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帝國風雲》第二百二十章 軍火貿易
  很多人都認為,中國在中東政策上的反覆是在戰後對外政策的一大失誤。

  顯然,這是一個非常偏頗的認識。

  關鍵就是,中國的中東政策並不是支持某一國、或者某一方,而是以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為根本。

  大戰期間,中國進軍中東,支持遭受英法等西方國家奴役的阿拉伯國家獨立,是為了增強打擊軸心國的力量,為同盟國集團爭取到更多的成員。戰後,中國阻撓阿拉伯世界統一到一個政府之下,是為了防止出現一個強大的阿拉伯國家,從而使中國丟掉海灣與中東這個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產地。顯然,中國在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扶持以色列,也正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

  從國家利益出發,就不難理解中國在中東地區的政策為什麽會發生數次重大轉變了。

  同樣的,從這一點出發,也能明白中國為什麽沒有在伊朗爆發革命之後發動戰爭來奪回這個曾經最為重要的盟國。

  這就是,發生在伊朗的事情,等於給周邊的阿拉伯國家敲響了警鍾。

  俗話說,失之東籬,收之桑榆。

  一九八三年,中國就嘗到了伊朗革命帶來的第一個甜頭。

  這就是,當年十月,沙特國防在訪華時,親自代表沙特與中國當局簽署一份總額高達四百八十億華元的軍火貿易合同。

  按照合同規定,在未來五年之內,中國將向沙特交付一百二十架j-80式戰鬥機,五百四十輛t-82式主戰坦克、七百二十輛bz-80式步兵戰車、四百八十門zp-78式自行榴彈炮與八百八十套單兵反坦克導彈,以及包括四艘護衛艦在內的十六艘艦艇,而沙特還保留了增夠的權力。

  事實上,這筆合同的總價值遠不止四百八十億華元。

  這就是,四百八十億華元只是采購價,而沙特在采購了這些武器裝備之後,還需要花錢購買配套的彈藥,進行人員培訓,而且在裝備期間,還需要中**火商提供維護保養等方面的服務。

  在整個裝備期間,沙特至少要為這些裝備花費一千五百億華元。

  這就意味著,中國的軍火企業將從這筆軍火合同中獲得數百億花園的利潤,而中國政府也將獲得數十億華元的稅收。

  此外,中**方則能讓沙特分擔大量研發費用。

  總而言之,這筆軍火貿易,讓中國受益匪淺。

  除了經濟上的好處,還有一個看不見,卻更加重要的好處。這就是,通過從中國采購軍火,沙特已經成為了中國實質上的盟國,即沙特在政治上已經做出了投靠中國、依賴中國的決定。

  顯然,這正與伊朗革命有關。

  這就是,沙特國王在這個時候訪問中國,而且親手簽署了之前談判兩年都沒有達成結果的軍火貿易合同,正是希望通過來自中國的援助,應對伊朗革命造成的威脅,以鞏固其統治地位。

  從某種意義上講,沙特國王用一筆巨額軍火貿易合同在中國政府這裡買了一份保險。

  這就是,如果沙特也發生了類似的革命,中國將及時采取行動,幫助沙特王室,維護沙特王室在沙特的統治地位。

  沙特之後,其他海灣國家也陸續找上門來。

  到一九八四年底,科威特、卡塔爾、巴林、阿聯酋與阿曼均成為中**火商的顧客,這些國家與中國簽署的軍火貿易合同總金額高達一千一百億華元,購買了數百架戰機、數千輛坦克戰車與數十艘艦艇。

  正是如此,中國的軍火貿易額在一九八四年創造了冷戰的最高紀錄。

  得益於此,中**方才能在裝備采購預算不算充足的情況下,在八零年代初期完成了裝備大換裝。

  拿j-80戰鬥機來說,因為是空軍單獨投資研製的,不再像j-66戰鬥機那樣為空軍與海軍聯合采購,所以空軍最初的計劃訂購量僅有六百架,因此每架分攤到的研製費用就高達一千二百萬華元,采購單價高達五千萬華元。一九八二年,中國空軍采購的第一批四十八架的總合同價就高達三十億華元。正是根據這個價格,中國當局給j-80訂下了最低七千二百萬華元的對外售價,而j-66的平均對外售價僅為一千八百萬華元,即便是最終改進型的售價也只有三千四百萬華元。

  受此影響,j-80在最初兩年裡的對外銷售並不理想,很多希望購買這種戰鬥機的國家都因為其高昂的售價而望而卻步。

  比如,沙特在一九八一年就開始與中國談判購買j-80戰鬥機,結果因為雙方的心理價位相差太大,一直沒有談攏。又比如,英國早在一九八零年就提出希望成為j-80的第一個海外用戶,而且以中英關系,中國當局絕對不會阻撓把j-80出售給英國,可仍然因為價格上的問題,英國一直沒有做出購買j-80的決定,甚至打算自行研製重型製空戰鬥機,後來還跟聯邦美國合作,著手設計重型製空戰鬥機。

  沙特等海灣國家首先在價格問題上讓步,成為j-80的海外用戶,而且總訂購兩超過了四百架。

  這就意味著,算上中國空軍的訂單,j-80在開始量產後就擁有了上千架的訂單。

  也就是說,j-80的產量超過了盈虧平衡點,開始產生規模效應了。

  在均攤研製費用的情況下,產量越大,就以為著單價越低。此外,提高產量也能夠降低規模生產的成本,比如把分散了生產線的建設成本,以及通過擴大批量采購降低了各零備件的采購成本等等。

  到一九八五年,j-80基本型的對外銷售價格降低到了五千八百萬華元。

  因為j-80的戰鬥力比j-66提高了十多倍,而且在一九八四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空軍用j-80完敗了埃及與敘利亞空軍,用實戰證明了j-80的強大戰鬥力,所以其五千八百萬華元的售價並不顯得離譜。

  結果就是,j-80迅速成為了“通用戰鬥機”。

  也正是如此,j-80的最終產量才突破了三千架。

  要知道,j-80是大戰之後,世界上唯一的產量超過三千架的重型戰鬥機。雖然j-66的總產量超過了五千架,但是按照戰後的標準,j-66隻算得上是中型戰鬥機,比起飛重量在三十噸左右的重型戰鬥機差了一大截。

  j-80的大規模生產,大幅度降低了中國空軍的裝備成本。

  最終,中國空軍j-80機群的規模不是六百架,而是上千架,而且j-80也不僅僅是重型製空戰鬥機,還是多用途重型戰鬥機,即由j-80d發展而來的j-80g是二十世紀最優秀的重型多用途戰鬥機。直到二十一世紀初,這種最多能夠掛載十一噸炸彈的重型戰鬥機依然是中國空軍的主力。

  與j-80一樣,中**隊依靠大規模軍火出口,還獲得了其他新式裝備。

  更重要的是,中**隊大規模換裝是在裝備采購費用不算寬裕的八零年代進行的,而軍火貿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如此,在九零年代到來的時候,中**隊率先完成了主要裝備的更換工作,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出色的戰鬥機、坦克與戰艦,獲得了遠超過對手的戰鬥力。

  這一點,在九零年代初期顯得至關重要。

  事實上,中國在八零年代、特別是一九八二年之後的軍費開支並不少,甚至達到了冷戰時期的巔峰。

  這就是,中國在一九八二年正式啟動了“國家戰略防禦系統”工程。

  到一九八八年,中國的軍費開支佔到了中央政府總開支的百分之十七,國家稅收總額的百分之十一,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五點四,達到了冷戰時期的最高點,也是國民經濟承受能力的極限。

  問題是,軍費開支中的很大一部分投入到了與“國家戰略防禦系統”有關的項目上。

  也就是說,實際用於軍備采購的費用並不多。

  在此之前,中國的軍備采購與研製費用一般佔軍費的百分之三十五,其中軍備采購費用在軍費中的比例在百分之十八到百分之二十一之間,而在一九八二年之後,這個比例降低到了百分之十二到十五之間。

  顯然,軍備采購費用在軍費大規模增長的同時非但沒有增長,反而有所降低。

  由此可見,如果沒有在巨額軍火貿易中獲得的巨額利潤,中國的軍火企業就不可能以極為低廉的價格把新式武器裝備出售給中**隊,而中**隊也就不可能在采購經費極為有限的情況下完成裝備換裝。

  事實上,巨額軍火貿易,等於把裝備的研製費用轉嫁給了第三方。

  拿j-80來說,中**方的采購價格實際上沒有包括研製費用,僅出口的j-80就分攤了全部研製費用,還為軍火商提供了足夠的利潤。這樣一來,中國空軍在采購j-80時,只需要支付生產成本。

  顯然,沒有伊朗革命,也就沒有來自海灣阿拉伯國家的巨額軍火訂單,也就不會有八零年代的海量軍火貿易。

  也正是如此,才促成了中國對伊朗實施孤立政策。

  說白了,一個對周邊國家構成了嚴重威脅的伊朗,恰好符合中國的利益,特別是軍火集團的利益。

  只是,伊朗革命,帶來的不僅僅是軍火貿易上的好處。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