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次攻擊的戰機並不多,但是來得非常突然。
指揮這次攻擊的是關永興少校,他是“漢武帝”號上的戰鬥機中隊長,也是中國海軍中名列第七的空戰王牌。當然,在此之前,關永興少校很少執行轟炸任務,僅有的幾次也是打擊地面目標。
看到第31艦隊的航母時,關永興也看到了那些正在緊急升空的美軍戰鬥機。
關永興沒有遲疑,立即命令半數“海鷹”拋掉炸彈,前去攔截那些還正在向高空爬升的戰鬥機,另外半數“海鷹”則跟在後面,在護航戰鬥機打開了突擊通道之後,集中力量轟炸位於編隊後方的“大黃蜂”號航母。
至於魚雷攻擊機,根本不需要關永興操心。
指揮魚雷攻擊機作戰的是曾少壯少校,他也是“漢武帝”號的中隊長,有上百次的作戰經驗,只是大多執行的是對地轟炸任務。
在關永興少校帶著戰鬥機爬升的時候,曾少壯指揮的魚雷攻擊機群則開始下降。
因為“約克城”號離得更遠,而且美軍的戰鬥機正在聚集,所以曾少壯也鎖定了靠得更近的“大黃蜂”號。
田黛芳在安排作戰任務的時候說得很明確,如果沒有機會攻擊兩艘航母,就得集中力量打擊其中一艘,確保使其遭到重創。
“大黃蜂”號成了磁鐵,吸引了所有轟炸機與攻擊機。
事實上,這個時候,完全有能力同時攻擊兩艘航母。最重要的就是,第31艦隊的防空戰鬥機都在低空與中空活動,在機動性上沒有半點優勢可言,而且數量上也不比前來的護航戰鬥機多多少。可以說,關永興少校的十架“海鷹”足夠壓製住所有防空戰鬥機,讓其他戰機能夠從容發起攻擊。
空戰幾乎沒有懸念,即便f-6f有與“海鷹”一搏的資本,但是在高度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根本不是“海鷹”的對手。第一輪交戰中,就有半數f-6f被“海鷹”擊落,剩下的全部被衝散。
這個時候,美軍也顧不得那麽多了。
雖然己方戰機全在高射炮的射程范圍之內,但是敵機即將發起攻擊,美軍戰艦開始向一切逼近的戰機開火。
混戰之中,又有數架f-6f被戰艦上的高射炮擊落。
有趣的是,只有兩架“海鷹”被高射炮擊中,其他“海鷹”都非常及時的避開了戰艦的防空炮火。
顯然,那些初上戰場的f-6f飛行員根本沒有想到,他們會遭到戰艦高射炮的攻擊。
混亂的局面,明顯對發起攻擊的戰機有利。
首先進入的是跟在護航戰鬥機後面,執行轟炸任務的“海鷹”。
事實上,“海鷹”也可以以俯衝方式投彈。別忘了,“海鷹”的垂直機動性能本來就非常不錯,俯衝特性與“鸕鶿”相似,完全具備改造為俯衝轟炸機的潛力,只是“海鷹”的飛行員大多沒有接受過這方面的訓練。以往在執行對地轟炸任務的時候,飛行員主要采用的依然是較為傳統的水平投彈方式,即戰機從目標上空快速掠過的時候投下炸彈,避免進行高難度機動動作。
在轟炸地面目標、特別是固定目標時,水平投彈是行得通的。
問題是,在轟炸海上目標,特別是高速航行的戰艦時,水平投彈的準確率就很難達到理想程度了。更重要的是,戰艦上有大量高射炮,而猛烈的高射炮火對低空沿直線進入的戰機有致命威脅。
這次,十架“海鷹”全部選擇了俯衝投彈。
在俯衝的時候,“海鷹”與“鸕鶿”非常相似,美軍的高射炮手甚至把這批戰機當成了真正的俯衝轟炸機。
只是,“海鷹”並非貨真價實的俯衝轟炸機,而且駕駛“海鷹”的也不是真正的俯衝轟炸機飛行員。
十架“海鷹”中,只有四架在正確高度上投下炸彈,另外六架的投彈高度都太高了。
根據中國海軍在實戰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投彈高度控制在五百米到七百米之間是最為合適的。在這個高度上投下的炸彈,大概需要二十秒的下墜時間,而以三十節速度航行的航母在二十秒之內只能跑出一個艦長的距離,如果滿舵轉向的話,航線的偏轉角度不會超過十五度。也就是說,航母在二十秒內的活動區域,相當於其自身水平投影面子的三倍左右,因此炸彈的單枚命中率至少為百分之三十。如果四架俯衝轟炸機投彈,擊中航母一枚炸彈的概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七。當然,投彈高度不能太低,不然投彈的戰機就無法改出俯衝,將撞到海面上。此外,足夠的投彈高度,還能保證炸彈在擊中航母的時候有足夠的速度,從而砸穿航母的水平裝甲。如果投彈高度偏低,導致炸彈的著點速度太慢,就很有可能無法擊穿航母的水平裝甲。
優秀的俯衝轟炸機飛行員都非常清楚應該在什麽高度上投下炸彈。
可惜的是,“海鷹”的飛行員根本就不懂得如何進行俯衝轟炸。
當時,有六架“海鷹”的投彈高度超過了一千米,而“海鷹”從俯衝狀態改出,所需的高度不會超過五百米。在試飛的時候,試飛員甚至創造過在三百米高度上改出俯衝的極限紀錄。
顯然,這個投彈高度太高了。
炸彈下落一千米,需要大約半分鍾,而航母能在此期間內航行四百米以上,轉向角度在十五度左右。也就是說,航母的活動范圍相當於其自身水平投影面積的八倍,單枚炸彈的命中率只有百分之十二左右,六枚炸彈中集中航母一枚炸彈的概率不到百分之五十五,根本算不上是大概率事件。
可以說,只要航母的艦長合理指揮,完全能夠避開這六枚炸彈。
當時,“大黃蜂”號也確實避開了這六枚炸彈。
所幸的是,有四架“海鷹”沒有過早投彈,而是俯衝到了七百米左右,才投下炸彈、改出俯衝。
這四架“海鷹”創造了奇跡。
雖然在投下炸彈後,有一架“海鷹”被高射炮擊落,還有一架在改出俯衝的時候撞到了“大黃蜂”號的艦尾上,但是四枚炸彈都順利投下,而且當時“大黃蜂”號正在規避之前六架“海鷹”投下的炸彈。
當時,至少有兩枚炸彈直接命中了“大黃蜂”號。
只是,其中一枚炸彈的著速太低,而且正好砸在了“大黃蜂”號的後部升降機上,沒有能夠擊穿,在彈起後爆炸。只有一枚炸彈擊穿了“大黃蜂”號的飛行甲板與機庫甲板,在艦體內爆炸。
當然,對付“大黃蜂”號,一枚五百公斤級航空炸彈就足夠了。
只是,“大黃蜂”號的災難並沒結束。
“海鷹”發起攻擊的時候,第一批十架“塘鵝”也逼近了“大黃蜂”號,並且利用美軍戰艦擊中火力攔截“海鷹”的機會,非常順利的到達了攻擊位置上,並且在距離“大黃蜂”號不到八百米的地方依次投下了航空魚雷。
緊接著,第二批“塘鵝”也發起了攻擊。
雖然此時美軍已經反應過來,開始集中火力攔截魚雷攻擊機,但是總共有三批魚雷攻擊機在衝擊“大黃蜂”號。
結果就是,第三批魚雷攻擊機繞到了“大黃蜂”號的左側,避開了大部分防空炮火,非常順利的發起了攻擊。
當然,這也得歸功於那些“海鷹”。
在完成了攻擊之後,剩下的八架“海鷹”沒有撤離,而是再次飛了回來,開始用航炮掃射美軍戰艦上的高射炮位,迫使美軍戰艦向它們開火,而不是去對付魚雷攻擊機,為魚雷攻擊機創造了有利條件。
遭到三批魚雷攻擊機夾擊,“大黃蜂”號插翅難飛。
最終,“大黃蜂”號被七條魚雷擊中。
顯然,擊沉“大黃蜂”號的就是這七條魚雷。如果僅僅隻挨了一枚炸彈,“大黃蜂”號還不至於沉沒,最多只是遭到重創。可是被七條魚雷集中,別說是一艘滿載排水量只有兩萬多噸的艦隊航母,哪怕是大得多的戰列艦,也肯定是凶多吉少。再說了,“約克城”級航母的水下防護並不突出。
只是,“大黃蜂”號沒有立即沉沒。
主要就是,其兩舷都遭到了魚雷攻擊,導致艦體兩側的進水量相差不大,並沒有因為一側嚴重進水而翻覆。直到當天晚上,在完成了搜救任務之後,斯普魯恩斯才不得不下令讓驅逐艦擊沉了“大黃蜂”號。當時,斯普魯恩斯根本不可能讓其他戰艦拖帶“大黃蜂”號離開戰場,因為這裡遠離美國的海軍基地,返航的路途上還潛伏著大量中國海軍的潛艇,而且中國艦隊也沒有走遠。如果到了天亮,其他戰艦還沒有離開,就很有可能遭到中國艦隊的再次打擊。
顯然,沒有理由為了即將沉沒的“大黃蜂”號讓其他戰艦冒險。
當然,“大黃蜂”號的犧牲也不是毫無意義的。在攻擊了“大黃蜂”號之後,中國戰機已經沒有能力攻擊“約克城”號了。
更重要的是,夜幕已經落下,第一戰鬥艦隊不可能再次發起攻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