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醉龍圖》1183.第1183章 魏謀主荀攸獻策
  不過有人卻是對周瑜和諸葛亮這種退兵的做法感到不滿,只見魏國大將夏侯惇,當即皺著眉頭道:“如果我們不丟下武陵郡和長沙郡,就算是分兵抵擋趙軍進攻,只要能夠全力借助兩郡守城的優勢,也必然會殺得趙軍戰損不少。可是如今為了自保,我們卻丟下武陵郡和長沙郡兩地,白白送給趙軍,豈不是太便宜了他們。要我說啊,你們都是一群貪生怕死之徒,大不了就在武陵郡和長沙郡和趙軍展開兩場交戰,若是實在抵擋不了,多殺一些趙軍,在撤退也不遲,為何就這樣不戰而逃,此乃非大丈夫之舉。”

  夏侯惇素來予以勇武著稱,而且脾性剛烈,今次聽聞眾人不戰而逃。直接丟下武陵郡和長沙郡兩郡,實在是氣氛不過,當即爆發一通脾氣。

  不過眾人在聞之夏侯惇的話後,有人搖頭苦笑,有人則是一臉的不削,而一些身有血性的大將當即顯得尤為憤怒。只是沒等他人宣泄,魏國的丞相司馬懿,便站出來,對著夏侯惇試圖勸說道。眾人在看到魏國之人開口,便紛紛住嘴,畢竟自己人勸說自己人,還是比較好說話的,省得他人一開口,雙方一言不和打起來、鬧翻天,那可就不好收拾了。

  只聽司馬懿對著夏侯惇開口道:“夏侯惇將軍一心弑敵報仇,此乃為我等表率也。只不過今次戰局不同,趙軍兵馬數十萬,遠是我們的數倍之多,絕非是一兩場防禦之戰,便能將其擊退的。而且當初我等與趙軍多次交手,已經摸清楚趙軍人馬作戰英勇,實在不易正面與之硬碰硬。”

  “就算我們在武陵郡和長沙郡兩地,予以防守反擊趙軍的進攻,那主動權也掌握在趙軍的手中。就算將軍想要多斬殺趙軍,恐怕那狡猾的趙軍,一旦看到戰況不妙,便會予以撤退。哪怕兩戰全部防守成功,也不能斬殺多少趙軍,反倒會使得我軍陷入被動。”

  “所以,要想要一戰大敗趙軍,使得諸位將軍能夠徹底大殺趙軍,就必須予以計策來引誘趙軍。而今次的夷陵之地,乃是遠古老林,埋伏其中根本難以察覺。只要我們魏蜀吳三軍,藏匿在林中,一旦等到趙軍前來,便可從四面八方圍攻之。到時候趙軍的人馬必然慌亂一團,再加上夷陵之地,根本就沒有什麽道路可言。慌亂的趙軍,必然會猶如螞蟻一般四處而逃,只有被我三軍追殺的份。”

  這一會等到司馬懿一番苦心勸說之後,夏侯惇總算是冷靜下來,當即一連尷尬的衝著眾人微微一拱手道:“今次聞之丞相點撥,夏侯惇總算是明白了,剛才若是有冒犯,還望諸位多多見諒才是。”

  雖然夏侯惇剛才確實太過衝動,不過現在夏侯惇能夠當眾自愧,向眾人道歉,也說明夏侯惇的大將風范。至此一舉,頓時引得眾人一陣欣賞,之前有人對夏侯惇的衝動不滿的,此刻也都雲消霧散。

  “在下有一連環之計,可當百萬大軍,只要那趙軍敢於前來追擊我們三軍,進入夷陵之地,便能一舉將趙軍殺得大敗。”就在眾人以為此次議事完結時,忽然有人開口了,此話一開口,頓時在整個帳中炸開,從每個人的臉上不難看出,所有人均是大為震驚。只因為此人所說的那番話,實在是太大太大,大到所有人都感到不可置信。

  可是當眾人紛紛循聲望去,看著那說話的主人時,所有人都不吭聲了。顯然是眾人,都對此人畢竟了解,深知此人絕不是那種說大話之人。如此一來,眾人則更加的好奇,他口中所說的連環之計,究竟是什麽,居然能夠可以擔當百萬大軍,一舉大敗趙軍的數十萬大軍。

  要知道,魏蜀吳三軍一直以來,敗陣的太多。此刻繼續要一場大勝,來重振將士們的軍心,也反擊一場趙軍,挽回一點損失。只要能夠大敗一場趙軍,便能夠戳一戳趙軍的銳利,那三軍的壓力就減少的多了。

  只見周瑜率先迎上去,對著那人便是拱手拜道:“荀攸大人,剛才所言有連環之計,能夠堪當百萬大軍,一舉大敗趙軍?”

  原來今次說話之人,正是魏國之臣荀攸,荀公達,潁川潁陰人。趙國丞相荀彧之侄,東漢末年謀士,後來被曹操收為麾下,乃是曹營之中,不可多得的奇才,更是被曹操稱之為謀主的傑出人才。荀攸的計策與他人不同,尤為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可以說荀攸的眼光和洞察力,比之他人尤為獨特,總能超越常人。這也是,為何荀攸能夠設計出一番番妙計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和聯想的事務,早已經被荀攸所發現。

  可以說荀攸就是一個傳奇寫照,此人從小就極為從,十三歲時,就能夠察言觀色,發現了一個深藏不露的殺人逃犯。後來為官之後,更加富有膽略,當初荀攸在何進掌權時擔任黃門侍郎。董卓燒毀洛陽,遷都長安之時,荀攸就開始密謀刺殺董卓,計劃輔佐皇帝,號令天下,成就霸主之業。

  可以說當時的荀攸擁有這種想法,實在是太超前了,太厲害了。顯然在那個時候,荀攸就已經看出天下分崩,王權旁落乃大勢所趨。可以說,荀攸才是三國時期,“挾天子以令諸侯”決策思想的奠基人。只不過荀攸當時畢竟年少輕狂,或者說實力不濟,運氣不佳,被洞中給抓了起來。

  不過荀攸被抓後,並未顯得慌張,反倒是一副看開、看透的樣子。每天該吃就吃、該喝就喝,好似根本就不懼怕生死一番,只不過後來荀彧命大。在董卓還沒有下令處死荀攸的時,董卓就被刺殺而亡了,隨即荀攸也被大赦放了出來,隨即荀攸看破當時的朝廷沒有自己能夠展現才華的地方,當即棄官回家。

  不過此處有一點不同和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在歷史中,刺殺董卓的是呂布。而在如今,刺殺董卓的,乃是當今趙國之主趙煜,不管結果如何,荀攸都恰巧活了下來,可以說荀攸乃是連老天都不願意讓著家夥就此英年早逝啊。

  隨後曹操迎天子入許多之後,荀攸城外曹操的軍師,一入曹營之後,荀彧便展現了他那超人一等的才智。曹操征伐呂布之時,是荀攸和郭嘉出面,極力勸阻了曹操想要退兵的念頭,隨即兩人同時獻出奇策,水淹下邳城。當今郭嘉異主趙煜,在曹操的邀請下,趙煜與曹操聯手圍攻呂布,這水淹下邳之策,便有郭嘉搶了風頭。

  而在官渡之戰中,荀攸獻出聲東擊西,先後斬殺了顏良和文醜。又出奇兵,派遣徐晃燒毀了袁紹的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了無路可走的荀攸,畫策烏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務必要一舉消滅袁紹諸子,事後被曹操上奏朝廷封為陵樹亭侯。

  荀攸行事周密低調,可謂與毒士賈詡尤為相似,只不過有所不同的是。賈詡在獻策,或者講出自己的見解時,如果你不聽,賈詡就絕對不會在力勸。而荀攸可謂是對曹操盡職盡責,演繹了自己謀主的風采,其一生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讚。

  回想在曹營的眾謀臣之中,曹操對荀攸的評價,是對所有謀士評價中最為完美的:一則,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寧武不能過也;二則,公達,非常人也,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三則,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征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可以說,在曹營諸多人傑之中,唯有眼界廣闊,樂觀陽光,經權達變,算無遺策的荀攸,才能獲得這樣的評價。

  而在三國之中,荀攸前後策劃了奇策十二條,只有荀攸的好友鍾繇全部知曉。後來鍾繇在編纂這些奇策的時候去世了,於是世間也就難以流傳荀攸的奇策。然而也許正是如此,更令這位戰術大師,多了一些神秘的色彩。

  今次蜀魏兩國,逃至荊州,周瑜在聞之荀攸之後,還特意向荀攸表示了一絲敬意,有此可見,就連一向才華橫溢的周瑜也對荀攸敬佩不已。要知道,蜀魏兩國丞相的司馬懿和諸葛亮,可都沒有這等待遇。

  面對周瑜不惜屈降身份,對著自己如此禮貌的詢問,荀攸也當即衝其一拱手拜去,隨口說道:“之前在周都督,講訴了那夷陵之地後,荀攸便悄悄引著人馬前去查探。發現夷陵雖然地勢複雜,但是也有一條必經之路,可以直接通往當陽。只不過這條道路尤為狹窄,並不適合大軍通往,若是執意從此地行走的話,則速度必然緩慢。”

  “如果按照之前諸葛丞相的計策,將武陵郡和長沙郡,全部丟給趙軍,任由趙軍前去佔領。那我魏蜀吳大軍,便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從這條道路,直接通往當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