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第三次攔截時,最前面的那支美軍機群離巴拿馬的海岸線已經不到一百公裡了。
這次,參與攔截的只有第62艦隊出動的第二批防空戰鬥機,數量在四十架左右,根本算不上多。
只是,這次需要攔截的,只有一支轟炸機群。
戰鬥沒什麽兩樣,防空戰鬥機趕到的時候,首先遭遇的是美軍的護航戰鬥機。
雖然防空戰鬥機得到了警戒艦與預警機的支持,總能夠找到美軍防禦薄弱的地方,但是數量差距太大了,美軍有近百架戰鬥機,而前去攔截的戰鬥機在四十架左右,數量差距在一倍以上。
顯然,數量上的優勢,讓美軍處於不敗之地。
只是,為了阻止防空戰鬥機逼近轟炸機群,美軍也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
在這場完全是戰鬥機對戰鬥機的空戰中,美軍用損失近七十架戰鬥機的代價,隻擊落了不到三十架中國戰鬥機。
這場空戰也證明了雙方飛行員的素質差距。
在這場戰鬥中,很多時候美軍都有兩倍於對手的數量優勢,可最終反而被中國戰鬥機佔了上風。
要知道,在第62艦隊派出的四十二架戰鬥機中,有十一架的飛行員是雙料王牌,即擊落了二十架以上的敵機,還有二十二名王牌,即空戰戰果在十個以上,即便是最差的一名飛行員也有三個戰果。相比之下,美軍飛行員就差多了,九十八名飛行員中,只有七名飛行員取得過戰果,其中最多的只有六個戰果,按照美軍的標準勉強算得上是王牌,而按照中國的標準離王牌還差四個戰果。更要命的是,有三十四名飛行員是第一次上戰場,而其他五十七名飛行員參加的戰鬥也屈指可數。
空戰中,在戰鬥機的性能相差不太大的時候,飛行員的素質決定一切。
也正是在這場空戰中,中國海軍艦載航空兵又增添了四名王牌飛行員,而且其中一人就擊落了六架美軍戰鬥機。
當然,更重要的是,這四十二架防空戰鬥機並沒有打算去攔截美軍轟炸機。
說白了,這些戰鬥機去攔截美軍轟炸機的話,效果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主要是數量太少了。
雙方戰鬥機的空戰還沒結束,第四輪攔截開始了。
這次到來的是岸基戰鬥機,而且全部是雙發重型戰鬥機,或者說是在白天執行攔截任務的夜間戰鬥機。
大戰初期,中國空軍也出資研製過重型戰鬥機。
只是,中國空軍與海軍從來沒有裝備過只能在晝間作戰的重型戰鬥機,反而是在英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這種戰鬥機大行其道。
當然,這也沒有什麽好奇怪的。
英德間的戰略轟炸持續的時間最久,而且在最初兩年裡,雙方都嚴重缺乏可以為轟炸機提供全程護航的戰術戰鬥機。當然,關鍵是,受技術限制,當時還研製不出有足夠航程的單發戰術戰鬥機。結果就是,為了解決護航問題,英德雙方都著手研製、生產與裝備了大批雙發重型戰鬥機。
最有代表性的,自然是英國皇家空軍的“蚊”式戰鬥機了。
可以說,這種木結構的雙發重型戰鬥機是大戰初期最為經典的一款截擊機,其飛行性能相當出色,而且比看上去更加堅固。到戰敗的時候,“蚊”式戰鬥機生產了數千架,其中不少是偵察機,有的還被改裝成了中型轟炸機,而後期生產的,則主要是配備了對空搜索雷達的夜間戰鬥機。
事實上,到了一九四四年,重型晝間戰鬥機就逐步退出了舞台。
主要就是,大批航程在兩千公裡、甚至是三千公裡以上的單發戰術戰鬥機的出現,讓雙發晝間戰鬥機沒有了用武之地。
要知道,在解決了續航力的問題之後,單發戰術戰鬥機更適合在晝間行動。
只有夜間戰鬥機,依然都是雙發重型戰鬥機。主要就是,單發戰鬥機沒有辦法安裝笨重的對空搜索雷達。
當然,嚴格說來,夜間戰鬥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戰鬥機,而是截擊機。
說得簡單一點,夜間戰鬥機的目標不是敵人的戰鬥機,在夜間出動的轟炸機群也不需要戰鬥機護航。也就是說,夜間戰鬥機的目標是敵人的轟炸機,其主要使命就是對轟炸機進行攔截。
戰術使用決定了戰術性能。
到大戰末期,夜間戰鬥機都有幾個明顯的特點。一是配備了功率強大、探測距離更遠的對空搜索雷達,而且部分夜間戰鬥機甚至有火控雷達。二是速度更快,一些在大戰末期服役的夜間戰鬥機的最高平度超過了每小時七百五十公裡,超過了當時飛得最快的單發螺旋槳戰鬥機。三是升限更高,大部分都超過了一萬米,部分專門以攔截像“超級空中霸王”與“超級空中堡壘”這種高空轟炸機為住的夜間戰鬥機的升限甚至達到了一萬三千米,而這幾乎是螺旋槳戰鬥機的極限了。四是火力更加強大,最差的都配有四挺二十毫米航炮,最強的則有兩挺三十七毫米航炮與四挺二十毫米航炮,即便是對付重型轟炸機,幾枚炮彈就能將其擊落。五是更加堅固,所有夜間戰鬥機都為飛行員座艙安裝了裝甲,少數夜間戰鬥機還在油箱與發動機外面裹上了一層裝甲。
顯然,這些都是截擊機必須具備的特點。
這其中,速度最為重要。
也正是如此,夜間戰鬥機在作戰的時候很有特色,一般采取打了就跑的戰術。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從低級的後上方進入,以俯衝方式發起攻擊,逼近敵機的時候,俯衝速度往往在每小時七百公裡以上,有的時候甚至能超過每小時八百公裡,攻擊完成之後,同樣以俯衝的方式擺脫轟炸機。這樣一來,轟炸機上的自衛火力往往來不及發揮作用。如果沒能一舉擊落敵機,則在敵機自衛火力之外重新爬升,到達敵機上空一千米的地方,緊接著發起第二次俯衝攻擊。
顯然,夜間戰鬥機不會與敵機糾纏。
當然,這也是截擊機固有的特征。
事實上,這也決定了夜間戰鬥機很難在白天發揮作用。
原因就是,如果遭遇了性能更出色的單發戰鬥機,夜間戰鬥機幾乎沒有勝算,唯一的辦法就是憑借速度擺脫敵人的戰鬥機。如果與單發戰鬥機糾纏的話,夜間戰鬥機糟糕的機動性將使其保輸不贏。
只是,在白天對付轟炸機的話,夜間戰鬥機同樣拿手。
這就是,轟炸機的機動性更加糟糕,而且夜間戰鬥機的速度優勢,使其很難遭到護航戰鬥機的攔截。
當然,如果沒有護航戰鬥機,那就再好不過了。
中國海軍的岸基戰鬥機投入戰鬥的時候,就是這麽個情況,負責掩護轟炸機的美軍戰鬥機已經被打散了。
面對洶湧而來的近百架重型戰鬥機,近兩百架美軍轟炸機只能任其宰割。
可以說,重型戰鬥機的每一次衝擊,都伴隨著一架美軍轟炸機被擊落或者被擊傷。
要知道,這些戰鬥機實際來自空軍,只是暫時交給海軍使用,每一架戰鬥機上都有兩門三十毫米航炮與兩門二十毫米航炮,能夠在一分鍾內吐出上千發炮彈,即便是一個短點射也能打出上百發炮彈,而只要被幾枚三十毫米炮彈擊中,即便是b-29也有可能被打得凌空爆炸。
別忘了,炮彈不是槍彈,在擊中目標後都會爆炸。
一枚三十毫米炮彈的威力,比一枚手榴彈都要大,當幾枚這樣的炮彈在轟炸機的內部爆炸,其結果可想而知。
更要命的是,美軍轟炸機上的自衛火力對這種戰鬥機似乎沒有用。
在這場一邊倒的戰鬥中,有一百二十多架轟炸機被擊落,還有近六十架被擊傷,剩下的十多架也被迫轉向返航。
與之相比,戰鬥機付出的代價要低得多,只有十多架被擊落,還有近二十架被擊傷。
更重要的是,這批重型戰鬥機沒有返航,而是直接殺向了第四支美軍機群,而且都是以最高速度發起衝擊。
這下,美軍慌了手腳。
雖然“野馬”的速度並不慢,在俯衝的時候甚至能超過每小時八百公裡,但是護航戰鬥機在接敵之前,往往都以巡航速度飛行。更重要的是,這些護航戰鬥機要全程伴隨轟炸機活動的話,在到達巴拿馬上空之前就只能以巡航速度飛行。結果就是,當美軍護航戰鬥機的飛行員發現了前來攔截的重型戰鬥機群的時候,根本來不及加速,甚至來不及把編隊調整成戰鬥隊列。
僅僅一次衝擊,就有數十架轟炸機被擊落,而護航戰鬥機編隊也被衝散了。
顯然,這是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事情了。
如果護航戰鬥機不能成群結隊的行動,那也等於什麽都沒有,因為單獨活動的護航戰鬥機同樣不可能阻止防空戰鬥機靠近轟炸機群。要知道,掩護轟炸機是護航戰鬥機的職責,而沒能阻攔防空戰鬥機就等於失職。
顯然,只要有機會逼近轟炸機,防空戰鬥機就不會理會護航戰鬥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