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忙於拍攝《即刻救援》拍攝,他一直沒有時間參與《怦然心動》宣傳,而接受《鳳凰網》的專訪也正是為今天就上映的《怦然心動》宣傳造勢。
簡單的寒暄後,專訪隨之進入正題。
鳳凰網:恭喜你林導,《怦然心動》在今天就要全球上映了。
林雨泉:謝謝!
鳳凰網:在《颶風營救》上映後,幾乎全世界都認為你應該拍攝類似的動作電影或者是你比較擅長的電影類型,但你卻選擇了拍攝《怦然心動》這樣一部從未涉及過的愛情題材,這是為什麽呢?
林雨泉:其實沒有太多原因,我不喜歡重複重複再重複,我永遠希望我的下一部電影能帶給我新鮮的感覺,在書店看到《怦然心動》的時候,我一下子被吸引了,等閱讀完後,我立刻對自己說,這便是我想拍的電影,想拍就拍,就這樣簡單。
鳳凰網:可如果林導你拍別的電影,比如說拍《蠻荒記2:百族爭霸》,票房肯定會很高,而受限於題材,《怦然心動》在票房上很難達到那樣的高度。
林雨泉:的確會這樣,但導演在選擇自己作品的時候,是不會隻考慮票房因素的,就像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在拍完《侏羅紀公園》這部在當時創造影史全球票房的電影后,他沒有緊鑼密鼓的拍攝《侏羅紀公園2》,而是選擇拍攝《辛德勒名單》,這是為什麽?
而《辛德勒名單》不但取得極高的票房。也在奧斯卡上拿下了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在內的7項大獎,事後來看,這樣的選擇失敗嗎?當然,這只是一個極特殊的例子,其實對導演來說,只要達到自己既定的目標就算成功了,而每部電影的目標往往也有所不同。
鳳凰網:有人說,金牌是衡量體育界人士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那林導你認為怎樣的目標才算達到你的成功標準,是票房嗎?
林雨泉:呵,其實沒有唯一的標準,票房往往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在我看來,一部電影最大的成功就是作為導演的自己覺得滿意。其次是贏得人們的喜歡。再其次才是票房。自己喜歡永遠是最重要的,不僅是導演,我們每一個人在評價某部電影的時候也應該有這樣的態度,別人說什麽、票房好不好、有沒有得獎都沒用,我們自己才是電影好壞與否的直接感受者,如果自己看完了情緒完全被調動,這時別人覺得是垃圾,那你覺得這是垃圾還是什麽。所以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歡。
當然如果說票房不重要,那肯定是假的,沒有任何一位導演希望自己的電影的票房不好,只是說,身為導演更在意自己對電影的滿意度,在意觀眾對電影的滿意度,這個時候票房能很好自然更好。而如果站在投資人的角度,不可能有任何投資人會說,票房不重要。投資這兩個字,就一定代表他指望你給他回報。當然,也有例外。但極少,至少對絕大多數投資人而言,你問他電影什麽最重要,他絕對會告訴你是票房。
這是不是顯得我很貪婪,好吧,我的確是貪婪的一個人,我既希望自己的電影自己能滿意,也希望自己的電影能贏得人們喜歡,還希望自己的電影能有好的票房,只是這些很難受控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拍電影。
鳳凰網:這不是貪婪,而是林導你對於自己的嚴格要求,而林導你說的也很有道理,只是對於許多小成本影片,尤其是小成本文藝片導演來說,他們的電影根本沒法在影院上映,無法讓更多人看到,也無法獲得票房,這種情況又該怎樣看待,只是導演自己滿意就夠了嗎?比如說王小帥導演的《左右》,這部在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和“特別關注”獎的電影,在今年上映後遭遇票房慘敗,總票房只有100多萬,在談到票房成績為何不理想時,提到影片的排片很差。
林雨泉:沒有任何導演希望自己的票房不好,出現這種情況的確難免令導演泄氣,但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覺得這其實是大環境的問題,為什麽有的電影排片高,而有的排片低,原因很簡單,因為排片高的影片上座率更高,影院這麽排片是依據自律性市場本身而協調進行的。
終歸這是由觀眾來判斷、選擇的,難道連觀眾的選擇也要加以否定嗎?去影院觀影是自由的,觀眾想看什麽電影,這是觀眾的自由選擇,別人無權干涉。而且於經營者而言能帶來更高的收入,對於影院經營者而言,所有影片都是他運營的商品,換做任何一個運營影院的人都會這麽做。
鳳凰網:但小成本影片,特別是小成本文藝片先天上便無法和大製作的商業片抗衡,這對它們來說不公平。
林雨泉:那應該怎麽做?
鳳凰網:很多導演有提到法國的文化政策對於文藝電影的支撐,奉行一種“文化例外”的理念,認為電影不僅僅是商品,它也是文化載體,對待電影不能完全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則來操作,而應該奉行另一套藝術的邏輯和標準,也正是基於這一理念,法國對文藝電影出台了許多扶助政策。
如今的法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上藝術電影最發達的國家,擁有著世界上最大且經營最好的藝術院線,放映文藝片的銀幕數已經佔到全國的兩成,不但放映文藝片,還涉足文藝片的發行工作。
林雨泉:我理解他們的意思,但這是針對藝術電影,小成本的商業電影為什麽沒有院線放映,其實小成本電影中也不乏票房黑馬。小成本電影也能拍的好看,院線經理們不是傻瓜,許多小成本的商業電影沒有播放,說明它們肯定存在質量問題,如果你拍的好看,傻瓜才不放呢?這部分電影應該從自身尋找問題,而不是指責影院不給排片。
再說文藝片,你提到的還是我前面講的大環境的問題。法國是電影的發源國,擁有濃厚的藝術氛圍,有著大量長期觀看文藝片的觀眾,但國內的情況卻完全不一樣,國內如今沒有這樣的氛圍,雖然有愛看文藝片的影迷一直在呼喚,但這樣的影迷相較主流觀眾實際很少很少。
對於影院來說。的確有責任讓讓觀眾有更多的選擇。但影院作為經營者還需要養活自己,一家處在繁華地段的大影院僅租金一年就要幾百萬,在這種情況下,怎麽可能摒棄能帶來更多票房的商業大片,選擇放映受眾群較窄的文藝片?這個世界很現實,也很殘酷,院線為了生存,不得不什麽賺錢放什麽。在生存面前,院線對電影的藝術情懷早已不再。
至於建立藝術院線,目前國內連讓多數人養成走進電影院觀影的習慣都沒有做到,在許多三、四線城市,許多商業大片的上座率都極不理想,建立藝術院線實在是件很奢侈的事情,頂多是在少數幾個一線大城市聚集了一小部分受眾,而且會少的可憐,即便這樣估計也很難維持一家藝術院線的經營。更重要的是隻建立幾家藝術影院有意義嗎?沒有意義,文藝片面臨的困境根本上還是沒有得以解決。還是不能像商業片那樣僅僅通過票房回收成本。
另外,還有一個建立藝術院線繞不開的問題。那就是供片,在我看來,盡管我國每年生產的電影眾多,但其中算得上真正文藝片的卻不多,而稱得上好文藝片的更是少之又少,我們的許多文藝片導演甚至連故事都講不明白,這如何支撐一條藝術院線的正常運營,必須要在全世界范圍內引進才行,但這一點顯然不合現實,國內所有進入院線發行的海外電影都需要通過中影的審批,每年的額度極其有限,連商業大片的引進數量都無法滿足,談何引進文藝片。
從根本上來說,要解決文藝片放映的問題,需要國家給予政策支持,另外則是培養文藝片觀影群體,但前者指望國家大手筆支持並不現實,後者更重要,但短時間內也很難實現,至少我看不到十年內有實現的可能。
鳳凰網:林導你說的很有道理,但文藝片總需要人去拍,建立藝術院線或給文藝片更多放映場次也需要人去做不是嗎?
林雨泉:的確需要。
鳳凰網:那林導你會去做嗎?林導你的曙光院線已經擁有超過30家影院,每家影院拿出一個影廳來放映文藝片,那也是一個不小的數量。
看著神色頗為認真的靚麗女記者,林雨泉頓時有些繃不住了,他接受鳳凰網的專訪是替《怦然心動》做宣傳的,但眼下的話題已經完全偏離《怦然心動》,而且看女記者的架勢,大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趨勢,好吧,他知道自己大概碰到一個愛好文藝電影的文青女青年,更糟糕的是對方問的問題很棘手。
老實說,每家影院拿出一個影廳長期放映文藝片對他來說不是難事,以他的身家也能承受的起損失,但問題是他為什麽要這麽做。
如果說是為了讓更多觀眾看到,這根本站不住腳,影片下映後,觀眾大可以在網上觀看。
而如果說是為了扶持文藝片,且不說他自己的力量極其有限,對於改善文藝片的艱難局面無異杯水車薪,他不可能每年虧損做這樣一件在他看來沒有太大意義的事情。
這點尤為重要,誰的錢都不是刮來的,他也不是錢多的沒地方燒了,他每年用於修建學校等慈善項目的費用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而最重要的一點是他並沒有被目前國內拍攝的那些文藝片所打動,誠然賈樟柯等人的文藝片無論是關注社會現實還是邊緣人物的題材,都有不錯的呈現,具備一定的藝術價值。然而在他看來,國內拍的好的文藝片簡直少的可憐。文藝導演們講情懷,講藝術,將思想,太過追求影像上的藝術性而忽略敘事結構等問題,連一個簡單的故事都講不明白,這樣的電影是好電影嗎?
至少在他的認知中,這不是一部好電影,林雨泉一直信奉一個道理。好的電影是能引起觀眾情感共鳴的,但這兩年他看過的幾部國產文藝片卻無一做到這點,故事性和節奏的問題讓人很難有觀影的欲.望,又怎麽打動觀眾呢?
其實文藝片並非不能拍的好看、好玩,歐美便有不少文藝片在講藝術的同時,把電影拍的很好看,繼而收獲了不俗的票房成績。在這方面。目前國內的文藝導演中大概只有張藝某能做到,而香港的陳克辛和許鞍華兩位導演也做的不錯,把商業和藝術結合的很好。
在創作《海洋天堂》時,他對薛曉路的核心指導理念就是,不要刻意煽情,在寫實性的表現自閉症患者的生活時,融入一定的趣味性,首先要讓觀眾有觀看的欲.望。繼而在觀影中被觸動,然後傳遞正能量。
如果你連這點都不到,那麽你在選擇拍攝這樣一部電影時,就應該對電影的目標有清晰的判斷,或許這樣的電影能在國外的電影節拿獎,但你別想指望在院線收獲好的票房,更不能因為票房不好就指責院線排片,指責觀眾審美問題。
林雨泉當然要知道對於電影行業本身來說,扶持文藝片也是自身發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環節。但這不是他應該操心的事情,他沒有那樣的情懷。也沒站到那樣的高度。
作為一名商業片導演,尤其是作為曙光電影公司的老板。林雨泉更在意的是國內電影領域能拍好能寫好商業類型片的導演和編劇寥寥無幾,這在很大程度上製約著電影行業的發展,製約著曙光電影的發展。
能抗衡好萊塢大片的永遠只有本土出色的商業電影,這在全世界都是通行的,即便是藝術電影高度繁榮的法國,其藝術電影的票房市場份額也只有20%多。
因而除非國內的文藝片導演們能做出革新,否則手工製造的文藝片將完全被好萊塢大片的工業體系碾壓破碎,最終電影市場淪陷。
寶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擁有李桉、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張艾嘉一乾國際知名的藝術大師,但寶島本土電影的市場份額常年只有百分之幾,至2006年,寶島電影在寶島的佔率已經跌至1.62%,多麽微不足道的數字。
現在的他除拍好自己的作品外,也希望能挖掘出更多的優秀導演和編劇人才,他希望曙光電影能出更多的寧皓、肖泱,當然電視劇方面也希望有更多的高西西、康宏雷、劉艋、王宛屏、蘭小龍、六六。
至於文藝電影的扶持,他暫時沒這樣的時間和精力,而如果達不到他想要的效果,他也懶得理會,社會責任感不是扶持那些隻講自己情懷,不顧觀眾感受的文藝片來體現的,他內心很反感一眾文藝導演曲高和寡,看不起商業電影,看不起普通觀眾的做法。
只是這樣說的話難免顯得他對待文藝片冷酷無情,有很大可能引發文藝導演們以及文藝青年們的抨擊,說起來,這位女記者還真是給他製造了好大一個難題。
不過這樣的念頭只是一閃,他的嘴角隨即微微上翹,在這件事情上他需要掩飾自己的想法嗎?
“如果有拍的好的文藝片,曙光院線自然會給予好的排片,別說一個影廳一場,更多也沒問題,但終歸還是要接受市場的考驗,有理想的上座率當然會一直放映下去,而如果不能,為什麽不給其它影片機會呢?作為影院,其最重要的責任是讓更多觀眾看到他們想看的影片。”林雨泉從容不迫道。
鳳凰網的那名漂亮女記者皺了皺眉頭:“那林導你有沒有想過,將來你也有可能拍一部小眾文藝片,而曙光電影也可能會投資製作小眾文藝片,到時候那部電影同樣會因為被貼上文藝標簽無法在院線更好的上映。”
“我沒想過,因為如果是我或者曙光電影拍攝一部反映現實題材的電影,肯定不會拍一部隻講情懷,只寫現實,卻不顧及故事性、剪輯、節奏、畫面的電影,其實我們國內文藝片和商業片的分界太大了,一說商業片就是低俗,說到文藝片就是脫離群眾。
其實,很多電影都是商業文藝並重,只有好看與不好看的區分,現實題材當然應該拍,但你應該拍的讓人有觀看的欲.望,情感能與之共鳴。如果能做到這點,又有不錯的主創陣容,院線經理們除非是傻子,否則怎麽可能不給排片,至少曙光院線會給予這樣的電影排片。
所以說不要糾結為什麽不給文藝片排片,而是反省你拍的片是否能讓大眾喜歡,如果你說你不需要大眾喜歡,那為什麽要給你排片。另外,小成本電影本來就不應該指望有太高的排片,你一沒好的宣發,二沒好的主創陣容,怎麽吸引觀眾觀影,沒有足夠觀眾,影院又怎麽可能給你和大片同等的排片,那絕對是在浪費資源。
小成本的電影原本就是首先在不多的影院上映,憑借好的口碑和好的上座率推動影院給予更高的排片,全世界范圍都是這麽操作的。
對於文藝片,我覺得在短時間內不要把希望寄予藝術院線的成立,想法很美好,但如果你自己不能拍出觀眾想看的效果,是不可能靠寥寥不多的文藝電影愛好者解決困境的。相較寄希望藝術院線,倒不如實際點,在網絡視頻和DVD發行上做文章,在這方面,我的曙光網可以給大家提供幫助,而如果影迷觀眾連在網上付費觀看或者購買DVD這兩件事情都做不到,你還怎麽指望他們去影院支持,電影票的價格可高多了。”林雨泉微笑道,跟著看了看手腕上的時間:“好了,我們之間的談話也抓緊時間吧,我稍後要去查看電影首映禮的準備情況。”
林雨泉實在沒興趣繼續和對方談論文藝片的話題,有太多電影人都在討論國內的文藝片路在何方,但根本沒有任何實質的行動,自然也沒有什麽效果,連文藝導演自身都沒有求變反思的想法,只是一味的抨擊、喊口號,可以預見,長時間內,這種情況還將持續下去。
即便女記者頗為不甘,還想繼續文藝片討論的話題,但在林雨泉明確表示後,卻不得不轉向《怦然心動》這部電影的相關話題。
時間過的很快。
“林導,最後一個問題,對於《怦然心動》的票房,你有怎樣的期待?”
“票房上我不做期待,我希望大家能喜歡這樣一部小清新的愛情電影。”林雨泉笑道。
“呼。”走出咖啡廳的時候,林雨泉舒口氣,對身邊的肖然道:“以後不要安排鳳凰網的專訪了。”
“好的,老板。”肖然點點頭,他心裡也一肚子窩火,很不滿意剛才女記者一個勁揪著文藝片話題不放。
“嗯,走吧,去曙光影院。”林雨泉道,他已經迫不及待想知道觀眾對《怦然心動》的反應了。(未 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