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經提到,顧祝同沒有直接進入塔斯曼海,而是從新喀裡多尼亞與新赫布裡底群島之間,也就是從新喀裡多尼亞東面南下,在繞過新喀裡多尼亞之後,再轉為向西航行進入塔斯曼海。
嚴格說來,斯普魯恩斯應該很容易猜到顧祝同會走這條航線。
如果第51艦隊直接進入塔斯曼海,就很有可能被美軍的海上巡邏機發現,而且很有可能遭到岸基航空兵的攻擊。更重要的是,第31艦隊沒有多大可能前往塔斯曼海北部,也就不大可能在這裡與第51艦隊遭遇。當時,美軍通往新喀裡多尼亞的航線有兩條,一是來自澳洲東南,一條來自新西蘭。雖然澳洲是美軍在西南太平洋上的大本營,但是通往美國本土的航線大多在新西蘭會集,然後再前往澳洲。也就是說,美軍向西南太平洋運送兵力與物資都得首先送望新西蘭。如此一來,從新西蘭到新喀裡多尼亞的航線最為重要,因此中**隊要想封鎖新喀裡多尼亞,就得切斷這條航線。
顯然,中國艦隊出現在新喀裡多尼亞南面的可能性最大。
問題是,斯普魯恩斯根本沒有想到這一點,而是認為中國艦隊求戰心切,因此會直接進入塔斯曼海。
此外,當時美軍在西南太平洋上的部隊,大多駐扎在澳洲。如果美軍向新喀裡多尼亞增兵,就得從澳洲調派兵力,也就要用到澳洲到新喀裡多尼亞的航線。即便是物資,也大多囤積在澳洲,留在新西蘭的並不多。
受此影響,斯普魯恩斯犯了自開戰後最為嚴重的錯誤。
八月二十九日,斯普魯恩斯原本有機會糾正這個錯誤。當天凌晨,一艘在新喀裡多尼亞東以北活動的美軍潛艇發現了第51艦隊,雖然沒有判明艦隊的性質,只能大致確認裡面有好幾艘大型戰艦,但是準確判斷出這支艦隊正在向東南方向轉向,很有可能前往新喀裡多尼亞東北海域。
幾個小時之後,這艘美軍潛艇發出了電報。
收到消息後,斯普魯恩斯依然不相信第51艦隊正在向新喀裡多尼亞東面航行,反而認為那是中國海軍的登陸艦隊。
事實上,當時中國海軍的登陸艦隊還在倫內爾島東部向南航行,只是沒被發現而已。
八月三十日,第31艦隊的兩支航母戰鬥群正式分開,第二航母戰鬥群轉向北上,第一航母戰鬥群繼續向東航行。到了當天傍晚,兩支航母戰鬥群的距離已經擴大到了三百公裡以上。
到這個時候,斯普魯恩斯已經無法糾正之前犯下的錯誤了。
這個晚上,顧祝同也沒有休息。
下午的時候,戰區司令部發來消息,警告顧祝同,第51艦隊有可能已經暴露行蹤,因為後方的無線電監聽與測向站截獲了美軍潛艇發出的電報,而且大致判斷出了美軍潛艇的發報位置。在結合第51艦隊的航行情況,就能推斷出,這艘美軍潛艇很可能是在發現第51艦隊之後發出的電報。
這下,顧祝同有點擔憂了。
雖然在傍晚的時候,戰區司令部又發來了一封電報,讓顧祝同稍微放心了一些,即根據對美軍電文內容進行分析,以及附近美軍的無線電活動情況,美軍應該還沒有對潛艇發回的電報引起重視。但是顧祝同依然不敢掉以輕心,因為連魯志剛都對海軍科技處搞的那些高科技玩意持懷疑態度。
這裡,必須提到兩項關鍵技術,即可移動無線電監聽與測向平台與密碼破譯。
無線電監聽與測向裝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已問世。雖然在一戰中,無線電監聽與測向設備的使用面並不廣,主要是無線電設備並不多,而且電子技術不夠先進,但是到了一戰之後,該領域的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無線電監聽與測向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
只是,大戰初期的無線電監聽與測向設備對定位都有較高的要求,特別是在采用三角測位法的時候,需要精確確定兩部無線電測向設備的準確位置,才能夠計算出無線電發射源的準確位置。
如此一來,在測位的時候,只能使用固定部署的無線電監聽與測向站。
事實上,在大戰爆發前,中國海軍就成立了專門的無線電作戰部隊,而且直接配屬給港口與基地司令部。在大戰初期,這支部隊非常活躍,幾乎是戰線推進到什麽地方,他們就會出現在什麽地方。道理也很簡單,只有在前線架設固定的無線電監聽與測向站,才能更有效的監視敵人的無線電活動。
問題是,固定的無線電監聽與測向站,嚴重缺乏靈活性。
如果在地面戰場上,問題還不是很大,可是在海洋戰場上,問題就嚴重了。
要知道,在廣袤的海洋上,並不是隨處都有可以架設無線電監聽與測向站的島嶼,而且海戰戰場往往離島嶼數百公裡,有的時候離己方控制的島嶼上千公裡,而工作在短波頻段的無線電監聽與測向設備的截獲距離不會超過五百公裡,有的時候連兩百公裡都不到,而工作在長波頻段的無線電監聽與測向設備只能截獲遠程通信,對戰術通信沒有多大作用,戰術價值也就不會太高。
在海戰中,戰術通信比遠程通信更加頻繁,價值也更加巨大。
受此影響,在一九四零年底,海軍就委托幾家從事無線電設備研製與生產的廠家,開發專門用在戰艦上的高精度無線電測位設備。
當然,研製難度非常大。
雖然大型戰艦的尺寸巨大,但是與戰場相比就太渺小了,僅相當於一個點,而在三角定位法中,一個點是不可能確定目標位置的,至少需要與目標不在一條直線上的兩個點,才能確定目標位置。
唯一行得通的辦法,就是在兩艘戰艦上安裝測向設備。
問題是,如何確定兩艘戰艦的精確位置?
可以說,在海戰中,特別是在進入戰鬥狀態之後,根本無法精確測定兩艘戰艦的相互位置。
從事後的眼光來看,這是一個非常笨的辦法。
要知道,最終解決這個問題的手段是依靠技術,即研製精度更高的無線電測向設備,而不是設置更多的測向點。
只是,在大戰期間,戰爭需求根本不可能等到技術成熟的那一天。
最終,海軍采用了一個非常直接的辦法,就是弄幾艘專門的無線電監聽與測向船,並且把這些艦船以兩艘為一組的形式部署到前線,專門負責監聽敵人的無線電活動,支持艦隊作戰。
當時,在西南太平洋上,就有三租、總共六艘無線電監聽與測向船。
結果那艘美軍潛艇發出電報的,正是其中的兩艘,而這兩艘無線電監聽與測向船就正好在第51艦隊後方大約三百公裡處。這個距離,足以截獲潛艇發出的電報,並且大致確定發報位置。
當然,結果敵人的電報,只是第一步。
如果能夠破譯敵人的電報,那就十全十美了。
早在一戰中,馮承乾還在為德意志第二帝國服務的時候,就十分重視密碼破譯,在帝國海軍中組建了專門的破譯機構,還聘請了大量數學家,專門從事破譯工作,而在戰爭中,德軍則設法從幾艘英軍的沉船中獲得了英國皇家海軍的密碼機,最終破譯了英國皇家海軍的常用密碼。雖然破譯英國皇家海軍常用密碼的數學家沒有參與戰鬥,但是他們卻為戰爭做出了最為重大的貢獻。可以說,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能在一戰中擊敗英國皇家海軍,就與成功破譯了英國皇家海軍的常用密碼有很大關系。
回國後,馮承乾在海軍情報局之下,成立了專門的密碼破譯機構。
可以說,在這場大戰中,中國海軍的密碼破譯單位是最默默無聞的戰鬥部門了,但是其做出的貢獻絕對不可磨滅。
根據戰後解密的資料,在一九四零年底,中國海軍就破譯了日本海軍的主要密碼,對日軍通信電文的破譯率達到了百分之八十。這就意味著,日本海軍的一舉一動,基本上都在中國海軍的掌握之中。雖然破譯工作到一九四一年中期,也就是對日作戰的主要階段戰鬥結束之後才完成,但是在破譯日本海軍的密碼時,中國的密碼專家積累了大量經驗,為隨後破譯美國海軍的密碼打下了基礎。
中國海軍到底在什麽時候破譯了美國海軍的主要密碼恐怕沒人說得清楚。
直到大戰結束五十年,大戰期間,中國海軍破譯美國海軍密碼的資料都是絕密文件,從沒有公布過。
當然,根據傳言,在一九四一年底,中國海軍很有可能已經破譯了美國海軍的密碼,至少已經能夠破譯部分密碼了。主要就是,在攻佔了大半個所羅門群島之後,中國海軍設法打撈起了在新喬治亞海峽海戰中沉沒的幾艘美軍小型艦艇,從中獲得了美軍的密碼機。到了一九四二年中期,中國海軍的破譯工作肯定取得了重大進步,因為在佔領了瓜達爾卡納爾島之後,中國海軍曾經設法找到在珊瑚海大海戰中被擊沉的美軍艦隊航母,而主要目的就是要獲取上面的密碼機。要知道,在小型戰艦上,根本沒有用於遠程通信的電台,也就沒有只有艦隊旗艦才有的密碼機,而在珊瑚海的海底,躺著好幾艘美軍的旗艦,而這幾艘戰艦上都有至關重要的密碼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