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天寶風流》第二百一十五章 亂起〈四〉
  “八百裡加急!反了,就在中秋節那天,安祿山正式起兵造反了!”,與聞言色變的楊國忠不同,李睿的臉上竟然絲絲的驚喜,看向唐離的目光中也滿是欽敬,“只是……只是安祿山起兵的旗號是‘清君側’,他要清的就是楊相公及師……師父你……”。

  “反了!”,身在監室的唐離幽幽一聲長歎後,即對木柵外出神兒站著的楊國忠道:“老楊,你還發什麽愣,還不快去宮城!”。

  “噢!”,楊國忠激靈靈身子一抖,隨即撒腳向外跑去,這一會兒他更沒有了半點宰相氣度,只是唐離分明聽見他邊往外跑邊口中尤自喃喃道:“反了!真反了?”。

  聽著安祿山口中的嘀咕,唐離真是啞然,感情直到此刻楊國忠都不相信安祿山會反,而他前一段時間如此賣力的在玄宗及楊妃面前宣揚范陽要造反,不過是想借這個十大逆中的第一罪名徹底打倒安祿山,其實心底裡還是不相信承平百年的唐朝會有人造反。所以如今安祿山真個起兵作反的消息傳來,才讓他如此失態。

  “師父!”,李睿的叫聲使唐離反應過來現在不是發愣的時候,當下直接問道“睿兒,你怎麽知道這個消息的?”。

  “師父你到了大理寺,我就回到父皇身邊了!這是我剛在興慶宮勤政務本樓聽到的,得了消息我就趁亂跑出來了,走的時候父皇正在讀安祿山的起兵檄文,上面說要清君側,還有師父的名字在”,李睿一口氣說道這裡,瞅了瞅唐離後期期艾艾道:“檄文中主要說的是楊相公,不過後面提到師父,說……說……”。

  “說什麽?”。

  “說師父是撮爾小醜,黨附楊奸,辜負聖恩……”,這時節李睿的記性倒還真是不錯,檄文中提到唐離的那幾句竟然背的一字不差。

  “撮爾小醜!”,聞言唐離嘿嘿一笑,也沒再問,而是直接對李睿道:“消息我知道了,睿兒你現在速速回去找貴妃娘娘,如果勤政務本樓沒有就直接到宜春院,讓娘娘想辦法盡快放我出去,越快越好!”。

  李睿聞言,答應一聲後掉頭就向外跑,跑不幾步,就見他一個停步急轉道:“師父,你既然知道安祿山要反,那他……”。

  李睿話雖沒有說完,但唐離卻知道他的心思,當下微微一笑道:“放心吧!他這撮爾小醜成不了什麽氣候!”。

  見唐離說的鎮定,李睿也是一笑後繼續向前跑去。

  ……………………………………………………

  當心下急如星火的唐離走出大理寺監室時,見到的那個傳詔太監依然是那個與貴妃娘娘份屬同鄉的楊太監。

  “出來就好,出來就好,趕緊進宮吧!”,往日見了都是一臉笑的楊公公現在也是鐵青著臉色,邊一溜兒小跑領著唐離向外走,邊小聲著道:“現在勤政務本樓已經亂了套了,陛下氣怒交加已經躺下了,娘娘剛跟陛下吵了一架才勉強放你出來,楊相公和李相公差點沒打起來”。

  腳下隨著楊公公快步而行,唐離忽聽此話,頓時一驚問道:“陛下病倒了?”。

  “只是一時氣怒,並無大礙”,楊公公的話讓唐離心頭一松,這時節玄宗可萬萬出不得半點問題,心頭稍松的同時,他也不免心下暗自歎道:“老了,真是老了!”,論說玄宗也不是沒經歷過大事,當日他初登基時廢韋後,誅太平,那是何等的英姿勃發,如今只是初聞安祿山造反的消息就身體不支而臥倒,看來這十余年倦政後醇酒美人,聲色歌舞的生活是徹底掏空了他的身子。與身體的老態相比,讓人感受更明顯的是玄宗這曾經的一代英主心境上的老態,此時的他再沒有了手創開元盛世時那股子殺伐決斷的剛毅。從李睿跑出來報信,到楊公公現在來傳旨放自己出去,安祿山造反的消息傳回的時間也不短了,但現在勤政務本樓中依然還是一副亂糟糟的樣子,單憑此點已可見今日之玄宗之根底。這也就難怪在歷史上玄宗能乾出邊號召長安百姓抵禦安史叛軍,邊自己偷偷出奔西蜀的事情來。

  眼見著將要出大理寺衙門,楊公公腳下快步不停的同時,左右打量了一番後,才更壓低了聲音道:“還有,太子如今也在勤政務本樓”。

  “太子?”。

  “是,太子”,一步邁出門坎兒,楊公公的聲音顯的更低了,“總之唐大人小心那道檄文就是”。

  “阿離!”,唐離剛一走出大理寺,就聽一聲驚喜之極的聲音響起,隨即就見一道紅衣人影飛奔著撲進了他的懷中。

  “蛟兒,我沒事兒了,放心,放心”,李騰蛟剛一撲進唐離懷中就開始號啕大哭,勸慰了幾句不見她收聲,唐離也隻得強自將她的身子扳起,盯著那雙淚眼蒙蒙的眸子道:“蛟兒,好了,現在沒事兒了,我馬上要進宮,你先回去給卿兒她們報個平安,稍後閑些我就回府”。

  對李騰蛟說完這些,唐離快步走到隨行而來的唐七身前低聲道:“安俸山反了!別發愣,仔細聽好,按原本的計劃河東別情樓的那些教坊司樂工該已經撤到晉陽了,明線是沒法子用了,你告訴暗線的兄弟們多辛苦些,從今天開始,兩河的形勢一天一報,另外,馬去找四娘,將山記貨棧給我抄了,記住,一個人都不能放過”,見唐七應聲要走,唐離想了想後續又補充道:“還有,通知天王,他從安西萬裡迢迢帶回來的那幾個人一定要看好,千萬別讓他們死了,沒準兒馬上就能用的著”。

  “你們好生護衛著夫人”,唐七臉色嚴峻的點頭應是後,向隨行而來的幾個護衛交代了一句後,便疾步向朱雀門而去,憑著李騰蛟的面子他們能進皇城已是不易,坐騎是無論如何帶不進來了。

  這時節不是兒女纏綿的時候,轉身拍了拍容顏憔悴,臉上尤自梨花帶雨的李騰蛟後,唐離快步走到早等的發急的楊公公身邊直往承天門而去。

  一路經皇城過承天門往宮城勤政務本樓,沿路所見的那些官吏及宮人面色並無異常,看來至少到目前為止安祿山已經起兵造反的消息還沒有散播出去。

  二人幾乎是一路小跑的到了勤政務本樓,唐離還在上樓的當口兒,就聽樓上楊國忠拔高了三分的聲音傳來道:“陛下,李複道留不得呀,否則何以堅朝廷及將士們的死戰之心”。

  踩著厚厚的旃檀而上,走完最後一級台階,唐離就見玄宗正躺倒在西牆前的那張錦榻上,錦榻邊不僅坐著滿臉戚容的楊妃,另一邊還有一個四旬有余的中年,雖然從不曾跟他見過面,但只看他服飾上的繡龍,唐離也知此人該是當朝太子李亨無疑了。

  錦榻前,雙目無神,面色蒼白中映出鐵青的李複道正端正而跪,旁邊的旃檀上放著他的官帽,從唐離的角度看去,正可見李複道緊攥成拳的手上沒有了半點血色,且不住的顫抖,連帶著他那寬大的官衣袍袖也抖動不休。

  離李複道三步遠近處,滿臉漲紅的楊國忠也跪倒在地,而在他身前,正有一張寫滿字跡的絹紙飄在地上,想來這就該是安祿山起兵造反時所發的檄文了。

  說來這不過是一瞥之間的功夫,最先看到唐離的楊妃見是他到了,臉上一喜道:“唐卿你來了!”。

  僅僅是片刻功夫,眉宇間帶著一絲灰敗氣息的玄宗看向唐離的眼神兒已有數變,從茫然的失落到微不可察的愧疚,其中最讓唐離記憶深刻的是那一抹驀然閃現的寒光與殺意,兩天時間不見,玄宗卻明顯的衰弱了許多,臉上老相盡顯,扭頭注視唐離許久後,才聽他依然用不肯相信的語氣喃喃道:“安祿山怎麽會反?”。

  玄宗眼中的殺意雖然一閃而逝,卻讓唐離心下一寒,他知道玄宗這份殺心的由來,也知道這次若非有楊妃在,只怕剛才安祿山造反的確切消息到京之時,只要玄宗心思稍變,或許就是他自己身首異處之時。

  “安祿山已經反了!”,迎著玄宗的目光,唐離提高了語調道:“我朝軍力布置重外而虛內,當此之時,陛下應急調京畿兵力北上馳援兩河;並立下詔書調集江南邊鎮諸軍星夜北上;與此同時譴使前往關內道,將安思順麾下軍馬交由隴西哥舒翰統一指揮,河北,關內兩道接壤,安祿山與安思順份屬親族,此事遲則生變,以上三事迫在眉睫,臣請陛下速頒詔書”。

  “抽調京畿兵力及江南鎮軍的詔書已經送出了”,喃喃說了一句後,玄宗支著臂膀就要起身。

  禦榻旁侍候著的太子見狀,忙躬身去攙扶,邊與楊妃合力扶起玄宗,李亨邊低聲溫言道:“父皇便自躺著就是,您這身子骨乾系著天下安危還宜珍重,安祿山雜胡小兒還真能撼動父皇的大好江山不成?再則,看這檄文中所說,安祿山此次不過是因與朝臣不合而一怒起兵,這胡兒的粗魯莽撞父皇也是知道的,此時譴一使者往河北厚加安撫,也許朝廷不需一刀一槍就能平定此亂也未可知。”

  聽著李亨的溫言細語,跪倒在榻前的楊國忠臉色應聲而變,隨即瞅向李亨的那一眼中滿含惡毒,與此同時唐離也心下暗恨李亨惡毒,這看似平淡無奇的話語中包含著極其惡毒的用心。安撫,安祿山打著“清君側”的旗號造反,除了將檄文中列出的人加以處置之外,還能怎麽安撫?雖然這檄文主要針對的是楊國忠,但作為“楊奸”的“朋黨”,唐離自己可也是榜上有名的。

  李亨這番話雖然惡毒,卻讓正起身的玄宗雙眼一亮。

  眼前的玄宗正如歷史中一般無二,直到安史之亂爆發數日之後他還不肯相信這個消息。對於他這種心態而言,李亨的這句話實在有極大的誘惑力,眼見此狀,唐離當即冷笑聲道:“安撫?事到如今尤自想著安撫,莫非是怕我大唐亡國不速?”。

  聞言,太子李亨隨即色變,唐離對此毫不理會,續又言道:“安賊早有起兵造反之心,這紙檄文不過是為其狼子野心稍做粉飾而已,又豈能信得?便是如此,他這檄文中也是一派胡言,近年以來,范陽雖不能如往年一樣預支錢糧,但戶部可曾使其有一日缺糧?朝廷官牧年年戰馬俱是由范陽先加挑選,縱然今年章法稍變也並不為過,類似如此種種,豈能稱之為‘打壓’?若是這樣都算是打壓,那朝廷對其余九鎮豈不就是‘虐待’了?如此說來,縱然鎮軍要反,要清君側,也該是其它九鎮先動手,什麽時候輪著他安祿山?此人連王都封了,受恩之重可謂天下皆知,陛下,娘娘及朝廷待其如此他都反了,如今還怎麽安撫?”,言至此處,唐離向李亨譏誚一笑道:“再則,如今安祿山反旗已舉,他安祿山有這個膽子接受安撫?縱然朝廷無心追究,他又豈能自安?事已至此,朝廷與安賊已是不可共存之局,所謂安撫,不過是使陛下及朝廷顏面掃地的自取其辱之舉罷了!”。

  這番直指李亨建議是自取其辱的話說下來,太子本人固然是臉色發青,坐起身子的玄宗也是黯然一歎,而一邊的唐離續又乘勝追擊道:“安賊手握我朝三分之一軍力,十八萬精銳正席卷南下,眼前這形勢稍有不慎就有亡國之虞,當此之時,除了‘戰’之一途外更無其它僥幸可言,在此當奮發平叛的時刻,又豈可輕言安撫?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若陛下都不能堅定戰心,又怎能指望前線將士奮勇殺敵?如此君王無必戰之心,將士無決死之意,則我大唐亡無日矣!”,言至最後一句時,心下激動的唐離幾乎是嘶吼著說出這句話來。

  也許是受“亡國”二字的刺激,話音剛落,自錦榻上霍然而起的玄宗惡狠狠瞅了唐離一眼後,沉聲道:“你來擬旨,關內道節度使安思順為國鎮邊多年,勞苦功高,特進職正二品輔國大將軍,晉爵鎮遠公,遷升尚書省令正之職,詔書到日將軍權移交隴西節度使哥舒翰後,即刻入京履新!此詔分發關內,隴西兩地”。

  耳聽玄宗此詔,臉色發青的李亨神色又是一變,借著上前攙扶玄宗的由頭低聲道:“父皇,哥叔將軍如今已領有兩鎮軍馬,再接掌朔方軍怕是統屬不過來,倒是國朝老將王忠嗣正在安北節度任上,他那大營所在距離關內也近些……”。

  “哥舒翰乃國之名將,多加這幾萬軍馬自無問題;再則大戰之際,軍力宜專而不宜分,陛下如此處斷正是上策”,這回將李亨一口堵回去的正是依然跪倒在地的楊國忠,說道這裡時,他更哼了一聲道:“王忠嗣負罪之身,陛下當日恩恕其罪已是天大的恩寵,當此之時又豈能任其單掌一軍?”。

  “住口!”,一聲喝斷了二人的爭執後,玄宗扭頭向禦案前的唐離沉聲道:“用印吧!”。

  說完這句,玄宗也不看楊國忠及太子李亨,踱步到一邊跪著的李複道身前沉吟良久後道:“你且回府,稍後朕自有旨意到”。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