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遠東1628》174.第174章 情況危急
  晚上的時候艦隊主力終於到了,李明連忙讓大家招呼所有的流民喝了碗熱粥,然後開始拚命的驅趕這些流民上船,連小一些的風帆船上都塞進去了二三百人,二號登陸艦甚至擠了將近三千人。總算是把海洋島的遼民一掃而空。

  艦隊主力不顧疲勞連夜拉著島上的所有遼民離開了海洋島,以最快的速度駛往濟州島,盡最大的可能分流這些遼民,減少海洋島的壓力。

  李明他們又是一通忙碌,大家已經兩天都沒合眼了,都在硬挺著。可是從各處駛來的木船還是源源不斷的來到海洋島。這些遼民已經餓得只剩下半條命了,他們滿懷希望的望著前方那座海島。

  各種海船源源不斷的向海洋島匯聚而來,幾乎把島子圍了起來,海上飄滿了一具具遼民的屍體,都是在船上沒有熬下來的人,就這麽隨隨便便的扔下了海。

  往這裡駛來的船上,可能每時每刻都在死人,海洋島上也在天天死人,已經挖了好幾個大坑了,可是還在不停地挖著。

  王波幾天都沒怎麽合眼了,他帶著近百條軍船,一共運過來數千東江鎮的明軍的家眷,大都是像王波這樣的把總、千總等底層軍將的妻女兒孫,現在連他們都在挨餓,哪還有糧食給家人吃。

  李明倒是沒說什麽,反正救誰都是救,如果這些明軍底層軍將的家眷都去了海參崴,三個月後袁崇煥就要殺毛文龍了,東江鎮必然軍心大亂,這些東江鎮的底層軍將沒準就能被遠東公司爭取過來,到時候把他們訓練一番,然後都送到馬尼拉,那裡就不愁陸軍了。

  這些東江鎮的底層明軍將士,都是和韃子見過血的漢子。雖然明軍戰鬥力低下,戰鬥力照韃子相距甚遠,可這其中的原因可就複雜了。為什麽他們後來投降了滿清以後,戰鬥力反而呈幾何形上升呢。

  唐朝末年的武夫當國,對後世的影響是災難性的,宋明兩朝對軍人變得非常刻薄,毫無地位,軍人成了社會最底層的人,打仗的時候在前面當炮灰,用完後就是奴才,簡直是不當人看。一旦軍人失去了榮譽感與使命感的時候,這支軍隊也就成了靠利益驅動的匪兵。

  這些天移民艦隊的海軍部官兵也累壞了,但是看著幾萬饑餓的遼民匯聚在海洋島嗷嗷待哺,他們也隻好不顧辛勞,在航行的途中采取輪班駕駛的方式,日夜不停的往濟州島接送移民。

  這期間有一支龐大的朝鮮水師,共幾十艘戰船載著大量兵力駛出了朝鮮海岸,一路殺氣騰騰準備收復被倭寇佔領的濟州島。

  可是這個朝鮮水師算是倒霉到家了,正好遇到了三艘正從濟州島開出來的登陸艦。周成一看就怒了。麻痹的,我們就佔你個小破島,你們竟然敢弄了這麽大個艦隊過來,這不是給我們添亂嗎。

  他對著話筒怒吼道:“把這些朝鮮破船都給我乾沉了,省的讓他們以後給我們添亂。”

  結果,這支朝鮮水師就悲催了,他們還沒開到濟州島呢,就看到三艘無比巨大的鐵船衝了過來,速度快的驚人,而且無帆無槳,卻依然在海上行駛如飛。

  所有的朝鮮水軍都嚇傻了,這個時代別說他們這些小破船了,就算是西方殖民者看到這麽巨大的鐵船,都會以為是神跡。

  戰鬥簡單的都懶得描述,反正繳獲了十幾艘朝鮮的戰船,其余的全都****沉了。其中繳獲的朝鮮戰船中,還有幾艘一直被後世韓國人吹噓無數次的,他們認為當時無敵世界的朝鮮龜船。

  雖然這些船小點兒,但周成也都留了下來。於是這十幾艘朝鮮木船也加入了移民艦隊,被幾艘現代艦船分別托拽著,往返於濟州島和海洋島之間。有了這十幾艘朝鮮木船,每次怎麽也能多拉上千余人,螞蚱也是肉,聊勝於無吧。

  雖然李明他們和移民艦隊沒日沒夜的忙碌,但是來自東江鎮的遼民,卻依然源源不斷的送了過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海洋島和濟州島已經匯聚了近十萬遼民。

  他們的糧食早就見了底兒,要不是王耀武和藤井在濟州島的各大富戶手裡抄來幾十萬斤糧食,他們早就堅持不下來了。

  只是這樣下去還是不行,這些糧食也挺不了幾天了,而且這麽多身體極度虛弱的遼民,已經再也經不起折騰了,現在每天都有很多人死去。

  於是李明在周成過來的時候,對他下了命令,讓他先拉一船遼民,以最快的速度回到海參崴,把這裡的情況向公司匯報,讓公司拿出一個切實的解決辦法,然後再裝滿糧食回來支援海洋島和濟州島。

  他們往一號登陸艦上塞了兩千多遼民工匠,然後馬上離開了海洋島,直接開往海參崴。

  高建國和王和他們聽說周成回來了,都到碼頭去迎接他,可是當他們看到幾千瘦骨嶙峋,好似骷髏的遼民以後,都被徹底的震撼了。

  周成走了過來,看了眼正在下船的遼民,沉重的說道:“今年東江鎮很慘,很多人冬天都沒挺過來,現在海洋島和濟州島已經聚集了十萬這樣的遼民,每天都只能靠著兩頓稀粥對付著。

  我們這段時間什麽也沒乾,只是不停地把海洋島的遼****到濟州島,分流那裡的壓力。現在糧食已經沒有了,遼民們的身體狀況非常虛弱,我們的人手也不充裕,現在每時每刻都有遼民死去,情況十分危急。”

  周成的話讓所有人都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們馬上召集了軍委會、民委會的所有常委、委員,召開了董事局委會大會。

  王和向所有董事說了海洋島和濟州島的情況,大家聽了也都驚呆了。十幾萬人啊,光是糧食就需要多少,沒準都能把海參崴拖垮了。但是總不能看著十幾萬遼民就這麽餓死吧。

  高建國看了眼大家,然後凝重的說道:“李明說得對,先不管怎麽樣,來多少我們就收多少,救一個是一個。眼睜睜的看著十幾萬遼民活活餓死,那就是造孽了。”

  王和想了下,也點頭道:“那就這麽定了,現在開始動員公司的所有資源,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這十幾萬遼民救下來。”

  接下來大家研究了一天,制定了一個遼民應急安置計劃。但是如何把這十幾萬遼****回來,大家都犯了難,以他們現在的全部運力,就算是二十四小時不停的運送,也要一個多月。

  而且海洋島地域狹小,公司還得派船不斷的往濟州島分流,以減輕海洋島的壓力。這麽來來回回的折騰,不但浪費燃油和糧食,還耽誤時間。遼民現在的身體極度虛弱,再也經不起顛簸折騰了。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港務處的陳洪突然說道:“我們是不是可以把那幾艘萬噸遠洋貨輪利用起來,這些貨輪還有相當多的燃油,他們運量應該不小吧。”

  大家聽了眼前一亮,但是一個委員馬上就潑了一盆冷水道:“這個我也想過,雖然這些貨輪可以參與這次運輸計劃,但大家也別抱什麽希望,這些萬噸巨輪之所以載重巨大,都是靠著貨倉的高度來堆積貨物,貨倉面積其實並不大,如果用來裝人的話,還真裝不了多少。而且這些大家夥非常耗油,要是隻裝幾千人的話,動一次就得不償失了。”

  旁邊的任朝新想了下道:“那如果我們利用這些貨倉的空間高度,把貨倉分割成上下幾層,那會不會裝下更多的人。我看這些貨倉都有十幾米高,最少也能分割出5層。”

  高建國急著道:“老任,有沒有具體的想法,你快說說……”

  任朝新感覺大家都熱切的看著他,就開始說道:“其實也沒什麽複雜的,和我們公司建的那些木刻楞的道理一樣,找些十米以上的原木,在貨倉裡簡單的搭起簡單結實的框架,然後再用直徑十公分的原木鋪上隔層,反正就用幾次,也不用怎麽精雕細琢,用完了原木還能回收使用。

  我們林場的各種原木堆積如山,這種工作也不是什麽精細的技術活,比搭建木刻楞要簡單多了,去年幾千名參與建造木刻楞的遼民都能勝任這一的工作,再加上我們建委的員工、學徒工,加班加點日夜奮戰的話,幾天時間就能差不多搭建完畢。”

  大家聽了他的話,興奮的議論起來,喬海鵬點了點頭道:“我看這個計劃可行,現在我們可以動用的貨輪,包括2艘19800噸國際ccs散貨船,1艘裝載了700多個集裝箱的12000噸集裝箱船

  ,一艘16000噸多用途散裝貨船。

  如果老任的計劃能成功,那四艘萬噸貨輪折騰一次,擠一擠的話,就能拉回來幾萬人,再加上我們的移民艦隊,絕對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十幾萬遼民拉回海參崴。而且家裡的三十多艘木船也可以讓其他船隻拖拽,一次也能多拉1000多人。”

  高建國和王和相互看了一眼,都點了點頭。高建國站了起來,雙手扶著桌子,嚴肅的對大家說道:“現在時間就是生命,每爭取一分一秒,我們就會救下一條活生生的性命。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我們現在是與死神賽跑,能多救一個是一個。好了,大家都動起來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