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遠東1628》851.第851章 河套根據地(五)
  王波聽了宋濤的話,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道:“首長,我就等你這句話呢,小打小鬧的太沒意思,弄就弄他個驚天動地。你說吧,是打太原還是西安,實在不行我們跟您打京城去,把崇禎抓起來。”

  宋濤聽了王波的話,眼前頓時一黑,他衝王波笑罵道:“你特麽倒是不怕事兒大,老子什麽時候說要打北京了。我們遠東進入中原之前,大明絕對不能亂。我的意思是,找個肥羊乾一票,一次搶夠了,省得沒完沒了的折騰。”

  王海洋一聽眼睛頓時一亮,笑著道:“首長,那你的意思是……”

  宋濤一招手,把身後的一名特戰隊員叫了過來,從他手裡要了份地圖,隨手鋪在了地上,指著一個地方說道:“你們看這裡怎麽樣?”

  王海洋和王波等人蹲下來一看,都不由得愣住了。宋濤指的地方竟然是大明的九邊重鎮之一,寧夏鎮。

  寧夏鎮,歷來是西北邊陲重鎮,屬古雍州之北境,其地背山面河,四塞險固。自古為諸夏藩屏,是中原農業文化與塞外草原遊牧文化的交界地。

  明代的寧夏鎮,東線南北數百裡長的黃河天險雖仍在發揮作用,但橫亙寧夏鎮西北的賀蘭山在軍事上發揮著比原來更大的作用。同時,又憑借賀蘭山之險再修築長城,似乎從心理上要隔絕賀蘭山以外的一切。

  陝西三邊總製的設置,將延綏、寧夏、甘肅三鎮有機統一起來,寧夏鎮居中,三鎮與固原總製府形成犄角之勢,從而更突出和顯示了寧夏鎮在整個明代西北邊備中的特殊地位。

  王波聽了頓時就激動的說道:“首長,我們聽你的,就打寧夏了。那裡可是肥得很,破了寧夏鎮,繳獲的糧食足夠我們十幾萬人吃上幾個月的。”

  王海洋皺著眉頭道:“首長,大明朝廷若是得知寧夏鎮丟了,拚了命也要奪回來的。大明放棄河套平原退守寧夏之後,失去了防禦的緩衝地帶。寧夏鎮特別是黃河以東地勢較為開闊的鹽池、靈武一帶首當其衝。成為蒙古各部南下的突破口。

  打寧夏鎮還不如打太原呢,我們組織流民軍打了太原,只能算是流賊內患,可若是大明丟了寧夏,大明的九邊就被扯破了一個大口子,那可是天大的事情。到時候整個陝西和山西都得亂套,大明都得震上幾下。首長,你可別嚇我們,還是從長計議吧。

  如果我們不想大明亂起來,至少目前還不宜動大明的九邊重鎮。雖然大明九邊重鎮,在我們遠東軍的眼裡,跟紙糊的沒什麽區別,但是有了這層紙,各地的流賊鬧得再狠,大明也不會太當回事。””

  宋濤搖了搖頭,笑著說道:“我們打下來寧夏,搶光了糧食就撤回河套,讓大明再奪回去不就得了嗎。沒準大明的那些軍頭和地方官員還能報上去個大捷呢,也讓崇禎高興高興,哈哈……”

  大家聽了李明的話,都笑了起來。

  王海洋想了下,然後沉聲說道:“如果我們打著流民軍的旗號,以流民軍為掩護,攻下了寧夏鎮以後,動作迅速的運走糧食,然後快速的撤出寧夏鎮,那倒是可行。只要大明能快速的收復寧夏,對大明的影響並不大。”

  宋濤點了點頭道:“我選擇寧夏鎮為目標,主要是那裡的軍頭各個都是家財萬貫,一個比一個肥啊。還有就是我們破了寧夏鎮以後,劫掠來的糧食等物資,可以依靠黃河水道迅速的運抵河套地區。”

  接下來的幾天,宋濤親自帶領特戰隊深入寧夏鎮,對那裡的情況進行了一番實地偵察,並繪製了詳細的地圖。然後回到了流民營地,和王海洋和王波等人聚在一起,研究制定了一份進攻寧夏鎮的作戰計劃,並用電報向李明進行了匯報。

  李明接到了宋濤的電報,也苦笑不已。他以前和高建國也曾經有過奪取寧夏鎮的計劃,但後來還是因為怕把大明的崇禎嚇出毛病,就把這份計劃擱置了,等一會時機成熟了以後,再發動這個計劃。

  可是沒想到宋濤這麽猴急,居然現在就想打寧夏鎮的主意。單他對宋濤發回的計劃,還是比較感興趣的,畢竟遠東軍並不會佔據寧夏鎮,而是劫掠完物資,就會迅速撤走。只要大明在短時間內收復寧夏,對大明的影響相對不會太大。

  從明代人的史料記載看寧夏鎮的軍事地理位置,這裡是一塊“背山面河,四塞險固”的沃野。明代寧夏三面臨邊,終明之世均為用武之區,所以它的軍屯和軍事建設成績突出。

  全鎮各類軍人總數,最高時達到七萬人馬,其中衛所定“以十之七屯種,十之三守城”。創造了“天下屯田積谷寧夏最多”的成績。隨著水利的興修,水政管理加強,至萬歷前期,屯田數已經展為18828頃。

  寧夏鎮這裡的土地、牲畜和牧場被王府、軍頭和官吏兼並。所以這裡的油水非常豐厚,尤其是慶王封國寧夏二百余年,更是家財萬貫。如果河套根據地破了寧夏鎮,劫掠的糧食等物資,足夠河套根據地十幾萬流民吃上一年了。

  雖然寧夏鎮確實是一個值得下手的肥羊,但僅憑陝西流民組成的河套遊擊支隊,就想輕松的攻破寧夏鎮,也不是那麽容易的。寧夏鎮的地勢極其險要,而且防禦工事非常完備。

  大明在寧夏境內修建的長城,工程十分浩大。自成化八年倡修,後經歷次續修和修補,逐漸形成。東邊牆、西邊牆、北邊牆和固原舊邊牆等四條骨乾邊牆,全長約三千裡,分屬寧夏鎮和固原鎮管轄。

  同時在長城沿線還扼要設有一些關門,其中最重要的是:鎮遠關、北關門、大磴口三關、赤木關、勝金關和東關門。臨敵前沿一線或交通要衝的空曠地帶,又添築墩台,派軍瞭守,稱之為烽燧,俗稱“烽火墩”。遇有敵情,白日升煙,夜間舉火,墩相遞傳,讓邊內有所準備,使軍城指揮中心得以提前調兵遣將部署戰守。

  全鎮防區內,計有烽燧596座,作為對長城設防的重要補充。當然,賀蘭山本身也是一道天然屏障,它有大小山口36處,多數可通人畜,大口則軍馬通行無礙,明時於大口築牆、設關,小口擇要駐軍把守,其防務都比較完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