地方防禦空虛。
說白了,就是讓美軍放棄沿海地區,退縮到內陸去守衛更重要的城市。
要知道,蒙哥馬利的價值遠在附近其他城市之上,甚至比彭薩科拉還要重要。原因很簡單,蒙哥馬利不但是亞拉巴馬州首府,還是該州兩大交通樞紐中心之一,有四條乾線鐵路與四條州際公路。往北的公路與鐵路通到伯明翰,而伯明翰是亞拉巴馬州的第一大城市,也是該州的工業中心城市,更是去田納西州的必經之地。往西的鐵路與公路通到密西西比州,且途經塞爾馬與迪莫波利斯,這兩地有亞拉巴馬河與湯比格比河大橋,為進軍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主要通道。往南的鐵路就通往彭薩科拉,途徑布魯頓。關鍵是往東的公路與鐵路,即首先通到佐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而這座城市是美國東南部地區的第一大城,更是該地區少有的大型工業城市。更重要的是,亞特蘭大還是該地區最大的交通樞紐中心,公路與鐵路四通八達。
如果亞特蘭大落到中**隊手裡,美軍就將丟掉整個東南部地區。
此外,在亞特蘭大南面的美軍連撤退的機會都沒有,最終肯定會被殲滅。
要想守住亞特蘭大,首先就得守住蒙哥馬利。
顯然,美軍根本沒有別的選擇。
為此,美軍就必須讓部隊向蒙哥馬利集中,也就必須為此放棄南部的防區,甚至得主動從佛羅裡達州撤軍。
只是,對任何人來說,這都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美國總統也不例外。
要知道,即便在西海岸地區,美軍也沒有主動讓出過一個州,都戰鬥到最後一刻,大舉戰略撤退根本沒有發生過。
如果主動讓出佛羅裡達州,美軍的士氣肯定會受到打擊。
當然,更應該考慮的是國民的感受。
美國是一個完整的國家,而組成這個國家的是四十多個有很大自治權的州。如果聯邦軍隊放棄某一個州,那就意味著會放棄別的州,也就意味著各個州的安全都沒有保證,那麽又如何保證國家的完整性呢?
可以說,放棄佛羅裡達州的政治損失太大了。
如果此時擔任總統的仍然是羅斯福,也許他會當機立斷,可是杜魯門並不是一個以果斷著稱的總統。事實上,杜魯門能夠當上總統,根本就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即羅斯福在第四次當選總統的時候,杜魯門才是他的搭檔,而羅斯福選擇杜魯門做搭檔的主要原因是他足夠年輕。
顯然,做為政治家,年輕不一定是好處。
當時,主張從佛羅裡達州撤退的主要是馬歇爾。
做為美國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不但是一名優秀的軍事家,更是一名政治家,因此具備軍人的果斷與政客的敏感。
在馬歇爾看來,耗費兵力守衛佛羅裡達州根本沒有意義。相反,如果把守衛佛羅裡達州的兵力用到其他地方,反而能夠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守衛佛羅裡達州所帶來的價值並不明顯。
只是,馬歇爾的建議並沒有被杜魯門聽進去。
至少在八月份,杜魯門依然堅持守住佛羅裡達州,絕不主動退讓一寸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