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帝國風雲》第一百一十八章 勝券在握
  收到報告的時候,魯志剛有點驚訝,主要是他沒有想到,這麽快就遭遇了聯合艦隊。

  從遭遇的地點、以及雷達測得的聯合艦隊的航向來看,聯合艦隊離開大阪灣之後,一直在向東南航行。此外,如果聯合艦隊是在入夜後離開了大阪灣,那麽就一直在以三十節以上的速度航行。

  顯然,這讓魯志剛感到非常意外。

  原因很簡單,“霧島”號戰列艦在經過了兩次現代化改裝之後,最高航速已經降低到二十八節,根本不可能超過三十節。

  “霧島”號的航速超過三十節,只有一種可能,即輕載出海。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減少燃油、彈藥、淡水、食品等攜帶量,把排水量降下去,從而提高航速。

  理論上,如果“霧島”號能把排水量降到二萬八千噸以內,航速就能達到三十節。

  問題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減少彈藥攜帶量、特別是主炮彈藥攜帶量,那麽最多只能搭載一千五百噸燃油。

  這是個什麽概念?

  這意味著,“霧島”號只能以最高速度持續航行不到二十個小時,或者以巡航速度航行二千四百海裡。

  如果聯合艦隊在夜間離開大阪灣,而且全速航行,那麽在天亮後不久,“霧島”號就將燒光所有燃油。

  顯然,這樣的行動毫無意義。

  除非,山本五十六已經知道西太平洋艦隊機動到了大阪灣附近,主動率領聯合艦隊前來決戰。

  問題是,有這樣的可能嗎?

  雖然魯志剛也知道,在夜間決戰,對聯合艦隊相對有利,因為西太平洋艦隊的三艘航母都無法在夜間作戰,但是聯合艦隊只有一艘戰列艦,其余的全是巡洋艦,哪怕有數量眾多的重巡洋艦,也比不上西太平洋艦隊。別忘了,西太平洋艦隊除了擁有三艘航母與三艘快速戰列艦,還擁有三艘大型巡洋艦與六艘防空巡洋艦。也就是說,即便把航母排除在外,西太平洋艦隊的戰鬥力也遠超聯合艦隊。

  只是,還有更加合理的解釋嗎?

  魯志剛想不出來,所幸的是,也不需要他去想。

  現實就擺在面前,聯合艦隊殺了出來,而且在戰鬥打響之後,沒有全速後撤,而是轉向進入了交戰狀態。

  很快,雷達就探測到,聯合艦隊裡只有六艘大型戰艦。

  這與情報有些出入,因為根據之前獲得的消息,聯合艦隊裡有十多艘大型戰艦,除了戰列艦之外,還有十艘左右的重巡洋艦。

  魯志剛並沒意識到,雷達並非絕對靠得住。

  受技術限制,當時的雷達無法測量目標的航速,只能根據兩次探測獲得的結果,大致推算出目標的航向。此外,在雷達屏幕上,戰列艦與重巡洋艦的信號反射強度相差無幾,很難準確辨別。要等到雷達技術成熟,特別是把多普勒效應利用上之後,雷達才能測速,並且辨別出戰列艦與重巡洋艦。

  也就是說,當時魯志剛並不知道,他面對的只是六艘重巡洋艦。

  所幸的是,這沒有造成惡劣後果。

  距離縮短到一萬八千米左右,魯志剛指揮的六艘戰艦率先開火。

  此時,六艘日艦依然在向東南方向航行,而且航速在三十節以上。

  前幾輪炮擊沒有取得實際戰果,卻帶來了一個非常意外的收獲,即通過日艦反擊,魯志剛做出了準確判斷。

  遭遇的不是聯合艦隊主力,而是六艘重巡洋艦。

  通過敵艦的反擊,特別是炮彈爆炸產生的現象,就能判斷出敵艦主炮口徑,從而判斷出敵艦的類別。

  顯然,戰列艦上沒有八英寸副炮。

  配備八英寸艦炮的,只有重巡洋艦。

  魯志剛首先想到的,就是聯合艦隊的主力去哪了?

  準確的說,“霧島”號去哪了?

  由此,魯志剛也推翻了之前做出的判斷,即“霧島”號沒有輕載出海,因此航速不可能超過二十八節。

  這樣一來,“霧島”號就跟不上那幾艘速度較快的重巡洋艦。

  顯然,“霧島”號在重巡洋艦編隊後方。

  魯志剛沒有遲疑,也沒有感到擔憂。不管怎麽說,優勢在他手上,而且離天亮還有五個多小時呢。

  一點過十分,旗艦“山東”號首開戰果。

  雖然與晝間炮戰相比,“山東”號在夜間的表現差了許多,打到第十一輪,才擊中了六艘重巡洋艦中的首艦,但是與交戰對手、以及後面的五艘友艦相比,“山東”號的表現已經非常出色了。

  要知道,此時的交戰距離在一萬七千米以上,而且航速超過了二十四節。

  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海軍主力艦第一次完全依靠雷達進行炮戰。

  雖然在夜戰中,炮手還可以利用大功率探照燈、以及敵艦的炮口閃光進行測距,但是在雷達、特別是炮瞄雷達研製成功之後,中國海軍放棄了這兩種原始的夜戰戰術,只在主力艦上保留了備用的探照燈。更重要的是,主力艦的炮手都進行了嚴格的訓練,要求必須完全依靠雷達提供的數據開火。

  也就是說,炮手根本看不到敵艦,只能根據槍炮長提供的炮擊數據開火。

  當時,炮手甚至無法知道是否命中了敵艦,如果夜間能見度過低,比如沒有月光,連主桅杆頂上的了望員都看不清楚炮彈的落點,仍然得依靠雷達來測量落點誤差,然後由槍炮長調整瞄準參數。

  如此一來,一艘戰艦只能對付一個目標。

  準確的說,是戰艦上的所有火炮都由同一個人指揮,也就只能對付一個目標。

  這麽做,也有一個好處,即單次齊射的火力密度大大提高。雖然在晝間炮戰中,也可以由槍炮長同時指揮所有火炮,但是一般情況下,都是由各炮塔的炮長,根據主瞄準儀提供的數據單獨瞄準目標,並且單獨開火。如此一來,像“山東”號這樣的主力艦,四座炮塔的開火時間就不可能整齊劃一,總會有一些誤差,從而導致單次齊射時,八枚炮彈的彈道並非完全一致。

  “山東”號能夠拔得頭籌,還有一個原因。

  這就是,“山東”號最先修複,也最先安裝炮瞄雷達,並且最先進行訓練,因此訓練時間最長。

  在從回海軍戰鬥序列之前,“山東”號就進行了近二十天的跑術訓練。

  隨後,“山東”號還與兩艘姊妹艦一同訓練了將近一個月,而其中的跑術訓練,主要就是夜戰科目。

  被“山東”號擊中的是“妙高”號重巡洋艦。

  對於這艘滿載排水量只有一萬余噸的重巡洋艦來說,“山東”號打出的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彈的威力未免顯得有些過頭了。這枚能夠打穿四百八十毫米裝甲的穿甲彈在擊中“妙高”號之後,徑直穿透了整個艦橋,然後在戰艦右側的海面下爆炸,除了引燃了艦橋內的一些易燃物品,以及打死了艦橋內的十多名官兵之外,沒有造成更大的破壞。如果這枚穿甲彈在艦橋內爆炸,結果肯定不一樣。

  “妙高”號躲過了一劫,緊隨其後的“足柄”號就沒有這麽幸運了。

  一點十四分,在第十四次齊射中,“山西”號收獲了第一個戰果,一枚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彈落在了“足柄”號左舷外大約五米處的海面上,在進入海面下後,彈道發生改變,穿甲彈撞上了“足柄”號左舷艦體,命中點在水線下大約三米處。只是,穿甲彈的威力確實大得過頭了一些。在穿透了“足柄”號的側舷裝甲帶之後,又貫穿了三道縱向艙壁,才在“足柄”號的艦體內爆炸。

  毫無疑問,這是致命一擊。

  雖然爆炸點遠離鍋爐艙、輪機艙、彈藥庫、油庫等要害部位,但是十多公斤的猛炸藥的威力釋放出來後,“足柄”號依然在劫難逃。爆炸後,“足柄”號的艦體左側被撕開了一道長近十米、寬近四米的大窟窿,而且有四道縱向水密艙壁與五道橫向隔壁被炸壞,導致艦體中部嚴重進水。

  即便艦體沒有被炸斷,“足柄”號也在劫難逃。

  原因很簡單,進水區域的總進水量已經超過了最大允許進水量,即便其他其余的水密性保持完好,“足柄”號也會沉沒。

  顯然,重巡洋艦永遠也扮演不了“次主力艦”的角色。

  在與主力艦交戰的時候,重巡洋艦根本沒有生存機會。

  事實上,重巡洋艦上的八英寸艦炮也不可能對主力艦構成實質性威脅。

  只是,在這場海戰中,日本海軍的六艘重巡洋艦根本沒有機會證明這一點,因為對這六艘沒有雷達的重巡洋艦來說,一萬七千米的交戰距離,以及高達二十四節的交戰速度,都超過了其基本能力。

  要知道,即便是功率最大的探照燈,作用距離也不會超過一萬二千米。

  在以往的夜間海戰中,要在超過一萬二千米的距離上瞄準敵艦,唯一的辦法就是根據敵艦的炮口閃光來確定瞄準點。

  顯然,魯志剛也知道這一點,也就沒有給日艦半點機會。

  在他的指揮下,六艘戰艦的炮擊速度都不快,平均每分鍾一次齊射,而且在齊射之間戰艦得調整航向與航速。說得簡單一些,如果日艦根據炮口閃光瞄準中國戰艦,就根本不可能擊中中國戰艦。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