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天寶風流》第二百八十七章 劍南〈十二〉
  終究還是沒能等到援軍抵達,躍虎台失守了,太后娘娘與伴隨太后娘娘聖駕的天子寵臣唐離見勢不可敵,為免遭吐蕃人的生擒及折辱,毅然跳崖殉國。攻陷躍虎台的吐蕃人已在躍虎台下斷崖找到二人血肉模糊的屍首,並以此屍身為“奇貨”派遣使節前往帝京長安索要贖金。隨著有甲河鎮人經由玉兒山上小路將這一消息傳回,這個石破天驚般的消息立即在甲河鎮如風一般傳揚開去。

  鎮民們在聽到這個消息瞠目結舌驚駭莫名的同時,又以更快的速度將消息繼續向外傳播,而甲河鎮只是一個小小的縮影,如今整個劍南道口口相傳的都是這個消息。

  吐蕃此次東寇劍南,除了沿途搶劫財貨及擄掠青壯唐人以充奴隸外,最大的收獲就是得到了這兩具屍身。當此次領軍的吐蕃人部落頭領乍一聽到這個消息後,也震驚的兩眼發暈,自唐代隋定都長安百余年來,吐蕃人雖然幾乎年年東寇,但何曾有過這樣的收獲?唐朝太后及唐天子駕下第一寵臣被自己給逼死,僅僅想到這一點,那吐蕃頭領就面紅耳赤,心跳快的在身體裡都呆不住了。他首先感到的是一種喝醉酒般的狂喜,這一刻他沒想到贖金,滿腦子裡浮現的只有“榮耀”二字,就憑這個功勞,他意識到自己將超越吐蕃歷史上所有的英雄人物,這一光輝的戰功注定會被子孫後代不斷傳揚。

  當他發熱的腦袋終於清醒下來後,他才意識到事情的另一個方面,因為太后及唐離的身死,他注定要受到劍南軍的瘋狂反撲及隨後唐皇滔天的怒火,縱然這個部落頭領再桀驁不馴,但一想到自己這次惹怒的是萬族共尊的“天可汗”,剛剛還是狂喜的臉上頓時沁出一層細密的冷汗。

  當斷則斷,在確定得到的是唐朝太后及唐離的屍身後,圍困躍虎台的這部吐蕃軍立即以最快的速度迅速回撤往吐蕃境內。恰恰在他們離開的三個時辰後,第一部劍南援軍終於抵達此地,看著躍虎台上下四散一地的唐軍屍首,再聽到太后及唐離身死連屍首都沒能留住,這員將領當即癱軟的連戰馬都騎不上去了。等他終於從這個巨大的打擊中醒過來後,隨著一道道軍令流水般傳出,躍虎台周圍鄉村縣州的白布幾乎被征調一空,原本滿身鎧甲,盛裝而來的援軍在他們將領的嚴令下,迅速完成了“全軍縞素”的轉變,一時間數萬人其聲慟哭,巨大的哭聲聲震十余裡。

  聽到這樣的消息,眼見四周的劍南援軍已陸續抵達,另外幾部吐蕃軍也迅速掉頭,西向撤回吐蕃境內,至此,卸甲坡之圍不解而解,被圍困在寨中的劍南道節度使鮮於仲通安然無恙。

  解圍之後,在聽到太后及唐離身死的消息後,鮮於仲通在眾目睽睽之下當即暈倒在地,經親信將領喚醒之後又欲拔劍自刎,此後又三度哭的昏死過去。

  自刎及哭鬧的戲碼過後,雙眼紅腫的鮮於仲通又自上重二十斤枷鎖前往躍虎台,在發現太后娘娘及唐離“屍首”的斷崖下,他再次哭昏過去。終於能勉強理事後,作為軍政民政統管的主官,他下的第一道帥令就是劍南道無論軍民的全體百姓統一披麻戴孝,並在躍虎台上發出一道道征調令,誓言要傾盡劍南之力為太后娘娘及唐大人報仇,“此仇不報,枷鎖不取!”,鮮於仲通慷慨悲壯的聲音響徹於躍虎台下。

  鮮於仲通在躍虎台下慷慨悲壯的時候,甲河鎮中的唐離正在安慰行將離去的楊妃。

  幾天不見,楊妃明顯的瘦削了許多,擔驚受怕不提,親耳所聞連楊國忠這個堂兄也要置她於死地,這個消息對楊妃的打擊是致命的。傷心難過之後,此事也堅定了她再不願回長安宮城的心思。

  楊妃執意不肯回長安,對朝廷,對親情都徹底失望後的楊妃將最後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唐離身上,她甚至等不急回京後再以出家為名與唐離廝守,他不知道該怎樣面對楊國忠,也不知道該怎樣面對唐離與楊國忠注定你死我活的鬥爭,畢竟這兩個男人與她的關系都極為親密。她現在唯一的想法就是隨唐離遠離宮廷朝廷,遠離喧囂的長相廝守。

  雖然以前也曾有過在隴西及關內道勝州的歷險,但那時的敵人一是吐蕃,一是叛軍,清楚明白的很,兩方敵對廝殺,縱然遇見再大的危險也無所怨尤。而這次卻是同為唐臣的內部爭鬥,也正是這次注定必死的經歷,使唐離改變了想法。

  雖然知道依了楊妃會後患無窮,但唐離並沒有逼迫這個早已心力憔悴的女子,正好借著傳揚開去的“太后已死”的消息,唐離就將錯就錯,大唐的太后就讓她這樣“死”了罷了,太后不死,楊玉環就無法經此“重生”。

  柳家祖莊有些幽暗的房間裡,靜靜的只有兩人,楊妃因著憔悴而顯現出不同於往日的病態之美,緊緊的依偎在唐離懷中,她的手一遍遍輕撫著唐離的臉龐,話語中滿是不舍的幽怨:“阿離,你可要快點兒來,莫讓我等的太久”。

  愛憐的看了看懷中明顯消瘦下去的女子,唐離邊用下頜抵著她光潔的額頭,邊用手輕撫著她瀑布般濃密的黑發,口中柔聲說道:“我在江南有些經濟生意,因就早置了一些別莊,舞楓莊我雖沒去過,卻見過畫師實地繪成的莊園圖,江南美景,實在是讓我也心動的很,這次你且隨著玉珠先去,沒準兒還不等你養好身子我就已經到了!從此長相廝守,悠遊於江南名山秀水之間,人生至此,夫複何求!”。

  “長相廝守,悠遊於江南名山秀水之間!阿離,你說的真好,真好!”,偎在唐離懷中,將“真好”兩字喃喃重複了許久後,退後一步的楊妃再次仔細看了看唐離,嘶啞著聲音道:“此去艱險,我會在江南一直等著你,等著你回來!”,這句話說完,楊妃再不遲疑的扭頭轉身而去,饒是她轉身的快,依然沒能阻止眼角那滴清淚滑落。

  門外早有玉珠等候,見楊妃出來,她也無話,隻扶著楊妃上了駛進院來,早在門前等候的蔥油小車。這種形製較小的蔥油小車乃是唐朝大家富戶閨閣女子出門時的必備之物,就因其多,所以行使在路上並無顯眼,而在傳言中已經死去的太后娘娘就將乘坐這輛蔥油小車前往夢想中詩情畫意、煙雨迷蒙的江南。

  目送楊妃所乘的蔥油小車出院門遠去不見,唐離眼中的柔情與笑意慢慢變成冰冷的堅毅。

  “阿九”,隨著唐離一聲喊,早就在院外等候的唐九應聲而入。

  “田承嗣軍已經到那裡了?”

  “回少爺,剛剛傳回的快馬回報,田承嗣部七千人已於午後繞過玉兒山,即將到達卸甲坡,在此停留卸下部分軍糧後會繼續前行,田將軍送話過來,就是今晚不眠不休,也一定會在明早到達躍虎台,絕不會誤了少爺的大事,請少爺放心”。

  說來也巧,當日柳無風派遣的信使前往劍南道北部途中,正好遇上田承嗣親率的七千糧草轉運隊伍,那信使見這支押糧隊打著的是“田”字帥旗,就上前探問,雙方居然就這樣接上了頭兒。

  派遣信使時,唐離的想法是先避入田承嗣軍中,等保證安全後再圖後計,及至經過柳無涯之事後,他反倒改變了主意,因也就有了現在的計劃。

  看看現在的天色,田承嗣該已到了卸甲坡,唐離點點頭後向唐九道:“咱們也該動身了,阿九,務必看好柳無涯,若沒了他咱們可進不去鮮於仲通的大營”。

  聽唐離說到柳無涯,唐九忍不住嘴角露出笑意,“柳無涯身上的暗著兒是吳老爺子親自下的,這廝現在恭順的很,我會寸步不離的跟著他,少爺放心!”。

  點點頭,唐離回身再看了看這間注定讓他終身難忘的凋敝老屋後,沉聲道:“走!”。

  一夜疾趕,當第二天朝陽剛起時,帶著些描金空箱子的唐離一行終於走完了玉兒山中小路,前方十余裡處,就是號稱要在躍虎坡為太后守靈七日並等待各路大軍到達後進擊吐蕃的鮮於仲通大營,在一片隱約的黑色營帳中,鮮於仲通雪白的帥旗隨風飄揚,分外顯眼。

  “無風,你這就去找田承嗣田副帥,告訴他我們已經到了,讓他稍後按計劃行動”,柳無風應命而去後,身上家仆裝束的唐離等另外十二人分兩人一組,作勢抬著描金空箱子直往營地而去。

  “這是我家相爺送給大帥的方物,若是有了損傷,你們負責的起?混帳行子,還不快去通稟大帥,長安楊相府清客柳無涯請見”,見幾人來的奇怪,營門處守軍剛開口探問,就被柳無涯一口啐了回去,隨之遞過的還有一封楊國忠親手書簡。

  聽到“長安楊相府”幾字,那守門小校雖是心底將狐假虎威的柳無涯罵個臭死,但面上卻不敢絲毫怠慢,雙手捧過信箋,如飛一般去了。

  畢竟柳無涯只是一個清客身份,鮮於仲通自然不會前來親迎,但剛才進去通稟的小校回來的卻快,“大帥有請!”,滿臉堆笑的將話說完,這小校更躬身下去,親自在前引路。

  憑著楊國忠的牌子,又有那小校在前引路,似是不堪重負,刻意低頭的唐離一行順利來到了那闊大的氈帳前,

  ………………………………………

  ps:我的古典仙俠類新書《塵根》已經上傳,請大家放心,在上傳新書時我不會影響本書結尾部分的更新。希望並懇請能得到大家對新書的支持。

  書名:《塵根》書號:1038171

  下有黃泉上有天,人人世間百來年。了盡世間牽絆事,然後方言出世間。

  借問吹蕭向紫煙,仙路飄渺負芳年。得成比目何辭死,顧作鴛鴦不羨仙

  一個“寫實”的以中國古代道教為背景的故事,這裡有出塵的飄逸,但這種飄逸不是憑空虛化出來的,而是在依托史料記載的基礎上做適度的想象與yy。這是一個少年成長、迷茫、沉淪、反抗與最終得到解脫的故事。這是古典仙俠背景下“人”的故事。當然,我說的再多也沒用,寫的好壞要大家看了才知道,希望大家能給予支持!萬分感謝!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