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七日,馮承乾派出的偵察艦發現了大艦隊,只是在兩百多公裡之外。
漢密爾頓不是笨蛋,知道公海艦隊已經進入北大西洋,而且一路上遭遇了大批德艦,讓他立即想到,公海艦隊的首要目的肯定是打垮大艦隊。因此,漢密爾頓知道,決戰已經在所難免了。
只是,漢密爾頓並不希望在這個時候與公海艦隊決戰。
原因很簡單,大艦隊絕對打不過公海艦隊,至少在與美國的大西洋艦隊會合前,不是公海艦隊的對手。
漢密爾頓的目的也很簡單:首先與大西洋艦隊會合。
問題是,馮承乾會給他這個機會嗎?
這個時候,大艦隊的問題暴露出來了。
在漢密爾頓手裡,除了三艘戰列巡洋艦,就只有三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的速度較快,而在馮承乾手上,除了六艘戰列巡洋艦,還有四艘“拜仁”級戰列艦擁有不亞於對手的最高航速。
也就是說,比速度,大艦隊不是公海艦隊的對手。
退一步,即便漢密爾頓讓高速主力艦聚在一起,也打不過公海艦隊的高速編隊。
事實上,公海艦隊也不是沒有弱點。
最大的弱點就是,到四月二十七日的時候,四艘“拜仁”級的油艙裡只剩下了不到八百噸燃油,只夠全速航行不到一千海裡。也就是說,如果大艦隊繞過大圈子,並且集中全部高速主力艦,跟公海艦隊進行“長跑比賽”,公海艦隊肯定會敗下陣來,馮承乾將被迫放棄追擊大艦隊。
可惜的是,漢密爾頓並不知道這一點。
顯然,這是一個嚴重失誤。
以當時的情況,漢密爾頓完全應該想到,公海艦隊的那些主力艦已經沒有剩下多少燃油了。原因很簡單,在確認公海艦隊沒有走英吉利海峽之後,就可以根據公海艦隊出港的時間大致推算出,公海艦隊的巡航速度不會低於十八節,比經濟航速高了六節,燃油消耗率遠超過正常巡航。
這個失誤,讓漢密爾頓做出了一個極端錯誤的決定:衝擊公海艦隊。
按照他的判斷,如果大艦隊強行衝擊,公海艦隊肯定會按照他的方式,把高速主力艦集中起來使用。
漢密爾頓的判斷沒有錯,馮承乾確實是這麽做的。
在離開威廉港之後,馮承乾就把四艘“拜仁”級戰列艦與三艘“德夫林格”級戰列巡洋艦編在一起,組成了高速追擊編隊,三艘老式戰列巡洋艦則與輕巡洋艦組成偵察編隊,其余速度較慢的戰列艦組成主力編隊。
雖然沒有帶上另外三艘戰列巡洋艦,馮承乾的優勢也很明顯。
二十七日夜間,漢密爾頓在收到了偵察巡洋艦發回來的電報,得知公海艦隊就在北面大約一百公裡外之後,他對大艦隊的編制做了調整。三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與三艘戰列巡洋艦組成快速突擊編隊,其余十一艘戰列艦組成主力編隊,偵察任務則全部交給了輕巡洋艦。
編排好艦隊後,漢密爾頓就率領快速突擊編隊脫離了主力編隊。
嚴格說來,漢密爾頓的編排方式沒有錯。
問題是,他做錯了一件事,即主動去挑釁公海艦隊。
以當時的情況,大艦隊最大的問題,不是快速編隊與主力編隊不如對手,畢竟這兩支編隊的戰鬥力差距都極為有限,前者是六比七、後者是十一比十二,真要打起來,將由運氣決定勝負。
真正的差距,在偵察編隊上。
馮承乾特意留下了三艘戰列巡洋艦,就是為了加強偵察編隊。在這個時代,偵察主要依靠戰艦,而不是飛機。但是不管在任何時代,準確掌握戰場信息,並且及時獲取信息,都是獲取勝利的關鍵條件。
漢密爾頓只派輕巡洋艦執行偵察任務,絕對不是由戰列巡洋艦領隊的偵察編隊的對手。
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如果換成馮承乾,肯定會設法避開公海艦隊,而不是讓快速主力艦去挑戰公海艦隊。
可惜的是,漢密爾頓並不這麽看。
按照他的安排,主力編隊繼續向西航行,快速突擊編隊則轉向北上,為主力編隊突破公海艦隊的攔截創造機會。
馮承乾會考慮不到這一點嗎?
在離開威廉港之前,馮承乾就想到,如果大艦隊出港迎戰,肯定會設法與已經恢復了戰鬥力的大西洋艦隊會合,而且會主動前去會合,不然大西洋艦隊將孤軍深入北大西洋,成為公海艦隊的獵物。當時,馮承乾就想到,大艦隊在快速主力艦上沒有優勢,因此漢密爾頓很有可能選擇突圍。說得簡單一些,就是用最快速主力艦引開公海艦隊,讓那些航速較慢的戰列艦殺出重圍。
正是如此,在艦隊編排上,馮承乾做了特別安排。
這還不夠,要乾掉大艦隊,還得在戰術上做文章。
在漢密爾頓采取行動前的幾個小時,也就是二十七日下午,馮承乾就讓由十二艘戰列艦組成的主力編隊向西南方向航行。
可以說,這個安排,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很明顯,馮承乾準確判斷出了漢密爾頓可能采取的行動,並且做出了正確部署。讓馮承乾能夠如此早的做出部署,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即他派出去的偵察艦在監視大艦隊的一舉一動,而漢密爾頓派出的偵察艦根本沒有機會靠近公海艦隊,也就不清楚公海艦隊的具體情況。
到了晚上,漢密爾頓依然認為公海艦隊的主力艦全都在一起。
也正是如此,漢密爾頓才決定帶著六艘快速主力艦去引開公海艦隊,讓主力編隊能夠順利突破公海艦隊的攔截。如果在當天下午,漢密爾頓就知道,馮承乾已經讓十二艘戰列艦向西南方向航行,也就是去擋住大艦隊的航線,那麽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分兵,更不會認為可以引開公海艦隊。
戰場感知能力,也就是戰術情報,在這個時候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只是,這場戰鬥,並沒在夜間打響。
大艦隊分成兩路之後,馮承乾就收到了消息,立即判斷出了漢密爾頓的意圖,並且認識到在夜間作戰非常不利。
原因很簡單,那六艘英艦完全可以在夜色的掩護下擺脫公海艦隊。
更重要的是,漢密爾頓選擇在夜間發起突擊,擺明了就是希望在天亮之前,把公海艦隊甩到屁股後面。等到天亮,就算馮承乾能夠率領七艘快速主力艦追上去,也要面對由十七艘主力艦組成的大艦隊,而公海艦隊的主力編隊受航速限制,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二十八日清晨追上大艦隊。
馮承乾的應對辦法也很簡單:主動後撤,用空間換時間。
按照他的命令,主力編隊沒再向西南航行,而是轉為向西航行,並且在夜間必須把航速保持在十八節以上。這樣一來,即便大艦隊的主力編隊在夜間全速衝刺,到天亮的時候,依然在公海艦隊東邊。到時候,主力編隊再向西南方向穿插,依然能夠擋在大艦隊前方,阻止大艦隊深入北大西洋。
高速追擊編隊這邊,依然是向後撤退,避免在夜間與漢密爾頓遭遇。
馮承乾能夠這麽做,依仗的正是比大艦隊強大得多的偵察力量,即由三艘戰列巡洋艦率領的三支偵察分隊,肯定能夠在夜間盯住大艦隊,並且打散漢密爾頓派出來的偵察艦,讓漢密爾頓不清楚公海艦隊的情況。
說白了,只要能夠持續監視大艦隊,漢密爾頓就別想溜走。
這樣一來,二十七日夜間出現了非常奇怪的一幕。原本佔有主動權的公海艦隊在主動後退,而本來想突圍的大艦隊卻在公海艦隊身後追趕。如果漢密爾頓能夠準確掌握公海艦隊的情況,肯定不會出現這一幕。原因很簡單,公海艦隊刻意拖延時間,他完全可以率領大艦隊轉向南下,或者向西南方向航行,與公海艦隊拉開距離。等到天亮,公海艦隊花一整個白天都不見得能夠追上大艦隊。
可惜的是,漢密爾頓並不知道公海艦隊在幹什麽。
到了二十八日凌晨,漢密爾頓才有所醒悟,意識到公海艦隊很有可能通過主動後撤的方式推遲了遭遇的時間。這樣一來,在天亮之前,公海艦隊將不會繼續後退,而會主動迎上來與大艦隊決戰。
說得簡單一點,只要把握好時間,戰鬥將在天亮的那一刻開始。
想到這些,漢密爾頓嚇出了一身冷漢。
要知道,到這個時候,他與主力編隊的距離已經超過了三百公裡。如果進入了公海艦隊的伏擊圈,他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
凌晨兩點,漢密爾頓不敢繼續冒進了,把航向調整到了西北。
顯然,他還沒有完全放棄牽製公海艦隊的想法。
只是,他的這一舉動,立即被在遠處監視的德艦發現了,並且在數分鍾之後就告知了馮承乾。
兩點三十分,公海艦隊轉為向西南航行。
雖然漢密爾頓醒悟了過來,但是稍微晚了一點。更重要的是,他並沒有逃跑,而是想繼續牽製公海艦隊。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